中元節的來歷和禁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中元節的來歷是什麼?中元節禁忌有哪些?

中元節禁忌中元節禁忌1: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陰氣特別重,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所以在鬼節的時候大家要早點回家呆著。中元節禁忌2:不要把兩根筷子插在飯中央,這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是祭拜的模式,那個會以為是你在招他來分享食物。中元節禁忌3: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中元節禁忌4:不可撿撿路邊的錢,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中元節禁忌5:不可輕易的回頭,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那個。中元節禁忌6:不要熬夜,人陽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陰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洩氣入侵。中元節禁忌7:不要偷吃祭品,這些是屬於那個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中元節禁忌8: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儘量避免出門。 檢視原帖>>

贊助廣告

中元節 來歷 ?

我國舊俗以陰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

中元節源出於道教,據《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因此自古以來,民間都認為這一天是祭祀亡親、悼念祖先的日子。

中元節的起源,與佛教的“孟蘭盆會”也有很大的關係。“孟蘭”是梵語,倒懸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們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佛典《孟蘭盆經》中記載這麼一個故事,說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亦稱目鍵連),得到六通(六種智慧)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視察,看到已逝去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頭不成人形。目連十分傷心,於是用缽盛飯,想送給母親吃,但是飯剛送到他母親手中,尚未入口即化為灰燼。目連無奈,哭著請求佛祖幫助救救他的母親。佛祖說:“你母親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眾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裡,敬設盛大的孟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依靠他們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親。”目連照佛祖的指點去做,他的母親真的脫離了餓鬼道。佛祖還說:“今後凡佛弟子行慈孝時,都可於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時,佛喜歡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這樣做既可為在生父母添福添壽,又可為已逝的父母離開苦海,得到快樂,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贊助廣告

到了西晉,《盂蘭盆經》被譯成漢文,因為它所提倡的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和我國儒家傳統的孝順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讚揚和重視,並在我國廣為流傳。自梁武帝在南方創設盂蘭盆會後,已成為一種習俗,規模有增無減。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宮中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城中的寺院也要備辦供品,陳列於佛像之前,十分虔誠。

宋、元年間,七月十五這一天已演變為民間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親,並且盛行放河燈超度孤魂野鬼活動。到了清代,對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的祭祀活動,更為重視,各地寺、院、庵、觀普遍舉行盂蘭盆會,並在街巷設高臺誦經念文,作水陸道暢,演《目連救母》戲,有的還有舞獅、雜耍等活動,夜晚還把扎糊的大小紙船,放入水中,點火焚化,同時還點放河燈,稱之謂“慈航普渡”,十分熱鬧。除外,當時各家各戶,都要在門外路旁燒紙錢,以祀野鬼。

時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這一天,我國仍有許多地方,保持著祭祀祖先的習俗。

中元節各地習俗.

〔河北省〕

南皮縣七月十五攜帶水果、肉脯、酒、楮錢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掃。並持麻谷至田梗,稱為「薦新」。廣平縣中元節以時鮮食物祭拜祖先,並準備果蔬、蒸羊送給外孫,稱為「送羊」。清河縣七月十五上墳祭掃,以蒸麵羊贈送女兒。

〔山西省〕

永和縣讀書人於此日祭魁星。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俗傳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產。又贈肉給諸親戚,家貧無羊者則蒸麵作羊形來代替。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於田間祭祀,稱為「行田」。馬邑縣民中元節以麥面作兒童的形狀,名為「麵人」,互贈親戚家的小孩。忻縣農民於中元節在田梗上掛五色紙。

〔廣西省〕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

〔河南省〕

商丘縣中元祀地官時,懸掛紙旗於門口,傳說可以防蟲。孟津縣中元節放風箏。郲縣七月十五日在門前畫一灰圈,在圈內焚燒紙公以祭拜祖先。

〔山東省〕

長島漁民以木板秫稽製成小船,上貼一紙條「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裝上食物、衣帽、鞋襪等用具,然後點燃蠟燭,由已婚的男子將小船放入海中。霑化縣各家採麻柯及新鮮草葉搭棚子,稱為「麻屋......餘下全文>>

"鬼節"的來歷?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償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由此可見,“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仍然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儲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活的經歷、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網際網路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餘下全文>>

中元節的禁忌是真的嗎?我覺得迷信 求解

好明顯就是迷信啦!從來不信!最討厭這些迷信的

鬼節的來歷?為什麼又叫中元節?

