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服飾?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16日

怒族服飾的簡介

怒族是雲南省怒江地區特有的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州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福貢縣和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是生活在怒江本土最早的土著民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怒族有4個支系:怒蘇、阿龍、阿怒、和擾柔。主要分佈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福貢、貢山及蘭坪縣的兔峨鄉。此外,迪慶州的維西縣也有少量分佈。由於長期與僳僳族相處,怒族人普遍會說僳僳語。貢山、福貢兩縣的怒族,是當地最早的土著居民,自稱“阿龍”和“阿怒”,在古代就與獨龍族有親屬關係。原碧江縣的怒族自稱“怒蘇”,被認為是唐代“廬鹿蠻”的生裔。這兩部分來源不同的怒族先民,長期居住在怒江兩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臺地上,互相交往通婚,逐漸形成為一個民族。怒族有自己的語言,怒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怒族人無自己的文字,解放後使用漢語。怒族的服飾皆因居住區域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但是,都富有地區的民族特點。由於紡織技術傳入怒族地區較早,因此怒族婦女用麻線紡織製作的怒毯很早以前就在怒江地區頗富盛名。由於怒族婦女善於織麻布,因而怒族男女服裝多由麻布製成。服飾風格怒族服飾的風格古樸素雅,男子的傳統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紮成袋狀,以便裝物。蓄髮,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腿。婦女穿右開襟上衣,長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歡在裙外繫有彩色花邊的圍腰,已婚婦女的衣裙上都繡有花邊。婦女頭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瑪瑙、貝殼、料珠、成串的銀幣裝飾,戴鋼質大耳環垂於肩部。男女都喜歡用紅藤作纏頭和腰箍。貢山一帶婦女喜用精緻的竹管穿耳,體現其獨到審美觀。

贊助廣告

怒族的風俗習慣

[編輯本段]【風俗習慣】

怒族男女服飾多為麻布質地,婦女一般穿敞襟寬胸、衣長到踝的麻布袍,在衣服前後擺的介面處,綴一塊紅色的鑲邊布。年輕少女喜歡在麻布袍的外面加一條圍裙,並在衣服邊上繡上各色花邊。男子一般穿敞襟寬胸、衣長及膝的麻布袍,腰間繫一根布帶或繩子,腰以上的前襟往上收,便於裝東西。怒族男女都注意裝飾,婦女用珊瑚、瑪瑙、料珠、貝殼、銀幣等穿成漂亮的頭飾和胸飾,戴在頭上和胸前。耳上戴珊瑚一類的耳環,喜歡用青布或花頭巾包頭。男子蓄長髮,用青色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喜歡腰佩砍刀,肩挎弩弓和箭包。怒族主食為玉米、養子等。貢山北部怒族還從藏族那裡學到種植青稞、燕麥,食青稞面。少數怒族受藏族生活方式影響,有時也吃酥油糌粑。副食除雞、魚、豬、羊、牛肉外,還有獵獲的野味。怒族普遍喜歡吃飯菜合煮的較稠的飯粥,將野味一起煮在裡面,鮮美可口。怒族男女均喜飲酒,並喜歡豪飲。怒族住房分木板房及竹篾房兩種,在木樁上鋪設木板或竹篾席建成。一般都為兩間,外間待客,並設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鐵三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燒飯之用。內間為主人臥室及儲藏糧食,不許外人進入。

贊助廣告

建國前,怒族的婚姻以一夫一妻製為主,少數頭人和富裕戶也有多妻的。各地較普遍流行轉房制。男子婚後,便在父母住房附近另建新屋,與父母分居,並分到少量財產。但小家庭在生產生活上仍然與父母及整個家族保持著共同耕作及相互協助的義務。幼子與父母同住,父母死後,所遺土地、牲畜、房屋主要歸幼子繼承。世系按父系計算。碧江怒族實行的父子連名制,是計算世系和財產的重要標誌。貢山的怒族有重喪的習俗;福貢、碧江怒族的先民行火葬,有氏族墓地。現行土葬。

怒族有什麼習俗

千腳落地房

“怒人居山巔”,“覆竹為屋,編竹為垣”,這是古人對怒族居住生活的描述。

怒族的房屋為幹欄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木板房和竹篾房兩種。貢山地區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牆半木房。這種房子比較寬大,一般是垛圓木為牆,屋頂覆蓋薄石板。石板約一尺見方,由屋簷鋪起,第一塊平鋪,第二塊壓著第一塊的上邊,第三塊壓著第二塊的上邊……一直覆蓋到屋脊。福貢怒族都住竹篾房。這種房子較為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牆和隔牆,用木板或石板覆頂。這兩種房屋一般都為兩層,樓上又多分成兩間,外間待客,並設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鐵三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炊飲之用。內間為臥室兼儲藏室。樓下存放農具雜物或關牲畜。樓板用木板或竹篾席製成,鋪設於架在斜坡地上的許多木樁上即可。這些木樁和房柱,如同千百隻腳一樣,支撐著整個房屋。因此,人們常常將這種房屋稱為“千腳落地的房子”。

