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韓姓的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百家姓韓姓的來歷

韓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六。

尋根溯源 韓姓起源有四:1、韓姓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後裔,據《風俗通義》、《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春秋時晉國兄弟鬩於牆,韓萬(即韓武子)佐曲沃武公殺晉哀侯,立下大功,被封於韓原(今陝西韓城),後人以邑為姓。下傳至韓虔時,與趙、魏三家分晉,秦滅韓後,子孫以國為氏。2、西周韓國滅亡後,國人以韓為姓。周公旦分封成帝之弟叔虞於韓(今山西河津),春秋之季被晉國所滅,國人念之,遂以韓為姓。3、秦統一六國後,韓國子民以韓為姓。4、出自黃帝少子昌意之子韓流說。見《姓氏尋源》⑤為少數民族的複姓改為韓姓。據《魏書·官氏志》,後魏,鮮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改“大汗”為單姓“韓”。

贊助廣告

得姓始祖 韓虔。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後,把唐封給虞,其子燮更國號為晉。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奪得晉國君位後,滅掉周成王之弟的建立韓國,封其小叔叔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姓,稱為韓氏。韓氏一直在晉國為官,到戰國初期,韓厥的七世孫韓虔(韓侯)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韓國到韓襄王倉於前二百三十年被秦所滅,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姓,稱為韓氏。韓虔即為韓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遷 韓姓最早活動在春秋時的晉國,隨著韓虔建立韓國並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又兩次遷都,一陽翟(今河南禹州),一新鄭(今河南新鄭)。兩次遷都,從而使韓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韓姓在河南打下堅實基礎。秦亡後,韓國宗室韓王信起初被封為潁川王,而後又改封太原,其後裔韓騫為避王莽之亂南遷南陽,這支韓姓在東漢得到很大發展。後周少保韓褒徙居昌黎(在今遼寧義縣),其子韓仲良徙居京兆三原(今陝西三原)。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有韓姓人徙居安定安武(今甘肅鎮原),不久又有人從安定安武回遷河北武安,常山太守韓耆徙居九門(今河北藁城),其子韓茂任後魏中書令,徵南大將軍、安定公。韓茂曾孫韓睿素為桂州長史,成為這一時期飛黃騰達的韓姓人。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南北朝時,五胡亂華,中原人為避戰亂,大舉南遷,韓姓則有遷往西北、東北、西南、江南者,潁川和南陽的韓姓不少人遷居江南。唐代時有四位韓姓宰相,即韓瑗、韓弘出自南陽,韓休、韓氵晃出自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雖出生於河南孟州,卻是韓睿素之後,因此他的著作也被後人輯為《昌黎先生集》。韓愈曾貶潮州刺史,為韓姓最早入廣東者。此時,陳留(今河南開封東南)、河東(今山西太原)、廣陵(今江蘇揚州)都有韓姓大族,都稱從潁川遷徙而來。南宋時,居於北方和中原的韓姓人遷往江、浙、粵、閩一帶,又據有關學者證實,江浙鄂皖各地的韓姓人多為韓世忠後裔。元明清時期,韓姓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江浙一帶的韓姓人較大規模的播遷於南方各省,有的遷居臺灣,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定居。?韓姓主要分佈於我國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甘肅、河北、遼寧等省,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為主。

贊助廣告

郡望堂號 韓姓最著名的郡望有三個:1、潁川郡,治所在陽翟(今河南禹州);2、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市);3、昌黎郡,治所在昌黎(今遼寧義縣)。

堂號:“潁川”、“南陽”、“昌黎”、“泣杖”、“畫錦”、“榮歸”、“榮事”、“書錦”、“繼錦”、“福廕”、“恭壽”、“永思”、“翕和”。?

宗族特徵 1、泱泱大姓,名人輩出,眾多賢才名士,交相輝映,光照史冊。2、字行輩份分明有序,如江蘇春暉韓姓一支為:“學以全為範,衷其慎是舉,作求躬日方迪,......餘下全文>>

韓姓氏的由來?

