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紀日法?
天干地支紀日怎麼計算?
我把公式給你
日天干地支
從已知日期計算干支紀日的公式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紀數減1。奇數月 i=0,偶數月 i=6,年份前兩位,y 是年份後兩位,M 是月份,d 是日數。[ ] 表示取整數。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來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來取值。
g 除以 10 的餘數是天干,z 錠以 12 的餘數是地支。
如果先求得了g,那麼
z=g+4C+10+i(奇數月i=0,偶數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餘數為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餘數為11,地支是「戌」
天干地支紀日法怎麼換算
▲天干地支紀年與公曆的近似換算
從已知的公曆年份計算干支紀年: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干,除以12的餘數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則用58-“年份數除以60的餘數”後計算)
也可以天干: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餘數,若餘數-3得正,則按天干順序往下數,得數即為天干順序數,若餘數-3為負,則+10,得到的數即為天干數,若餘數為3,則為天干的最後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餘數,若餘數-3得正,則按地支順序往下數,得數即為地支順序數。若餘數-3為負,則+12,得到的數即為地支順序數,若餘數為3,則為地支的最後一位,即亥。
把天干數和地支數合併起來,即為所求的干支年份。
如:2001年查萬年曆為辛巳年,演算法為:
2001÷10=200……1,1—3=—2,—2+10=8,按天干順序數到8,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第8位為辛。
2001÷12=166……9,9—3=6,按地支順序數到6,子、醜、寅、卯、辰、巳。第6位為巳。
按照以上計算結果,把天干、地支合併起來可知,2001年為辛巳年。
▲干支紀年與格里曆的換算
若我們把天干的甲、乙、...、壬、癸編上 0、 ......、8、9 等序號;地支的子、醜、...、戌、亥亦編上 0、1、 ......、10、11 等序號,那麼:
從已知的格里曆年份計算干支紀年:年份數減4,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干,除以12的餘數是地支。例如:
(1972 - 4)÷ 10 ≡ 8,所以天干是“壬”;
(1972 - 4)÷12 ≡ 0,所以地支是“子”。
附:已知天干地支,如何得到當前是60年中的第幾年 (楊霖坤 程式設計)。
X=天干 Y=地支
if x - y >= 0 then
z = 6x - 5y;
else
z = 6x - 5y + 60;
排出60甲子序列,將自己的虛齡生年放入其中,逆數上行即可找到相對公元年的干支是什麼了。或者比照當年或上年的干支,也能找出相應的你所需要的干支來。如你是1987年7月生人,只知道今年是兔年(丁卯)不知道87年是什麼干支,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紀日法的日柱公式
由於公曆與干支紀法的體系和週期完全不同,因此它們之間的換算問題比較複雜。尤其是求解公曆任一日的日干支是十分困難的,目前主要依靠查詢萬年曆解決。作者經過潛心研究,探究推匯出──計算公曆任一日干支的歷法公式,簡稱《高氏日柱公式》。此公式採用插入世紀常數和月基數的方法,簡捷準確而又科學實用,徹底解決了由來已久的歷法換算難題。在“不查萬年曆,日柱早知道”的具體問題上具有極大的實踐意義。 編輯1高氏日柱公式1.1 符號意義r:日柱的母數,r除以60的餘數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數;s:公元年數後兩位數減1,取整數值;u:s除以4的餘數;m:月基數d:日期數x:世紀常數注意:閏年2月之後,求出的r需要再加1。1.2 世紀常數現將17世紀至26世紀一千年間的世紀常數x,對應列表如下: 表2-1.1世紀數N 17 18 19 20 21 年限 1601-1700 1701-1800 1801-1900 1901-2000 2001-2100 世紀常數x 3 47 31 15 0 表2-1.2世紀數N 22 23 24 25 26 年限 2101-2200 2201-2300 2301-2400 2401-2500 2501-2600 世紀常數x 44 28 12 57 41 1.3 月基數月基數m,即為前幾個月的日數總和除以60的餘數。詳見下表: 表2-2月基數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基數 0 31 -1 30 0 31 1 32 3 33 4 34
