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寇的名人?
歷史上有多少姓寇的名人
姓寇的名人有很多呀
寇文華 [清]女。字琰若,落籍朱市,時呼寇女。善書、畫。《圖繪寶鑑續纂》
寇準(961~1023) 北宋政治家﹑詩人。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
寇章 [唐]賀拔惹同時人。
寇恂(?—36年),字子翼,漢族,上谷昌平(今屬北京市)人,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
寇湄 [明]女。字白門,金陵(今南京)妓
寇君玉 [宋]官郎中,工畫蟹。文同(一O一八至一O七九)畫廚十詠有題其畫大蟹詩。《丹淵集、圖繪寶鑑》
寇英傑—字粥臣。山東利津人,少年入伍第二次直奉戰爭後,任湖北 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授陸軍中將、將軍府植威將軍、授涵威將軍
寇姓的歷史名人
字子翼。東漢上谷郡昌平縣人。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一。出身豪強大族家庭。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曹,輔佐太守治理郡事,以才智出眾、剛強果決深受太守耿況的器重。光武帝(劉秀)時拜河內太守,隨光武出征再到潁川,當地士紳向光武說:“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後因以“借寇”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寇恂明習經術,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邇聞名;他一生戎馬,奮其智勇,所得俸祿,卻往往厚施親友故舊和從徵將士。他常說:“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後漢書·寇恂列傳》)!他治民有方,威望素著,屈己為國,顧全大局,當時人無不景仰他的長者之風,都認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建武十二年(36年),寇恂去世,諡威侯。 英文名:jonny出生年月:1954年10月籍貫:河南洛陽出生地:臺灣台中市生肖:馬星座:天秤座學歷:臺北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播電視專業興趣:打籃球、棒球,騎馬,跑車電視劇:《純純的愛》《長白山上》《深秋楓又紅》《幾番風雨幾番情》《鐵漢嬌娃》《西風的話》《一襲青紗萬縷情》《戰國風雲》《還君明珠》《花好春常在》《梅花特攻隊》《大地兒女》《桃花運》《一加一不等於二》(《我愛珊珊》)《昨夜星辰》《一剪梅》《秋水伊人》《心聲淚痕》《牽情》《上錯天堂投錯胎》《如果有來生》《家和萬事興》《大野英豪》《長江一號》《最想念的季節》《珍珠傳奇》 《昨夜夢魂中》《情義無價》《再回到從前》《真正的溫柔》《貂蟬》《鋤頭博士》《我愛芳鄰》《情繫半生緣》《老闆的四個男人》《長官好》《我的爸爸是主播》《黃土地外的天空》《秦俑》《地久天長》《人間天堂》《那一年我們都很酷》《愛在他鄉》《夏日午後》《再牽你的手》《紅塵》《偶像一級棒之老式情歌》《烈火情》(臺)(《摯愛奇緣》)《桃花情》《女人花》《鄉野奇談之藍狐情緣》(臺)《曾經》《白手風雲》《像霧像雨又像風》《橘子紅了》《護國良相狄仁傑之京都疑雲》《護國良相狄仁傑之風摧邊關》《護國良相狄仁傑之古墓驚雷》《玫瑰花開》(《生死二十天》)《永樂英雄兒女》《上海風雲》《別在夢醒之前離開我》(《夢醒灕江》)《天國之吻》(《天使的歌聲》)《刀鋒1937》《行走的雞毛撣子》(《大豪門》)《第一茶莊》(《斷掌茶娘》(臺))《金岸》《暴雨梨花》《夢幻天堂》《鐵觀音傳奇》《大秦直道》《秋去秋來》等等。電影作品:《成功嶺上》《石榴裙下只有我》《大湖英烈》《生命的花朵》《血戰大二擔》《琴操》等等 (1954年11月3日-),男,黑龍江綏化人,中國演員。1971年畢業於黑龍江綏化市第三中學,後入綏化市話劇團任職演員。1978年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為一名電影演員。寇振海被稱為“老爺專業戶”。寇振海1985年在北京電影學院表演進修班學習。上世紀80年代,他在電視劇中主要扮演青年時代的張學良。進入上世紀90年代,開始飾演不同角色。 參演的熱播劇有《我是一棵小草》、《牌坊下的女人》、《51號兵站》等。上世紀80年代,寇振海扮演的張學良深入人心。本世紀初,他因扮演《情深深雨濛濛》中的“黑豹子”而再次紅透熒屏。寇振海在熒屏上不斷以“老爺”身份現身,被觀眾親切地稱為“老爺專業戶”。 著名演員寇振海在銀幕上經常飾演封建家族的嚴肅家長,而在實際生活中,寇振海卻是一個性情中人,對妻子來說,他是一個好丈夫,對兒子來說,他是一個好父親。代表作品: 《張學良傳奇》 《情深深雨濛濛》 《金粉世家》 《京華煙雲》 《北方有佳人》 《良心無悔》 《再見豔陽天》 等 馮翊郡:秦朝時期置郡,漢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設定同名行政區左馮翊,與右扶風和京兆伊合稱“京畿三輔”,其時轄地在今陝西......餘下全文>>
姓寇的人有多少
寇姓
一、姓氏源流