中元節又稱亡人節、月半。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民間普遍開展祭祖活動。無論貧富都要備下酒菜、紙錢祭奠亡人,以示對死去的先人的懷念。中元節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內死的稱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稱老亡弗。迷信說新老亡人這段時間要回家看看,還說新老亡人回來的時間並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後回。因此要分別祭奠。燒紙錢的時間選晚上夜深人靜,先用石灰在院子裡灑幾個圈兒,說是把紙錢燒在圈兒裡孤魂野鬼不敢來搶,然後一堆一堆地燒,燒時嘴裡還要不住地念叨:“某某來領錢。”最後還要在圈外燒一堆,說是燒給孤魂野鬼的。亡人們回去的這一天,無論貧富都要做一餐好飯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鬼節有什麼禁忌嗎?

農曆七月十五是所謂的“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即鬼過的節日。在中國有四大鬼節,分別是清明節,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七月十五鬼節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七月十四/十五日包容的節俗比較複雜,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佛教的盂蘭盆節,僧道俗三流合一。

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七月十五鬼節禁忌

一般認為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以免撞鬼,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以免不小心失足,就成了水鬼的替身。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鬼節禁忌具體注意事項:

避免帶紅繩、鈴鐺、風鈴等招鬼物,儘量避免出門。若遇到鬼壓身、鬼打牆等靈異事件,不要慌張,集中一切注意力,睜開眼睛。

1、床頭掛風鈴

風鈴容易招來好兄弟,而睡覺的時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時刻

2、夜遊

八字輕的人千萬不要夜遊,否則只會自找麻煩…

3、非特定場合燒冥紙

冥紙是燒給好兄弟的,金紙是燒給神的,燒冥紙的結果只會招來更多的好兄弟

4、偷吃祭品

這些是屬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經過他們的同意就動用,只會替自己招來難以解決的厄運

5、晚上晒衣服

當好兄弟覺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會借去穿,順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6、喊名字

夜遊的時候千萬不要叫出名字,儘量都以代號相稱,以免被好兄弟記住你的名字

7、游泳

此時好兄弟會和你玩鬼抬腳的遊戲,一不小心,命就被抬走了…

8、亂看

好兄弟喜歡躲起來嚇人,萬一亂看被嚇到了,就是他們入侵你最好的時候

9、榕樹放在家門口

因為榕樹是聚陰的植物,同時也是好兄弟的最 愛,除非你希望好兄弟來家裡坐坐…

10、熬夜

人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相較之下,誰會贏…

11、靠牆

好兄弟平時喜歡依附在冰涼的牆上休息,此舉很容易引起鬼上身

12、撿路邊的錢

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13、輕易的回頭

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好兄弟…

14、不能隨地勾肩搭背

人的身上有3把火,頭頂一把,左右肩膀各一把,只要滅了其中1把,就容易被好兄弟“上身”。

15、拖鞋頭朝床的方向

好兄弟會看鞋頭的方向來判斷生人在哪裡...餘下全文>>

中元節的來歷(100字) 20分

佛教徒慶祝中元節的儀式稱為“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這也是紀念目蓮的日子,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目蓮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根據《大藏經》的記載,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四娘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蓮的孝心感海,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指示,於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食物。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

道教徒相信,從農曆七月初一起,陰間開啟鬼門,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間來接受奉祭。人間為了免受鬼神的干擾傷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設“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燒冥紙以安撫那些無主孤魂。

鬼節禁忌什麼事情

農曆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遊人間。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陰氣最重的一天。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停留於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百鬼從奈何橋上過來,冥司點起大紅燈籠引領他們,朝著闊別已久的陽界浩浩蕩蕩而來。所以這一夜,不宜外出。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忌諱也特別多,您知道哪些禁忌萬萬不能觸犯?鬼月護身祕訣大公開,讓你瞭解各類鬼月禁忌,學會正確拜拜方式,趨吉避凶,永保安康!

