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是什麼節日?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臘八節過後是什麼節日

小年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爺的節日。2015年小年是2月11日,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彙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彙報。於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贊助廣告

臘八節是什麼節日?

農曆十二月初八(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

臘八算傳統節日嗎

是的

臘八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

▪ 春節 ( 農曆正月初一) 廠 ▪ 元宵節 ( 農曆正月十五) ▪ 頭牙 ( 農曆二月初二)

▪ 寒食節 ( 清明節前一天) ▪ 清明節 ( 節氣清明) ▪ 端午節 ( 農曆五月初五)

贊助廣告

▪ 七夕 ( 農曆七月初七) ▪ 中元節 ( 農曆七月十五) ▪ 中秋節 ( 農曆八月十五)

▪ 重陽節 ( 農曆九月九) ▪ 冬至 ( 節氣冬至) ▪ 臘八節 ( 農曆臘月初八)

▪ 尾牙 ( 農曆臘月十六) ▪ 祭灶 ( 農曆臘月廿四) ▪ 除夕 ( 農曆十二月卅日)

臘月初八是什麼節日?

漢朝時,每年農曆十二月必定要舉行年終臘祭,因此農曆的十二月又叫“臘月”或者“蜡月”。在臘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臘八粥”。 對於“臘八粥”的來歷和傳說很多,各地說法不一。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有關紀念釋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傳說釋迦牟尼逃出王宮到迦嘟山當了和尚以後,學習經典,在深山之中苦度了6年。他學經完畢的時候,正是臘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說的“釋迦牟尼得道日”。 又根據《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因6年苦行,無暇顧及個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麥,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時,已是衣杉襤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 他疲憊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討。村中一牧牛女子,用缽盂煮牛奶給釋迦牟尼吃,使釋迦牟尼很快恢復健康。佛教興盛以後,為了紀念這件事,就規定這個日子為古印度人民“齋僧”和救濟窮人而施捨飲食的日子。 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臘月初八施捨這件事逐漸變成了熬煮“臘八粥”的習俗。我國一些佛教寺廟裡熬煮“臘八粥”,就紀念尼連河畔牧牛女子救濟釋迦牟尼的故事。 隨著佛教的興盛,臘八粥也流行到民間。有錢人家的臘八粥要用幾十種米豆果料熬成,親朋好友之間還互相贈送。窮人也要在這一天用小米紅棗熬一鍋粥應應時令。傳說“臘八不喝粥,明年會更窮”。清朝時,皇宮裡喝的臘八粥是雍和宮的喇嘛熬好後進貢的。 一過臘八,也就開始過年的準備了,但對窮人來講,還債的日子也逼近了,因為從這時候開始,討債的會陸續上門。

臘八節的別名是什麼

別 稱

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農曆臘月初八是什麼節日啊?

臘八粥的由來---紀念釋迦牟尼。 臘八節是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裡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晒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 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是什麼節?意義是什麼?

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 農曆十二月八日為中國臘八節,民間有食臘八粥的習慣。臘八粥也叫八寶粥,相傳臘八節是佛祖“成道”之日,佛寺要仿效牧女獻糜的故事,取八種香谷和果實制粥供佛,故名八寶粥,臘八粥製法簡單,營養豐富,味道香甜。到了宋代,民間爭相效仿,廣為流傳,成為一道深受人民喜愛的美食。

臘月初八被佛教界奉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紅棗、香菇、蓮子等8種食物合煮“八寶粥”,邀請周圍山民共進聖餐,並施捨給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對佛祖的敬奉。其後漸成民間自煮八寶粥(稱臘八粥)食用。形成了吃“臘八粥”風俗。

每逢農曆十二月八日,古代寺院要取香谷和果實等雜煮成粥糜敬佛,民間也效法在臘月初八煮這樣的粥吃,以消災除病。宋代杭州民間的臘八粥是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慄之類”和米煮成的。明清時各地盛行吃臘八粥。

臘八節是啥意思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的由來是什麼?

十二月初八日,稱為臘八節。臘八節的淵源,應為上古時代的蠟(音讀 Zha )祭。

我國自古就重視農業。每當農業生產獲得豐收時,古人便認為是天地萬物諸神助佑的結果,要舉行慶祝農業豐收的盛大報謝典禮,稱為大蜡。《郊特牲》之中記載說:“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祭萬物而索鄉之也。”蜡祭儀式結束以後,古人要進行宴鄉活動,用新產的黍糜作粥,大夥兒聚餐,歡度佳節。

最初的蜡祭,也包括祭祀祖宗在內,後來發展成以祭祀祖宗為主,稱為臘祭。《風俗通》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反映了社會在不斷向文明進展的變化。

古代有“天子大蜡八”(見《郊特牲》)的記載。流傳下來,臘月初八日便成為民間的風俗節日。《荊楚歲時記》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應是反映了民間承傳的大蜡傳統的日期。

佛教傳入我國後,藉助臘八祭祖與吃粥的民俗,進行佈道,又新編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日的傳說故事。其大意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放棄苦行。此時遇見一位牧女,送給他乳糜充飢。食後體力恢復,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便以米加果物煮粥,屆時供佛,稱為臘八粥。

歷史上,每到臘月初七日,五臺山佛教界便忙乎起來。清掃佛殿,擦洗貢器,整理平時很少使用的大灶房。大灶房的銅鍋直徑達二米多。這一天要用米專門煮粥。原料主要是小米、黃米加紅豆、綠豆,佐以紅棗、松子及蘑菇等等,稱為七寶五味粥。銅鍋煮粥要用溫火整整熬一個晚上。第二天,除了用來供佛及僧眾自食外,主要施捨窮人。今天,雖已不再施捨,大銅鍋也停歇不用了,臘八粥用料,也遠比歷史上精細豐富,但各寺廟仍然習慣多熬粥。仿效傳說中牧女獻乳糜的情節,在每尊佛、菩薩、羅漢像前獻供。同時要舉行誦經活動,八音鼓樂,香菸、蠟光,很是莊嚴隆重。