寇(Kòu)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昆吾人的後人蘇忿生為周武王司寇,其子孫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寇。
2、出自姬姓,亦是以官名為氏。古代春秋時,衛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姓,亦相傳姓寇。又春秋時衛靈公的兒子公子郢的子孫為衛國司寇,其後人以寇為氏。
3、出自古代少數民族的姓氏有寇姓:
① 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古口引氏,入中原後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為姓。
② 又遼東烏桓族有寇姓。
得姓始祖:蘇忿生。關於寇姓,《世本》上說,衛靈公之子郢的子孫,因擔任衛司寇一職,便以官為氏,姓寇。(司寇的官職,設於夏殷,專門負責掌管刑獄方面的事務,相當於現在的司法官。到了春秋時代就沒有了這一官職)。《姓氏考略》和《姓譜》也指出,衛康叔任職周司寇,他的子孫以官為姓。而《元和姓纂》上則認為,周有蘇忿生擔任司寇一職,子孫以官為氏。另外《魏書·官氏志》說,寇氏是由後魏古口引氏改成的。寇氏,根據歷來的姓氏學者的考證,正是由司寇這種官職而“以官為氏”得姓而來的。寇氏組織儘管複雜,但是長久以來,卻一直稱盛於上谷昌平,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昌平縣一帶。望族居馮翊郡(今陝西省大荔縣)。寇氏後人尊蘇忿生為寇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寇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寇姓出自先秦時,各朝都設定了司寇這一官職,掌管治安、刑法、 判案等。司寇氏多為擔任過司寇的人的後代。司寇氏後來簡稱為寇氏。寇姓的起源與司寇氏的起源是相同的,大部分寇氏是司寇簡化而來的,而司寇氏源於周朝的官名。主要的寇氏起源者是周朝司寇蘇念生及司寇康叔。另有寇氏是從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口引氏,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為姓。
三、歷史名人
寇 詢:字子翼。東漢上谷郡昌平縣人。出身豪強大族家庭。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曹,輔佐太守治理郡事,以才智出眾、剛強果決深受太守耿況的器重。光武帝(劉秀)時拜河內太守,隨光武出征再到穎川,當地士紳向光武說:“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後因以“借寇”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
寇 泚:唐代中宗朝為長安尉。張仁願在朔方,奏用分判軍事。開元十三年,帝自擇刺史,寇泚由兵部侍郎出守宋州,賦詩祖餞詩一首。
寇 準: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華州下邽人。為人剛直,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南侵,準任同平章事,力排眾議,他力主抗,反對南遷,並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後為王欽若等所讒罷相。天瘩初年復相,封萊國公。又被丁謂等排擠降官。後貶死雷州。終年62歲。仁宗時追贈中書令,溢忠憨。
寇英傑:字粥臣。山東利津人,少年入伍第二次直奉戰爭後,任湖北 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授陸軍中將、將軍府植威將軍、授涵威將軍。民國14年10月,任吳佩孚部第二路軍司令。民國15年3月,吳佩革任命為豫軍總司令,督辦河南軍務收束事宜。民國16年(1927年)1月去職,寓居天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汪偽政府參謀本部上將參議。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馮翊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設定同名行政區。三國魏在此置郡,治所在臨晉,現在陝西省大荔縣。
河南郡:漢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西北部,治所沮陽,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
上黨郡:秦代置郡,所在地為今天的山西省沁水以東的地區。
2、堂號(缺)
【寇姓宗祠通用對聯】
〖寇姓宗......餘下全文>>
名人幫著給我孫子起個名吧十一月二十一曰出生的姓寇
1,寇初生(取自“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詩·大雅·綿》”)
2,寇盡美(取自“盡善盡美”)
3,寇嵐峰(嵐峰:霧氣繚繞的山峰)
4,寇何虹(取自“複道行空,不霽何虹?——唐· 杜牧《阿房宮賦》”)
5,寇粒烝(取自“生我百穀,粒我烝民。——晉· 傅鹹《喜雨賦》”)
