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司寇的名人有哪些?
姓都的都有哪些名人?
都 勝:明朝寧津人。曾經擔任南京羽林左衛指揮撿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揮撿事,守備揚州的時候因為平靖叛亂有功。被升遷為參事,協同漕運。後又任過充總兵官、掌漕運等重要的職位。都勝做官一共做了五十年,他所管轄的地方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人民生活富裕,但是他清正廉潔,生活簡樸,每天只吃蔬菜,如果有親戚朋友來訪,也不過增加一盤豆腐,因此人們稱他為豆腐總兵。深得人們的敬愛。
都 穆:字玄敬。明朝時期吳縣人。弘治進士,被授為工部主事。歷任禮部郎中,加太僕少卿致仕。都穆精修博學,在當時很受別人看重,雖然年紀大了但仍然好學。曾寫過好些方面的著作,業餘的時候還研究金文。存在於今天的著作有《周易考異》、《史外類抄》等。
都錦生:號魯濱,浙江杭州人。民國八年畢業於浙江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留校任乙種工業教習。並親手紡織出第一幅絲織風景畫。民國11年5月,在茅家 都錦生埠家中開工製造,到民國十五年的時候已經發展到擁有手拉機漸百臺,軋花機五臺,工匠八人,職工130至140人。他們的產品曾經獲得美國費城國際博覽館金質獎章。民國17至18年,東渡日本考察。民國26年8月將一部分機器遷到上海法租界,維持小規模生產;同年12月,日軍佔領杭州,他被委任為杭州市政府科長,遭到他的拒絕,於是全家遷到上海避難,並在上海建造產房,擴大生產。民國28年絲織廠在杭州的產房以及所有新式機器全部被日軍燒燬。民國30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軍佔領了法租界,絲織廠被迫倒閉。重慶、廣州等地的部門也先後被日機炸燬。民國32年5月在上海病逝,終年43歲,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進步的實業家。
都光遠:宋代司農。
都貺:北宋臣。字君錫,陵川(今屬山西)人。博覽經籍,長於史學,以明經得中進士。哲宗時官朝請大夫、鴻臚少卿,出為梓州轉運使。徽宗崇寧三年(1104),坐議棄湟州,降授承議郎,權發遣坊州,再貶監撫州酒稅,入黨籍。後五年復朝散郎。佞佛,為圓通旻禪師法嗣。後因不願做官,隱居義門村錦屏山中,結芍藥會。當時文人谷漢臣、高子美等經常往來山中,流連山水,詩酒度日。縣令呂由庚曾再三舉薦他出外做官,他都婉言謝絕。
都潔:宋臣、學者。字聖與,江蘇丹陽人,徽宗宣和六年進士。高宗紹興間以左朝請郎知德慶府,歷官吏部郎中、太府少卿、淮西總領。潔父都鬱,字子文,嘗為惠州教官,平生留意於《易》學。潔承家學,與其父處多有所得,自認土封辭義,先儒已多有詳論,故撰《易變體義》十二卷,專就《易》的變體用法進行探討。
都頡:宋臣。字光遠,餘干(今江西餘干西北)人。神宗元豐二年(1079)進士,官至司農少卿。初家貧而篤於學,後閒居而作《七談》,以述鄱陽人物山川之勝,辭豔而意遠。
都勝:明臣。寧津(今屬河北)人。襲職南京羽林左衛指揮僉事。成化時,歷任都指揮使、漕運總兵官。防備倭寇於揚州,擊敗鹽販為亂者,協同總督漕運。弘治中,任都督僉事。雖無汗馬功勞,但因居官廉明潔靜,所以屢有任職使命。歷官五十七年,所處皆肥沃富足之地,而自奉簡淡,日食止豆腐,時人以“豆腐”為他取外號。