一、姓氏源流

韓(Hán 韓)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後裔,以國名為氏。據《風俗通義》、《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曲沃武公滅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韓國,封其小叔叔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氏,稱韓氏。韓厥7世孫建立韓國,公元前230年被秦所滅後,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韓姓,並大都聚居於穎川郡。

2、出自姬姓,為周代晉國的始祖唐叔虞的後代,以邑名為氏。據《風俗通義》、《元和姓纂》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兒子被稱為晉侯。晉侯的後代畢萬,曾被封在韓原(今陝西省韓城)。畢萬的後代就用封邑為名“韓”作為姓氏。

3、出自春秋時晉國大夫韓武子之後,以國名為氏。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是春秋時晉國大夫韓武子的後代虔。韓被秦滅後,韓國國君的後代,有的就以國名“韓”為姓。

4、出自少數民族的複姓改為韓姓。據《魏書·官氏志》載,後魏,鮮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時,以“汗”與“韓”音相近,改單姓韓,稱為韓氏。

5、出自姬姓,為黃帝裔孫韓經之後,以祖名為氏。據《姓氏尋源》載,上古時黃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韓流,其後有韓經,堯時為仙人,韓經之後代有的遂為韓姓。

得姓始祖:韓虔。西周初年,周公滅唐後,把唐封給虞,其子燮更國號為晉。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奪得晉國君位後,滅掉周成王之弟的建立韓國,封其小叔叔姬萬於韓,稱為韓武子,武子的曾孫韓厥以封邑為姓,稱為韓氏。韓氏一直在晉國為官,到戰國初期,韓厥的七世孫韓虔(韓侯)同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趙、魏三國,韓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韓國到韓襄王倉於前二百三十年被秦所滅,其宗室子孫遂以國為姓,稱為韓氏。韓虔即為韓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佈

韓姓最早活動在春秋時的晉國,隨著韓虔建立韓國並建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又兩次遷都,一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一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兩次遷都,從而使韓姓得以迅速繁衍,也使得韓姓在河南打下堅實基礎。秦亡後,韓國宗室韓王信起初被封為潁川王,而後又改封太原,其後裔韓騫為避王莽之亂南遷南陽,這支韓姓在東漢得到很大發展。後周少保韓褒徙居昌黎(在今遼寧省義縣),其子韓仲良徙居京兆三原(今陝西省三原)。東漢末年社會動盪,有韓姓人徙居安定安武(今甘肅省鎮原),不久又有人從安定安武回遷河北武安,常山太守韓耆徙居九門(今河北省藁城),其子韓茂任後魏中書令,徵南大將軍、安定公。韓茂曾孫韓睿素為桂州長史,成為這一時期飛黃騰達的韓姓人。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南北朝時,五胡亂華,中原人為避戰亂,大舉南遷,韓姓則有遷往西北、東北、西南、江南者,潁川和南陽的韓姓不少人遷居江南。唐代時有四位韓姓宰相,即韓瑗、韓弘出自南陽,韓休、韓滉出自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雖出生於河南孟州,卻是韓睿素之後,因此他的著作也被後人輯為《昌黎先生集》。韓愈曾貶潮州刺史,為韓姓最早入廣東者。此時,陳留(今河南省開封東南)、河東(今山西省太原)、廣陵(今江蘇省揚州)都有韓姓大族,都稱從潁川遷徙而來。南宋時,居於北方和中原的韓姓人遷往江、浙、粵、閩一帶,又據有關學者證實,江浙鄂皖各地的韓姓人多為韓世忠後裔。元明清時期,韓姓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江浙一帶的韓姓人較大規模的播遷於南方各省,有的遷居臺灣,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定居。?韓姓主要分佈於我國北方的河南、陝西、山西、甘肅、河北、遼寧等省,南方則以江蘇、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為主。韓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五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八六。

三、歷史......餘下全文>>

百家姓中與韓姓有淵源的姓氏

韓姓是多源的,主要的兩支有:昌意之子韓流的“韓”是一支,晉叔虞的後代韓萬的4世孫韓厥是一支。

韓厥的韓姓分生出四姓:有藺、邢、平、何。

其世系淵源如下:(序號是黃帝世系,黃帝為11世)

→43世韓武子萬

→44賕伯

→45定伯簡

→46輿

→47韓獻子韓厥,事晉,晉悼公10年卒

→韓氏始(3)→

→49韓康,厥支孫,封於藺,以邑為氏

→藺氏始→

→48韓宣子起,徙居”州”

→邢祖,食採於邢邑(溫縣東)其後有邢氏

→邢氏始(2)→

→49韓貞子須,徙居平陽

→50韓簡子不信(不佞)

