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王節的由來?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5日

盤王節的由來

據至今仍在湘南江華瑤族地區流傳的民間傳說《十月十六調盤王》中講,相傳在古老的年代,瑤胞乘船飄洋過海,遇上狂風大浪,船在海中飄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毀人亡。這時,有人在船頭祈求始祖盤王保佑子孫平安,許下大願。許過願後,風平浪靜,船很快就靠了岸,瑤人得救了。這天是農曆十月十六日,恰好又是盤王的生日。於是,上了岸的瑤民就砍樹挖成木碓,把糯米蒸熟舂成餈粑。爾後,大家唱歌跳舞,慶祝瑤人的新生和盤王的生日。從這以後,瑤民就把這一逃訕為“盤王節”。另據流傳在寧遠縣瑤族地區的傳說故事《長鼓舞的來歷》說,盤王死後,官家欺壓、逼迫瑤胞,中奪瑤山嶺土。瑤上告狀,稟帖(狀紙)總到不了金鸞殿(皇帝)那裡。後來,聰明的瑤民想了個辦法,把稟貼藏在長鼓裡面,闖州過府去打長鼓,表演民族民間技藝。這樣,瑤民好不容易才到了京城,上了金鑾殿,開啟長鼓,取出稟貼,才把狀告準。以後,過盤王節時,瑤胞就跳長鼓舞,唱《盤王歌》,並且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

贊助廣告

求瑤族盤王節的來歷(要簡潔!)

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十六日舉行,盤王節是為紀念瑤族的祖先盤王的節日,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高辛與另一個皇帝爭天下,高辛皇思之無計,欲求能人幫助。便貼出告示,榜諭有能殺敗對方皇帝者,即招為附馬。忽有一天,一條狗偷偷撕下告示,偷偷地走到對方皇帝那裡,把高辛的告示獻給皇帝。皇帝非常感激,感謝犬報此信,加強了防範。從此,皇帝把狗留在身邊。此狗亦非常懂人性,不離左右。並百般討好滿朝文武百官,搖頭搖尾。博得了皇帝和文武百官的信賴。如此三年之久,皇帝把它當親信,連睡覺也要把它帶到房內。一晚,當皇帝睡熟時,龍犬卻一躍上床,把皇帝的咽喉咬斷,皇帝還沒喊出聲便死了。接著,龍犬咬斷皇帝的脖子,含著皇帝的頭逃出皇宮,來見高辛。高辛大喜,欲招為附馬,但見它是犬類,有些不願意實踐自己的諾言,把女兒許配給它了。高辛的女兒說,它為你殺害了勁敵,是個大功臣。你貼的告示說話要算數。我和犬雖然不能結為夫妻,但我願與它共同生活。高辛同意了女兒的意見,便把女兒許配給了龍犬。在共同生活中,龍犬精靈之氣,使高辛的女兒懷孕,生下六男六女,這就是瑤族十二姓人的由來。

贊助廣告

少數名族節日的來歷

歌圩

歌圩,壯語叫"龍洞",也叫歌坡或坡會,是壯族群眾以山歌為形式的社交聚會活動;也是青年男女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歌圩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歌圩的內容多以山歌為主,其形式一般有男女個人對唱和男女群體對唱兩種。山歌有見面歌、邀請歌、盤歌、新歌、愛慕歌、盟誓歌、送別歌等。壯族青年能歌善唱者眾,出口成歌。優秀的歌手,其知識豐富,思維敏捷,對唱如流,歌聲甜潤而響亮,悅耳動聽。對山歌有一定的規則,在野外對歌,可以唱纏纏綿綿,推斷肝腸的情歌,但必須首先問明對方姓名、婚否、家庭情況等。對歌者須保持一定距離,以能聽情歌聲力度。在屋裡對歌,不唱深交歌,開始時首先要熱情讚頌主家,然後才唱其他歌。歌圩一般在各種節日舉行,各地的節日根據傳統習慣相對固定,"龍洞"的時間不盡相同。如有的地方為三月三,有的為四月八,有的則為七月十八。歌圩期間,男女青年除對歌傳情以外,也可以拋繡球、碰蛋定情。當今的壯族歌圩已發生較大的變化,只有少數地區還盛行這種傳統的壯族歌圩,如天等、靖西、武鳴、寧明、龍州等縣。由於受外來文化影響,大部分壯族地區的歌圩有的已經失傳,有的已經演變成壯族群眾聚會的日子、歌圩無"歌"的現象日益突出,歌圩的內容被探親訪友、交流思想文化等所取代。

image.baidu.com/...D7&z=0

蘆笙節

蘆笙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約在農曆9月27日舉行。相傳,蘆笙管是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們又把蘆笙管叫做孔明管。據文獻記載,早在唐代西南地區就廣泛流行吹蘆笙了,蘆笙節具有悠久的歷史。