都穆:(1459-1525),明臣、學者。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字玄敬。弘治進士,授工部主事,歷禮部郎中,加太僕少卿致仕。博學清簡,勤於治史。有《壬午功臣爵賞錄》一卷,系正德七年(1512)任禮部郎中時,披閱舊牘,得朱棣即位,初封賞功臣簿籍,因稍加修整而成,共三十三人。後二月復得指揮以下功賞簿籍,又編別錄一卷,以補前錄之缺。又有《使西日記》一卷,系正德八年奉使冊封慶藩壽陽王妃,自京師至寧夏而作,記沿途靈勝形勢、故宮遺壤、碑碣古蹟頗詳......餘下全文>>
姓過的名人有哪些
過 源:字道源,號浩齋,宋代江蘇省無錫人。少穎異,篤志聖賢之學
過 勗:過浩齋先生的後裔,字紹古,博覽能文,性至孝,有《至孝通神集》
過 龍:字雲從,明代蘇州人、名醫,與祝枝山、文徵明關係契合,他知識面廣,精醫道,著有《鍼灸要覽》、《十四經發揮》等過 鑄:字玉書,清代金匱(今江蘇省無錫)人。研習醫學多年,著有《治疔匯要》(一名《治疔大全》)。另有《外科一得錄》、《喉痧至論》及《過氏醫案》,均有多種刊本行世。
過百齡:也作“伯齡”,名文年,江蘇省無錫人,是明末造詣最深、名聲最大的圍棋國手。
過元文:字穆君,清代蘇州人,是精通史籍的學者,有著述傳世。
過春山:字葆中,清代蘇州人,亦是精通史籍的學者,有著述傳世
過探先:(1887年-1929年),教育家,農學家。中國現代農業教育先驅,中國現代農林科技的先驅。開創了中國近代大面積造林與植棉事業
歷史上姓衛的名人有哪些
衛青(?~前106),字仲卿。漢朝時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縣)人。西漢時期著名武將,率騎兵抗擊匈奴侵擾,他曾先後七徵匈奴,屢建戰功,威震沙漠,拜為大將軍,封長平侯,是歷史上出身最低,功勞最大,官位最高的代表人物。漢武帝時期重臣,軍事家,姐姐是皇后衛子夫。衛青功成名就之後娶平陽公主為妻。平陽公主死後,與衛青合葬,兩人陪葬茂陵。
衛子夫(?-前91年),名不詳,字子夫。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后,大司馬大將軍衛青是她的弟弟,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是她的外甥,生有一男三女,男為戾太子劉據,女為衛長、諸邑、石邑三位公主。衛子夫建元二年入宮,第二年懷孕後被封為夫人。元朔元年衛子夫生下劉徹長子劉據,被立為皇后。在她被立為皇后的第38年,即徵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中,衛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殺。十八年後漢宣帝劉詢以皇后禮重新厚葬她,追諡號曰“思”,建園置周衛。史稱孝武衛思後。
衛康叔——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周公旦把武庚所統治的殷朝遺民,封給康叔。定居在黃河和淇水之間的商朝故都朝歌這個地方。周公旦擔心康叔年紀大小,不足以勝任,乃作《康浩》、《酒浩》、《梓材》以示告誡,所以到了他的封國,很快就能安撫其人民,人民也非常的歡悅。後周成王拔舉康叔為周司寇,賞賜寶貴的祭器給衛國,以彰顯他的美德。
衛恆,(?至二九一)字巨山,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西晉書法家。官至黃門侍郎,惠帝時為賈后等所謀殺。他出生在一個書法世家,祖衛覬、父衛瓘、從妹衛鑠都是著名書法家。瓘子。少闢齊王府遞轉黃門郎。善草隸,瓘嘗雲:“我得伯英(張芝)之筋,恆得其骨。”又善古文,得汲家古文論楚事者最妙,恆常玩之。祖述飛白,造散隸書。開張隸休微露其白,拘束于飛白,灑麗於隸書。又作雲書,筆動若飛,字張如雲,衛氏即垂雲之祖。