6,寇勵良(取自“想早勵良規。——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7,寇慰想(取自“以慰長想。——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8,寇冀思(取自“想,冀思也。——《說文》”)
9,寇寸合(取自“膚寸而合。——《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
10,寇滄溟(取自“何當擺俗累,浩蕩乘滄溟?——杜甫《橋陵》”)
請問全國有多少姓寇的,主要在什麼地方。有名的又有那些人,是那裡的。
寇姓
一、姓氏源流
寇(Kòu)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昆吾人的後人蘇忿生為周武王司寇,其子孫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寇。
2、出自姬姓,亦是以官名為氏。古代春秋時,衛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姓,亦相傳姓寇。又春秋時衛靈公的兒子公子郢的子孫為衛國司寇,其後人以寇為氏。
3、出自古代少數民族的姓氏有寇姓:
① 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古口引氏,入中原後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為姓。
② 又遼東烏桓族有寇姓。
得姓始祖:蘇忿生。關於寇姓,《世本》上說,衛靈公之子郢的子孫,因擔任衛司寇一職,便以官為氏,姓寇。(司寇的官職,設於夏殷,專門負責掌管刑獄方面的事務,相當於現在的司法官。到了春秋時代就沒有了這一官職)。《姓氏考略》和《姓譜》也指出,衛康叔任職周司寇,他的子孫以官為姓。而《元和姓纂》上則認為,周有蘇忿生擔任司寇一職,子孫以官為氏。另外《魏書·官氏志》說,寇氏是由後魏古口引氏改成的。寇氏,根據歷來的姓氏學者的考證,正是由司寇這種官職而“以官為氏”得姓而來的。寇氏組織儘管複雜,但是長久以來,卻一直稱盛於上谷昌平,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昌平縣一帶。望族居馮翊郡(今陝西省大荔縣)。寇氏後人尊蘇忿生為寇姓的始祖。
二、遷徙分佈
(缺)寇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寇姓出自先秦時,各朝都設定了司寇這一官職,掌管治安、刑法、 判案等。司寇氏多為擔任過司寇的人的後代。司寇氏後來簡稱為寇氏。寇姓的起源與司寇氏的起源是相同的,大部分寇氏是司寇簡化而來的,而司寇氏源於周朝的官名。主要的寇氏起源者是周朝司寇蘇念生及司寇康叔。另有寇氏是從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口引氏,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為姓。
三、歷史名人
寇 詢:字子翼。東漢上谷郡昌平縣人。出身豪強大族家庭。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曹,輔佐太守治理郡事,以才智出眾、剛強果決深受太守耿況的器重。光武帝(劉秀)時拜河內太守,隨光武出征再到穎川,當地士紳向光武說:“願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後因以“借寇”為地方挽留官吏之典故。
寇 泚:唐代中宗朝為長安尉。張仁願在朔方,奏用分判軍事。開元十三年,帝自擇刺史,寇泚由兵部侍郎出守宋州,賦詩祖餞詩一首。
寇 準: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華州下邽人。為人剛直,太平興國四年(979年)進士,官至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南侵,準任同平章事,力排眾議,他力主抗,反對南遷,並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督戰,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後為王欽若等所讒罷相。天瘩初年復相,封萊國公。又被丁謂等排擠降官。後貶死雷州。終年62歲。仁宗時追贈中書令,溢忠憨。
寇英傑:字粥臣。山東利津人,少年入伍第二次直奉戰爭後,任湖北 陸軍第二混成旅旅長、湖北陸軍第一師師長,授陸軍中將、將軍府植威將軍、授涵威將軍。民國14年10月,任吳佩孚部第二路軍司令。民國15年3月,吳佩革任命為豫軍總司令,督辦河南軍務收束事宜。民國16年(1927年)1月去職,寓居天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汪偽政府參謀本部上將參議。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馮翊郡:漢武帝太初元年設定同名行政區。三國魏在此置郡,治所在臨晉,現在陝西省大荔縣。
河南郡:漢高帝置郡。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滅趙後置上谷郡。相當於今天河北省西北部,治所沮陽,在今天河北省懷來縣。
上黨郡:秦代置郡,所在地為今天的山西省沁水以東的地區。
2、堂號(缺)
【寇姓宗祠通用對聯】
〖寇姓宗......餘下全文>>
有姓寇的家譜嗎?