節日期間,男子穿對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長褲、頭纏青布巾,腰束大帶,手持蘆笙、鎖吶、銅鼓,湧向會場;姑娘們穿著繡有各色花紋、圖案的衣裙,頭纏青帕,腰束繡花綵帶,佩帶銀飾,邊說邊笑跟隨而來,人們伴隨著蘆笙的樂曲翩翩起舞。

image.baidu.com/...DA&z=0

傣族的新年-潑水節

潑水節源於印度,曾經是婆羅門教的一種宗教儀式。其後,為佛教所吸收,經緬甸傳入雲南傣族地區。潑水節為傣歷新年的慶祝活動,一般在陽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間。屆時人們先至佛寺浴佛,然後互相潑水,用飛濺的水花表示真誠的祝福。到處歡聲笑語,充滿了節日氣氛。

潑水節,一般為3至4天。第一天,傣語稱之為“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稱之為“惱日(空日)”,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就互相開始潑水了。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划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節日的由來

壯族

銅鼓節

東蘭縣隘洞、長樂鄉一帶壯族傳統節日。分別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舉行。屆時,各村的小夥子組成銅鼓隊,把銅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頂上,懸於木架,首先擊鼓祭祖,然後進行擊銅鼓比賽。其法是大鼓對大鼓,小鼓對小鼓,以四面為1組,每鼓3人,輪換著打,不能中斷。以打得響亮動聽、節奏明快、耐力持久為勝。比賽往往通宵達旦。同時,男女青年結伴縱聲對歌。比賽結束,人們以從家裡帶來的粽粑等食物進行野餐,歡歌笑語響徹山谷。

農具節

東蘭、南丹、天峨等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俗稱螞節。節期從農曆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為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整個節日活動以讚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為樂神娛伯歌舞盛會。人們把大年初一找到的第一隻青蛙奉為神聖,抓獲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擁戴,併成為當年主持祭蛙儀式的首領。現代蛙婆節已演變成群眾娛樂節慶活動和歌會,故又有“螞歌會”之稱。

吃立節

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民間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或“補過春節”。相傳在1894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進犯邊疆,為打擊侵略者,當地青壯年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未能按時過春節。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餈粑,盛情款待,歡慶勝利,補過春節,並相沿成俗。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農具節

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九日舉行。是日,各家各戶把自家加工製作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軛、簸箕、畚箕、扁擔、鋤頭、犁頭、耙、鋤柄、籮筐、竹墊、谷籮、谷桶及傢俱等。人們紛紛選購以備春耕。

花婆節

壯族傳統節日。民間傳說,壯族始祖 六甲是從花朵中生出來的。後來主管賜花送子之事。所有的人都是從六甲花園中的花轉到世上來,故其被奉為花婆神。農曆二月二十九為花婆神的誕辰日。壯族婦女舉行祭祀儀式,村寨裡同一輩的婦女結異姓姐妹,湊錢備辦雞鴨從和香燭錢紙,供祭花婆神,然後成群結隊到野外採花來戴,祈求生育和保佑小孩健康成長。沒有生育的婦女,是日要到野外採花來戴,以求花婆神賜花送子。若日後懷孕,為使小孩出生後有靈魂,須請師公到野外唸經求花,還要在路邊小溝做架橋儀式,把花從橋上接過來。小孩出生後,要在產婦床安上花婆神位,定期祭拜。此俗現已淡化。

