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節日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有啥風俗習慣

傳統藏族節日 正月 藏曆年傳統節日,藏曆正月初一,節期三五天,藏語稱"洛/賽"節。祈願大法會(傳大召)正月初三,紀念釋迦牟尼在祗/園/精舍/城法/會上用無比神奇的幻術和多種神變擊敗了卓/切、那/賴/吉、傑/瓦/堅、尼/吉/普、諾/堅、扎/拉/瓦/堅等外道六師及其追隨者,...

藏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轉山會

轉山會是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於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曆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每年這一天,甘孜藏區遠近群眾身著民族服裝,彙集到跑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們先到寺廟裡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後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後,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贊助廣告

採花節

採花節是南坪縣博峪一帶藏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期兩天。傳說,很久以前博峪是一個荒僻的山溝,人們以採集和狩獵為生,以樹葉和獸皮做衣服。一天,從遠方來了一位叫蓮芝的姑娘,她美麗善良,心靈手巧,教會了當地人們開荒種地和織布縫衣,還採來百合花為人們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這天,蓮芝上山採花,被鎳風捲下懸崖摔死了。人們很悲傷,便在這一天上山採花紀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採花節。

黃藏曆元旦

藏族稱新年為“洛薩”。藏曆年古時曾以麥熟為歲首或麥收為歲首,是在夏秋季。據記載,公元前100年以前,藏族就有自己的歷法,它根據月亮的圓缺來推算日、月、年。公元7世紀,唐朝文成、金成兩位公主先後入藏成婚結盟,帶來內地的歷法。此後,藏族古曆法與漢歷、印度曆法相結合,到元代時形成了天干、地支、五行合為一體的獨特的歷法。大約十三世紀元代的薩迦王朝時定為藏曆元月一日為新歲起始,沿襲至今。   藏族節日繁多,其中最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義的要數藏曆新年。藏曆新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一年最大的節慶。從藏曆十二月中旬開始,人們就準備過年吃、穿、用的節日用品。成千上萬的農牧民湧入拉薩城,購買各種年貨。此時是拉薩一年中最為繁忙的季節。   藏民族過年是從藏曆十二月二十九日開始的。晚上,家家戶戶要團聚在一起吃“古突”(麵糰肉粥),以此辭舊迎新,求得太平康樂。一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吃完九道“古突”後,舉著火把,放起鞭炮,呼喊著“出來”,走到十字路口祈望給來年帶來好運。   藏曆除夕是個十分忙碌的日子。這天,除打掃房舍、個人衛生外,各家都要在一個叫“竹素琪瑪”的木鬥內裝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蔘果等食品,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花彩板。然後把琪瑪、“卡賽”(油炸果子)、青稞酒、羊頭、水果、茶葉、酥油、鹽巴等擺放在正堂藏櫃之上,在大門前用糌粑或白粉畫上吉祥八圖,預祝新年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藏曆初一,是在凌晨時分吉祥的“折嘎”說唱中迎來的。藏族人大年初一會來一個“搶水比賽”,每戶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邊、井口或自來水下“搶”頭道水。據藏族傳統,藏曆初一誰搶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稱為“銀水”,預示著吉祥、幸運,財源滾滾。當太陽升起時,盛裝的人們按長幼次序已吃完幾道節日食品。那時,鄰居間就要挨戶端琪瑪、敬青稞酒,高誦沿傳已久的“扎西德勒品鬆措”、“艾瑪帕卓貢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辭。此後,全家會閉門歡聚。大年初一,許多信仰佛教的農牧民還到拉薩的大昭寺進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親訪友活動使大街小巷熱鬧起來,也成了人們展示新年時裝的時刻,到處都是“洛薩(新年)扎西德勒!”的祝福聲。   大年初三的活動則以宗教、文體內容為主,轉經路上、房頂上瀰漫著濃濃的桑煙,年輕人在房頂和山頂上插五彩經幡,以祈福禳災,而廣大農牧區還將舉行新馬馱鞍儀式、賽馬、拔河、投擲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藏曆新年的歡慶活動將一直持續到藏曆正月十五。

贊助廣告

藏曆農家新年

由於在藏曆的元月,後藏(西藏主要的產糧區,指日喀則一帶)農民就要開始春耕,所以......餘下全文>>

藏族的春節習俗

藏曆元月,是節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這個月裡,幾乎天天都在過節。

藏族的藏曆年在藏語中稱作"洛薩爾",流行於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區。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他們就以月的圓缺朔望計算月份。那時的新年初一,大致相當於現在藏曆的十一月一日。從公元1027年開始,藏族開始使用現在參酌農曆制定的藏曆,用天干的五行與地支的12屬相搭配計算。

