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民族的節日傳說?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的故事

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相傳幾百年前,當地一位叫阿茸的姑娘非常聰明能幹,她發明了飛跨怒江的竹篾溜索,不辭辛苦劈開了高黎貢山,為人們引出了甘甜的泉水,使常年乾旱、荒蕪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澆灌,兩岸的岩石變成了沃土。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都稱她為“仙女”,並且十分崇拜她。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高黎貢山的山洞裡。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在農曆三月十五日這一天,放火將阿茸燒死在山洞裡。阿茸的死感動了上蒼,丙中洛滿山的杜鵑突然開放為之涕血。當地群眾為了懷念阿茸,每年杜鵑花盛放的季節,都要舉辦“仙女節”活動。活動一般持續三天。每天早晨,怒族群眾穿上盛裝,帶著早已準備好的祭品和野餐,手捧一束束鮮花,前往村寨附近的溶洞去祭祀。在鼓樂聲中,朝拜者手持鮮花,繞著祭臺和燒香臺走一圈,再把鮮花插在燒香臺的竹竿叢中,意為向仙女敬鮮花。之後,人們又回到溶洞裡把滴下的水接住喝了,這就是喝“仙水”。

贊助廣告

民族的節日傳說大全(搞笑版)

官員問老和尚難道你們真的沒有性要求。老和尚答,出家人操練心如鏡水沒有性要求!官員提出能否檢驗?能,老和尚同意。官員找了十幾個美女。小和尚坐左右倆排,老和尚坐上方,各人一面大鼓坐定鼓上,檢驗開始,美女開始跳脫衣舞,只聽左右倆排小和尚硬起鼓聲大作,只有老和尚無聲坐定,一錘子擊破鼓底!

中國民族三大傳統節日圖文故事

春 節(是人們迎接新的一年的開始) 春節又稱元日、元旦、無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過年,為夏曆新年的第一天。由於曆法不同,各代歲首之日不盡一致:夏代為正月初一,商代為十二月初一,周代為十一月初一,秦代為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到正月初一,並延續至今。 端午節(是祭奠屈原的節日) 端午節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中秋節(是和家人團聚的日子)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是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節日.

贊助廣告

節日傳統文化的民族故事

端午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中秋節: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少數民族的節日傳說簡寫 5分

數民族兄弟傳統節日大全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曆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曆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裡,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一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穀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一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穀神保佑。

塔塔爾族

塔塔爾語叫“古爾邦艾提”,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藉詞,阿拉伯語“卡爾邦”,意為“獻身”。古爾邦節,是在伊斯蘭教教歷12月10日,即“肉孜節”之後70天。古爾邦節、開齋節、聖紀節三大節日。

回族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菲士爾”的意譯,所以也叫“爾德”節,在新疆還有"肉孜"節的叫法。古爾邦節,開齋節後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稱“宰牲節”,是穆斯林赴麥加(麥加:伊斯蘭教的聖地)朝覲的最後一天。這一天要沐浴淨身 ,室內焚香,齋戒半日。上午人們要去清真寺參加會禮,向麥加叩拜,請阿訇宰牲,將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贈親友、濟貧施捨;聖紀節,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的日子,這天是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紀念活動一般在清真寺舉行,在活動中要誦經演說,講述聖績。有的地方還在這天舉行盛大的爾麥裡會(善事宴會),宴請賓客。

滿族

滿族受漢文化的影響,節日與漢族相近,重視過農曆新年。正月十五過燈節,正月二十五祈求來年過“添倉節”,農曆二月二是“鎖龍”的日子,還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蟲王節”,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添倉節,每年正月25日,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杆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1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蟲蛀。

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納西族

納西族人民的節日有許多與漢族相同,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但春節的活動內容卻與漢族不同,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許多民族一樣,納西族也有火把節。而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是騾馬會、農具會、龍......餘下全文>>

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嗎?你知道這些節日有趣的活動和傳說嗎?

彝族火把節

傣族潑水節

……

關於民族節日的傳說

清明節的傳說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元宵節的傳說

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祕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呂后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絡,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中秋節的傳說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崑崙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后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她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襬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端午節的傳說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餘下全文>>

你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節日?選一個簡要的介紹一下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佈於世界各地。除中國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佈。

2011-01-06 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習俗故事有哪些? 3 2009-08-28 少數民族 的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的來歷和傳說

壯族

銅鼓節

東蘭縣隘洞、長樂鄉一帶壯族傳統節日。分別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舉行。屆時,各村的小夥子組成銅鼓隊,把銅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頂上,懸於木架,首先擊鼓祭祖,然後進行擊銅鼓比賽。其法是大鼓對大鼓,小鼓對小鼓,以四面為1組,每鼓3人,輪換著打,不能中斷。以打得響亮動聽、節奏明快、耐力持久為勝。比賽往往通宵達旦。同時,男女青年結伴縱聲對歌。比賽結束,人們以從家裡帶來的粽粑等食物進行野餐,歡歌笑語響徹山谷。

農具節

東蘭、南丹、天峨等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俗稱螞 節。節期從農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為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整個節日活動以讚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為樂神娛伯歌舞盛會。人們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隻青蛙奉為神聖,抓獲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擁戴,併成為當年主持祭蛙儀式的首領。現代蛙婆節已演變成群眾娛樂節慶活動和歌會,故又有“螞歌會”之稱。