三月三歌節

壯族傳統節日。亦稱三月歌圩。廣西素有“歌海”之稱,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農曆三月初三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製作五色糯飯,染紅彩蛋,歡度節日,有的持續二三天。各地歌節有特定的聚會場地。一般為峒場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參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老人小孩亦來遊樂助興。在歌圩場四周,攤販雲集,民間貿易活躍。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裡成千上萬的男女老少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著名的歌圩有巴馬的盤陽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田東的仰巖、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處。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對歌交情,情投意合者便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演壯戲等娛樂活動。歌節不僅是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為弘揚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了“三月三”歌節活動,全廣西各地歌手雲集南寧,全國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前來觀光,盛況空前。198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為文化藝術節。

牛魂節

壯、侗、仫佬、仡佬等民族祭祀牛神的傳統節日。又稱牛生日、牛王節、脫軛節。多......餘下全文>>

嘗新節的來歷

嘗新節,俗稱“吃新節”,是湘、黔、桂等省區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壯族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每年夏曆六七月間新谷登場時擇日舉行。節前,主婦們到田間摘新谷,舂出噴香的白米。節日早晨,各家主婦蒸好新米飯,煮好鮮魚,即邀年老客人,帶著兒童來到田間,祭祀祖先,然後全家聚餐,以此預祝五穀豐登。

嘗新節要放土炮、鞭炮進行掃寨、演儺戲、唱山歌、耍武術,寨老則用篩盛雞、肉、酒,將栓有紅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間地頭,以示送祖畢。節間,仡佬人還要舉行放生活動,主要是野生動物及魚類。今日安順西秀灣子寨、平壩大狗場等仡佬村寨吃新節最為隆重。

節日儀式編輯

嘗新節,

嘗新節

俗稱“吃新節”,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壯族的傳統節日,尤以仡佬族為盛。時間是每年農曆七月初七。

先由一寨老或鬼師帶領童男童女到附近田間地角進行採新,摘些成熟的穀物瓜果,掛放古樹下,然後殺豬宰羊殺雞,用整雞、豬頭、羊頭、九串豬肉和二十四碗飯祭祀祖先和神靈。族人按輩份尊幼排列,跪拜祖先,鬼師口誦仡佬語,用竹鞭指五穀六畜教識,眾人如學生狀規紀跟讀。

2節日活動編輯

嘗新節祭畢,放土炮、鞭炮進行掃寨、演儺戲、唱山歌、耍武術,寨老則用篩盛雞、肉、酒,將栓有紅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間地頭,以示送祖畢。節間,仡佬人還要舉行放生活動,主要是野生動物及魚類。今日安順西秀灣子寨、平壩大狗場等仡佬村寨吃新節最為隆重。[1]

3節日時間編輯

農曆七月初七,又

嘗新節

稱“嘗新節”,“半年節”,嘗新,白族話叫“茵果頂”。是農村的隆重節日。農家從田中摘取少許將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飯,殺雞宰鴨,舉行家宴,叫做嘗新。宴前,先將飯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將新米飯餵給狗吃,然後按家中長幼次序嘗新米飯。民間傳說稻種是拘從天上偷來的。當時世上沒有水稻。狗漂洋過海跑到天上,在谷種上打了個滾,渾身上下粘滿了穀粒,回來浮游天河時,身上的穀粒被水沖洗掉了,僅翹著的尾巴上剩下幾粒穀子,帶回人間後,才有了水稻。

稻穗初黃的仲秋時節,白族農家又喜氣洋洋歡度本民族的農事節日嘗新節,“初享”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勞動果實。