姓氏源流寇(Kòu)姓源出有:源流一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昆吾人的後人蘇忿生為周武王司寇,其子孫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寇。源流二出自姬姓。亦是以官名為氏。古代春秋時,衛康叔為周司寇,支孫以官為姓,亦相傳姓寇。又春秋時衛靈公的兒子公子郢的子孫為衛國司寇,其後人以寇為氏。源流三出自古代少數民族姓氏。① 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古口引氏,入中原後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為姓。② 又遼東烏桓族有寇姓。源流四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公子鱗,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公子鱗,字矔,是春秋時期宋國人,為國開國君主微子啟的第十七世孫,宋襄公子茲父(子茲甫)的庶弟,其兄長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太宰子眱(字魚)。源流五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⑴.滿族叩德氏,滿語為Kode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後多冠漢姓為寇氏、叩氏。⑵.滿族寇侯爾氏,亦稱寇侯嘍氏,滿語為Kohor mongu或Koholo mongu,漢義“鉤、彎曲、鞠躬”,人數不多,在璦琿地區(今黑龍江黑河璦琿鎮一帶)有四支分佈,後多冠漢姓為寇氏。⑶.滿族寇拉氏,滿語為Kora mongu,漢義“圍繞花園的水渠”,人數眾多,世居璦琿地區(今黑龍江黑河璦琿鎮一帶),後多冠漢姓為寇氏、關氏等。⑷.滿族寇達吉氏,滿語為Kodaj mongu,漢義“麻袋、小倉庫、儲物袋”,人數不多,有四個分支,世居璦琿地區(今黑龍江黑河璦琿鎮一帶),後多冠漢姓為寇氏、孔氏等。得姓始祖蘇忿生。關於寇姓,《世本》上說,衛靈公之子郢的子孫,因擔任衛司寇一職,便以官為氏,姓寇。(司寇的官職,設於夏殷,專門負責掌管刑獄方面的事務,相當於現在的司法官。春秋時代,一些大的諸侯國還設有司寇之職,孔子曾為魯國司寇)。《姓氏考略》和《姓譜》也指出,衛康叔任職周司寇,他的子孫以官為姓。而《元和姓纂》上則認為,周有蘇忿生擔任司寇一職,子孫以官為氏。其實,不僅周王室有司寇,中原各大諸侯國也都設有司寇官,由於上古官職大都是世襲,其後裔除繼承了司寇一職的嫡子以外,其餘都可以以寇為姓,所以以司寇為姓的絕不可能只有蘇忿生後裔一支。寇氏,根據歷來的姓氏學者的考證,正是由司寇這種官職而“以官為氏”得姓而來的。另外,據《魏書·官氏志》,魏孝文帝下令鮮卑族貴族改為漢姓,古口引氏改成了與“口”字音近的漢姓“寇”。寇氏儘管成分複雜,但是長久以來,卻一直稱盛於上谷昌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市昌平區一帶。望族居馮翊郡(今陝西省大荔縣)。寇氏後人尊蘇忿生為寇姓的始祖。遷徙分佈寇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二位,人口約二十五萬八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16%左右。寇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寇姓出自先秦時,各朝都設定了司寇這一官職,掌管治安、刑法、 判案等。司寇氏多為擔任過司寇的人的後代。司寇氏後來簡稱為寇氏。寇姓的起源與司寇氏的起源是相同的,大部分寇氏是司寇簡化而來的,而司寇氏源於周朝的官名。主要的寇氏起源者是周朝司寇蘇念生及司寇康叔。另有寇氏是從鮮卑族演化過來的,鮮卑族中有口引氏,後漢化時取發音近似的“寇”字為姓。今北京市,陝西省的榆林市、銅川市,重慶市的渝北區,黑龍江省的三江市、綏化市、寧安市、伊春市,湖南省的慈利縣、張家界市慈利縣,四川省的廣元市蒼溪縣、綿竹市、達縣、高縣、南溪縣、巴中市、南充市營山縣、閬中市、宜賓市、郫縣,山東省的菏澤市、聊城市陽谷縣、萊州市、日照市、淄博市臨淄區、平邑縣、濰坊市安丘縣、利津縣、微山湖市、鉅野縣、濱州市濱城區、威海......餘下全文>>
有幾個姓尹的名人
尹相傑。。80.90年代的著名歌星,,唱《縴夫的愛》的那個、妹妹你坐船頭。。。
歷史上姓向的名人有哪些
【向姓歷史名人】
向 寵:襄陽宜城人,三國時蜀國將領
向 秀:西晉玄學名士。司馬昭時授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為竹林七賢之一。
向 拱:懷州河內人,宋代大臣。
向 寶:江西省進賢人,明朝大臣