◎ 忌半夜晾衣服

溼衣服容易讓遊離電波黏著在上面,不容易脫身,在鬼魂四處出沒的鬼月裡,半夜晾衣服就像在設陷阱抓鬼,它不找你麻煩找誰?

◎ 忌披頭散髮睡覺

鬼月時,到處都是在外遊蕩的孤魂野鬼,如果披頭散髮,小心被它們誤認為同類,硬要叫你起來聊天。

◎ 生理期的禁忌

民間認為婦女同胞在生理期間身體不潔,諸如動工、祭祀等事情都不宜在場觀看,以免觸犯神靈,導致不幸,或使得工事無法順利進行。

姑且不論這種說法有無根據,但女性同胞在生理期間真的會因為身體狀況導致自身磁場不穩定,容易受到其他強大磁場的影響,所以還是要多謹慎。

◎ 忌半夜慶生

七月生的人有點可憐,在晚上慶生時多半會出現一些不認識的「人」一起唱生日快樂歌,還是改到白天慶祝比較好。

◎ 忌捕捉蜻蜓及螽斯

民間認為這兩種昆蟲是鬼魂的化身,胡亂捕捉它們,小心引鬼上門。

◎ 忌說鬼字

中元普渡這一天,鬼魂幾乎傾巢而出,無所不在,尤其是普渡法會的現場,肯定是「鬼」滿為患。

所以在中元普渡時,最好謹言慎行,除了忌說「鬼」字之外,也別口不擇言胡亂說話,小心鬼魂就在你身邊!

◎ 忌亂踩冥紙

冥紙是獻給鬼魂的祭品,在焚燒時,鬼魂們會聚集在旁邊搶拾,如果你在焚燒冥紙的時候亂踩亂跳,難保不會阻礙到它們的行動,鬼魂們生氣之餘,自然會對你不利。

◎ 忌亂拍他人肩頭

這項禁忌跟民俗有關,民間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兩肩及頭頂上,會讓鬼魂不敢近身。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時隨意亂拍他人肩頭,豈不是想拍熄對方的火,讓鬼魂找他的麻煩?

◎ 拜門口

七月初一,「鬼門」一開,所有獲准可以返回陽間探親的孤野鬼,將會自陰間一擁而出,四出搶食供品。

因此,在鬼月的第一天下午,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前擺供祭祀,稱之為「拜門口」。由於只是讓途經的好兄弟小歇吃食,祈別入求它們屋侵擾家人,所以不用提供太過豐盛的供品,通常只需做到下列的幾件事即可。

1. 供拜五味碗、糕、粿。

2. 在供品上各插一炷香,並祝禱好兄弟們享用後繼續上路。

3. 焚燒若干銀紙及經衣。

◎ 放水燈

早年的放水燈活動,多半都是將水燈放入河中,所以又叫作「河燈」。因為當時的河燈多半是用木片或紙片做成蓮花型的底座,將蠟燭放置在蓮座中順流而下,所以也叫作「荷花燈」。

「放水燈」的原始用意,是體恤淹死在水域裡的亡魂,怕它們找不到路回家,所以特別在普渡前一天晚上,盛大舉行「放水燈」的儀式,希望能藉由「水燈」的帶領,讓亡魂們得以循著水燈返回陽間享用普渡祭品

其他:(1) 吃飯時不可以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其形狀如同香插在香爐上,會招來好兄弟來與你分享食物…

(2) 晚上不可吹口哨,當心好兄弟喜歡你

(3)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4) 不可偷吃拜拜的忌品,與鬼爭食,恐遭來厄運…

(5) 床頭不掛風鈴,因風鈴會招陰…

(6) 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餘下全文>>

鬼節的來歷故事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鬼節歷史:

清明祭掃墳塋和喪葬禮俗有關。據載,我國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因此無從祭掃。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祭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後漢書•明帝記》引《漢官儀》雲:“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寢於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皇帝幾乎是逢節便祭,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沒那麼多時間和金錢,便逐漸定格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屆時,官府允許官吏請假祭掃,民間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滿,卑吏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墳。”到了唐代,祭掃之舉已將寒食、清明合二而一了,時值春暖花開,可以挑伐載酒,熱熱鬧鬧去上墳,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節,也成了踏青遊樂的日子。