過嘗新節的前幾天,穿戴一新的大媽大嫂和姑娘媳婦,頭戴著麥秸草帽,身揹著竹編揹簍,到稻田裡採選早熟、豐盈稻穗。她們下田前還把點燃紅線香,插在田埂上。

4歷史傳說編輯

相傳在遠古時代,洪水淹天,氾濫成災,人世間生靈塗炭,萬物絕種。彝族始祖阿

嘗新節

篤兄妹帶著自家的小狗和一隻公雞,在洪水淹天時躲到葫蘆裡漂流,歷盡艱辛,最後漂泊到波羅海邊的柳樹灣。到洪水退去,阿篤兄妹藏身的葫蘆掛在了柳樹上,當五更雞鳴犬吠天破曉的時候,從夭邊飛來了一隻神鷹,啄通葫蘆,阿篤兄妹得以生還。從此人世得以延續。脫險後的阿篤兄妹驚喜地發現,在狗尾巴的絨毛上還粘著幾粒穀子,在狗的膀子下還夾著兩粒扁豆,原來是洪水到來之前,狗曾經爬到五穀堆上嘻戲打鬧粘上的。由於狗的功勞,世上的五穀糧種沒有因洪水淹天而絕種,人的生計得以延續。從此,彝族視狗為福祿的化身,救命的夥伴。平日裡悉心餵養,出門勞作牧耕形影相伴,而且忌食狗肉。每當年節或重大喜慶節日,都要先餵飽狗,然後人才能用餐。在家裡,彝族對打鳴報曉的公雞也是十分珍愛的,只要是喜慶節日或上山狩獵,都要先看雞卦預測吉凶方才出行。他們認為雞知晨懂時,能先知先覺,有預測未來吉凶福禍的本能。 畲族的傳說:在畲族的祭祀活動中,最具人類學意義的應該是嘗新節了,因為

嘗新節

它涉及到稻種起源的神話傳說。在這傳說中,稻米原為天庭的珍珠米,畲族始祖盤瓠不忍看著子民以百草果腹,就從天庭上偷回稻穀。不料他的行為被玉帝知曉,就派天......餘下全文>>

少數民族有哪些活動

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紀念其始祖盤王(盤瓠)的盛大節日。瑤族是一個多族系的民族,本無全民族統一的節日。1984年8月,各地瑤族代表彙集廣西南寧,共同商討全民族統一的節日事宜,大家一致贊成以“勉”族系的祭祀節日跳盤王(或稱為盤王)為基礎,加以發展成為盤王節,並確定每年農曆十月十六(盤王誕日)舉行。1985年農曆十月十六,全國各地的瑤族代表和民間藝人云集廣西南寧,以聯歡會的方式,歡度了瑤族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全民族的盛大節日——盤王節。

盤王節是由“跳盤王”發展而來的。“跳”即舞之意,跳盤王是指人們載歌載舞以謝盤王的恩德,娛悅盤王,並祈盤王保佑子孫平安。關於跳盤王的來歷,瑤族民間幾乎家喻戶曉。相傳遠古時有個皇帝叫高辛王,養有一隻瑤族崇奉為“盤王”的本民族始祖。盤王節起源於對始祖的祭祀。據盤瑤民間傳說,古時評王與高皇久戰,難決勝負。評王召叢集臣宣佈,誰能獲得高皇首級,將予以重賞,並招為駙馬。諸將無人敢應徵,惟獨瑤族始祖盤護挺身而出,機智勇敢,渡過大海,提取了高皇的首級,為國立功。評王招其為附馬,並封其為會稽王。盤王與三公主相親相愛,生下六男六女,傳下瑤家十二姓。後來盤王不幸被羚羊抵下山崖身亡。其兒女們捕捉羚羊,以羊皮製成長鼓,擊鼓歌舞,弔祭盤王。大化等地布努瑤傳說,始祖藍公助評王打敗高皇,當了駙馬,傳下藍、蒙、羅、韋等姓瑤人後代,後藍公被羚羊所害。他的兒女們為報父仇,歷經12年追逐才將羚羊捕殺,故每隔12年要舉行一次隆重的祭藍公始祖活動。

苗族節日除與當地民族一致外,特殊的是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六舉行的“採花山”,又稱“花山節”。進入臘月中旬,花山主辦人就要在舉行花山盛會的地方高高地豎起一根木杆,稱為花杆。在離杆頂一米左右的地方,掛有紅、黃、藍、白色彩帶,以及象徵喜慶和將要獎給爬花杆優勝者的蘆笙、糖果等。花山節不論是哪個民族,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主辦人準備一些酒,招待前來採花山的客人。花山場上,舉行武術、鬥牛、賽馬、射弩和打毽子等比賽活動。獲勝者由主辦人掛紅戴花,給予物質獎勵。青年男女對唱山歌,尋愛寄情,互訂終身。過去,花山節往往由無嗣求子者籌辦。現在,各地政府為發揚民族文化。每年都撥專款資助,各地花山場日益興旺。 多數苗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鬼神和祖先,想念萬物有靈,認為天地間都有看不見的“鬼”、“神”主宰著。天旱、天澇要祈求龍下雨或止雨。村邊寨腳或林中大而老、枝葉茂密的高大常青樹,常常被當作“龍樹”或“神樹”加以崇拜。人死後要請師傅“指路”,歷數通往祖先居住地方和遷徙的沿途地名,使亡魂到達其祖先的發祥地。日常生活中的祝福病痛、生產好壞都認為是“鬼”主宰著,觸犯了鬼,就要受到懲罰。部分苗族信仰天主教。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佳節之前,各家都要準備食品,在節日裡縱情歡聚,放歌暢欽。白天舉行鬥牛、摔跤等娛樂活動;入夜則點燃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遠處望去,火龍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動人。最後人們會聚廣場,將許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們圍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歡騰。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又叫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彝歷的新年。火把節的主要活動在夜晚,人們或點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火把節期間,還要舉行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一個有關英雄戰勝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雄與魔......餘下全文>>

