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唐的名人?
歷史上有姓唐的名人嗎 唐伯虎除外
戰國時魏國名臣唐雎,曾說服了憨國不加兵於魏,為魏國爭得了一定的政治環境。
漢朝唐蒙,曾說服夜郎國歸漢。
唐頌,以仁政攻克了民心,政績不凡。
唐休璟,唐代宰相,曾大敗吐蕃官兵。
唐儉,唐代著名將領。
姓唐的歷史名人
周及春秋戰國唐叔虞:晉國開國諸諸侯 唐勒:戰國時期楚國文學家 唐狡:戰國時期楚國將領 唐舉:戰國時期相術家 唐雎:戰國時期外交家 秦漢 唐秉:號東園公,秦末漢初之際隱士,“商山四皓”之一 唐蒙:西漢外交家,出使夜郎國 晉 唐彬:晉代軍事家 唐 唐儉:唐朝前期重臣 唐臨:唐朝名臣 唐紹:唐朝著名文人 唐彥謙:唐朝詩人、文學家、政治家 唐休璟:唐朝著名軍事將領,兩次大破吐蕃 唐衢:唐朝詩人 宋 唐庚:北宋詩人 唐慎微:宋代醫學家、藥學家 唐寓之:南宋農民起義領袖,攻佔錢塘(今杭州)後稱帝建立吳國 唐婉:南宋才女 元 唐棣:元代畫家 明 唐寅:明代畫家,文學家,書法家,“吳中四才子”之一,“明四家”之一 唐順之:明朝文學家、軍事家 唐賽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 清 唐甄:清初思想家 唐夢賚:清初文學家 唐英:清代傳奇小說家 唐再豐:清代雜技家 唐鑑:清末大理學家,曾國藩之師 唐才常:清末著名學者,維新派代表人物之一 唐廷樞:清末大買辦 唐正才:太平天國將領,封為“航王”,總管水軍 唐景崧:清末臺灣巡撫
歷史上姓唐的名人有哪些
名人:
唐昧(?-前301),戰國時楚將。昧一作蔑。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齊將匡章、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攻楚方城,他率楚軍夾沘水列陣,相持六月,後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敗,被殺,楚失去宛、葉以北地。見《呂氏春秋·處方》、《史記·楚世家》等。
唐蒙,西漢臣。漢武帝時任番陽令。王恢擊東粵,奉命出使南粵,因知夜郎與南粵有道可通,遂上書建議開通夜郎,武帝許之,被任為中郎將,前往夜郎,以厚禮招致夜郎侯多同歸漢。還報,漢以其地設犍為郡,併發巴蜀卒開闢道路,自僰道通指牁牂江。
唐慎微,北宋醫學家。蜀州晉原(今四川崇慶)人,後遷居成都。字審元。世業醫。終身不仕。大觀中,曾將《補註神農本草》、《圖經本草》兩書合併,收輯經史百家文獻內所載方藥,並博採民間單方、草藥,編成《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總結了宋以前藥物學成就,為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的藍本。
唐棣(1296-1364),元代畫家。字子華,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秀才出身,任吳江(今屬江蘇)令;一說為休寧(今屬安徽)令,官至部郎。工畫山水,曾經趙孟頫指教,其師法郭熙。擅於佈置廠殿景物,得清森華潤之致。併為元宮嘉熙殿作壁畫。現存世作品有《霜浦歸漁》、《秋山行旅》、《村人聚飲》等圖。
唐賽兒,明初山東農民起義首領。蒲臺(治今山東濱縣南)人。林三妻。永樂十八年(1420)率眾起義,以益都卸石棚寨為根據地,攻佔莒、即墨,圍安丘。明成祖派總兵官柳升帥都指揮劉忠前往鎮壓。忠戰死。義軍後被衛青擊敗,不知所終。
