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闕的名人?
闕姓的歷史名人
闕禮:南宋中侍大夫。建有功勳,但是不因為有功就驕傲,而是平易近人,人們說他是宋朝南渡後中侍中唯一可以稱道的。闕清:明代務本愛民的平涼知府,河南人,弘治舉人,知平涼府,天性純孝,為政愛民,受到人民的愛戴。明末清初從福建遷往四川。 闕中一(1914-1995),原名闕桂蘭,福建省永定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通訊連班長、特務班長,中央通訊隊分隊長,執行警衛毛澤東同志的任務。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後,進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學習。後任中央軍委警衛連政治指導員,軍委交通局外交聯絡站政治協理員兼總支書記。“西安事變”後,在紅軍駐西安辦事處任周恩來副主席處侍從參謀。抗日戰爭時期,奉命赴閩,任閩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三支隊參謀長,新四軍第3支隊5團3營政治委員,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政治隊政治指導員,新四軍第2支隊3團2營政治委員,新3團政治處主任。皖南事變中,與新3團指戰員一起浴血奮戰,突圍到安徽蕪為地區。後任新四軍軍部特務團政治處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7師19旅政治部副主任,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19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膠東軍區第5師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第32軍95師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皖南軍區政治部主任,解放軍海軍政治幹部學校副校長、校長,海軍舟山基地政治委員,海軍舟嵊要塞區政治委員。當選為上海市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5年8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81歲。 闕文鋒(1877-1930.8.23),福建省永定縣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裡。刨煙工人出身,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大革命時期,1926年祕密組織農會,發展黨團員,同軍閥和惡霸地主作鬥爭。1928年6月參加永定暴動,跟隨阮山、熊振聲等人與敵人開展反“清鄉”鬥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9年5月紅4軍入永後,領導當地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運動。後在區、縣蘇維埃政府負責軍事工作,組織青年參軍參,進行軍事訓練。1930年後,先後任紅20軍第3縱隊特務連連長。英勇善戰,智勇雙作,指揮連隊幹部戰士擔負保衛地方紅色政權的重任,轉戰於永定和上杭等地。同年5月參加永定縣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被推舉為臨時裁判委員會委員。8月23日奉命率隊開赴上杭,配合當地赤衛隊武裝攻打藍家渡,中彈負傷。因傷勢過重,後醫治無效,不幸逝世,犧牲時53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追認為烈士。 闕華山(1904-1933),化名夏如銀,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參加赤衛隊,任隊長。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獨立師,歷任紅四方面軍特務營連長、營長。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留在根據地堅持鬥爭。擔任紅軍第7路遊擊師師長。配合紅25軍取得了多次反“清剿”作戰的勝利。1933年3月至4月,率部配合紅25軍參加黃安郭家河、潘安河等幾次反“清剿”重大戰鬥,取得殲敵三個主力團的勝利。1933年冬,不幸被捕入獄,後被殺害於黃安中徐家村後廟崗,犧牲時29歲。 闕樹槐(1905-1937.1),福建省永定縣人。出生於貧農家庭。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入閩後,任永定縣三堡鄉赤衛隊隊長,鄉、區蘇維埃政府軍事委員會負責人,率領地方赤衛隊配合紅軍打擊地方反動勢力。1930年10月任永定縣......餘下全文>>
自古姓闕的有幾位偉人??
闕 禮:南宋中侍大夫。建有功勳,但是不因為有功就驕傲,而是平易近人,人們說他是宋朝南渡後中侍中唯一可以稱道的。明末清初從福建遷往四川。
闕 清:明代務本愛民的平涼知府,河南人,弘治舉人,知平涼府,天性純孝,為政愛民,受到人民的愛戴。
闕 嵐:清代著名畫家,桐城(今安徽省)人,字文山,一作雯山,號晴峰,客吳門。善畫山水、花卉,尤工人物。仙佛像亦甚妙,善寫真。
闕羽三:春秋時中侍大夫,據《宋史》記載說,光宗紹熙末,趙汝愚及韓 等權臣提出建禪位之礎,幸虧宦者闕禮入告皇太后,光宗之子寧宗才得以繼位。寧守即位後,擢升其為中侍大夫。他卻不居功自傲,所以被譽為“南 渡後內侍這可秒者”闕姓名人。
闕慶忌:漢代膠東內史,魯申公的學生,以所寫詩聞名。
闕士琦:字褐公,明朝湖廣桃源(今湖南省桃源縣)人。崇禎進士。曾做過南安知縣,上任不足半年,認為做官太辛苦,辭官歸鄉,杜門著書,堅決不肯入仕為官。朝廷因其德高望重,要調他入京任編修,也被拒絕。卒後留有詩文集近十種傳世。
闕麟書:浙江麗水人。字玉麟(1879-1946)。肄業麗水圭山書院。19歲府試名列之首。八聯軍入侵後,從事反清革命。1902年加入雙龍會,任麗水分部會首。聯絡會黨,策劃起義。1904年雙龍總會會首王金保死難,繼承領導。先後加入了光復會和同盟會。徐錫麟一秋瑾遇難後,於1908年到上海,與陶成章、王金髮等共謀浙江起義。次年在杭州被捕。1910年冬,經營救出獄。1912年在杭州成立同盟會浙江支部,並辦《平民時報》。後參加二次革命及護國運動。1916年5月在上海遭袁世凱黨徒暗殺。
百家姓中有姓闕的嗎
根據風俗通義;闕黨以地為氏,這是闕氏的主浮得姓起源。闋是古代的一種建築物,通常建在宮殿、祠廟和陵墓前。一般都是左右對稱的裝飾用的建築物,能反映該家族的地位和勢力。春秋時,孔子住在魯國的闕里(今山東曲阜城內),此地的名字就來源於當地的兩個石闕。闕里人的後代就有以闋字為姓,稱為闕氏。闋里人中有些並不是一開始就改為闋字,他們先為闋黨氏,後簡化為闋姓的。按,明時有闕清者,河南人,弘治舉人,知平涼府,天性純孝,為政愛民;又如闕士琦者,湖廣桃園人,崇禎進士,知安南縣。闕姓家族,在臺北市南港區是屬於望族之一。
中國姓闕的有多少人?
