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姓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9日

歷史上的余姓名人

歷史名人

餘靖(1000~1064):

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端禮(1135~1201):

衢州龍遊(今浙江省衢縣)人,南宋宰相。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歷知湖州烏程縣,孝宗召為監察御史,遷大理少卿、太常少卿,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奉祠。光宗紹熙四年(1193),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宋史》卷二一三《宰輔表》四)。與趙汝愚共贊寧宗即位,進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慶元元年(1195),拜右丞相,二年,遷左丞相,尋出判隆興府,改判潭州,移慶元,復為潭帥。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餘公墓誌銘》,《宋史》卷三九八有傳。

贊助廣告

餘 玠(?~1253):

字義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僑居蘄州(治今湖北蘄春東北),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佑元年(1241),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從淳佑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後又率軍北攻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還擊退進擾成都、嘉定(今四川樂山)的蒙古軍。寶佑元年(1253),宋廷聽信讒言,召餘玠回朝。餘玠聞召不安,七月,突然死去。

餘玠領導的抗蒙山城防禦體系特別是釣魚城堡壘,成功阻止蒙軍第3次西征,使宋室延續20餘年,緩解了蒙軍對歐、亞、非等的威脅,在世界史上佔據重要一頁。

贊助廣告

餘 闕(1303-1358):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餘象鬥(生卒年不詳):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

餘 懷(1616~1696):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僑居南京,因此自稱江寧餘懷、白下餘懷。晚年退隱吳門,漫遊支硎、靈巖之間,徵歌選曲,與杜浚、白夢鼎齊名,時稱“餘、杜、白”。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余三勝、餘紫雲、餘叔巖:

湖北省羅田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余三勝於道光初年進京搭徽班演唱,他對老生唱腔頗多創造,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並稱梨園三鼎甲。在前三鼎甲中,從唱腔來看,宗余三勝的最多,後來做出劃時代貢獻的譚鑫培,他的唱腔也是在余三勝的唱腔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余三勝的後人裡,其子餘紫雲是著名的旦角,為“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其孫餘叔巖是著名的老生,並積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世稱“餘派”。

餘棟臣(1851~1912):

重慶市雙橋區人,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餘氏的歷史名人有沒有?有誰?

餘棟臣:

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餘縣,震動朝野。

餘象鬥:

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遊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嶽王傳》等。

餘靖:

曲江(今屬廣東)人,官至工部尚書。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聖年間,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范仲淹被貶時,朝野百官不敢吭聲,惟有他出來為范仲淹主持公道,結果一同被貶。後任右正言,多次上書建議嚴賞罰,節開支,反對多給西夏歲幣。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因用契丹語做詩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著有《五溪集》。後來,廣州設有一座“八賢堂”,餘靖即為“八賢”之一。

餘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但屢遭彈劾。

餘 靖:

韶州曲江(今屬廣東省)人,北宋名臣,進士及第,通曉契丹語,曾三次使遼,在南海為帥十年,不載一物歸,官至工部尚書,於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英宗念其輔先皇有功,諡號“襄”,後人稱他為餘襄公,有《武溪集》二十卷遺世。他是嶺南繼張九齡之後的又一揚名之士,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後人建風采樓、以風采為路名紀念他。著有《武溪集》等。

餘 深:

福建省福州人,北宋元豐年間進士,依附蔡京,結為死黨,蔡京之陰謀詭計多出自餘深,後雖貴為宰相,位屢遭彈劾。

餘 闕: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居河西武威(今屬甘肅省),曾任都元帥,與紅巾軍相拒數年,著有《青陽集》。

餘 懷: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

餘 集:

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詩畫家。乾隆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善寫山水,兼長畫卉禽鳥,無不入妙,尤工仕女,有《秋室集》。

餘 非:

湖南省平江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加入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歷任戰士、宣傳員,師政治部組織幹事、青年科科長,團宣傳隊長、俱樂部主任,紅四方面軍前總政治部文娛科長,軍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參加了中央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團政治處副主任、主任,團政治委員,旅供給部政治委員,參加了守衛黃河和山西等地的游擊戰以及大生產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旅副政治委員、處長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歷任西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處長、西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武漢軍區空軍政治委員等職。他發揚戰爭年代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積極探索和指導部隊建設,為加強空軍部隊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黨的七大候補代表,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餘 明:

安徽金寨人,1914年出生,原名餘嗣明。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轉入中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特務隊隊員、光山縣便衣隊指導員、鄂東北叄路遊擊師手槍隊指導員、鄂東北獨立團手槍隊指導員。參加了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和叄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四支隊9團連指導員、7團政治處主任、第二師4旅12團政委、6旅16團政委、第七師19旅55團政委、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山......餘下全文>>

余姓的名人

餘善(東越).餘祭(春秋吳國).餘眛(春秋吳國)餘昭元(晉).餘良(唐).餘懃(唐)餘深(北宋).餘端禮(南宋)餘齊民(南朝宋)余天錫(北宋)餘靖(北宋).餘玠(南宋)餘復(南宋)餘闕(元)餘有丁(明)餘繼登(明)餘煌(明)餘祥(明).餘子俊(明)餘正健(清)餘國柱(清)餘日清(晚清)餘朝貴(清)餘棟臣(清)餘甸(清)餘象鬥(明)餘應桂(明)餘曰德(明)餘懋學(明).餘懷(清)..余三勝.餘紫雲.餘叔巖(清)餘洪元(清末民初)餘昭常(清末)餘聯沅(晚清)當代餘紀忠、餘日章、民國)餘日宣(民國)餘佔鰲(民國少將)..餘秋裡(開國中將).餘漢謀(民國上將).余光中.餘立金(開國中將).餘程萬(民國抗日中將)餘連發(民國上將).餘祿慶(民國中將).餘伯泉(民國上將).余天雲(革命軍長).餘俊賢、余政憲、餘成斌(開國少將).餘錦源(民國中將).餘述生(開國少將).餘光茂(開國少將).餘品軒(開國少將).餘非(開國少將)餘洪遠(開國少將).餘潛(開國少將).餘連發(陳水扁時期上將)餘明(開國少將)餘克勤(開國少將)餘積德(開國少將)餘國禎.餘魯生(少將)..餘嗣貴(開國少將)餘光文(開國少將).餘致泉(開國少將).餘少傑..餘方方(少將).餘啟佑(民國少將)餘仁美(民國部長).餘輝庭(民國少將).餘躍龍(民國少將).餘加剛(少將)餘欣榮.餘元輝餘子武().餘家菊.餘傳韜.餘斌.餘澤蘭餘思遠.餘伯陽.餘東昇.餘秋雨.餘華.餘夢倫.餘永富.余男.餘世維.餘逸鶴.余天達.餘傑.餘國春.餘建煊..餘秋.餘東璇.餘彭年.餘嘉錫.餘澤鴻.餘旭.餘國琮.余英時.餘家國.餘永定.餘錦旺.餘少群.餘國森.餘偉國.余文樂.餘任天.餘傳玖.餘泱漪.餘澤嵐.餘熙.餘震彥.餘家國.餘良晨.餘少華.餘德輝.餘蔚平〖余姓四言通用聯〗名高四諫;  道就單車。  ——佚名撰余姓宗祠通用聯靈鼉負閣;  釣魚列屯。  ——佚名撰余姓宗祠通用聯尤溪餘氏余姓的入閩定居有來自不同時期和不同世系。有西漢武帝時期隨漢軍入閩鎮壓閩越王后裔叛亂的陝西、四川一帶余姓將士。五代樑大通二年(528年),有餘烈入閩為官,其家屬隨遷定居建陽,後裔分遷至古田、尤溪、莆田等地定居。唐總章二年(669年),有河南余姓將士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平定閩粵界一帶山民暴動,後定居於閩南、福州等地。另有唐開元年間(713—741年),餘青由泗州下邳到建陽為縣令,後舉家定居於五夫籍溪(今武夷山市五夫鎮),其後裔分遷沿閩江各縣及福州等地。據考,入閩余姓大部分源於余姓發祥地泗州下邳。據尤溪余姓各宗譜及《福州姓氏志》考究,尤溪余姓大都源於杉洋余姓世系。入閩始祖為唐開元間由泗州下邳入閩任建陽縣令的餘青。其長子餘煥於唐天寶三年由建陽遷古田縣杉洋鄉(今杉洋鄉杉洋村)定居立祠。餘煥四世孫餘錫於北宋初,由古田遷侯官縣興賢裡定居。餘錫之裔孫餘廿四,於南宋開禧元年(1205年)由侯官(今閩侯縣)入遷尤溪五十都定居,為余姓最早入尤的始祖。另載有明永樂間由大田廣平(時為尤溪四十八都)入尤的八字橋鄉余姓,還有清嘉慶間由永春入尤的聯合鄉余姓。這是尤溪余姓的3個主要支系。還有因婚嫁等原因入尤的散居縣內各村的余姓。(一)由閩侯入尤定居新陽鎮上井、龍益、林尾、文山,管前鎮管前、西溪口、南華、真地,西城鎮東村、湆頭,梅仙鎮梅營余姓新陽鎮上井村余姓始祖餘廿四,於後唐同光四年(926年)由侯官縣入遷尤溪五十都萬人莊(今池田村所在地)謀生,於鹹平五年(1002年)定居於踝口(今上井村西洋厝後)立祠建祖。餘廿四生4子,長子餘卅一於南宋末或元初,分支定居於上井村龍身侖,建祠堂曰“......餘下全文>>