唐寅(1470-1523),明畫家、文學家。字伯虎、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吳縣(江蘇蘇州)人。少從周臣學畫,“性穎利”(《明史》)。會試因涉科場舞弊案被黜,遂漫遊名山大川,致力於繪畫。放浪不羈,時用“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印。擅畫山水,取法宋元百家。筆墨靈秀,一變斧劈皴為細長清勁線條皴法。並擅畫花鳥、人物,筆墨秀潤峭利,景物清雋生動。工筆、寫意俱佳。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又與徵明、沈周、仇英合稱“明四家”。兼善書法能詩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順之(1507-1560),明文學家。字應德、義修,人稱荊川先生。武進(江蘇常州)人。《明史》載其“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群籍”。嘉靖八年進士第一。曾以郎中居浙江御倭,以功升為右僉都御史。學術精深,知曉天文、地理、兵法、音樂、數學等。崇尚唐宋散文,被稱為“唐宋派”,主張詩文要有繼承和發展,直抒思想,不落俗套。有《荊川集》。
唐甄(1630-1704),清思想家。字鑄萬,號圃亭,初名大陶,四川達州(四川達縣)人。順治舉人。《清史稿》載其知山西長子縣,“下車即導民樹桑,……民利賴焉”。未幾奪歸。炊煙屢絕,食樹葉,“衣敗絮”,仍“著述不輟”。學宗王陽明理學,但反對“空談心性,不講事功”。指出“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忠孝仁義諸道德皆可致人於死地。主張發展生產,富國利民。有《潛書》等。
唐英(1682-約1755),清戲曲作家、陶瓷家。奉天(今遼寧)人,隸漢軍正白旗。字雋公、叔子,號蝸寄居士。擅作戲曲,能詩工書,善畫山水人物。雍正時,任駐景德鎮瓷廠協理官。乾隆初,遷九江關監督,仍掌窯務,所督造之瓷器享有盛名,有“唐窯”之稱。後又任廣州關監督。著有傳奇、雜劇《轉天心》、《麵缸笑》、《十字坡》等十七種,合為《古柏堂傳奇》,另有筆記《陶人心語》。
唐廷樞(1832-1892),清買辦資本家。字景星,廣東香山(廣東中山)人。香港英教會學堂肄業。初任上海海關總翻譯,後任英怡和洋行總買辦,主辦輪船公司及絲茶會館,......餘下全文>>
中國有多少名人姓唐的?
姓: 唐 由來: 周成王在位時把唐國所在的地(今天的河南省方城縣)封給他的弟弟叔虞。魯定公在位時(公元前505年),唐國被楚國滅掉,唐國子孫以國為姓氏,就是現在的唐氏。古代還有一個姬姓的唐國,在今天的湖北隨縣西北的唐北鎮,春秋時被楚國所吞併,他的子孫以國為姓氏,也姓唐。根據《後漢書 南蠻傳》這本古書的記載,東漢時白狼王有唐姓;隴西羌族也有唐姓。這就說明東漢時少數民族中已經有了唐姓。早期的姓唐的人主要分佈在魏,楚,晉,秦,戰國時的魏國有老臣唐睢;楚國有兩個唐昧,一個是將軍,一個是占星家,還有辭賦家唐勒。西漢的時候,唐睢的孫子唐厲被封為斥丘侯。東漢時,唐翔為丹陽(今天的安徽當塗縣)的太守,並在當地安家居住;南朝的齊國時,有三吳地區農民起義首領唐寓之,在浙江起義,曾攻佔錢塘,稱皇帝,國號吳,這樣看來,南北朝時期姓唐的已相當廣泛地分佈於大江南北的許多地方。唐代初期,已有河南固始的唐氏移往福建居住,宋代有晉昌的唐氏隨著宋家王朝向南遷都,定居江西寧都,後來又遷到廣東潮陽,大埔,還有遷到梅州的和廣西的人。在中國歷史上,姓唐的名人輩出,除上面提到的一些人之外,還有唐代的詩人唐衢;宋代的醫學家唐慎微;元代的畫家唐棣(di);明朝初期的山東家民起義女首領唐賽兒;明代的畫家,文學家唐寅,字伯虎;散文家唐順之;清朝初期有思想家唐甄,清朝末期有維新派唐才常;近現代有唐紹儀,醫學家唐宗海等。唐姓在當今中國100大姓中名列第26位。
求姓唐的起源和發展還有歷史 有什麼古人姓唐
唐姓起源與早期分佈
唐姓的起源
唐姓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大姓。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在中國當代100家大姓中,唐姓人口占總人口的0.65%,排在第26位。在歷史上,唐姓也是枝葉繁茂,名入輩出,不僅有忠臣良將、思想家,也有文人雅士、孝子烈女,甚至還有不少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關於唐姓的起源,有關文獻和書籍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的說唐姓的起源有兩個,有的則認為有六個。所以這裡首先對唐姓的起源問題作以分析。