13萬
www.quexing.com/...ID=374
闕姓
一 姓氏源流 闕姓的起源有三: 1 起源於地名。古代有縣名叫闕鞏,居住在這個縣的人家就以闕 為姓。 2 來源於封地名。春秋時的魯國有邑名為闕黨。有人被封在這個地方,於是以封地為姓。 稱做闕姓。 3 來源於地名。春秋時期孔子居住在闕里,後來這個地方的人就把地名當作自己的姓氏。二 遷徙分佈 闕姓的望族居住在下邳(今江蘇省境內)。闕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五十九位。據史籍《風俗通義》載,闕氏以地名為氏,這是闕氏的主要得姓起源。“闋”,是古代的一種建築物,通常建在宮殿、祠廟和陵墓前,一般都是左右對稱的裝飾用的建築物,能反映該家族的地位和勢力。闕氏原流可追溯至距今三千七百餘年前夏桀王時,各地《闕氏譜》均載:“本姓系關龍逢之裔。”史載:桀無道為酒池肉林,龍逢極諫,桀囚而殺之。龍逢遇難後,其裔孫歷經商、周兩朝,離夏都安邑沿黃河向東逐漸遷徙。在魯襄公後期,弁公才到達魯國曲阜縣昌平闕里(今山東曲阜孔廟東側闕里街),闕氏是以弁公為一世。弁公到達闕里的時間約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549年,孔母攜孔子(當時三歲)也到闕里定居,與闕族為鄰。闕氏各地宗譜均認定闕弁為闕氏的始祖,從中可看出闕是以地名為姓。弁公定居闕里後,至十世闕安承,在漢文帝(公元前179~前158年)時授車騎將軍,因伐楚有功,封下邳英尉侯,欽賜下邳為闕族食邑,闕氏族人遂佔籍下邳。漢朝下邳城址在今江蘇省邳縣城的東南。闕氏向南遷的概況:二十六世闕宣在漢獻帝(公元190~219年)時授下邳大守,後遷住潭州(今湖南長沙),攜眷潭州赴任,為闕氏南遷江南之始。至五十二世闕仲仁,號文山,江西吉安城人,北宋徽宗時期署理泉州政務攜眷入閩,為闕氏入閩之始祖。南宋紹興時期,辭官居龍巖城西門,墓在城北青草盂,呈“鋪天蓋地”形。闕仲仁曾孫懸慰,在理宗時任朝官。闕氏四代簪纓,樂善好施,德澤巖城,巖人尊稱我族為“闕半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懸慰被賈似道誣陷,懸慰與其子八史及家人在巖城慘遭殺戮。五十六世闕八史,字四十郎,妣周、黃、遊氏。黃妣生二子:文福、文政,遊氏生三子:文興、文運、文祥,年幼居豐田嶺下而倖免於難。闕氏家族在臺灣省臺北市南港區是屬於望族之一。
姓闕的做官員的有那些
闕 闕 quē 一般做姓氏,主要分佈在湖南,浙江,江蘇等地,傳說中有“梅”氏改姓而來。
不做姓氏時,代表宮闕,城闕的意思。 jué king金soft山 去除 [remove] 以待會而考之,亡者闕之。——《周禮》 挖掘 [dig] 若闕地及泉。——《左傳》 毀傷 [damage]。
全球姓闕的有多少人?