干支紀日法怎麼確定當天是什麼,比如23號是甲子,為什麼是甲子而不是甲午,有什麼天文上的依據嗎
答:
公元紀日換算成干支紀日公式:
G= 4C + [C / 4] + 5y + [y / 4] +[3 * (M + 1) / 5] + d - 3
Z= 8C + [C / 4] + 5y + [y / 4]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紀數減一,y 是年份後兩位(若為1月、2月則當前年份減一),M 是月份(若為1月、2月則分別按13、14來計算),d 是日數。奇數月i=0,偶數月i=6。
G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干,Z 除以12的餘數是地支。
計算時帶[ ]的數表示捨去小數點後的數字取整。
例如:查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將數值代入計算公式。
G=4*(21-1)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3 =160
[3* (13 + 1) / 5]=8.4 [10 / 4]=2.5 這裡有餘數,怎麼可以等於160整 應該是160.9。
除以10 餘數為0 ,天干的第10位是‘癸’。
Z=8*20 + [20 / 4] + 5*10 + [10 / 4] + [3 * (13 + 1) / 5] + 18 + 7 + 0 =250
除以12 餘數為 10 ,地支的第10位是‘酉’。
答案是: 2011年1月18日干支日是癸酉日。
這個公式很難記也不好理解現給出一簡易公式:
干支紀日法的換算關係
一,天干地支的基本概念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順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屬象 鼠 牛 虎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狗 豬
干支紀年紀日法,天干與地支按順序依次組合,60種組合順次一迴圈。
二,參照系:2011年1月9日為甲子日;定2010年末為0;
三.以後各公曆年份天數的尾數(平年為5,閏年為6)之和為A,2011年到2016年,則A=5+6+5+5+5=32;當年某月某日的天數為B,如今天是2017年8月23日,則B=31+28+31+30+31+30+31+23=235。
三,C=A+B-8,
於是,C=A+B-8=32+235-8=259。
公曆某年某月某日的計數C與干支紀日的換算關係:
C/10……餘數——天干的順次,
C/12……餘數——地支的順次;
按同餘式組表示為:
C≡天干序數(mod10),
C≡地支序數(mod12)。
如今天是2017年8月23日,C=259
259≡天干序數9(壬)(mod10),即259/10…餘9為壬;
259≡地支序數7(午)(mod12),即259/12…餘7為午,
所以,2017年8月23日為壬午日,
四,如果是2011年以前的年份則計數天數按D=B-A-8,
D代替C進行計算,且當年年份天數的尾數計在A內。
如2007年3月8日,A=5+6+5+5=21,B=31+28+8=67
則,D=B-A-8=67-21-8=38
38/10…餘數8為辛,38/12…餘數2為醜,
2007年3月8日為辛丑日。...餘下全文>>
依據“天干地支紀日法”,今年7月20日是什麼“日”?是怎麼推算的
月 和 時 可以推。日 就最好是查萬年曆了。
古代紀年方法的紀日法
日是最早出現的計時單位。干支的概念:天為幹,地為支。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六十甲子: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為六十個單位,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單數配地支的單數,天干的雙數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始,至癸亥終,稱為六十甲子。干支紀日法:大約產生於殷商時代。從春秋戰國開始,干支紀日便成為歷代史官紀日的傳統方法。世界上迄今應用時間最長的紀日法:春秋時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2月10日)起的干支紀日,一直到清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止,計二千六百多年,從未間斷。天干紀日法:早在夏代可能已產生,即用甲、乙、丙、丁等十個字來紀日。後逐漸不用。《黃帝內經》中多數只用天干紀日,如《素問·藏氣法時論》:“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句中四組天干都是指日而言。某些日子在古代有特定的名稱:即根據每月月相(月球明亮部分的各種不同形象)來紀日。例: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金·竇漢卿《標幽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