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相生相剋什麼意思?
陰陽五行,如何相生相剋
五行學說也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元素,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這五類物質各有不同屬性,如木有生長髮育之性;火有炎熱、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實之性;金有肅殺、收斂之性;水有寒涼、滋潤之性。五行說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質別人納人這五大類的範疇。五種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神物質,在人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古代人認為這五類物質在天地之間形成串聯,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變化、志上的木類和人的仁心都隨之產生變異,迷這色彩十分濃厚的占星術就是以這種天、地、人三界相互影響為釐論基礎衍生而來的。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古人說陰陽五行相生相剋,那陰與陰或陽與陽之間也存在相生相剋嗎?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五行的相生相剋如下: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而如果單獨論陰與陰,陽與陽之間的相生相剋似乎很單薄.只能說陰陽之間遵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規則,及陰陰,陽陽無情相斥,陰陽,陽陰有情相吸.
我們一般把天干和地支按五行加上陰陽分類,如以十天干來說,甲屬陽木,乙屬陰木,丙屬陽火,丁屬陰火,戊屬陽土,己屬陰土,庚屬陽金,辛屬陰金,壬屬陽水,癸屬陰水.這樣就可以論陰陽間的相生相剋了,比如說,甲是陽木生丁,丁為陰火,因此甲木生丁火為有情之生,而甲木生丙火為同性無情之生,自然是有情勝無情了。同樣同理,甲木克戊土為同性無情之克,甲木克己土為異性有情之克,從力量上無情之克大於有情之克。
陰陽五行相生相剋
信則有,不信則無。不要太迷信了,運程是要靠自己和身邊的人的。
陰陽相剋指十二生肖中的哪一個生肖
你好,答案是狗,狗的屬相寄語是,在你內心深處,還有無窮的潛力,有一天當你回首看時,你就會知道這絕對是真的,以上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道家不是講陰陽相剋嘛,為什麼又說邪不勝正,陽代表正,陰代表邪,不是正邪能夠互克嘛,有時他強,有時它
陰陽是表示一個事物的兩面,不代表誰正誰邪,也不是互克而是相生相剋,就如西方矛盾論,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陰陽調和,即中庸之道,不偏激,不對立,一個字和。和的東西就是正,不和的就是邪,整個宇宙自然都是和諧統一的,是正的,,所以不和的邪的東西是沒法長久的
陰陽五行怎麼分,我只知道五行相生相剋,但是加入陰陽,其變化就有很多了,有什麼規律可以尋找嗎?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為二,這就是陰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五行相生、相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與陰陽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陰天干:乙、丁、己、辛、癸
陽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穿申、酉、戌、亥
陽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地支:醜、卯、巳、未、酉、亥
五行與干支
天干 地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巳、午
土戊、己 土:醜、辰、未、戌
從短期來看,陰陽相剋;從長期來看,陰陽相生?
嗯~站在發展的角度,這個過程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嗯~要不用四柱命理來看這個問題。站在男性的角度來看,克自己的是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克著的是自己的妻子,而自己的妻子又生自己的孩子,變向的等於…………(這裡的克不是刑剋的克,大體上可以理解成剋制的克)。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看則是——無克則不可佳,無克則不可用。
樹木自然生長當然好,但是為了讓它更好的生長,人可以選擇為它修枝剪葉,所以金雖克木,但也成就了木。所以,克也是生。
那生又怎麼是克呢?比如木生火,但火同時也在耗損木材,嗯~這也是在告訴人們,母親養兒育女之不易,雖然現代的一些研究說可以排毒什麼的,但同時也會耗母之陰,所以女性才需要滋陰養陰,更要注意睡眠與飲食。
嗯~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說,相生相剋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並沒有長短之別。
中醫是講究辨證的,那麼陰陽的相生相剋是怎麼辨證關係
中醫,即中國傳統醫學,發源於中國,根植於傳統,有著與西醫同樣悠久的歷史,更有與西醫不同的自己的理論體系。然而,年淫代遠,中國傳統醫學的“本”雖正而“末”已繁,“源”雖清而“流”已渙。於是,對中醫理論體系的“本”與“源”之梳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當中醫面臨“中醫是否科學”以及“一百年後中醫是否存在”等等質問的時候,更是如此。
其實說到“正本清源”,並不一定就是要翻舊帳冊,更非鑽故紙堆,而只是為了奠定一個更堅實牢固的理論基礎,為了使臨床中“日用而難知”的陰陽五行理論,經絡藏象體系,更加有理可據。“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醫學術之清如許的境界,也只有從“正本”與“清源”中來。那麼,中醫的“本”與“源”,在哪裡呢?曰:本在漢前醫學經典中,源自中國傳統文化裡。
一、在本與源中,陰陽所指是什麼?
首先,從字源上看,“陰陽”都有一個“左阝”,這個“阝 ”,就是古文的“阜 ”字。在《說文解字》中,“阜”是指的一種沒有石頭的土山(“阜 ,大陸也,山無石者,象形”),也就是說,“陰陽”都是對這個無石之山“阜”的一種描述。創字之初,“陽”就是指的“阜”的日光可以照見的一面,故“從日,昜聲”;“陰”則相反,指的是“阜”之未被日光照射到的一面,故其字“從雲,今聲”。
毫無疑問,“陰陽”的原意,是就部位而言的。不過,這時候的“陰陽”,還常常是變幻不定的。因為,這樣確定的陰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早晨的時候日光照在山的東坡上,這時候“山的東坡”叫作“陽”(《詩經》中確實就稱“山之東坡”為“朝陽”:
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大雅·卷阿》
傍晚的時候陽光又落在了山的西坡上,這個時候,“山的西坡”就又成了“陽”(《詩經》中稱之為“夕陽”:
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幽居允荒。
——《大雅.公劉》
由於這樣確定的“陽”,其部位因朝夕的變化而變化(“陰”也同理),就沒有“定”義可言,所以也就不適合在學術體系中作為術語使用。
那麼,如此說來,“陰陽”是不是就沒有定義可言了呢?當然不是了。事實上,在中醫學術的經典著作,陰陽早已經有了“固定”的含義,有了“陰在內”、“陽在外”的規定性。
陰陽的這種“定”義,在《素問》、《靈樞》中,可以說俯拾即是。擇其要者可有:
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
——《素問·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好了,我們知道了這種以“內外”分陰陽的說法。然而,我們不禁要問,古人為什麼要以“內外”來定義陰陽,而不是以“上下”來界定陰陽呢?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也是原則性的問題,必須加以說明。
其實只要靜心的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種以“內外”定義的陰陽,與以上下或者前後左右界定的陰陽,確有不同:這樣一來,“陰陽”就不會隨體位的變化而變化了——所以才能作為“定”義被《內經》使用!這就是說,對於一個形體而言,這種以“內外”定義的陰陽,總是固定不變的!大家可以想象,太陽照射過來的時候,光線只能照射到人體或者某個物體的一個面,如果以左右分陰陽,或者以上下前後分陰陽,那麼,陰陽就可以隨著人體的體位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陰陽是變的,這哪能行?面向太陽的時候,“前胸”為陽,背對太陽的時候,“後背”又成了陽;站著的時候“頭為陽”,翻個跟斗,則又成了“腳為陽”!這樣的陰陽,怎麼能作為“定”義來使用?古人聰明得很,定義以“內為陰、外為陽”,......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