→51韓莊子庚

→52韓康子虎,共敗知伯,擴地,?-B441

→53韓武子啟章,殺鄭幽公,16年卒,B440-424 B424-409

→54韓景侯處(虔),分晉,伐鄭,取雍丘,6年B403列諸侯,9年卒,B408-400

→55韓列(武)侯取,13年卒,B399-387

→56韓文侯,10年卒,B386-377

→57韓哀侯,B375滅鄭,徙都鄭,6年,B376-375韓嚴弒其君

→58平伯,哀侯少子,封平邑(臨汾市),B230年被秦滅,後代遷下邑(碭山縣)

→平氏始→

→58韓懿(莊)侯,12年卒,B374-363

→59韓昭侯,B351年,申不害相韓,26年卒,B362-333

→60韓宣惠王,B322年君號為王,21年卒,B332-312

→61韓襄王倉,16年卒,B311-296

→62公叔伯嬰

→63?伐木

→64韓信

→65太子

→66嬰,孝文14年為襄城侯

→67澤之

→65頹當,孝文14年封弓高侯

→67韓嫣,頹當駆孫,名富顯於當世

→68韓說,再封弓高侯,數稱將軍,卒為案道侯

→69韓長君,代案道侯

→70季君,拜龍櫦侯

→62蟣蝨

→62韓釐王咎,23年卒,B295-273

→63韓桓惠王,34年卒,B272-239

→64韓王安,9年秦虜王安,韓亡,B238-231,子孫居江淮間讀韓為”HE”

→何氏始→

百家姓裡韓在第幾個?

百家姓全文【

趙 錢 孫 李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衛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何 呂 施 張

孔 曹 嚴 華 金 魏 陶 姜

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範 彭 郎

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

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

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餘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貝 明 臧

計 伏 成 戴 談 宋 茅 龐

韓姓在百家姓裡排第幾?

韓姓在百家姓中排第十五

百家姓裡姓韓的有多少人?

百家姓裡韓姓在2007年4月24日公佈為當代中國第27姓,2009年統計的韓姓人口為884萬人.2010年的韓姓人口為760萬人。

"何"姓氏的來歷??????

何姓來歷

一、閩籍何氏族人來自何姓始祖韓?公,戰國時代秦併吞韓國,為博浪沙案件秦始皇斬草除根,意欲殺光韓姓家,當時韓?公避難廬江,以渡船為生,一日秦吏搭渡?公的船,秦吏隨口詢問?公貴姓,?公不意中指下水為河,為人姓去[水]加入就成人可[可]。後來廬江這個地方很快聚成了何家為望族,而且[廬江]這兩個字,也成了何姓家族的堂號。除了廬江之外,何姓還有兩望,一個是[東海],一個是[陳郡]。東海就是現在山東省的郯城縣。陳郡也就是穎川郡,現在的河南省淮陽縣。姓何的人家時常在大門貼上兩條聯: [東海家聲遠,廬江世澤長],這就指出了何姓的來歷。全中國何家的人,廬江何族最多的了。

二、一支由姓朱的改姓何。後漢書上記載:何苗,本姓朱,冒姓何。朱苗為什麼要改姓為何?那是因為當時漢靈帝有一位何皇后,何皇后得寵,何皇后有一個哥哥,名叫何進,官拜大將軍,當時大將軍的地位很高,與三公地位相等。朱苗是何皇后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因此就把朱姓改成何姓,成了何苗,何苗也到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之地位。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可以說何姓、韓姓、跟一部份的朱姓,是兄弟之姓。

三、另外一支的何姓,是漢族以外的民族。五代史上提到: [吐谷渾亦有何氏。在這裡吐谷渾的發音,應該念成[突浴魂]原來是遼東鮮卑族的一個人名,在魏晉的時候,這一支鮮卑族的酋長,名叫徒何涉歸,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就叫[突浴魂],小兒子叫若浴瘋,兩兄弟都分別統率了一部份的部落,後來兄弟不睦,[突浴魂]就帶了他的部落,向西方遷移,到了他的後代子孫名叫葉延的手裡,就用[突谷魂]作為國名,正式自立為一個國家。[突浴魂]當時的版圖,是在現在的甘肅一帶,歷史上最早的何姓人士,恐怕要算是唐堯候的何侯了。據說這位何侯,當時隱居在蒼梧山修練長生不老的法術,全家有二百多人,都以種田維持生活。大舜南巡的時候,曾經住在何侯的家裡,到夏禹的時候,何侯全家都成了仙。現在嶷山有何侯廟,在大舜廟的旁邊。嶷山就是蒼梧山,是大舜葬的地方,就是現在湖南省寧遠縣。按照以上這個故事,何侯這個人從帝堯的時代,活到夏禹的時代,推算起來,總活了有…白五十歲,可惜歷史上記載不夠詳細,不知道他全家成仙了,有沒有後代留在世界上,如果何侯確有其人的話,這——支何姓人家,要比從韓姓改姓的何姓,早到兩千一百多年了。

