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展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9日

姓展的名人有哪些﹖

我就知道展昭

姓氏展起源及歷史名人

姓氏源流

1、據《姓氏考略》引《列仙傳》注稱:“帝嚳時有展上公,得道,為展姓之始。”

2、據《鄭樵注》雲:“姬姓,魯孝公之子公子展後,以名為氏。”或按:“隱八年無駭卒,無駭者,展之孫也。”又《傳言》:“羽父請氏,公命以字為展氏。”春秋時周公的裔孫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展的孫子無駭以祖名展為姓,世代相傳,稱為展氏。

3、據《魏書·官氏志》載:“輾遲氏改為展氏。”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輾遲氏,入中原後從漢姓簡改為展氏。

[2]

4、無駭去世,羽父為他請求諡號和族氏。隱公向眾仲詢問關於族氏的事。眾仲回答說:“天子建立有德之人以做諸侯,根據他的生地而賜姓,分封土地而又賜給他族氏。諸侯以字作為諡號,他的後人又以這作為族氏。先代做官而世代有功績,就可以用官名作為族氏。也有以封邑為族氏的。”隱公命令以無駭的字作為族氏,就是展氏

贊助廣告

歷史名人編輯

展昭

中國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展昭,字熊飛,封號“御貓”,常州府武進縣百花嶺下遇傑村人氏,出場年紀約二十二至二十四歲,善輕功,兵刃為上古名劍巨闕,後在茉花村與其妻丁月華定親時交換了湛盧。官職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在開封府供職,人稱“南俠”。展昭與包拯相識於包拯進京趕考的途中,曾在金龍寺凶僧手中救包拯,又在土龍崗退劫匪,天昌鎮捉刺客,功績累累。後經包拯舉薦,被皇上御封為御前四品帶刀護衛,在開封府供職,綽號“御貓”。從史料記載未能考證是否確有其人。很多電視劇作品中都有眾多版本的展昭形象。

贊助廣告

展禽

又名展獲,春秋時柳下(現平陰縣店子鄉展窪一帶)人。父無駭為魯國司空。他先在柳下做小官,後因秉性剛直,不願與贓官同流合汙,辭官隱居柳下。他足智多謀,才能出眾。常分析國政,談論兵法,常做一些濟貧解困的事,人們又稱他柳下惠。展禽的弟弟展喜在魯國為官。魯僖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35年),魯國大旱,莊稼枯死,軍民都吃不飽。齊國趁機出兵攻打魯國。魯僖公問眾大臣,誰能退兵?無人答應。以後有個大臣對他說:“展禽文武全才,可退齊兵”。並說他弟弟展喜在朝為官,可派他去請展禽抗齊。展禽稱病不出,授計於弟。展喜依計,勸魯僖公放下架子,準備牛羊、玉帛、陳酒,迎齊國大軍而行。先送上禮物,再敘述齊魯舊情,又說哀兵必勝之理,勸齊國退兵。齊國考慮利弊,認為戰未必能勝,就退兵了。展禽智退齊兵的事在柳下傳出後,展禽的名聲就更大了。展禽死後,家鄉人民為他建祠奉祭。至今平陰縣店子鄉展窪一帶談到展禽的名子,還老幼皆知,佳話頻傳。

展喜

一名罕喜,字元駁,展禽之弟。齊孝公伐北鄙。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於展禽。齊侯未入竟,展喜從之,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齊侯曰:“室如縣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之,而賜之盟,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載在盟府,太師職之。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及君即位,諸侯望之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齊侯乃還。

展子虔

隋代傑出畫家。渤海(今河北省河間縣)人。歷北齊、北周,入隋為朝散大夫、帳內都督。曾在洛陽、長安、揚州等地的寺院畫過許多壁畫。善畫故事、人馬、山水、樓臺;人物的描法細緻,後再用色暈開人物的面部,神采意度極為深致。展子虔所非《遊春圖》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存世的山水卷軸畫中最古的一幅。《宣和畫譜》稱讚他:“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畫比起六朝......餘下全文>>