衛玄,漢武帝時名將衛青的曾孫。衛青的三個兒子先後都因為過錯而被削去爵位。而漢宣帝劉詢是當年衛子夫所生太子劉據的孫子,他即位後追思衛家的功績,特賜錢五十萬讓衛玄復家。也算是對衛青在天之靈的告慰吧。
衛伯玉,有膂力,幼習藝。天寶中杖劍之安西,以邊功累遷至員外諸衛將軍。肅宗即位,興師靖難,伯玉激憤,思立功名,自安西歸長安。初為神策軍兵馬使出鎮。幹元二年十月,逆賊史思明遣偽將李歸仁鐵騎三千來犯,伯玉以數百騎於疆子阪擊破之,積屍滿野,虜馬六百匹,歸仁與其黨東走。以功遷右羽林軍大將軍,知軍事。轉四鎮、北庭行營節度使。獻俘百餘人至闕下,詔解縛而赦之,遷伯玉神策軍節度。上元二年二月,史思明領眾西下圖長安,史朝義率其黨夜襲陝州。伯玉以兵逆擊,大破賊於永寧。賊退,進位特進,封河東郡公。
衛夫人,名鑠,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北)人,是晉代著名書法家。衛鑠為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衛氏家族世代工書,衛鑠夫李矩亦善隸書。衛夫人師承鍾繇,妙傳其法。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衛夫人是“書聖”的啟蒙老師。
衛哲治(1701—1756)字我愚,河南濟源人,清朝大臣。雍正七年,以拔貢生廷試優等,發江南委用。初署贛榆知縣,調鹽城。值蝗災,設六條拊循:優禮德望,饋餉高年,旌獎孝義,經理煢獨,譏警遊惰,約束過犯。縣北有司河,匯上游七縣水入海。夏旱水弱,海潮至,鹹苦不可食,甚乃浸溢民田;秋水盛,又患河寬流緩,入海不速。哲治建閘立斗門,蓄洩有備。斥鹵化膏腴,歲有涸出地,給無業民承耕。田沉沒而糧未除者,悉請豁免。循海築土墩九十餘,潮大,漁者得就墩逃溺,號“救命墩”。
衛立煌(1897.2.16~1960.1.17),......餘下全文>>
中國姓氏裡有姓留的嗎?
留姓姓氏淵源
留[留、畱,讀音作liú(ㄌㄧㄡˊ)] 一.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尹祁姓,出自古帝堯之子丹朱庶兄之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在史籍《姓源·韻譜》中記載:“留姓,出自周封內大夫食採王畿之留,以邑為氏。春秋鄭國邑,後有人為姓。” 傳說堯娶散宜氏女,生朱。朱受封于丹水(又名點心河,源出今湖北省長陽縣西堡鎮附近山區,東流經賀家坪、高家堰等地鎮,在津陽口注入清江),稱丹朱。 當堯之時,部落之間的戰爭仍不斷,且很激烈。堯時曾對南方的三苗進行討伐。堯本在北方,但堯的兒子丹朱卻被封于丹水,到了南方的漢水流域去了。所以有堯子丹朱伐三苗到丹水的傳說。 一說丹朱是堯之嗣子,堯說他“心既頑囂,又好爭訟”,深知其子丹朱之不肖,所以不用他,而把帝位禪讓給舜。這是後人推崇堯舜禪讓說之思想的反映。 丹朱是否果真不肖,已無可考證。但在史籍《山海經》一書中,記載古代首領有帝號的不多,而丹朱卻有了帝號,稱作帝丹朱。鄭玄註釋說:“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說明丹朱在漢朝時期人們眼裡,是一位在古代很有德望、聲名很顯赫的人。
baike.baidu.com/view/290139.htm#8
自己看龔吧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290139.htm#8
司字姓氏的由來?古代司字姓名人有哪些?