唐姓的起源很早,而且也是一個多源的姓氏。當今唐姓大致有這樣幾個來源:
唐姓的最早來源當出自祁姓,也稱伊。祁氏,是陶唐氏的後代。據《世本》、《史記》《通志·氏志略》等文獻記載,帝嚳有四個妻子,生有四子。其中一個妻子為陳鋒氏之一子,名叫慶都,生子名叫放勳,就是後來的帝堯,堯是放勳的諡號。帝堯起初被封為唐 侯,於是他在平陽建都,其地在今山西太原境。後來帝堯讓位於舜帝。舜帝時,又封帝堯的兒子丹朱為唐侯。到夏朝時,丹朱的裔孫劉累又遷到魯縣,劉累的子孫仍然有一部分人居守在故地。商朝時,改號為豕韋氏。周朝時又改為唐公。周成王時,唐國發生動亂,周成王派周公滅掉唐國,將其地封給了他的弟弟叔虞,並將唐公遷到杜城(今陝西長安),降其爵位為伯。唐國滅亡後,其子孫就以唐為姓氏。由於唐國位於晉地(今山西境內),故史稱這一支唐姓為晉地唐氏。這是唐姓最早的一個來源。
周朝末年,又把留在魯縣的劉累後裔封為唐侯,負責對帝堯的祭祀,其地在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縣)。其後代子孫世代居於此地,遂以唐為氏。這也可算是唐姓的一支。其實,這一支唐姓與晉地唐姓是一個祖先。
唐姓的第二個來源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滅唐國後,把唐公之地轉封給了他的弟弟叔虞(周武王之子,姬姓),號稱唐叔。唐叔虞之子燮父的後代,後又被封於唐,其地在隨州唐城縣(今湖北隨縣西北唐縣鎮),地近於楚國,由於勢力微弱,遂成為楚國的屬邑。魯定公五年,楚昭王滅唐國,其子孫遂以國為姓。由於這支唐姓位於楚國境內,故史稱楚地唐氏。這是唐姓的另一個重要來源。
除了以上幾個來源外,還有幾支唐姓來自於少數民族。據《後漢書·南蠻傳》記載,東漢時,居住在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邦國中也有姓唐的,如唐叢國。東漢永平年間,唐叢國與白狼國等一百餘國,60O多萬人臣服於漢朝,並進貢方物。後來蠻夷王唐繒等人率其部落17萬人向內地遷移,漢政府給他們頒發金印紫授,賞賜甚厚。
東漢末年,居住在我國西北地區隴西一帶的羌族中也有唐姓,如隴西羌族名將就有唐蹄等人。
唐姓的早期分佈
先秦以前,唐姓主要分佈在以下幾個。地區:一個是今山西太原地區,這是唐姓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另一個地區則在今湖北省隨縣一帶,這也是早期唐姓的集中之地。第三個地區在魯國境內,即今山東省境。第四個地區就是秦國,即今陝西關中地區。
早在先秦時期,唐姓著名人物就有不少。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唐荀;楚國有大臣唐狡,大將唐昧,還有與宋玉齊名的著名詩人唐勒。據說唐勒與宋玉等人曾以屈原為師,以賦著名於當時。樑國有唐舉,一作唐莒,為當時著名的方士,善於相術。戰國時,晉國人唐雎魏國大夫。齊、楚兩國伐魏,魏國便求救於秦國,秦國沒有答應。在這緊急關頭,年逾九十的唐雎主動請求到秦國勸說秦王。後經唐雎一番慷慨陳詞,秦王感悟,遂發兵救魏。
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唐姓
秦漢以後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唐姓子孫名人輩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政治形勢的變化,唐姓後裔也在不斷遷移在新的地區定居下來。總的說來,在這六七個世紀裡,唐姓後裔的分佈範圍逐漸有所擴大,......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唐的又是唐朝的有哪些﹖
唐儉:唐朝前期重臣
唐臨:唐朝名臣
唐紹:唐朝著名文人
唐彥謙:唐朝詩人、文學家、政治家
唐休璟:唐朝著名軍事將領,兩次大破吐蕃
唐衢:唐朝詩人
姓唐的當代名人歌星
唐峻洋 、唐磊 、唐珂 、唐禹哲 、唐越 、唐艾萱 、唐丹 、唐寧 、唐嫣 、唐蕊 、唐素琪 、唐笑 、唐雅明 、唐堯麟
歷史上的史姓著名人物都有哪些?