民間傳統臘八粥,講究選用八種主料,八種佐料,以與臘八的八相吻合,意喻吉利。

主料以豆米為大宗。豆類有紅豆、綠豆、豇豆、扁豆、豌豆、蠶豆及各色蓮豆等等。米類有小米、大米、黃米、粳米、江米、稗米、小麥、燕麥、玉米、高粱等等。根據喜好和習慣選用。

晉南地區多數民家選用“五豆、三米”做臘八粥,常見者為紅豆、綠豆、黃豆、豇豆、扁豆五種豆子加小米、小麥、玉米。

晉北許多地方卻不喜歡用扁豆、小麥及玉米,而改用蓮豆、黃米及高粱米。也有選用其它豆、米的。

臘八粥的佐料,習慣在桃脯、杏脯、核桃仁、棗泥、栗子、柿子、瓜子、蓮子、花生、榛子、松子、果脯、梨乾、瑣瑣葡萄、白糖、玫瑰等裡邊選擇。

八主八佐的臘八粥,色澤斑斕,味道極佳,吃時綿軟而又不餬口。

一般臘八粥,則是用小米和黃米加各種豆類、紅棗煮成,吃時加糖。

山區百姓,臘八粥裡習慣熬煮一些蔬菜。山西一般有“葷年素臘八”的說法。但在晉東南地區,臘八粥是用肉汁煮江米,再加入大棗、栗子、榛子、杏仁等乾果製成。

近年來,不少地方盛行用八寶粥代替傳統的臘八粥。就是將蒸熟的糯米飯拌上糖、豬油及桂花,裝入盛有蓮子、紅棗、櫻桃、瓜子、杏仁等果料的碗內撳平,再經蒸制後扣在盤內,掛上糖滷汁而成。色澤光潤、悅目,香甜、透味,入口溶滑。

民間吃臘八粥,講究在太陽出山以前。吃飯時,小孩端一碗粥,先用筷子往院內各棵樹上抹一些,然後用斧頭或木棍敲打樹幹三下。口中還唱道,“管你結棗不結棗,年年打你三斧腦。”“看你結杏不結杏,年年打你大三棍”等等。習慣稱之為祭樹,卻有除蟲防蟲之效益。

舊俗,學生家要給先生敬送臘八粥。現在,山莊小村裡仍保留著這一習俗。臘月初八日早上,小學生上學時,每......餘下全文>>

臘月八日是代表什麼節日

臘八:十二月八日釋尊成道日 【臘八粥】 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粟、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 【臘八粥】 (雜名)宋時東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諸大寺,送七寶五味粥。謂之臘八粥。見天中記。又清嘉錄卷十二曰:“案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初八日為臘日。魏臺訪議漢以戌臘,魏以醜臘,以臘非定以初八日也。又西域諸國志雲:天竺國十二月十六日為臘,而唐書歷志以十二月為臘月,故八日為臘八。吳自牧書夢粱錄雲: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又夢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初八日諸僧寺送七寶五味粥於門徒鬥飲,謂之臘八粥,一名佛粥。陸放翁詩: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周密武林舊事雲:寺院及人家,皆有臘八粥,用胡桃松子乳蕈柿粟為之。又孫國敉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民間作臘八粥,以米果雜成,多者為勝。又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雲:杭俗臘八粥一名七寶粥,本僧齋供,今則居室者亦為之矣。詩云:雙弓學得僧廚法,瓦缽分盛和蔗胎。莫笑今年榛粟少,記曾畫粥斷齏來。而九縣誌亦皆雲:十二月八日以菜果入米煮粥名曰臘八粥。”李福臘八粥詩曰:“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之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時開元瑞光兩寺官設粥廠救濟貧民)集。男女叫號喧,老少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言我無得。此景親見之,令我心悽惻。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極。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志虛莫償,嗟嘆復何益。安得布地金,憑仗大慈力。眷焉對是粥,跂望蒸民粒。” 【臘八粥】 我國在南北朝定夏曆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見《荊楚歲時記》。我國佛教徒認為,佛祖釋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八日成道的,謂之“臘八節”。印度人善於煮粥,尤以乳糜為上。關於臘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成道前夕。《佛本行集經》介紹說:釋迦出家前,經過六年苦行,毫無收穫,於是放棄苦行,接受了牧牛女奉獻的乳糜,恢復了體力,走向以智慧求解脫的正道。粥因而受到僧家的重視,所謂“粥名良藥,佛所稱揚,義冠三種,功標十利”。(五代·齊己《粥疏》)文獻記載的臘八粥最早見於宋人筆記。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記載:“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夢樑錄》、《武林記事》中亦有類似記載。臘八粥亦名佛粥,用精美果蔬雜料煮成,可口而又滋補,民間喜食。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錄有具體的配置方法,可以參閱。還有一種說法,臘八粥是從“打齋飯”發展而來的。古代寺僧用籮筐沿門索食,挑回寺內。食之有餘,則將飯菜晒乾收藏。到臘八節早上,用以製成粥,回報信施者,併為之祝福。故而,民間有“千日打齋飯,一日臘八粥”之說.............

相關問題答案
臘八是什麼節日?
臘月初八是什麼節日?
八月初八是什麼節日?
二月初八是什麼節日?
七月初八是什麼節日?
布依四月八是什麼節日?
農曆四月八是什麼節日?
農曆二月八是什麼節日?
農曆八月八是什麼節日?
四月八是什麼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