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別稱?
農曆各月份的別稱
一月:正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
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陽春、暮春;
四月:余月、清和月、桃月、孟夏;
五月:榴月、薄月、仲夏;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工
八月:壯月、桂月、仲秋、中秋月:
九月:亥月、菊月、季秋;
十月:陽月、小陽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臘月、嘉平月,季冬。
7月份還可以有什麼來稱呼?
七月:通常稱: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其他的有
一月:通常稱:正月、柳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開歲、陬月。
正月:正陽之月。
柳月:正月銀柳插瓶頭,又稱柳月。
端月: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後來,秦始皇當政,“正”和“嬴政”的“政”諧音,所以正月便改為端月。端,頂也,仍是開端伊始的意 思。秦始皇名“政”,秦人改“正月”為“端月”。
二月:通常稱:杏月、仲春、仲陽、如月、麗月、花月、仲月、酣月。
杏月:二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杏花含苞欲放,所以二月冠以美麗的名稱——杏月。“二月紅杏鬧枝頭”,又稱杏月。
三月:通常稱: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蠶月、上春、春日、綢月、季月、鶯月、末春。
桃月:三月桃花粉面羞,又稱桃月。到了三月,桃花怒放,綺麗芬芳,自然稱“桃月”。
春晚、晚春、暮春:三月春晚,即晚春、暮春。
暮春:即夏曆三月,或陰曆三月。
蠶月:夏曆三月。三月,是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上春:指孟春正月。
春日:夏曆三月。
四月:通常稱: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 麥月 梅月 純月 清和 余月。
槐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樹也綻開了黃白色的花瓣兒,有人稱四月為“槐月”。四月:四月槐花掛滿枝,又稱槐月。
五月:通常稱: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鬱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
蒲月:五月初五端午節,許多人家懸掛菖蒲、艾葉於門上,用以避邪,因此,五月又稱“蒲月”。
六月:通常稱: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無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稱之“伏月”或“荷月”。
七月:通常稱: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
巧月:七月七日是我國婦女向天上的織女星“乞巧”的月份,乞求織女使她們心靈手巧。所以,七月就叫“巧月”。
八月:通常稱: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
桂月、壯月、仲秋:農曆八月,一曰桂月,二曰壯月,因居秋季之中, 又叫“仲秋”。
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又將八月稱為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
桂月:八月桂花遍地梗,又稱桂月。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人們爭相吟頌的佳景,八月美名曰“桂月”,自然是名副其實了。
九月:通常稱: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在民間,人們根據節氣、農事、花期等將九月稱為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
菊月: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稱菊月。到了農曆九月,萬木蕭瑟,落葉紛紛,獨有那婀娜多姿、熱烈怒放的菊花給人們以活力和溫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稱。
十月:通常稱: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開冬、冬、飛陰月。
陽月:十月芙蓉顯小陽,又稱陽月。
陰月:十月叫成“陰月”的理由據說是源自古代陰陽學說,十月要“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
小陽春:指農曆十月,現在還習慣稱夏曆十月為“小陽春”。
孟冬:初冬,指農曆十月。
十一月:通常稱: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
辜月:十一月叫“辜......餘下全文>>
農曆七月叫什麼月
農曆七月的別稱有: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
農曆7月古代所指叫什麼月?
農曆七月古代俗稱“鬼月”。七月: 瓜月 巧月 蘭月 蘭秋 肇秋 新秋 首秋 相月。
傳說農曆七月初一是俗稱的“開鬼門”,到七月二十九日的時候又重新關上。
據今人考察 ,古代七月是大吉月,也是曆法中的申月,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的優勢,尤其明朝皇帝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之俗外,甚至多數選擇七月登基,清朝亦流傳堪輿口訣:“古來七月天子葬”,在顯示七月是吉月的傳統。
書法落款中月份別稱是什麼
一月---寅月、正月、元月、孟春、初春、始春、元春。(陽曆1月誕生石--石榴石)
二月---卯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陽曆2月誕生石—紫晶)
三月---辰月、桃月、炳月、季春、三春、陽春、暮春。(陽曆3月誕生石海藍寶石)
四月---巳月、槐月、余月、清和月、孟夏。(陽曆4月誕生石—鑽石)
五月---午月、榴月、蒲月、端月、仲夏。(陽曆5月誕生石—祖母綠)
六月---未月、荷月、伏月、旦月、季夏。(陽曆6月誕生石—珍珠)
七月---中月、霜月、桐月、相月、巧月、孟秋。(陽曆7月誕生石—紅寶石)
八月---酉月、桂月、中秋月、壯月、仲秋。(陽曆8常誕生石—橄欖石)
九月---戌月、菊月、玄月、季秋。(陽曆9月誕生石—藍寶石)
十月---亥月、陽月、孟冬、(陽曆10月誕生石—歐泊)
十一月---子月、冬月、瑕月、辜月、仲冬。(陽曆11月誕生石—黃玉)
十二月---丑月、臘月、涂月、季冬。(陽曆12月誕生石—綠松石或鋯石)
農曆七月又叫什麼
臺灣民間,農曆七月俗稱“鬼月”。
傳說農曆七月初一是俗稱的“開鬼門”,到七月二十九日的時候又重新關上。
據今人考察 ,古代七月是大吉月,也是曆法中的申月,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的優勢,尤其明朝皇帝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之俗外,甚至多數選擇七月登基,清朝亦流傳堪輿口訣:“古來七月天子葬”,在顯示七月是吉月的傳統。
臺灣民俗文物館副館長顏榮豐指出,鬼月習俗源自明太祖朱元璋篤信風水,他為了霸佔七月吉時,不讓民間與皇族共用吉日吉時所致,於是派人假冒道士賣符,謠傳七月是不吉祥的“鬼月”,臺灣人自明朝移民臺灣,將明代流傳的偽習俗完整移植,意外成為華人世界唯一儲存鬼月的族群。
農曆七月屬什麼?