吃立節

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民間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或“補過春節”。相傳在1894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進犯邊疆,為打擊侵略者,當地青壯年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未能按時過春節。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餈粑,盛情款待,歡慶勝利,補過春節,並相沿成俗。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農具節

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舉行。是日,各家各戶把自家加工製作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軛、簸箕、畚箕、扁擔、鋤頭、犁頭、耙、鋤柄、籮筐、竹墊、谷籮、谷桶及傢俱等。人們紛紛選購以備春耕。

花婆節

壯族傳統節日。民間傳說,壯族始祖 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 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農曆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裡同一輩的婦女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為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唸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現已淡化。

三月三歌節

壯族傳統節日。亦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老人小孩亦來遊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盛況空前。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

牛魂節

壯、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餘下全文>>

求壯族的傳說,是關於民族的傳說,不是節日的傳說。。。。急

壯族神話《布洛陀與妹六甲》,敘述天地原來是一團旋轉著的大氣,後來變成一個三黃蛋,爆為三片,一片飛昇為天空,一片下沉為海洋,一片留在中間,成為人類居住的大地。

布洛陀《布洛陀》是壯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內容豐富的創世史詩。“布洛陀”是壯語的譯音,指“山裡的頭人”、“山裡的老人”或 “無事不知曉的老人”等意思,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

相傳佈洛陀與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間造人造物,創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於田陽縣百育鎮六聯村那貫屯的敢壯山,也是他創造的。這裡曾經是他棲身生息,繁衍子孫後代的聖地。下面的故事,便是關於布洛陀與敢壯山的傳說。

很古很古以前,田陽這個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樣,沒有草木,沒有人類,沒有生靈,廣渺的大地空空無物。而早就有了生靈的蒼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氣沉沉,很早就盤算著派人到凡間繁衍人類,創造人間世界。終於有一天,上帝決定派布洛陀與母勒甲下凡,創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與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於二月初一啟程。那天,布洛陀挑著一對大蘿筐,蘿筐的一頭裝著五個孩子,另一頭裝著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鋤頭,手拿一把開山鐮,乘著大帝宮殿前摘下的兩片樹葉,緩緩地飄流而下。……一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飄到了田陽上空。這時烏雲突變,大地上從沒有過的電閃雷鳴伴隨著大風大雨,震耳欲聾地炸響在大地上空。雷劈聲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擔斷了。霎時,兩隻籮筐飛奔著向大地墜落。布洛陀和母勒甲一見慌了神,他們立即甩掉手中的斷扁擔、鋤頭和鐮刀,沒命地撲向孩子。但是遲了。僅僅一眨眼的功夫,兩隻籮筐便分別落在東西相距十里的那貫和三今兩地。裝被褥的籮筐掉在東面的那貫,被褥落地的地方,突然間聳起了一堆土,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山,這就是壯家第一山“敢壯山”。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縫隙,後來成了山上的巖洞。

布洛陀夫婦落在“敢壯山”上,雙雙搜尋了半天也不見了孩子的蹤影,他倆立即奔向敢壯山頂,站在西頭的最高處遙望四周,仍然不見那隻墜落的籮筐和五個孩子。於是又搬來石塊壘成一個臺子,這座臺子後人叫“望子臺”。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臺往南一看,只見鋤頭鐮刀墜落的地方挖開了一道彎彎的大縫溝,天上的雨水落下後都匯流進地溝裡,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母勒甲無心留覽河山,抬眼又朝西頭望去。只見十里開外的平川上,有五個孩子在蠕動著。母勒甲一見激動地喊了一聲“孩子”。喊聲剛落五個孩子立即一動不動地坐在地上,一袋煙的功夫便變成了五座小山,人們叫做“五子山”。因為“子”和“指”諧音,後人都叫“五指山”。   “哇……”

突然間,活生生的五個兒子變成了五座山,再也聽不見父母的呼喚,布洛陀夫婦失聲地哭喊著,雙手瘋了似的刨起腳下的土塊,“嘩啦、嘩啦”地往敢壯山四周拋去。該知這些土塊所到之處,很快又成長了一座連著一座的山峰,與五子山連在一起,環繞在敢壯山的周圍。 從此,壯鄉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壯山”為主山的敢壯山山脈。

在廣西紅水河流域、龍江流域、右江流域部分地區,以及雲南文山地區流行的神話說:“花”,是一位女性,名叫“妹六甲”(有寫作“姆六甲”、“妹洛甲”,還有稱“花婆”、“花婆奶”、“花王”、“花王聖母”、“床頭婆”、“床頭妹”、“床頭批”,等等)。在太古洪荒時代,宇宙中有一個在旋轉著的蛋,後來爆開分成三片,一片飛到上邊變成天空,一片下地底成水,留在中間的一片,就成為現在人們居住的大地。那時,各片什麼東西也沒有。突然,在中界的大地上,長出一朵花來。

這朵花說不上是什麼顏色,花一開,中間卻長出一個女人來。這個女人是世界上的第一個人。她披頭散髮......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各個民族的節日傳說?
臘八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苗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臘八節哪個民族的節日?
歌婆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花炮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端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開齋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龍船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那達慕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