史 籀:周宣王時太史、書法家,周初著名史官史佚後裔。據傳籀文(即大篆)為其所創,他別創新體,以趨簡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因其為史籀所作,故世稱“籀文”。史籀曾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唯物主義思想。
史 墨:春秋時晉國大夫,長於天文,熟悉各諸侯國內政。其認為“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以及“物生有兩”的辯證法。丹 史 晨:春秋時魯相,曾為祀孔而以隸書作碑,立於孔廟,史稱“史晨碑”。該碑建於東漢靈帝的建寧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的時候,距今已有1800多年之久。碑上所刻的文字,就是春秋時魯相史晨祀孔子的文章,分為前後兩碑,前碑載奏章,後碑敘饗禮之事,迄今全文完整可誦,隸書神碑超逸,端正謹嚴,為後世書法研習之宗。
史 丹:字君仲,魯人,徙杜陵。官漢代都尉侍中,時元帝想廢立太子,丹竭力勸諫,元帝責備史丹,史丹脫下官帽,請罪說:“我確實看見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致身體瘦損。前些時,太子應當進見,我暗中囑咐他,不要流淚哭泣,免得引起陛下傷感。罪過在我,我應該被處死。”元帝認為史丹說的是事實,才息怒。後太子即位,封關內侯。
史 倫:宋代燕京永清(今屬河北省)人。因築室發土得金而有財,逢金季亂世,建家塾,招學者,納豪士,濟艱困,以俠義著稱,在河北諸郡組織清樂社四十餘個,每社近千人,成為地方上一大豪強。
史 際:江蘇溧陽人,明代嘉靖年間進士,官至春坊,後棄官回鄉,置義莊義塾,修明倫堂,招募勇士,抗擊倭寇,鄉人多敬重。
史 翁:清代詩畫家。時稱其詩、書、畫為“三絕”,同時,善左筆書。
史魚酋:又名史魚,春秋時衛國大夫。其一貫正直,臨終時還不忘勸衛靈公進賢去佞,時謂“尸諫”。其秉筆直書,堪稱史家楷模。
史萬歲:杜陵(今陝西省西安)人,隋代名將。少時英武,長於騎射,好讀兵書,15歲隨父從軍。隨父參加北周伐齊,勇武有謀,善騎射,屢立戰功,敵聞名而喪膽。
史大柰:唐代樓煩(今屬山西省)人,系突厥族。隋時任金紫光祿大夫,李淵起兵時,率眾歸從,戰功赫赫,貞觀初,遷右武衛大將軍,封竇國公。
史思明:本名幹,寧夷州突厥族人,唐代叛將,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初為互市牙郎,亦以驍勇為幽州節度使張守所知,任為捉生將。天寶年間累立戰功,官至平盧兵馬使。曾到長安奏事,為玄宗賞識,賜名思明。與安祿山同鄉相善,隨安祿山叛亂,後在范陽稱大燕皇帝。
史朝義:唐安史之亂叛將。寧夷州突厥族人。史思明的長子。思明叛亂,使守冀州、相州等地。史思明稱帝,封為懷王。上元二年(761年)春殺史思明,自立為帝,年號顯聖。次年唐借回紇兵攻破洛陽,他出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後部將降唐,他窮蹙自縊死。
史弘肇:河南鄭州人,五代後周名將,以武功顯名。史彌遠:明州鄞(今浙江鄞縣)人,南宋歷任太師、右丞相,位重權極。其侄史嵩之繼右丞相一職,亦專斷朝政。
史達祖:字邦卿,號梅溪,汴京(今河南省開封)人,居杭州,南宋著名詞人。屢試不第,曾師事張磁,後為韓伲胄門下堂吏,負責撰擬文稿,頗有權勢。及韓被誅殺,亦遭牽連,被處黥刑,窮困而死。其詞以詠物見長,今存其作《梅溪詞》。
史天澤:元代初名將、丞相。字潤甫,燕京永清(今屬河北省)人,史秉直之季子,其家族是蒙古時期最大的一支地方勢力。善騎射,勇力過人,從其兄天倪鎮守直定。後官任將相五十年,上不疑,下無怨,可與郭子儀、曹彬相比。
史孟麟:江蘇宜興人,明朝理學家。其主張以理學為“國本”,以名節相砥礪,同時授學於東林書院,名望極高。
史可法:字憲之 ,號道鄰,河南省祥......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