農曆七月是不能算星座的,因為星座是外來品,需要按照自己出生時的陽曆來推算的。
農曆7月有什麼節日
農曆7月7日是七夕節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節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相傳在這一天地府會放出全部的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中元節是以祭祀已逝之人為主題的節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農曆七月屬什麼屬相?
按公曆的,國人的的生肖屬相,才是按農曆的。
古人稱一至十二月分別為什麼月
一、以“孟、仲、季”排列每個季度的月份(古人常用“孟仲叔季”四字表示次序)。正月、二月、三月為春季,分別稱孟春、仲春、季春或孟陽、仲陽、季陽。四月往後依次稱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二、以該月常開的花為代表。如二月杏花開,稱杏月;三月桃花、桐花開,稱桃月、桐月;四月為槐月;五月為榴月;六月為荷月;八月為桂月;九月為菊月。
三、根據月份的特點。一月為一年之開端,稱端月、元月;又新春為正,稱正月。四月萬物舒展,皆生枝葉,稱余月,餘即舒展之意。六月為一年最熱之時,故稱伏月、暑月。七月天氣轉涼,稱涼月。九月萬物枯萎,陰氣侵寒,大地一片灰濛濛的昏暗景象,便稱玄(黑的意思)月。十一月龍蛇蟄伏,謂之龍潛,因是冬至節所在的月份,又稱冬月。十二月天氣最冷,滴水成冰,稱冰月、嚴月。
四、根據陰陽之氣。五月稱皋月,皋即高,向上的意思,五月陰氣生,自下而上,使作物結實,垂於苗頂,故名。六月稱且月,且即次且( 趄),猶豫不進意,六月陰氣漸起,陰氣畏陽,尚猶豫不敢前行。七月稱相月,相為引導之意,此時三陰之氣漸盛。八月稱壯月,壯為大意,陰氣大盛。十月稱陽月,此月全是陰氣,嫌其無陽,故有意用“陽”名之。十一月稱暢月,該月大陰用事,萬物未生,故名。
五、緣於某事物。三月稱竹秋,因竹筍成熟於二三月(有的也指稱二月)。四月為麥收時節,故稱麥月;又為梅子成熟時節,稱梅月。五月蒲草萋萋,端午節大門上插菖蒲以避邪,故稱蒲月。十一月葭草開始萌生,故稱葭月。十二月一年終了,要獵禽獸來祭祀祖先,稱為臘祭,以臘祭之名稱為臘月。又因本月歲將除,要除舊佈新,迎接新的一年,又稱除月、涂月,也寫作荼月。
六、以月建相稱。即按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稱為“建”)。如斗柄指著正北為建子,夏曆的十一月建子,稱子月,正月建寅,稱寅月。五月稱午月,六月稱未月,十月稱亥月。
七、出自典故。七月叫瓜月,有兩處來源,一是《詩經·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二是來自“瓜代”或“瓜代有期”的典故:齊襄公派連稱、管至父戍葵丘,正是七月瓜熟時節,約定次年瓜熟時派人接替。然襄公食言,未按時派人替換,惹惱了這二位將領,導致了內亂被殺。七月又叫巧月,來自牛郎織女七月初七鵲橋相會,民間有乞巧節的故事。
八、從古詩文中摘取某詞。如曹丕《槐賦》:“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天清和而溫潤,氣恬淡以安治。”南朝謝靈運詩:“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便用“清和”指初夏四月。又如《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便把“授衣”用作九月的代稱。
九、與樂律相配。古人把竹管截成十二根不同長度的律管,能吹出不同的音律,分別稱黃鐘、大呂等十二律。把蘆葦中的薄膜製成灰置於管中,到某個月份,與它相應的律管裡的灰就飛動起來,因而把十二個月按樂律名稱來稱呼:正月大簇,二月夾中,三月姑洗,四月中呂,五月蕤賓,六月林鐘,七月夷則,八月南呂,九月無射,十月應鐘,十一月黃鐘,十二月大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