向 侃:字希顏,明朝巢縣人,永樂年間中舉,宣德中任靖寧州判官,後升任監察御史,一度又出為知府。他潔己愛民,不避艱苦,辦事公正,清約如寒士,名節很好。
向 榮:四川省大寧(今巫溪)人,清代將領
向海明:扶風(今陝西鳳翔)人,隋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向敏中:開封(今屬河南省)人,北宋大臣。
向子諲:臨江軍清江人,字伯恭,號薌林居士,宋代大臣、詞人。
向子韶:宋朝開封人,字和卿,元符年間進士。子韶不屈而死,諡號忠毅。
向士璧:常州(今屬江蘇省)人,南宋將領。
向騰蛟:浙江慈溪人,清代將領、畫家。
向警予:湖南漵浦人,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先驅1928年在漢口英勇就義。
向忠發:湖北省漢川人,中共第一位工人出身的總書記。
向秀麗:廣東廣州人,當代女英雄。
向仲華中將
向仲華(1911-1981),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鎮華,湖南省漵浦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軍部祕書,第四師政治部祕書長,第11團政治處主任,紅色中華報社社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中華報社社長,解放日報社編輯,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軍區第13旅副政治委員,華北軍區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第20兵團68軍政治委員,兵團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廣州軍區政治委員。是第二、三、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1年5月21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70歲。
向守志少將
向守志(1917-——),原名向守芝,四川省宜漢縣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海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9軍第76團副排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1團副連長、連長、營長、副團長,太行軍區第10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1支隊副支隊長,晉冀魯豫野戰軍第6縱隊18旅副旅長,太行軍區獨立第2旅旅長,晉冀魯豫、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26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5軍44師師長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第15軍44師師長,中國人民解放軍15軍軍參謀長、第一副軍長、軍長。回國後,任炮兵技術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第二炮兵司令員,1977年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2年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
向守志上將
向孝書中將
向孝書(1925-2004),山東省榮成縣(今市)和鎮南臥龍村人。1940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膠東軍區連政治指導員。參加抗日反“掃蕩”、堅守石家莊、膠東保衛戰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營長。參加了萊蕪......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貝的名人有哪些
中國現在還有姓貝的_--歷史名人 貝俊:唐代畫家,工花鳥,猶工鷹鶻。見《歷代名畫記》。 貝瓊:明朝文學家,字廷居,浙江省崇德人。博覽群史,工詩能文。明初召修《元史》,官國子監助教。有《清江文集》。 貝泰:明代太學士,字宗魯,金華人。少以文行聞,永樂舉人。累官國子祭酒,前後在太學四十餘年,六館之士,翕然從化。後致仕卒。 貝青喬:清代詩人,字子木,江蘇省吳縣人。諸生。鴉片戰爭時,曾為奕經幕僚,於浙東抗擊英國侵軍,目睹清政府腐敗,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影響較大,有《半行閹詩存》。 貝義淵:南朝梁書法家,吳興人。書有《樑始興忠武王蕭詹碑》,現存江蘇南京,碑文殘損過半,留存的字,帶有行草筆意,頗為雄難。 貝欽世:宋代江陰知縣,上虞人有惠政。縣有運河久湮,貝欽世欲浚治之,大姓爭捐金為助,不逾月而成。 貝時璋:浙江省寧波鎮海人。傑出的生物學家、教育家。