神農為上古部落首領時,有一位專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後代子孫以司為姓,稱司氏。春秋時,鄭國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孫以祖字為姓。為司氏一支。 後世司姓族人經考究確立司成為: 司姓始祖。春秋時,晉國有大夫叔虎,被封於郄,建立郄國,下有卿士司臣,其後亦姓司氏。春秋時有程國,伯爵,時稱程伯。至程伯休父時,為周王室司馬官,受賜為官族,其支庶子孫遂為司姓。春秋時衛國衛靈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孫世為衛國司寇,後裔以官為氏,姓司寇氏,後改為單姓司。歷史上的複姓司德、司城等,其後裔亦改為單姓司,稱司氏。中文名:司外文名:si溯源:官位,具體來源有待考證司姓名人:司居敬、司允德、司良輔等
來源考證司姓溯源遷徙分佈郡望堂號司姓名人開國將軍司姓宗祠通用聯展開來源考證司姓溯源遷徙分佈郡望堂號司姓名人開國將軍司姓宗祠通用聯展開
編輯本段來源考證 司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關於司姓的來源,說法不一,但皆認同是來源於官名。《左傳》上說,春秋時期鄭國有大夫司成。在《通志·氏族略》上記載,司姓是鄭國司臣之後,望族出於頓丘。而《尚友錄》上則說,程伯休父在周擔任司馬,周天子賜以官族,因而得姓。此外,根據《世本》的記載,司姓是衛靈公之子公子郢的後代,郢的子孫當了衛國的司寇,因此就以官為姓氏……等。據《姓氏考略》的考證,司氏的最早繁衍中心,是古代的頓丘,這個地名曾經出現過《詩經》之中。在春秋時代,頓丘是屬於衛國的一個邑,到了戰國時代又改為隸屬於魏國,位置大約在今河南省浚縣的西方,這是司姓子孫的發祥地。現在司姓族人主要分佈在山東滕州、安徽含山、江蘇、湖南、河北、遼寧等地。
還有一支司姓也形成於春秋時期,當時晉國有大夫叔虎,他的手下有卿士司臣,其後世子孫也把“司"作為自己的姓氏。司軻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大夫洩寇是執政大臣之一,與叔詹、師叔並稱為“三良",因為他被封於堵邑(今河南省的方城一帶)編輯本段司姓溯源
第一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神農屬下專事占卜的司怪,屬於以官職稱謂省文簡化為氏。
據史籍《元命苞》記載:“神農為上古部落酋時,有司怪。”
司怪,就是專職從事占卜禍福、解釋當今、預測未來的祭司,是古代荒朦時期人類解釋自然與社會現象的一種職能行為。
在司怪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怪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司氏、怪氏(聖氏)者,亦有維繫複姓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兩週王朝官吏司成,屬於以官職稱謂省文簡化為氏。
據史籍《左傳》記載:“春秋時鄭國有大夫為司成,其後以先為姓。”
司成,即大司成,為商末周初即設有的官位,為專職教導世子(王族子弟)之官,職如先秦乃至兩漢時期的祭酒。
在典籍《禮記·文王世子》中記載:“大樂正學舞干鏚,語說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大司成論說在東序”。朱彬在典籍《禮記訓纂》中也註解:“大樂正、小樂正所教者儀文器數,別設大司成一官專講說義理。”
唐朝時期,唐高宗李治曾一度改國子監為古稱“司成館”,改祭酒稱為大司成,不久又恢復原稱。從此,司成便成為祭酒的別稱。
在司成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成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司氏、成氏者,亦有維繫複姓者,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源於官位,出自兩週王朝官吏司臣,屬於以官職稱謂省文簡化為氏。
司臣,是春秋時期晉國始設的一種官位,專職負責掌管外事,即負責晉國對其他諸侯國的涉外事務,如同當今的外交官。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春秋時晉大夫叔虎,被封於郄,建郄國,下有卿士司臣,其後以祖......餘下全文>>
我國姓氏的來歷有哪些
1)以姓為氏。姓作為氏族公社時期氏族部落的標誌符號而產生,其後人有的便直接承襲為氏。母權制氏族社會以母親為姓,所以那時許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姬、姜、姒、姚等。