雲南文山人有些什麼風俗

一、節日文化及風俗

文山州有11個世居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節日文化和風俗。主要民族的節日文化及風俗有:

1、壯族

春節,有銅鼓的村寨,大年三十夜,經過取鼓、洗鼓、祭鼓儀式後,年初一凌晨敲響銅鼓,全寨舉火把搶新水。布越(沙支系)包銀錠狀大棕粑。濮儂包圓筒形粽粑(俗稱馬腳杆粑)。三月祭龍節濮儂用植物花葉染成的五色糯米粑,廣南濮儂花街節的花糯飯、富寧布越隴端節演壯劇、農曆四月的牛王節、濮儂六郎節祭祀儂智高獻七彩花糯飯、布越七月祭祖節做搭連粑,嘗新節做扁米、土支系十月初一牛戴花、廣南者兔儂支系十月初一給兒童煮花蛋碰蛋稱“節傣”、濮儂支系還流傳有洞經音樂、銅鼓舞、龍阿耶(手巾舞)等。

2、苗族

花山節是文山苗族的重大節日之一。活動是在正月初三至初九舉行,是祭祀苗族遠古祖先——蚩尤的節日。節日活動分祭杆、鬧杆、收杆三個程式進行。一般是在一個比較平緩的山坡上立一棵頂掛紅綵帶的樹杆,俗稱花杆。節日活動內容主要有:對歌、跳蘆笙、練武術、賽馬、鬥牛等。

3、彝族

六月二十四火把節青年男女的聚會,跳弦子舞。弦子舞節奏歡快,熱情奔放,有“老鷹叼雞、蜻蜓點水、老牛擦背”等調式,號稱彝族“迪斯科”。此外,還有西疇、廣南彝族的蕎菜節。富寧、麻栗坡彝族的跳宮節、長傘舞等。

4、瑤族

盤王節,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瑤族統一過盤王節,跳獨具特色的行朝舞。

度戒,是瑤族金門、尤勉支系必須履行的宗教儀式。是對瑤族男青年進行倫理道德教育的一種方式,因此也叫成人禮。

二、節慶活動

1、彝族花臉節

活動地點:雲南丘北普者黑

活動內容:5月2日將在丘北縣普者黑旅遊區舉辦丘北少數民族“花臉節”。

彝族花臉節節日期間有抹花臉狂歡、畢摩祭祀表演、彝族古老歌舞表演、打花臉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比賽,如踢腳架、葫蘆笙表演、打陀螺比賽、捕魚表演、龍舟賽、動物角鬥表演等活動。屆時,人們手蘸鍋煙、水彩,互抹花臉,載歌載舞,祝福平安。人們認為,臉抹得越花越吉祥。如今,抹臉原料也由當初單一的鍋煙擴充套件至彩料。

2、跳宮節 (農曆四月初八或農曆六月間)

跳宮節是一個以隆重的民族儀式緬懷祖先、祭獻金竹的傳統節日。每逢節日到來,各村寨的彝族男女老少,就在帕比(即族主、寨主,又叫宮頭)和他妻子宮主的帶領下,穿著節日盛裝,聚集到村外一塊栽有金竹的草坪上。

第一天殺豬宰羊,敲銅鼓、打木鼓、吹蘆生、唱歌跳舞,如醉如痴,以盛典獻金竹。第二天,宮頭身穿戰袍,指揮全副武裝的兩隊古裝武士,在宮坪演習對打,將節日氣氛推向高潮。

3、盤王節 (冬季農閒時)

