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氣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二十四節氣中小寒的歌謠

為了方便記憶和傳頌,古人還把二十四節氣編成了歌謠、詩歌和對聯。

一、節氣謠諺詩歌對聯

1.1、民謠: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寒又寒”或“寒更寒”)。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或曰:“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兩暑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1.2、二十四節氣歌

(一)

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

贊助廣告

立夏桑果象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

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

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二)

西園梅放立春先,雲鎮霄光雨水連。驚蟄初交河躍鯉,春分蝴蝶夢花間。清明時放風箏好,穀雨西廂宜養蠶。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滿布庭前。隔溪芒種漁家樂,農田耕耘夏至間。小暑白羅衫著體,望河大暑對風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處暑西樓聽晚蟬。翡翠園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華天。枯山寒露驚鴻雁,霜降蘆花紅蓼灘。

贊助廣告

立冬暢飲麒麟閣,繡襦小雪詠詩篇。幽闔大雪紅爐暖,冬至琵琶懶去彈。小寒高臥邯鄲夢,捧雪飄空交大寒。

(三)

一月有兩節,一節十五天。

立春天氣暖,雨水糞送完。驚蟄快耙地,春分犁不閒。清明多栽樹,穀雨要種田。

立夏點瓜豆,小滿不種棉。芒種收新麥,夏至快犁田。小暑不算熱,大暑是伏天。

立秋種白菜,處暑摘新棉。白露要打棗,秋分種麥田。寒露收割罷,霜降把地翻。

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開。大雪天已冷,冬至換長天。小寒快買辦,大寒過新年。

三、二十四節氣氣候農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頭,春播備耕早動手,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業生產創高優。

雨水:雨水春雨貴如油,頂凌耙耘防墒流,多積肥料多打糧,精選良種奪豐收。

驚蟄:驚蟄天暖地氣開,冬眠蟄蟲甦醒來,冬麥鎮壓來保墒,耕地耙耘種春麥。

春分: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麥返青把水澆。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種瓜點豆好時辰,植樹造林種甜菜,水稻育秧選好種。

穀雨:穀雨雪斷霜未斷,雜糧播種莫遲延,家燕歸來淌頭水,苗圃枝接耕果園。

立夏:立夏麥苗節節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溫棚防風要管好。

小滿:小滿溫和春意濃,防治蚜蟲麥稈蠅,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絨剪毛防冷風。

芒種:芒種雨少氣溫高,玉米間苗和定苗,糜谷蕎麥搶墒種,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雜去劣選好種,消雹增雨乾熱風,玉米追肥防粘蟲。

小暑:小暑進入三伏天,龍口奪食搶時間,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閒。

大暑:大暑大熱暴雨增,複種秋菜緊防洪,測預報稻瘟病,深水護秧防低溫。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變金,苗圃芽接摘樹心。

處暑:處暑伏盡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糧菜後期勤管理,冬麥整地備種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熱,播種冬麥好時節,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蘋果忙採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漸涼,稻黃果香秋收忙,碾脫粒交公糧,山區防霜聽氣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飛,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蘿蔔和白菜,秸稈還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結冰又結霜,抓緊秋翻蓄好墒,凍日消灌冬水,脫粒晒穀修糧倉。

立冬:立冬地凍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農田建設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飄,幼樹葡萄快埋好,用冬閒積......餘下全文>>

二十四節氣,以及它們的故事。

二十四節氣概述

二十四節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輝煌文化,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在古代,一年分為十二個月紀,每個月紀有兩個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

節氣詩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節氣來歷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節氣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如立春總是在陽曆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農曆中,節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連連 冬至雪紛紛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餘下全文>>

描寫小寒節氣的詩詞有哪些

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小寒節氣有哪些習俗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過去在一些地區有一些風俗習慣,比如吃狗肉、羊肉,再比如廣東一帶有吃糯米飯的習俗等等。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進入小寒年味漸濃,人們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等,陸續為春節作準備。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但是,小寒與其他節氣有所區別,風俗傳承並不是太多。截至目前來說,也就是從小寒起,大家的飲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但似乎這與節氣也沒有直接關係了。

小雪,大雪,小寒分別代表啥節氣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差異很大,但神奇的是,古人的二十四節氣是非常準的,適用我國南北方。每個節氣半個月。小雪一般在每年的十一月二十二日,意思就是開始下雪了,雪下得不大;小雪過後的節氣就是大雪,半個月後再下雪,就會很大的;民間不是常說“大雪小雪又一年”嗎,意思是陽曆就到了一年的年底了;大雪完了之後是冬至,冬至過後是小寒,意思就是開始寒冷了,溫度降了許多,等到大寒溫度就降到了最低了,大寒過後就立春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謝謝。

二十四節氣裡的“小寒”“大寒”是什麼意思?

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大寒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二十四節氣:小寒的兒童畫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24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至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大寒的故事

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採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為一年中嚴寒之極點,自冬至後第三十六日的大寒也有所謂「四九夜眠如露宿」之稱,表示嚴寒之極。古人此時正忙著準備過年,鮮花、年柑等為新春應景之物。秧田須覆蓋塑料布或不織布保溫

大寒第一候是「雞乳」,母雞開始孵育小雞。

大寒第二候是「徵鳥厲疾」,徵鳥是指凶猛有攻擊性的鳥類,如老鷹、隼等猛禽,因受到飢寒交迫之苦,仍遨翔於天際,展現殺伐的本能追捕獵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

第三候是「水澤腹堅」,此時寒冷已極,河川的水結冰直透到水底,形成又厚又硬的冰塊。

日本的大寒三候是「款冬華。水澤腹堅。雞始乳。」款冬是少數在寒冬開花的植物。

大寒,與小寒相對,都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因“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它是中國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花草樹木、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活動,因此它們規律性的行動,被看作區分時令節氣的重要標誌。

黃河流域地區的大寒物候特徵為“雞乳、徵鳥厲疾、水澤腹堅”,意思是:大寒以後陽氣上升明顯,可以孵小雞了(就現在情況而言,正月份才開始孵化小雞)。

徵鳥即鷹隼等肉食鳥類,大寒時節多盤旋高空,尋捕食物,以補充能量抵禦嚴寒;大寒地面氣溫降至最低點,河內冰層也達到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此外,大寒出現的花信風候為“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生於江南一帶)”。亦可作為判斷大寒的重要標誌。

節氣表徵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所以,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工作,特別應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對於某些作物來說,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髮育。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並採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華南冬幹,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並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各地習俗

大寒節氣裡,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於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各地......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小寒節氣的故事?
小寒節氣的由來?
關於小寒節氣的古詩?
立秋節氣的故事與說法?
描寫小寒節氣的詩句?
關於小寒節氣的詩句?
小寒節氣的詩句?
大寒節氣的詩句?
小寒節氣詩?
小滿節氣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