2)以國名為氏。如我們所熟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齊、魯、晉、宋、鄭、吳、越、秦、楚、衛、韓、趙、魏、燕、陳、蔡、曹、胡、許等,皆成為今天常見姓。
3)以邑名氏。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諸侯國國君分予同姓或異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後代或生活在這些采邑中的人有的便繼之為氏。如周武王時封司寇岔生采邑於蘇(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岔生後代便姓蘇。據統計,以邑為氏的姓氏近200個。一些複姓由於漫長的歷史演變,至今已不復存在。
4)以鄉、亭之名為氏。這類情況不多,今日常見姓有裴、陸、閻、郝、歐陽等。
5)以居住地為姓。這類姓氏中,複姓較多,一般都帶邱、門、鄉、閭、裡、野、官等字,表示不同環境的居住地點。
6)以先人的字或名為氏。出自此條的姓氏很多,據統計有五六百個,其中複姓近200個。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開,其後代以林性傳世。宋戴公之子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孫以祖父字為氏,漢代時改皇父為皇甫。
7)以次第為氏。一家一族,按兄弟順序排行取姓,如老大曰伯或孟,老二曰仲,老三曰叔,老四曰季等。後代相沿為氏,表示在宗族中的順序。但也有例外。魯莊公之弟莊父、排行老二,本為仲氏、仲孫氏,因他有弒君之罪,後代便改姓孟,或姓孟孫。
8)以官職為氏。如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等。一些以官職為姓的姓氏,丹從字義上看,也可以分辨出來,如籍、諫、庫、倉、軍、廚等。
9)以技藝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10)古代少數民族融合到漢族中帶來的姓。
11)以諡號為氏。
12)因賜姓、避諱而改姓
有“原”姓這個姓嗎?它出過哪些名人
原 昌 1950年10月生,山西屯留縣人。編輯、記者。中國通俗文學學會和作家協會會員。發表新聞800多篇,中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97篇、文藝評論50篇、散文24篇、詩歌 8首。多次獲國家、省、市文學獎及編輯獎,部分作品被介紹到國外。出版《女人的故事》、《一點通》、《異鄉人語》等著作。發表《為了孩子》、《只為救他一條命》、《悲劇為何發生》、《夕陽之家》等70餘篇報告文學,有的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原 侃 男,1916年7月生,山西天鎮人。教授級高階工程師。畢業於西北工學院( 礦冶)。現系貴州鋁廠離休幹部。長期從事採煤和有色金屬採礦工作。40年代在南桐煤礦、北票煤礦和撫順礦務局負責技術指導和生產管理工作,承擔礦井通風、捲揚運輸、礦井開拓佈置和採煤方法等項設計。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江西大吉山鎢礦負責自辦工程的建設,根據大吉山急傾斜薄礦脈礦床的特徵,首次採用留礦法,獲得較好效益,該法成為中南鎢礦的主要採礦方法。60年代在貴州鋁廠清鎮鋁礦採用露天、平峒和豎井的開拓方案,為礦山百年大計奠定了基礎。1966年在該礦採用分層崩落法進行試採;經過不斷改進,1978年新的採礦方法“帶假頂、振動出礦有底柱崩落法”試驗成功,滿足了礦山生產規模。1979年在貴州鋁廠引進了日本等國裝置和技術翻譯資料1000多萬字,在《輕金屬》、《世界採礦》、“AIME” 年會文獻發表著作、譯文80餘篇(部)。其中主要著述有《試論5050III炸藥的爆破機理及礦山“近人大塊破碎技術”的試驗和應用》。1988年5月撰寫《貴陽市白雲區牛場鄉開發資源扶貧致富工業考察報告》,受到區政府重視。獲貴州省離休幹部先進個人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老有所為精英獎。傳略業績入編《中國專家人名辭典》和《中國專家人才庫》。
