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傳說?
臘八的傳說
臘八節的由來有兩個傳說。一說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 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一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時給財主放牛,因牛腿摔斷被財主關在一間屋子裡,3天沒給飯吃, 他飢餓難忍.到處搜尋.終於發現了一個老鼠洞,從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種糧食,煮成粥食用,覺得非常香甜。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時候吃那頓粥 的味道,就命太監用各種糧食煮了一鍋糖粥,歡宴群臣,後朝中文武百官爭相效仿並傳入民間,遂成了一種節日習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臘月初八, 所以這粥也就叫"臘八粥"了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 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定“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 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 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 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節有什麼傳說和習俗?
臘八節起源 傳說一:相傳,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 據說在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經修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十二月八日成道。夏曆以十二月為臘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稱作臘八。中國漢族地區,將這一天作為釋迦牟尼的成道日,於是臘八成了佛教節日。佛教傳入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等造粥供佛,名為臘八粥。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傳說二:關於臘八粥的來歷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典故。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其實,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宮臘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穀雜糧外,還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紅棗、桂圓、核桃仁、葡萄乾、瓜子仁、青紅絲等。 按照中國農曆,每年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臘月初八日又被稱為“臘八節”。 “臘”,《說文解字》稱“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可見“臘”本是古代的一種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舉行的祭祀活動。《風俗通》記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各種禽獸經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歇冬的農人獵之用於祭祀,可謂取之有道,用之當時。 但當時臘祭的日期並不固定,規定在每年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舉行,並將這個日子稱為“臘日”。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於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於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裡重要的一個節日了。
講一個有關臘八節的傳說50字
佛祖釋迦牟尼成佛前進山修行.十二月初八這天因飢餓勞累栽倒路旁, 被一牧羊女發現,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徹大悟,得道成佛。“臘八”於日成為佛教的盛大節日。
臘八粥的起源及傳說故事有哪些
,來一起了解下吧。 臘八粥的傳說有哪些?傳說一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裡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裡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臘八粥的傳說有哪些?傳說二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 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 有什麼樣的習俗?
“臘八節”是中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臘八也就是陰曆的十二初八,十二月中國人俗稱臘月,所以,也就有了臘八一說,那麼“臘八節”是怎麼由來的呢?有什麼樣的傳說呢?臘八節應該吃什麼呢?有什麼習俗呢?臘八節的由來與習俗 臘八節的由來與傳說: 臘八節本是佛教的節日。據印度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出家修道,但是經過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沒有能在精神上擺脫對人生的各種苦惱。這時他已經飢餓疲憊到了極點,幸好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乳糜(奶粥)使他恢復了體力。然後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汙垢,最後在菩提樹下靜思七日七夜,終於覺悟成佛。於是佛教便把這一天作為"成道節"來紀念。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臘月)初八,遂以"臘八"為成道節。古時候,每逢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誦經紀念,並且仿效牧女獻乳糜事,以各種香谷、果實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習俗便從寺院擴充套件到民間。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在北宋時期,這一天各寺院都要作浴佛會,還要煮七實五味粥供佛並贈施主。是日民間各家亦將果子雜料煮粥而食。明朝時,皇帝在這一天要向文武百官賞賜宮內煮的臘八粥,其用料自然十分講究。到了清朝,這一風俗更為盛行,不僅家家煮臘八粥,而且有錢人家還用果料做成各色禽蟲來裝點粥面,相互贈送。清朝慣例,自乾隆年間開始,皇帝賜給文武百官的臘八粥,都是在雍和宮煮成的。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約兩米、深一米半的大銅鍋,是專為煮粥用的。當年雍和宮總共要煮六鍋臘八粥:前三鍋供佛和獻給皇家及王公大臣們享用,所以粥料特別精美,還要添放奶油、羊肉丁等;第四、五鍋是送給百官及眾喇嘛吃的。第六鍋是施捨給老百姓的,質量自然就差多了。據說這口熬粥的大銅鍋現在還儲存在雍和宮前院的西鼓樓旁,也可以算是一件文物了。
臘八飯的介紹
漢族民間節日食俗,在臘八這天有喝臘八飯(臘八粥)的習俗。相傳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因此,古代佛寺常於臘八這天舉行誦經,並效法佛祖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取香谷及果實等熬粥供佛,名曰:臘八粥。如今,民間用自己收成的穀物乾果熬成臘八粥,慶祝一年的辛勤勞動碩果,祈求來年五穀豐登。
臘八節為什麼要喝臘八粥
傳說一: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
傳說三: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四: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傳說五: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六: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臘八粥的傳說 50 字左右
臘八粥的傳說有多重,查來一些資料,供參考:
1. 很久以前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他的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裡的罈罈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大人們也就藉此教育我們,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2.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3.在民間,關於臘八粥這一風俗的來歷,有相傳是明太租朱元璋留下來的。據說,朱元璋小時家中很窮,父母把他送到一財主家去放牛。這個財主對他十分虐待,他常常捱打,吃不飽飯。有一天,他牧牛歸來過一獨木板橋,沒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橋去,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朱元譚關進一間屋子裡不給飯吃,他餓得在屋中直轉,想找點吃的,突然,發現屋中有一鼠洞,便扒開,沒想到這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裡面有米、有豆、有芋艿、還有紅棗,但都是那麼一點點,他便把這些東西合併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因已餓極,吃起來覺得十分甘甜可口。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珍餚美味吃膩了。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時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糧豆煮的粥,便叫御廚給他做了一餐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滿朝文武官員們見皇帝吃臘八粥,便紛紛效仿,漸漸傳到民間,便成了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