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占卜工具?
有人知道古代占卜的工具嗎?多點
通常使用的是獸類的肩腫骨,灼燒僅限於骨內側的一個點上,灼燒時需控制火候,以與灼燒點相對的骨外側面上出現放射形的裂紋為限。這種占卜方法由於簡易可行,因而可視需要大量進行。現有卜辭表明,殷王在下列各類事項之前都要問卜,以預測吉凶:事關本部族的重大舉動和決定、可能影響殷王本人、他的親屬和他的部族事件、全年的各個時期和階段來臨之時。此外,簡化後的骨卜還促使占卜技藝日臻精細,獲得的卜兆更加清晰和規整,從而得以進行更為準確和系統的分析。首先,卜骨事先需經刮、磨等工序作精心的加工,使灼燒後的裂紋清晰可辨。其次,為防備燒焦卜骨,灼燒方法非常考究。卜骨並非隨隨便便地扔進火堆焚燒,而是巧妙地使之僅與一個熾熱的火點接觸。提供這個火點的工具在《周禮》中稱為焌契。焌契是從通常用作燃料的一種灌木上砍下的一截木棒,一端放在稱作燋的火盆中點燃。可是,卜骨有一定的厚度,而焌契僅有一個火點,不足以使卜骨的外側面產生裂紋。所以,需要在卜骨的內側鑽一個不透的灼孔,孔的大小應與焌契的尺寸相當,大約為一二釐米。孔的底部需挖薄,餘下的厚度應適中,使之既易於產生裂紋,爻不致於爆裂。已知年代最久遠的卜骨,如龍山文化遺存等,已經採用了這種灼燒技藝。這些卜骨加工精細,用焌契灼燒後形成的灼孔相當規整,位置適當。骨卜技術再次獲得顯著的改進,大約是在商王定居小屯前後,即殷初前後。在二里岡1952年出土的175塊卜骨上(二里岡離鄭州不遠,是殷之前商代的最後一個都城),幾乎都是單個半圓形孔,而小屯出土的卜骨上的灼孔,則都經過刮磨,而且都是複合孔,其具體形狀為:沿卜骨縱向鑿有一橢圓形槽,槽的中部鑽有一個新石器時代的那種半圓形孔;孔突出於槽的一側(通常在卜骨中縫一側)。選用這種孔形的主要意圖,顯然是使灼燒後的裂紋儘可能規整。採用複合灼孔後,裂紋不再如僅有半圓形孔時那樣呈放射狀分佈,而是沿卜骨上抗力最弱的兩條線伸展。橢圓形槽上下和左右各有一對對稱面,即沿槽的長軸的上下兩端和沿槽的短軸的左右兩側;裂紋沿著這兩條軸線伸展。不過,由於半圓形孔偏置於槽的一側,所以裂紋只朝此側伸展。因此,出現在卜骨外側面上的裂紋,始終呈現為橫臥的T字形,一條裂紋沿槽的長軸線向兩端伸展,另一條裂紋則與之垂直相交,沿半圓形孔所偏置的方向伸展 卜(用龜殼);筮(用蓍草);星相(看星星) ;“火珠林”(錢筮法)用銅錢;“靈旗法”用霹靂木或棗木刻的旗子;搖籤筒;擲杯珓(用蚌殼,竹,木,玉石等作的貝狀物) 羅盤是理氣宗的操作工具,主要由位於盤中央的磁針和一系列同心圓圈組成,每一個圓圈都代表著中國古人對於宇宙大系統中某一個層次資訊的理解。 中國古人認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凶。於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資訊,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 羅盤的發明和應用是人類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奧祕不斷探索的結果。羅盤上逐漸增多的圈層和日益複雜的指標系統,代表了人類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當然,這些經驗是否全面和正確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但是羅盤上所標示的資訊卻蘊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國智慧。 羅盤由三大部分組成: 一、天池:也叫海底, 亦就是指南針。 羅盤的天池由頂針、磁針、海底線、園柱形外盒、玻璃蓋組成,固定在內盤中央。圓盒底面印中央有一個尖頭的頂針,磁針的底面中央有一凹孔,磁針置放在頂針上。指南針有箭頭的那端所指的方位是南,另一端指向北方。 天池的底面上(海底)繪有一條......餘下全文>>
算命先生一般什麼打扮?還有些什麼工具?急求。(古代的,現代的不用)
穿灰布長衫,或者很有道家感覺的衣服,一般都裝瞎子,額也有真的……拿一個旗,布包包毛筆硯臺周易(算命家之經典,必看,沒看過肯定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