原愛民 男,1940年3月生,山西河津人。中共黨員。副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進修班。曾任華北工學院專科學校黨委工作部部長、宣傳部長、黨委委員。現任華北工學院分院、副教授。長期從事思想政治、思想理論宣傳教育工作。1985年參加創辦山西省中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並籌資創辦會刊《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工作8年,為山西中專教育做了有益的工作。在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學中,堅持教書育人,著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幹部理論教育中,堅持學以致信,公心為本,求真務實。1988年獲山西省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的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989年獲山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工作者、1995年獲山西省先進理論工作者、1996年獲太原市精神文明建設活動積極分子等稱號。撰有“論調查研究與開拓創新”、“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發揮山西軍工的優勢”、“新時期高校德育的系統思考”、“多辦實事,穩定青年教師隊伍”、“論鄧小平社會主義改革價值觀”等多篇論文,在省、部級刊物上發表。
原法憲 1937年8月生,山西省運城市人。西北農學院林學系林學專業本科畢業,1960年參加工作。曾任山西省林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山西省西山防護林建設局主任工程師,山西省造林局副總工程師,山西省林學會理事、楊樹委員會副祕書長。成績優異的高階工程師。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從事林業工作37年,在科研、生產及規劃設計中均取得一定的成就。通過刺槐開花生物學特性觀察,確認刺槐達不到“常異花授粉植物類”之列,並於1982年在吉縣建立了刺槐種子園,生產優良苗木已用於生產;通過調查研究確認了五臺青揚與德國專家瑞德爾在四川採的定名標本為同一種,並推出園果青楊新型別,為山西省青楊樹種確定了培育地位。由此,林業部確定由他編寫《......餘下全文>>
歷史上的複姓名人 快!快!快!
追尊宇文泰為太祖文皇帝,即北周孝閔帝。一名陀羅尼。代郡武川(今屬內蒙古)人,前燕帝國建立。慕容皝漢化較深,崇尚儒學,西奔長安依附泰。
宇文覺
宇文覺(542年-557年),廢魏,建立北周王朝,專軍國大政,舊史稱西魏。北周文帝宇文泰的三子,母親為北魏馮翊公主。七歲(《周書》記為九歲)時,被封為略陽郡公。當時有善於面相者史元華為他面相,私下告訴他的親人,封宇文泰為丞相。後來宇文泰殺孝武帝改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國人多不安,慕容皝嗣遼東郡公,以平北將軍行平州刺史,立太子元廓為恭帝,自任太師,軍事統帥。 咸和八年五月甲寅(333年6月4日),慕容廆去世。六月,大臣。字玄恭。昌黎棘城(今遼寧省義縣西)人。後又廢文帝.25),即文帝。慕容皝繼位後,用法嚴苛、喜好文籍,設東庠(學校),以大臣子弟為官學生。公元348年慕容皝病逝,時年52歲。
慕容恪
東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名將:仕魏為關西大都督。北魏孝武帝為高歡所逼,善於用兵。從15歲起隨父征戰,臨機多奇謀,常獲勝。前燕慕容皝五年(338年)五月,後趙主石虎率兵數十萬攻前燕,慕容皝堅守燕都棘城,與趙軍相持旬餘。
宇文泰
宇文泰。鮮卑族,小字萬年,昌黎棘城(今遼寧省義縣西北)人,鮮卑族,是鮮卑族領袖慕容廆的第三子。十六國時期前燕王。鮮卑族。337年十月,慕容皝稱燕王,總攬朝政。至其子覺自稱天王 司馬懿 司馬炎 司馬昭 司馬遷 司馬相如 司馬承禎 司馬光
獨孤信 獨孤楷 獨孤盛 獨孤羅 獨孤陀 獨孤伽羅
長孫晟 長孫儉 長孫無忌
諸葛亮 諸葛瑾
上官昭容 上官儀
東方朔
慕容皝
字元真(297-348.10,督攝部內,統治遼東。前燕主慕容皝之子。智勇兼備
歷史上姓長孫的名人有哪些
最有名的是長孫晟一家。
長孫晟,隋朝名將,右驍衛將軍,追封上柱國、齊國公。
他兒子長孫無忌,歷任左武侯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僕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
他女兒是大唐文德皇后,李世民的原配。
他叔伯兄弟長孫順德,左驍衛大將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追封邳國公。
其他還有長孫儉、長孫操、長孫子彥等等很多人,但是不如他們有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