余姓在歷史上有哪些名人

餘懃(681-753年):節度使,上柱國。

餘靖(1000~1064):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

餘端禮(1135~1201):南宋宰相。

暢 懷(1616~1696):與杜浚、白夢鼎齊名,時稱“餘、杜、白”。

余三勝:與程長庚、張二奎齊名,並稱梨園三鼎甲。

餘秋裡( 1914-1999):新中國石油工業的建立者。

余光中 (1928- ) :《鄉愁》作者,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

餘秋雨(1946-) :浙江餘姚人,藝術理論家,中國文化史學者,散文作家。 著有《文化苦旅》》《千年一嘆》《借我一生》等著名作品。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餘的名人

餘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餘姚縣,中國著名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

1966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1980年陸續出版了《戲劇理論史稿》《中國戲劇文化史述》《戲劇審美心理學》。1985年成為中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1987年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的榮譽稱號。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姓餘的名人

餘玠(?- 1253年),字義夫,號樵隱,蘄州(今湖北蘄春東北)人,南宋名將。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於汴城、河陰戰敗蒙古軍。淳祐元年(1241年),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兼夔州路轉運使。從淳祐三年到四年,餘玠與蒙古軍大小36戰,戰果顯著。

余姓現代以來有哪些國家級人士?

餘漢謀,民國一級上將,官至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總統府資政。

餘連發,民國軍事參議院院長,陸軍中將,死後追授一級上將。

餘祿慶,民國二級上將,官至民國空軍總司令。

餘俊賢,民國監察院院長,正國級。

餘伯泉,民國二級上將,官至三軍大學校長。

餘日章,中紅十字會會創始人,蔣介石與宋慶齡的證婚人。

餘錦源,民國陸軍中將,官至成都防衛區副總司令官。

餘秋裡,共和國開國中將,官至國務院副總理,解放軍總政治部政委。

餘立金,共和國開國中將,曾任解放軍空軍政委。

餘連發,1947年生。臺灣陳水扁時期授二級上將,任後備司令部司令。馬英九任上出任總統府資政。

余姓近代名人或女明星

男:余文樂、餘少群、余光中、餘世雄、餘秋雨、

女:餘超穎、餘琳、餘莎莉、余男、餘安安、餘德琳 我知道就這麼多

姓餘的在古代有些什麼名人

余姓古代名人主要有:

餘 善:即東越王或東越武帝,閩越國曆史上的一位君主。

餘 祭:春秋時期吳國君主。

餘 眛:餘祭之弟。餘祭去世後繼承王位。

餘昭元:三國時期曹魏名將,為司馬氏建立西晉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餘 懃:唐朝名臣,歷任工部尚書兼御使大夫,最後勳封上柱國。

餘 深:北宋太宰(副宰相)。

餘 靖:北宋名臣,與歐陽修、王素、蔡襄並稱“四諫”。

餘端禮:南宋宰相。

餘 玠:南宋著名將領,官至兵部尚書。

餘 闕:元代監察御史。

餘有丁:明朝嘉靖時期三大首輔之一(即宰相)。

餘子俊:明代官吏,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太保。

餘國柱:清朝名臣,正一品銜。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吏部尚書。

餘 懷:清代著名文學家。

余姓家譜輩分排列

家譜是某一代人找文化人給寫的一些美詞串聯起來的,然後按次序排輩分,你家的你得找到你的家族才行啊!

相關問題答案
余姓名人?
歷史上的余姓名人?
藍姓名人?
歷史上張姓名人?
歷史上韓姓名人?
金姓名人?
季姓名人?
歷史上劉姓名人?
吳姓名人大全?
歷史上的蔣姓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