歐姓的名人
歐道江:長樂人,明代學者,博學多才,四方師事,從遊者數千人。歐冶子:春秋的時候匠人,因為他居住在歐餘山,又以冶煉鍛造兵器出名,所以以歐冶為姓。歐普祥:元代起義軍將領。歐大任:明代南京工部郎中,廣東順德人,嘉靖時期國子博士。學者王士貞稱其為“廣東五才子”之一。歐寶:東漢時期著名的孝子。平都人,而且性格開朗,為人豪爽.歐信:(公元?~1478年待考),著名明朝將領。嗣世職金吾右衛指揮使,景泰時,因有廣東破賊功,升都指揮同知。不久命守備白羊口,升大寧都指揮使。天順時,歷任廣東雷、廉諸府守備、都督同知。佩徵蠻將軍印,代陳涇鎮守廣西,曾剿寇。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因大藤峽餘賊復攻佔潯州,被彈劾,召還,管理前府事。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充任總兵官,鎮守遼東,累敗福餘三衛兵。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被彈劾,下獄,後釋放閒住,含恨而死。歐磐:(公元?~1483年待考),滁州人(今安徽滁縣)。著名明朝將領。襲世職指揮使。明成化中期,歷任廣西右參將、都指揮同知。屢剿蠻寇有功。分守柳州、慶遠。隨同平定黃公平、胡公明等亂。弘治中,歷任都督僉事、湖廣鎮守。破府江、永安諸僮亂,擊敗思恩土官岑濬,剷除其所築丹良莊石城。為將廉明,能得將士心。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1年)告老歸。又二年死。歐震:(1899~1969),字雨辰;廣東曲江人。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粵軍講武堂畢業。歐震原為葉挺獨立團的一個營長,“八一南昌起義”時就任第七十一團團長,後隨起義隊伍南下時陣前倒戈,叛變革命,使南下廣州的南昌起義部隊遭到重創。在第五次對中國工農蘇維埃政權圍剿中,歐震隨薛嶽一路追剿紅軍,1935年4月15日授陸軍少將軍銜,任第九十師師長。1936年10月5日,歐震晉升陸軍中將軍銜,任第二十七集團軍副總司令、第十集團軍總司令、陸軍總司令部徐州司令部第三兵團司令官,參加了孟良崮戰役,後任第四編練司令部司令官、廣東綏靖公署副主任兼代理廣東保安司令、海南防衛副總司令等職。1949年,歐震逃往臺灣,1969年2月13日逝世,後追贈為陸軍上將軍銜。歐少久:(1911~?),筆名燒舊,藝名歐寶珊,外號小地梨;北京人。著名相聲演員。歐致富:(公元1915~1999年),原名歐陽致富;廣西田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第七軍供給部排長,第五師第十五團連長,第十三團特派員,紅三十一軍教導隊營長,援西軍隨營學校校長,紅三十一軍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參加了舉世聞名的兩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副營長、營長、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參加了黃崖洞保衛戰,在這次保衛戰中,特務團抗擊了五千餘敵軍進攻,殲敵近千,而特務團僅傷亡一百六十六人,老百姓稱特務團為歐團。八路軍總部授予歐團“包圍水腰立戰功”錦旗,榮獲“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光榮稱號。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熱遼縱隊第二十二旅旅長,熱河軍區熱中軍分割槽司令員,第十七旅旅長,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第三十一師師長,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八軍第一四二師師長。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就出在這個師。錦州戰役時,歐致富率第三十一師沿長城南進百里,進攻灤河以東石門地域,一舉攻克石門車站,切斷了鐵路交通線。爾後率第三十一師包圍了北戴河,北戴河守敵大部被殲。第三十一師和所在的第十一縱出擊北寧線,掃清了灤河以東至北戴河一線各據點之敵,切斷了華北敵軍的陸上交通,完成了保障東野主力南下,分割包圍錦州之敵的任務。中華人民共和......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