從世俗的觀點看,這兩個鬼節的設定也恰到好處。清明正值北方雪化冰消之時,經過一秋一夏的雨水沖刷和一個冬天的冰雪壓蓋,墳塋上黃土有些被衝落,變矮變小,借清明掃一掃,添點土,讓先人的房子不至於漏風淋雨;而七月十五,立秋已過,天氣漸涼,到了該添衣服的時候了,也該給地下的先人送點錢去,置辦點衣服,不至於到了冬天挨冷受凍。

鬼節來歷,傳說

鬼節-------鬼有千千結

一。鬼節溯源------人與鬼的糾結

中國三大鬼節: 清明節、中元節(七月十五)、寒衣節(十月初一)。

中國人不僅對人有人情味,對鬼都有人情味,突出的表現就是農曆七月十五的鬼節。中國鬼節──正名“盂蘭節”就是指道教的中元節,

這一天也是佛教舉行盂蘭盆會的日子。據說在這一天,地藏王菩薩要大開地獄之門,地獄裡的鬼都會出來接受超度和享受祭祀。這一天,每家

每戶都要祭祀死去的親人。

道家說法:「中元」是道教的說法: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家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道經以正月十五是「上元」,為天

官賜福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但是絕對不能完全解

除罪孽,只是減輕了一些,希望他們旱日安息。十月十五是「下元」,為水官解厄日。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是

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在法事中,他們不單隻超度亡魂,而且更為無主孤魂和那些為國捐軀,戰死沙場的死難者施予救儕。而在法事中得的

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

大帝及祖先。盂蘭節的起源是博愛的表現。

佛教典故: 盂蘭節原意是敬賀和感恩的意思,最早起源是公元前五世紀的印度。據佛經《枷藍經》《盂蘭盆經》《目蓮救母》所載,相

傳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收了十位徒兒,其中一位名叫大目犍蓮(目連或者說木蓮)的修行者,是佛祖座下神通力最強的弟子。是個很了不起的大孝子,他在修證佛法的過程中開發出了智慧和身體的潛能,有“神通第一”的美稱(即有了特異功能),能夠用“天眼”觀察世界。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於掛念死去的母親,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親在地府生活的情況,原來他們已變成餓鬼,吃的、飲的都沒有,皮骨相連,日夜苦悶相續,境況堪憐。於是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吃,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火焰,目連心痛,於是向佛陀請示解救的方法。佛祖教訓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阿鼻無間地獄,受無間苦,在餓鬼道中萬劫不復,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時(印度雨季期間,僧眾結夏安居三個月,此日是安居結束的日子),以百味飲食置於盂蘭盆中以供養三寶,就是佛法僧,以這樣的功德使七世父母和現生父母在厄難中者,脫離餓鬼道,到人世或天界享樂。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宴請十方僧侶齋食,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等十方僧侶為母親誦經超度,也為騷擾木蓮母親的冤魂超度,讓母親可以得到安寧。

“盂蘭盆”三個字都是梵語譯音,意為救倒懸。盂蘭盆會是每年七月十五日舉行超度歷代宗親的法會,稱為「屋蘭瑪納」(印度話

ULLAMBANA)也就是盂蘭會」因為七月十五接近收穫的季節,重要也是一年中既不熱也不冷的時候,所以最適合超度遊離的冤魂。 後世便跟相

仿效,統統在七月十五這一天齋宴十方僧侶,希望自己的先祖死後得到超度安寧。這個故事和習俗自達摩先師傳到中國。中國人卻出奇地想到

,與其請僧侶齋食,倒不如把供品供奉那些纏繞先祖的冤魂。慢慢地,七月十五的盂蘭節經中國人改變為七月十四的鬼節。在這一天,每家每

戶都擺開供品,祭祀祖先,也供奉附近的冤魂,希望家宅和順,先祖安寧。

在中國,“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盂蘭盆會」。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

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中元節的來歷和禁忌?
中元節的來歷?
除夕節的來歷和傳說?
下元節的來歷?
婦女節的來歷和意義?
植樹節的來歷和意義?
父親節的來歷和意義?
中秋節的來歷傳說?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
七夕節的來歷和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