怒族的這種千腳落地竹木房,結構簡單,既易搭建,也易於拆遷,又適合山區多雨多霧的特點。按傳統習俗,一家建房,全村都來幫忙,一天之內就可以把房子建成。如今,隨著怒族地區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怒族人民的住房形式也正朝著多樣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宗教信仰

中國怒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2.3萬人(1982),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碧江、福貢、貢山等縣,另有小部分居住在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縣。宗教信仰除本族固有宗教崇尚原始崇拜外,也有少數改信藏傳佛教、天主教和新教。各氏族名稱大多以動物命名,並在氏族起源的傳說中,把該動物視為本氏族的祖先,或者視為有特殊關係而加以崇拜,帶有圖騰崇拜的色彩。如碧江縣的“鬥霍”氏族,又稱“別阿起”,意為“蜂氏族”,傳說其祖先“茂英充”,是從天上飛來的一群蜜峰變成的女人所生。“達霍”氏族,又稱“拉起”,意為“虎氏族”,傳說其祖先是老虎。居住碧江縣老母登、普樂、知子羅等地的怒族,傳說有六個氏族的祖先分別是蜂、猴、熊、鼠、蛇和鳥。

怒族的習俗

相傳怒族以前每隔三年才過一個年,後來因受其他民族的影響改為一年過一次,時間有元旦及春節前後兩種之分。年前,要準備好燒柴、殺豬、煮酒、舂粑粑、打掃衛生。過年的第一天晚上,要請長者吃飯。新年第一天的凌晨要打祖先水,第一碗飯要讓狗吃。初一至初三不串門。春節期間,老人在火塘邊飲酒唱歌,青年人則射弩、摔跤、打鞦韆、彈琴跳舞 。柔若人的節日有春節、火把節、七月十四、新米節、祭山林節等。祭山林一般在正月初四五舉行。此項活動只限於男性參加,犧牲為黑羊。此外,柔若人的賀新房也很有特點。當木楞房的四壁還沒有開設門窗時,主人要殺只雞,請巫師祭新房,後用斧頭在木楞房的一壁砍出個洞,裝上門。當天,村裡人都主動帶著雞、酒、肉前來祝賀,飲酒,歡歌跳舞,通宵達旦 。碧江怒族在農曆臘月二十九要祭穀神,三十則要祭雨神。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正當杜鵑花盛開的時候,怒族人便要為“仙女”過節,此節又稱“鮮花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地區民間傳統節日。據傳說,在很早以前,怒家山寨滴水如油,田園荒蕪,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當時一位美麗、聰明且力大無比的怒族姑娘阿茸,用手臂劈開懸崖,鑿通了一個山洞,為怒族人民引來了清清的泉水,使乾裂的土地得到了澆灌,從此荒山變成了綠洲。怒族人民稱阿茸為“仙女”,鮮花節就是為了紀念她而舉行的民俗活動。每年的農曆三月十五這天,怒族群眾以自然村為單位,選擇一至三個鐘乳石的石灰岩洞為仙女洞(或稱經洞),各家各戶都去那裡祭祀。去祭祀的人們紮好一束束杜鵑花,帶上牲禮、酒器;每戶還用三到五包玉米立於洞口,並把各種洗乾淨的糧食堆成圓堆,擺上祭品,燒起松煙,由主祭人念祝辭,打鼓唸經,大家叩頭獻貢。臺前和臺兩側,有身披暗紅袈裟、手持法器誦經的喇嘛和操弄嗩吶、吊鼓的吹鼓手。在喇嘛左側的四方形燒香臺上插有松枝、鮮花、玉米和各色彩旗。那松枝寓意吉祥如意、萬古長青;鮮花是敬獻給“仙女”;玉米表示五穀豐登,年年有餘 。在悠揚的嗩吶聲中,鼓鑔高奏,祭祀活動達到高潮。然後,人群開始向“仙女洞”移動。身著盛裝的姑娘們手捧剛採摘的鮮花,帶著祭品,來到“仙女洞”取“仙女”的“乳汁”,以祈求仙女的福佑。民間傳說,從釧乳石上滴下來的水就是仙女阿茸的乳汁 。回家後,各家都設宴飲酒,歌舞娛樂,年輕人還身著盛裝,到寬闊的場地上比賽射箭。晚間,青年男女還要圍著篝火對歌、跳舞,徹夜不息。現在過仙女節,已賦予新的內容。政府還撥出專款,幫助和組織怒族人民過好節日。同時舉辦物資交流會,組織電影晚會和文藝節目演出,並進行划船和射箭比賽等體育活動。其他民族的幹部和群眾,也都踴躍參加和祝賀。這樣,怒族人民今天的“仙女節”已成為一個民族團結友好、互相交流和學習的盛會 。 怒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怒族一般在20歲以上才提親,看重哪家的姑娘後,由能說會道者上門提親。得到女方父母的允許,商定彩禮後,即不得反悔。聘禮一般多為黃牛,多則2頭,少則1頭 。婚期不擇日期,不忌年月,男方備好酒肉,女方父母邀請親戚朋友,背100-200個糯米粑粑送親即可,男家要招待女方親友用飯。婚禮一般為一天一夜,回到女方父母家。男方要殺一頭豬,帶一瓶酒和許多糯米粑粑,以孝敬父母。在女方家期間,新郎要砍柴,修房和做家務。一個星期後新郎才與女方開始共同生活 。怒族婚姻中還有轉房習俗和“討男子”習俗 。 怒族習慣於日食兩餐。其主食絕大部分以玉米為主。玉米的食用方法從爆米花逐漸發展為煮燜成咕嘟飯(類似玉米麵稠糊)、包穀稀飯,做成包穀粑粑,石板粑粑最有特色。製作時,選用當地特有的一種石片(約1釐米厚)打製光滑,當石板鍋。燒熱後塌入麵糊烙熟,烙好的石板粑鬆軟香酥,別具......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的服飾 20分