藏曆年的日期因地而異,拉薩等地在藏曆正月初一過年,昌都地區則在藏曆十一月一日過年,而楚河以南則以藏曆十一月一日為新年。

從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過年,首先是將培育好的青稞青苗供在佛前的雙櫃上,到了月中,各家各戶便開始用酥油和麵粉炸果子。接近年關歲尾時,每家必備的五穀鬥上便盛滿了酥油拌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蔘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並準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是為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兩旺、喜獲豐收。到了十二月二十九,人們打掃灶房,在正中的牆上用乾麵粉繪“八吉祥徽”。傍晚,一家老小團團圍坐吃“古吐”(一種煮熟的麵疙瘩),吃完古吐後舉行隆重的送鬼儀式,以示避鬼驅邪。時至除夕晚上,就開始正式過年。每戶的大門外用石灰粉畫上象徵吉祥的八瑞相“”符號,在打掃乾淨的室內鋪上新“卡墊”,正房的佛龕前疊放各式油炸果子和各種水果以及酥油、茶磚、乾果等供物。初一這天一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人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首先祭拜神靈,然後手捧五穀鬥和青稞酒互相拜年,說一些吉祥的祝詞,接下來開始喝頭天做好的熱青稞酒,吃麥片吐巴和酥油煮的人蔘果。年初二,親友開始互相拜年。從初四起,拉薩舉行大規模的傳召大會,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首先在拉薩為紀念釋迦牟尼神變降伏妖魔而創設的祈願法會。起初是三大寺眾僧在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誦經祈禱,講經辯經,相法立宗,考取新的拉讓巴格西學位(藏傳佛教的最高學位)。法會期間,除政府給僧眾發放佈施外,各地的信徒也到此添燈供佛,發放佈施。法會直到元月二十五日迎請彌勒佛後才結束。元月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即元月十五酥油燈節。白天,人們到各寺進香朝佛,夜晚滿街搭起各種花架,高者達三層樓房,低者也有兩層樓高。上面擺有酥油做成的五顏六色的各種神仙、人物、鳥獸和花木,或高大巨集偉,或小巧玲瓏,加上成百盞燈光的照耀,使整個街道光彩奪目,輝煌燦爛。達賴喇嘛和主要官員依例出巡觀賞花燈,與僧俗大眾共慶節日,將節日推向高潮。元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射箭比賽和跳神驅鬼儀式。這時的拉薩,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藏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正月

藏曆年------傳統節日,藏曆正月初一,節期三五天,藏語稱"洛賽"節.

洛賽節

洛賽節 是牧區藏族最隆重的節日,藏語叫“洛賽”即新年。由於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壞,甘南地區這一節日以漢族的農曆正月初一為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逐漸開始過藏曆年,但只區限於一些學校、機關)。初一日,家家煨搡,在佛龕前點燃酥油燈,供奉酥油炸成的各種麵點和自釀的青稞酒,還有雜色的青稞,以預示來年的豐收。男、女、老、幼皆換新裝,常常是長者先起來,從外面揹回一桶“吉祥水”,飲飽牲畜後喚醒大家,一家人開始吃東西。此時,長輩逐個祝“洛賽爾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輩回敬“扎西德勒合彭鬆錯”(吉祥如意,功德圓滿)。初一日一般全家都不出門。群眾性的活動,如賽馬、唱歌、跳舞等,安排在初三。

■ 跳神驅鬼儀式

元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賽馬射箭比賽和跳神驅鬼儀式。

臘月布達拉跳神大會即在布達拉宮仁乃貢薩殿前舉行的跳神舞會,也是拉薩藏傳佛教界重要的節慶。每逢這個節慶到來,拉薩的居民,大都扶老攜幼、空室前往觀看,熱鬧非常。跳神大會的意義,在於驅除魔鬼,預慶來年的如意吉祥。跳神(法舞)演員由布達拉宮南木甲札倉的僧人擔任。表演者穿綵衣,頭戴骷髏牛頭、鹿頭、魔鬼等面具,配以長號、鼓鈸等音樂。所表演的法舞內容,據說有一段關於一位老人不畏猛虎,以毅力和佛法戰勝凶惡的戲。當打虎老人退場後,這時早預備在場兩南角的一日滿盛菜油的鐵釜,被幹柴忽然燒起來。釜中油也隨之燃燒,熊熊之火直衝數十米高空,宣告著所有惡魔邪鬼已收人油益中隨之焚化消滅。在熊熊的火焰中,跳神會便告結束……

擺花節------每年正月十五日舉行,青海,甘肅兩地的藏民居聚地稱為"酥油花燈節".