由於何姓有好幾方面不同的來源,後代子孫又繁衍得快,所以可以稱上是族大人眾,何姓在[百家姓]上是第廿一個大姓,在臺灣是第廿七個大姓,而在清朝的時候,是全國的第五大姓,僅次於陳、林、張、黃。

二千年來廬江何氏的來龍去脈

人類紀念其祖先有極悠遠的紀錄;於原始美術史中曾紀載洞穴壁上刻滿人像,此即為人類最原始的族譜,其後發明文字,族譜乃隨文化而日益詳盡,且因人歷史學與考佔學的要素,更有研究的價值了!

姓氏對維繫民族國家的生存有極大的關係,因為那是血統的組織!三代之前,[姓]與[氏]為男女及貴賤之別,後即混合一起,普通所謂[百家姓]僅乃一種常識的記憶,明代洪武初年,吳沈撰千家姓,得姓氏一千九白六十姓,唐書路敬淳傳,曾指出自魏晉以隆,推本研未,著姓氏錄等百餘篇,在歷史演進中姓氏曾發生不少糾紛,明代陳止元曾著書研究,所收留複姓凡三千六百廿五種之多。宋代對此問題已早注意,故有王應麟[姓氏急就篇] ,鄧名世之[姓氏書辯證]之著;而所謂姓氏糾紛之最大原因,即為各姓氏之族譜不完備,若經過徙遷及戰亂後更無隻字留存,故今日編印[族譜]實為家族及民族一大建樹。

歷史告訴我們,我們姓何的祖先有著光榮偉大的身世,我們不僅是周室貴族後裔,而且有救民抗暴,行剌秦始皇的革命行動......餘下全文>>

中國姓氏排名

中國最新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列出了前100名。

1李 2王 3張 4劉 5陳 6楊 7趙 8黃 9周 10吳 11徐 12孫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馬 20羅 21樑 22宋 23鄭 24謝 25韓 26唐 27馮 28於 29董 30蕭 31程 32柴 33袁 34鄧 35許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呂 41蘇 42盧 43蔣 44蔡 45賈 46丁 47魏 48薛 49葉 50閻 51餘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鍾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範 62方 63石 64姚 65譚 66廖 67鄒 68熊 69金 70陸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顧 82侯 83邵 84孟 85龍 86萬 87段 88曹 89錢 90湯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喬 97賀 98賴 99龔 100文

001、李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佔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中,比例僅在4%左右。

002、王姓:約佔漢族人口的7.41%,人口眾多。

003、張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7.07%。尤以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為最多。004、劉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5.38%。北方地區的河北、內蒙古、遼寧、京津地區中劉姓比率較高,約佔該地區漢族人口的8%以上。

005、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4.53%,南方地區多陳姓。在臺灣、廣東二省,陳姓約佔本省人口10%以上,為省內第一大姓。

006、楊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3.08%,在全國分佈極廣,尤以長江流域的省份多楊姓。007、趙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

008、黃姓: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2.23%。黃姓在要集中於江南地區,廣東省的黃姓人口最多,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等省黃姓人口也比較多,以上五省的黃姓人口約佔全國漢族黃姓人口的56%。

009、周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2.12%。在長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佔比例相對其他地區要高。

010、吳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05%。江南各省吳姓均佔省人口總數的2%以上,尤以福建為高,約佔該省人口5%,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江南大姓。

011、徐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1.73%。尤以河南、山東、浙江最多!

012、孫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52%,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廣東、湖南最多!

013、胡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

014、朱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6%,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安徽、江蘇、山東最多。

015、高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21%,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江蘇、福建、廣東、江西、雲南等地為多。

016、林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8%,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尤以福建、廣東、臺灣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約佔全國漢族林姓人口60%。

017、何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

018、郭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15%,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氏......餘下全文>>

‘何’的姓氏怎麼來的?

