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為什麼要燒紙?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6日

清明節為什麼燒紙錢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清明節為啥要在十字路口燒紙?

因為如果在城市裡面,小區禁止放火,只有在路邊來拜祭逝去的人們。

清明節為什麼要燒香掃墓燒紙錢擺貢品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可是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呢?這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到先人的墳墓,會親自察看墳墓是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或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掃時,給墳墓剷除雜草,新增新土,供上祭品燒豬,燃香奠酒,焚燒紙錢及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祖先的懷念。過去,由於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坷垃壓在墳墓邊。這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後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後嗣的孤墳了。後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

贊助廣告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也成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不少海外僑胞、華裔,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

清明節為什麼要在十字路口燒紙?

傳說這天都放假,地下鬼門關也大開(有閉關時間哦,到點回不去就自己在外面一直飄了*_*),大鬼小鬼都出來玩,接收家人送的東西,因為上面無法定點,所以就在十字路口燒,呵呵。

十月一號為什麼要燒紙?是清明節還是鬼節?

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送寒衣節。

關於十月一的來歷,有多種傳說。一說來自蔡倫造紙。蔡倫造紙出名後,其兄蔡莫仿造之,因質量不及蔡倫所造之紙,故常常積壓。為將積壓的紙銷出去,蔡莫之妻慧娘想出一個辦法:一天,她佯裝死去,躺在棺材裡,蔡莫悲痛欲絕,大放悲聲:“慧娘啊,都是我害的你呀,因為我造的紙賣不出去,把你害成這樣,我真該死,我要把所有的紙都燒掉”!一邊哭,一邊把紙抱到慧娘棺材前燒,燒一陣,哭一陣,哭一陣,喊一陣。突然,棺材內的慧娘有了聲音,圍觀的人非常驚異,這是怎麼回事呢?慧娘一邊從棺材裡走出來,一邊裝腔作勢地唱:“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錢能做買賣,不是丈夫把錢送,誰肯放我還陽來”。唱了許多遍又說:“剛才我是鬼,現在我是人,我到了陰間地府,閻王讓我推磨受苦償丈夫向閻王送了錢,閻王就派好多小鬼幫我推磨,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所有的錢都給了他,他就開啟地府的後門,放我回來了”。蔡莫裝模作樣地說:“我並未給妻子送錢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慧娘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到他父母墳上去燒。在場的人認為燒紙能讓死人還陽或在陰間少受罪,都來向蔡莫買紙燒。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蔡莫的紙銷了個精光,因此改變了困境。由於慧娘還陽的日子正好是十月初一,因而每到十月初一,人們就要給死去的人燒紙。現在陽谷縣石佛鎮魯莊村,是蔡倫造紙紀念地,相傳操紙技術為蔡倫三徒弟所授,目前仍保留著傳統的操紙技術。另一說則來自孟姜女送寒衣。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被抓去服徭役,修築萬里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里迢迢為丈夫送衣禦寒。當她來到長城腳下,得知丈夫已經死去,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嚎,感動了上天,哭倒了長城,找到了丈夫的屍體,她用帶來的新棉衣重新裝殮丈夫的屍體並安葬,時值古歷十月初一,由引產生了送寒衣節。

清明節燒紙錢的講究?

1.買燒紙時,不要買那種成摞的印刷品,一張就好幾億,那錢不實,太毛了。

2.要買黃草紙,鋪開後拿一張一百元的真錢在紙上壓,要感覺這一百元是個戳子,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一排一排的蓋上去,直到把整張紙鋪滿。這樣的燒紙在下面才是硬通貨。錢才實成,揣在兜裡才有面子。

3.疊好燒紙,一刀燒紙分成七八份,分別以對角線折兩次,不然一摞紙想要它燃燒起來是很費事的。疊起來燒會很方便。

4.準備去燒紙前,你最好預備好火機(最好是防風的,七月十五陰氣重,風大)和一根小棍。這樣方便你在燒紙的時候拔起壓在一起的燒紙,讓空氣流通,方便燃燒。

5.要燒紙前,在要燒的地面畫個圈,注意,不要把自己圈到裡面,西北角要留個缺口,方便下面的親人進來拿錢。

6.燒紙時要表情嚴肅,不要嘻笑打鬧,既然來都來了,你就恭敬點。

7.給親人燒紙前先點燃兩張扔到圈外,答對一下沒有親人送錢的孤魂野鬼。

8.燒紙時要念念有詞,如:XXX,給您送錢花來了。今天孫男弟女都來看您來了云云。

9.一定要堅持看著把紙燃盡才可以走,這樣既可以防止火災,又能防止風把紙吹出來,被其他路過的拾去,惹老人不高興。

當然了,祭拜中燒香也是很講究的,香也是很重要的,燒香是一種通道:就是人們在頂拜之前跟誰(也就是拜誰)先接通的一根如電話線一樣的一種形式。

香點著之後的煙是向上去的,就是與你要拜的魂接通,這樣你就可以與你所要拜的魂或佛溝通。所以,請一款好香作用是非常之大的,有心的話,

建議你可以到無相銅爐上請幾盒祈福香,更能傳達你的誠孝之心,讓先人倍感欣慰,從而保佑家宅平安。

相關問題答案
清明節為什麼要燒紙?
清明節和什麼生肖有關?
清明節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是什麼生肖?
夢見清明節是什麼意思?
清明節吃什麼?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清明節是什麼時候?
鬼節為什麼要?
清明節是什麼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