苗族: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繡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繡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繡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繡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繡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繡,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樸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豔麗的圖案繡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樸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繡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繫繡花或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繡花鞋。

京族: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壯族: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鈕釦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襬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繡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繡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繡,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繡的圍腰,戴繡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繡花鞋。披戴繡花墊肩。婦女的髮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有些穿黑色圓領貫頭衣,衣服的飾物很多,領口用白綠兩......餘下全文>>

民族服裝作文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民族最多的國家,共有56個民族,而其中有很多民族就生活在美麗的雲南省,這裡沒有都市的喧囂,而她獨有的原始風情、清幽古樸,卻為這片迷人的土地增添了無限神祕色彩.

這是一片紅色的熱土,這裡有美麗的故事,這裡有你意向不到的情景,還有各具特色的各族服飾,令人神往..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有關這裡的故事,請不要錯過.

苗族

苗族分佈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繡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繡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繡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繡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繡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繡,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

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樸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豔麗的圖案繡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樸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繡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繫繡花或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繡花鞋.

京族

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鈕釦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襬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繡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繡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餘下全文>>

煙花三月下揚州是的服裝是什麼族的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民族最多的國家之一,共有56個民族,56個民族有各具特色的各族服飾,令人神往。苗族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繡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布衣族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繡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繡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侗族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繡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繡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繡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繡,手工技藝精湛。瑤族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樸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繡、織錦、蠟染等工藝。白族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豔麗的圖案繡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樸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繡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繫繡花或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繡花鞋。京族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壯族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鈕釦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襬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繡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繡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繡,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繡的圍腰,戴繡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繡花鞋。披戴繡花墊肩。婦女的髮式各地有所不同。壯族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黎族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有些穿黑色圓領貫頭衣,衣服的飾物很多,領口用白......餘下全文>>

怒族有哪些建築

怒族千腳落地房

怒族的房屋為幹欄式,多依山而建。主要分有木板房和竹篾房兩種。

貢山地區的怒族多住木板房或半土牆半木房。這種房子比較寬大,一般是垛圓木為牆,屋頂覆蓋薄石板。石板約0.5公尺見方,由屋簷鋪起,第一塊平鋪,第二塊壓著第一塊的上邊,第三塊壓著第二塊的上邊┄┄一直覆蓋到屋脊。

福貢和瀘水地區的怒族住竹篾房。這種房子較矮小,多用竹篾笆做外牆和隔牆,用木板或石板覆頂。

相關問題答案
怒族服飾?
怒族服飾特點?
普米族服飾特點?
柯爾克孜族服飾圖片?
土族服飾?
塔塔爾族服飾特點?
苗族服飾叫什麼?
傣族服飾簡介?
納西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