闕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全國(不含臺灣)人口大約215萬。據《風俗通義》載,闕姓以地名為氏,這是闕氏的主要得姓起源。闕是古代的一種建築物,通常建在宮殿、祠廟和陵墓前。一般都是左右對稱的裝飾用的建築物,能反映該家族的地位和勢力。闕氏原流可追溯至距今3700年前夏桀王時,各地《闕氏譜》均載:“本姓系關龍逢之裔。”史載:桀無道為酒池肉林,龍逢極諫,桀囚而殺之。龍逢遇難後,其裔孫歷經商、周兩朝,離夏都安邑沿黃河向東逐漸遷徙,在魯襄公後期,弁公才到達魯國曲阜縣昌平闕里(今山東省曲阜縣城內孔廟東側闕里街)。闕姓是以弁公為一世。弁公到達闕里的時間約在公元前550年。公元前549年,孔母攜孔子(當時三歲)也到闕里定居,與我族為鄰。闕姓各地宗譜均認定闕弁為闕氏的始祖,從中可看出闕是以地名為姓。弁公定居闕里後,至10世安承,在漢文帝(公元前179-公元前158年)時授車騎將軍,因伐楚有功,封下邳英尉侯,欽賜下邳為我族食邑,闕氏族人遂佔籍下邳。漢代下邳城址在今江蘇省邳縣城的東南。闕氏向南遷的概況:26世闕宣在漢獻帝(190-219)時授下邳大守,後遷住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攜眷潭州赴任,為闕氏南遷江南之始。至52世仲仁號文山,江西吉安城人,北宋徽宗時署理泉州政務攜眷入閩,為闕姓入閩之始祖。南宋紹興時,辭官居龍巖城西門,墓在城北青草盂,呈“鋪天蓋地”形。闕仲仁曾孫懸慰供在理宗時任朝官。闕姓四代簪纓,樂善好施,德澤巖城,巖人尊稱我族為“闕半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懸慰被賈似道誣陷,懸慰與其子八史及家人在巖城慘遭殺戮。56世八史字四十郎,妣周、黃、遊氏。黃妣生二子:文福、文政,遊氏生三子:文興、文運、文祥,年幼居豐田嶺下而倖免於難。闕姓家族,在臺北市南港區是屬於望族之一。
闕姓的介紹
闕què,得姓始祖:童子。闕姓,根據《姓氏考略》一書考證,是來自孔子故鄉的闕黨。《姓氏考略》對於闕氏的來源,考證結論是這樣的,根據風俗通記載,闕姓是闕黨的童子的後帶,一說傳有闕鞏之甲,有後代以地為姓氏,望族出於下邳。漢書梅福傳師古注,闕里,是孔子的舊鄰里,闕里就是闕黨。因此,闕姓封於闕黨邑,所在地應該是山東曲阜一帶。望族居於下邳郡,就是現在的江蘇省邳縣下邳故城。闕氏後人奉童子為闕姓的得姓始祖。闕為入聲字,《廣韻》等韻書皆注為祛月切,中國古代文獻中此字用於姓氏和外族人名譯音的情況很多。闕現存què、quē兩音,做姓氏時也有將闕姓注為quē音的,臺灣的《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學術網路版第四版是注為què姓,大陸2012年6月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也是如此。
姓闕的人在古代是不是皇親國親
闕,姓氏,主要分佈在湖南、浙江,江蘇,福建,安徽等地,中國古代文獻中此字用於姓氏和外族人名譯音的情況多有記載。
姓 闕姓
闕(què 闕)姓源出有四:
1、起源於地名。古代有縣名叫闕鞏,居住在這個縣的人家就以闕為姓。
2、來源於以封地名為氏。春秋時的魯國有邑名為闕黨。有人被封在這個地方,於是以封地名為氏,稱做闕姓。
3、來源於以地名為氏。春秋時期孔子居住在闕里,後來住在這個地方的人,就把地名當作自己的姓氏。
4、來源於傕姓。部分"傕姓"改成了"闕姓"。
我姓闕,請問古代有名人姓闕嗎?闕氏家譜上說道古代有姓闕一位將軍為救大禹而死是真的嗎
一 姓氏源流
1 起源於地名。古代有縣名叫闕鞏,居住在這個縣的人家就以闕為姓。
2 來源於封地名。春秋時的魯國有邑名為闕黨。有人被封在這個地方,於是以封地為姓。
3 來源於地名。春秋時期孔子居住在闕里,後來這個地方的人就把地名當作自己的姓氏。
二 遷徙分佈 闕姓的望族居住在下邳(今江蘇省境內)。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下邳郡:改自臨淮郡,東漢時期將臨淮郡改為下邳國,南宋時期又把下邳國改為郡。治所在下邳。
【堂號】
銓仙堂:明代安南縣縣令銓士琦上任幾個月以後母親就逝世了,他於是回家再也不肯回去做官,而是閉門讀書,寫書範著作有《銓仙草》、《闕野草》等。
四 歷史名人
1 闕聳:宋代進士。
2 闕清:明朝平涼知府,河南人,他做官期間受到人民的愛戴。
3 闕嵐:清代著名畫家,桐城人,尤其擅長於肖像寫真。
4 闕疑:宋代有名的孝子。
5 闕慶忌:漢代膠東內史,魯申公的學生,以所寫詩聞名。
6 闕禮:南宋中侍大夫。建有功勳,但是不因為有功就驕傲,而是平易近人,人們說他是宋朝南渡後中侍中唯一可以稱道的。 明末清初從福建遷往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