■ 酥油花燈節

元月十五日,是酥油花燈節,藏語叫“堅俄曲巴”。藏曆元月15日是傳昭大會的最後一天,為了慶祝釋迦牟尼與其他教派辯論的勝利。人們集於拉薩八角街,白天朝佛、轉經、入夜滿街搭起各種花架,高達十五米左右,放上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鳥獸等形象並點燃酥油燈進行祝福。顯示出藏族人民高度的造型藝術。花燈點燃之後,宛若群星降落,閃閃爍爍,一片輝煌。達賴也出巡賞燈。另外。還有木偶表演。老百姓們圍著酥油燈載歌載舞。

藏族的節日習俗是什麼?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藏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藏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藏族的風俗習慣節日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藏族的節日風俗有什麼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藏民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進藏遊客應尊重。

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後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三口一杯的程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後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滿,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滿,這樣喝完三次,最後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馬肉、驢肉和狗肉是從來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連魚肉都不吃。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乾淨的東西,也不會食用。所以,在西藏千萬不能提起吃驢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遊景點是寺廟。目前,西藏對遊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的時候,身後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做“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不可大聲喧譁和隨意觸控佛像,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錄影、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正月

藏曆年------傳統節日,藏曆正月初一,節期三五天,藏語稱"洛賽"節.

洛賽節

洛賽節 是牧區藏族最隆重的節日,藏語叫“洛賽”即新年。由於受“文化大革命”的破壞,甘南地區這一節日以漢族的農曆正月初一為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逐漸開始過藏曆年,但只區限於一些學校、機關)。初一日,家家煨搡,在佛龕前點燃酥油燈,供奉酥油炸成的各種麵點和自釀的青稞酒,還有雜色的青稞,以預示來年的豐收。男、女、老、幼皆換新裝,常常是長者先起來,從外面揹回一桶“吉祥水”,飲飽牲畜後喚醒大家,一家人開始吃東西。此時,長輩逐個祝“洛賽爾桑”(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晚輩回敬“扎西德勒合彭鬆錯”(吉祥如意,功德圓滿)。初一日一般全家都不出門。群眾性的活動,如賽馬、唱歌、跳舞等,安排在初三。

■ 跳神驅鬼儀式

元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舉行賽馬射箭比賽和跳神驅鬼儀式。

臘月布達拉跳神大會即在布達拉宮仁乃貢薩殿前舉行的跳神舞會,也是拉薩藏傳佛教界重要的節慶。每逢這個節慶到來,拉薩的居民,大都扶老攜幼、空室前往觀看,熱鬧非常。跳神大會的意義,在於驅除魔鬼,預慶來年的如意吉祥。跳神(法舞)演員由布達拉宮南木甲札倉的僧人擔任。表演者穿綵衣,頭戴骷髏牛頭、鹿頭、魔鬼等面具,配以長號、鼓鈸等音樂。所表演的法舞內容,據說有一段關於一位老人不畏猛虎,以毅力和佛法戰勝凶惡的戲。當打虎老人退場後,這時早預備在場兩南角的一日滿盛菜油的鐵釜,被幹柴忽然燒起來。釜中油也隨之燃燒,熊熊之火直衝數十米高空,宣告著所有惡魔邪鬼已收人油益中隨之焚化消滅。在熊熊的火焰中,跳神會便告結束……

擺花節------每年正月十五日舉行,青海,甘肅兩地的藏民居聚地稱為"酥油花燈節".

■ 酥油花燈節

元月十五日,是酥油花燈節,藏語叫“堅俄曲巴”。藏曆元月15日是傳昭大會的最後一天,為了慶祝釋迦牟尼與其他教派辯論的勝利。人們集於拉薩八角街,白天朝佛、轉經、入夜滿街搭起各種花架,高達十五米左右,放上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鳥獸等形象並點燃酥油燈進行祝福。顯示出藏族人民高度的造型藝術。花燈點燃之後,宛若群星降落,閃閃爍爍,一片輝煌。達賴也出巡賞燈。另外。還有木偶表演。老百姓們圍著酥油燈載歌載舞。

相關問題答案
藏族節日風俗?
傣族節日風俗?
維吾爾族節日風俗?
彝族節日風俗?
少數民族節日風俗?
滿族節日風俗?
蒙古族節日風俗?
苗族節日風俗?
回族節日風俗?
傣族民族節日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