何姓來歷

一、閩籍何氏族人來自何姓始祖韓?公,戰國時代秦併吞韓國,為博浪沙案件秦始皇斬草除根,意欲殺光韓姓家,當時韓?公避難廬江,以渡船為生,一日秦吏搭渡?公的船,秦吏隨口詢問?公貴姓,?公不意中指下水為河,為人姓去[水]加入就成人可[可]。後來廬江這個地方很快聚成了何家為望族,而且[廬江]這兩個字,也成了何姓家族的堂號。除了廬江之外,何姓還有兩望,一個是[東海],一個是[陳郡]。東海就是現在山東省的郯城縣。陳郡也就是穎川郡,現在的河南省淮陽縣。姓何的人家時常在大門貼上兩條聯: [東海家聲遠,廬江世澤長],這就指出了何姓的來歷。全中國何家的人,廬江何族最多的了。

二、一支由姓朱的改姓何。後漢書上記載:何苗,本姓朱,冒姓何。朱苗為什麼要改姓為何?那是因為當時漢靈帝有一位何皇后,何皇后得寵,何皇后有一個哥哥,名叫何進,官拜大將軍,當時大將軍的地位很高,與三公地位相等。朱苗是何皇后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因此就把朱姓改成何姓,成了何苗,何苗也到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之地位。因為這個緣故,我們可以說何姓、韓姓、跟一部份的朱姓,是兄弟之姓。

三、另外一支的何姓,是漢族以外的民族。五代史上提到: [吐谷渾亦有何氏。在這裡吐谷渾的發音,應該念成[突浴魂]原來是遼東鮮卑族的一個人名,在魏晉的時候,這一支鮮卑族的酋長,名叫徒何涉歸,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就叫[突浴魂],小兒子叫若浴瘋,兩兄弟都分別統率了一部份的部落,後來兄弟不睦,[突浴魂]就帶了他的部落,向西方遷移,到了他的後代子孫名叫葉延的手裡,就用[突谷魂]作為國名,正式自立為一個國家。[突浴魂]當時的版圖,是在現在的甘肅一帶,歷史上最早的何姓人士,恐怕要算是唐堯候的何侯了。據說這位何侯,當時隱居在蒼梧山修練長生不老的法術,全家有二百多人,都以種田維持生活。大舜南巡的時候,曾經住在何侯的家裡,到夏禹的時候,何侯全家都成了仙。現在嶷山有何侯廟,在大舜廟的旁邊。嶷山就是蒼梧山,是大舜葬的地方,就是現在湖南省寧遠縣。按照以上這個故事,何侯這個人從帝堯的時代,活到夏禹的時代,推算起來,總活了有…白五十歲,可惜歷史上記載不夠詳細,不知道他全家成仙了,有沒有後代留在世界上,如果何侯確有其人的話,這——支何姓人家,要比從韓姓改姓的何姓,早到兩千一百多年了。

由於何姓有好幾方面不同的來源,後代子孫又繁衍得快,所以可以稱上是族大人眾,何姓在[百家姓]上是第廿一個大姓,在臺灣是第廿七個大姓,而在清朝的時候,是全國的第五大姓,僅次於陳、林、張、黃。

二千年來廬江何氏的來龍去脈

人類紀念其祖先有極悠遠的紀錄;於原始美術史中曾紀載洞穴壁上刻滿人像,此即為人類最原始的族譜,其後發明文字,族譜乃隨文化而日益詳盡,且因人歷史學與考佔學的要素,更有研究的價值了!

姓氏對維繫民族國家的生存有極大的關係,因為那是血統的組織!三代之前,[姓]與[氏]為男女及貴賤之別,後即混合一起,普通所謂[百家姓]僅乃一種常識的記憶,明代洪武初年,吳沈撰千家姓,得姓氏一千九白六十姓,唐書路敬淳傳,曾指出自魏晉以隆,推本研未,著姓氏錄等百餘篇,在歷史演進中姓氏曾發生不少糾紛,明代陳止元曾著書研究,所收留複姓凡三千六百廿五種之多。宋代對此問題已早注意,故有王應麟[姓氏急就篇] ,鄧名世之[姓氏書辯證]之著;而所謂姓氏糾紛之最大原因,即為各姓氏之族譜不完備,若經過徙遷及戰亂後更無隻字留存,故今日編印[族譜]實為家族及民族一大建樹。

歷史告訴我們,我們姓何的祖先有著光榮偉大的身世,我們不僅是周室貴族後裔,而且有救民抗暴,行剌秦始皇的革命行動的光榮歷史,在史......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姓氏王的來源?
姓氏金的來源?
李姓最早的來源?
姓氏程的來源?
姓氏周的來源?
姓氏鄭的來源?
姓氏羅的來源?
姓氏劉的來源?
姓氏張的來源?
姓氏常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