各地瑤族過盤王節的時間不一致,節日活動可單家獨戶進行,也可同宗同族一起舉行。但不管哪種形式,都要殺牲設宴,盡情款待親友,互致祝賀。節日一般持續3天,有的甚至長達7天。

小知識:盤王節的由來,相傳古代的瑤族,在盤王的帶領下過著富足,安穩的生活,不久,盤王去世後,外族發現了這片土地,想要強佔。於是,瑤族人民不得不背井離鄉,在逃難途中遇上狂風大作,人們便祈禱上蒼保佑,果然,盤王顯靈,讓大家平安渡過了難關。從此以後,瑤族便有了祭盤王的民俗。

4、打背節 (農曆正月初三至十五)

打背節流行於文山州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也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日。節日中,男女青年相聚在山坡上,當打背開始時,男的蜂擁而出,衝到自己選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矇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夥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掙脫的同時,捉住小夥子,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打累了......餘下全文>>

南寧的歷史介紹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資訊的中心,是中國南部沿海開放地區的重要城市,也是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實行沿海開放政策的城市之一。

南寧始建州郡於公元318年的東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稱“邕州”,其間州、縣治均在邕州。元朝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改置南寧路,“南寧”由此得名,亦簡稱“邕”。明、清兩代置南寧府及宣化縣治。民國二年廢府改南寧縣,宣化縣名同時廢止,次年易名邕寧縣,1911年至1936年曾為廣西省會所在地。1949年12月4日南寧解放,建為省轄市,稱為南寧市(邕寧縣治遷往蒲廟鎮),1950年復為廣西省會。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南寧市為自治區首府。

南寧市轄5個城區、1個郊區和2個縣,總面積為1002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建成區75.3平方公里。主要居住民族有漢、壯、苗、瑤、侗、仫佬、毛難等35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63.2%。

地處亞熱帶的南寧,四季常青,素有“綠色明珠”之譽。市區內有人民公園、南湖公園、濱江公園、動物園等多處遊覽風景區。城郊及毗鄰有青秀山、良鳳江、山水公園——鳳凰湖、亞熱帶植物園、藥用植物園、伊嶺巖、靈水公園、明秀園、起鳳山、大明山、大王灘、寧明花山壁畫群、龍虎山自然保護區等風景旅遊區。南寧是壯族和其他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習俗,每年的農曆三月三和農曆十月十六分別是壯族的盛大歌節和瑤族的盤王節。南寧的大華燒鴨、邕城醉子雞、串燒金錢雞、掛爐脆皮雞(南寧“三雞”)、酸甜乳豬、狀元柴粑以及肉粽、炒田螺、瓦煲飯、老友面、狗肉火鍋等風味小吃,深受國內外賓客的稱道。

zhidao.baidu.com/question/36939425.html?fr=qrl

---------------------------------------------------------------

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位於廣西西南部,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是紅豆的故鄉,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古稱邕州。

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2003年,南寧市重新劃分行政區劃。全市轄五城區和七個縣,分別是城北、新城、興寧、永新、江南五城區,武鳴、邕寧、橫縣、馬山、賓陽、隆安、上林七個縣,總面積22626.95平方公里。2006年,城區再次重新劃分,撤銷城北區、永新區、邕寧縣,設立西鄉塘區、邕寧區和良慶區;擴大興寧區、江南區管轄範圍;將新城區列名為青秀區,並擴大其管轄範圍。調整後,南寧市區變成了6城區,即:興寧區、江南區、青秀區、西鄉塘區、邕寧區、良慶區。居住著壯、苗、回、瑤等36個少數民族,總人口為620.12萬人,其中,市區人口為140.39萬人。

南寧,地理位置優越的中心之城。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際,具有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區域和外商投資的新熱點。

南寧,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開放之城。積極抓住機遇,不斷提高開放意識,合理利用有效資源。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1.5%。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呈現全面發展態勢;......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盤王節的由來?
盤王節的來歷?
女兒節的由來?
百家姓王氏的由來?
下元節的由來?
植樹節的由來和意義?
藏族的雪頓節的由來?
韓國端午節的由來?
國慶節的由來和意義?
母親節和父親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