“俞”氏的由來、發展及詳細的地域分佈,以及百家姓中的排名,中國俞氏的人口數量及名人

俞姓的起源

上古良醫俞跗 - 俞姓的的始祖

《史記》的“扁鵲傳”中,曾經提到黃帝之時有一位良醫俞跗,相傳,這位以濟世活人之術而名傳知古的俞跗,就是數千年來中國姓俞的始祖。

根據《史記》的記載,這位上古良醫的醫術之高超,幾乎已到達現代醫學的水準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醫療疾病時就不僅僅限於“對症 下藥”,而已經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滌五臟”的現代外科技術,這種表現,可以說為中國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

俞姓的得姓甚早,可以遠遠地追溯到5000年以前的黃帝時代,而這個古老姓氏的播遷到我國南方繁衍,也要比其他姓氏來得早些,而且,他們的播遷情形有根有據,有完整的資料可查。

當初俞姓的所以南遷,根據《唐書》的記載是這樣的——唐代武則天臨朝的時候,當時的新豐地方(據考當為今陝西省臨潼縣),突然無緣無故冒出了一座山來,於是當時正不習慣於天下為女皇帝所統治的人士,就議論紛紛,有說這是瑞徵的,也有說這是大禍將至的徵象,其中,有一位江陵人俞文俊,就挺身而出上書則天皇帝說:“陛下以女主居陽位,反易剛柔,故地氣隔塞山變為災,臣以為非慶也……”這番大膽的奏言,當然激怒了當時目空一切的女皇帝,於是,他就被流放到當時尚屬荒僻之地的嶺南,當然,俞氏的後裔也就此到達了我國南方的廣東和廣西一帶。因此,後來我國南方的俞姓人士,應該有很多都是這位俞文俊的後裔,而俞文俊是當時的江陵人,江陵就在今湖北省的潛江縣西方,則南方俞隆的來源,也應該可以追溯到這裡。

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姓氏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我國的早期歷史上並沒有太突出的表現。一直到宋代,才大放光芒,傑出的俞姓人士滿載於史書,象俞紫芝、俞尚、俞夔、以及俞鼎孫、俞經兄弟,都是才華橫溢,對傳統文學有貢獻的人物。

到了明代, “俞大猷”三個字,對於中國人來說,更是如雷貫耳了,他和他的“俞家軍”,把為患明代沿海一帶的倭寇打得落花流水,抱頭鼠竄的歷史故事,一向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連三尺孩童都耳熟能詳。

這位人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是明世宗嘉靖年間的福建晉江人,自幼讀書熟知兵法,最先,他是以平定廣東的交黎有功而見知,被升為參將,並移鎮淅東,開始寫下了一連串光輝無比的記錄——他屢破倭寇,剿滅兩廣群盜,並平定騷亂,結果威震邊陲,“俞家軍”所至之處,蠻番望風披靡,處也不敢隨隨便便就跑到中國來騷擾。擁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先人,俞姓的中國人真是何其榮耀!

俞氏 - 歷史名人

俞附——黃帝之臣,為良醫。

俞大猷——字志輔,別號虛江。明朝福建晉江人。官至福建總兵。大猷精通兵法,嘉靖三十年(1551年)後,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俞與戚繼光率兵攻擊,屢立戰功,同稱抗倭名將。所部被稱為俞家軍。著有《正氣堂集》16卷。也是傑出的愛國詩人。

俞越 ——字蔭甫,號曲園。清朝浙江德清人。潛心研究經學,旁及諸書,以高郵王念孫、引之父子為宗。曾主講蘇州紫陽、上海求志各書院,主講杭州估經精舍至30餘年。著有《春在堂全集》,其中以《群經平議》、《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尤著名。

俞作豫——廣西北流人。左江龍州起義領導人之一。曾參加北伐戰爭,在廣西進行革命活動,參加廣州起義,領導龍州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任軍長。不久部隊在敵人的圍攻下失敗。同年8月被捕,9月在廣州犧牲,年僅30歲。

俞伯牙:春秋時人,傳說以精於琴藝著名,惟知有鍾子期完全理解琴意,知其志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後,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俞姓的遷徙分佈

俞姓得姓很早,可以遠遠地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黃帝時代,後又有春秋時鄭國、楚國公族加入俞姓。即便如此,隋唐以前見諸史冊之俞姓人......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姓展的名人?
姓圖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姓童的名人?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盛的名人?
古代姓俞的名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