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周易的認識?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7日

大家對易經有什麼看法?

《易經》乃是群經之首!中國文化之瑰寶!

中國人一般的觀念,講到《易經》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劇拿鵝毛扇穿八卦道袍的連了起來。好像學了《易經》以後,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達到這個程度,可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易經》是不是包括了那麼多東西,能不能知道過去、未來,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也是很大的問題。

剛才提到唱京劇,我們對《易經》,從京劇《三國演義》中就可以瞭解到,中國京劇非常注重臉譜和服裝,舞臺上穿件八卦道袍,我們現在看起來像是妖道,實際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說“《易經》是經典中之經典,哲學中之哲學,智慧中之智慧”,這是我們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場來推崇《易經》的看法。

贊助廣告

此外,我們看見京劇中的臉譜,有的在額上畫一個太極圖,就是表徵這位劇中人的頭腦中充滿了智慧——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從這種戲劇藝術表現方面,就可以看到《易經》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被一般人重視的程度了。這是就好的一面看;就壞的一面看,一提到《易經》,有人就聯想到那些跑江湖的、算命的、看風水的、卜卦的江湖術士。不管哪一種看法,都表示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認識是不夠的。今天我們開始研究《易經》,所要走的路線,因為大部分人,以前還沒有接觸過,所以我們在這裡先要使大家知道怎樣去讀《易經》這部書,先從怎樣去認識它、怎樣去了解它開始。至於深入的研究,有人研究了一輩子,也還沒有搞清楚的,所在多有,包括我在內,研究了大半輩子,還跟一個初學的人穿不多。

贊助廣告

現在我們先說古人對《易經》的重視。《禮記》的《五經解》這篇文章中,提到《易經》這門學問時說:“潔靜精微,易之教也。”據說這是孔子整理《易經》以後所作的結論,對《易經》的評語。“清靜精微”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但它的含義卻是很廣。“潔靜”包括了宗教的、哲學的含義,就是說學了《易經》這一門學問,他心理的思想、情緒的變動,是非常清潔而寧靜的。“精微”兩字則是科學的,所以學《易》的人,要頭腦非常冷靜,我常常將我的經驗告訴年輕的同學們:“晚上不要讀《易經》。”他們不大相信,因為老輩們說《易經》可以避邪,凡是不正的妖魔鬼怪都怕《易經》。有的人生了重病,枕邊放一本《易經》,就可把鬼趕跑,又說《易經》一讀,鬼神都不安,所以夜裡不讀《易經》。而我卻最喜歡夜裡讀《易經》,可是夜裡一讀,就完了。以後我也就不敢讀了,因為夜間一讀《易經》,一夜不能睡覺,越研究越沒完,一個問題找到了答案,同時又會發現另一個新的問題,這樣不斷髮現問題,發現新的道理,研究下去,不知不覺,就到天亮了。所以深深體會到古人的“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一個春天過了都不知道的情景。為什麼時間過去了都不知道?因為研究《易經》需要一個非常冷靜的頭腦,非常精密的思想,所以《易》之教,是“潔靜精微”,這是孔子對於《易經》的評價,有如此之嚴重。

但是在《五經解》中,對《易經》也有反面的批評,怎麼說呢?它說《易經》的流弊是:“其失也,賊。”就是一個“賊”字。學了《易經》的人,如不走正路,旁門左道,就賊頭賊腦,鬼頭鬼腦,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一套,拿起鵝毛扇,就扇起別人來造反。這是我們自己文化中對《易經》最好的評論,一個“賊”字的斷語下得非常妙。

歷史上漢朝的王鳳、唐代的虞世南(唐太宗的宰相,創業時的“祕書長”,他私人的好朋友)推崇《易經》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不學《易經》的人,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宰相,亦不能作一個很好的大將,推崇《易經》有如此的重要。

你們對《易經》有什麼樣的看法?具體說說?

中國古代,有一伏羲氏,一畫開天,生陰陽,創八卦,屬一無字天書。之後出現周文王,用當時文字整理和記載下來,成為了一共四千多字的《易經》,也叫《周易》。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為《易經》作傳。所以說孔子—至聖先師,成了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最初的源頭就是《易經》。《易經》是我們中國的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是我們的先賢對宇宙自然規律的長期觀察而得出的經驗總結。由於《易經》具有占卜功能,使人們僅能瞭解並熱衷於其玄之又玄的卜筮功能,這使得人們長久以來對《易經》這本書的具體看法有失偏頗……。

《易經》教我們如何認識和對待小人

君子和小人是相對的。君子不是沒有缺點或過失的好人;小人也不是沒有才華或優點的壞人。但對國家,民族,和君子來說,最可怕的是小人。做君子防小人是保證事業成功,保持人生順利的重要學問。《易經》大量內容是教育人如何做君子,但也有教人如何認識小人和正確對待小人的內容。細讀思考,很有見地。小人危害太大了。小人會亂國害國。軍隊是古代開疆拓土,保證國泰民安的重要工具。《師卦》認為要用老成持重,德才兼備的“丈人”即長者可獲吉祥。《上六》說,“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說,“‘小人勿用,’必亂邦也”。用小人將危及國家。在承平的“大有”時期,用人要講德行資歷,這樣有利於國家秩序。《大有。九三》說,“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象》認為“‘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害也”。王公朝見天子,要賜宴招待,小人不可當主持。小人擔當此重任就會破壞秩序。(這裡的小人可指地位低的人,也可指讓王公們視為德行不好令人討厭的人)。小人會腐蝕敗壞社會風氣。“剝”是“不利有攸往”即不利君子前進的卦象,因為“小人長也”,小人的勢力增長。《剝卦。上九》說,“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象》解釋說:“‘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碩的果實沒被摘食,君子得到果實裝到車中能濟世;小人得到則剝蝕萬家。小人得利發財,不會“富及其鄰”,讓人民怨恨社會不公,小人有財後的輕狂炫耀,也會敗壞風氣因而古人說,小人不可任用。殷高宗武丁是殷代中興之帝,在他之前十多代帝王大概都是小人當政,國運垂危,“諸侯莫朝”(《史記,殷本紀》)。《既濟卦。九三》說,“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在付說的幫助下,對內加強吏治,對外對那些背叛殷商王朝的諸侯進行討伐,僅打鬼方這一部落就用了三年時間,終於使商王朝的宗主地位得到認可,而為此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國民疲憊。這可以說是血的教訓。小人與君子區別在哪裡?《泰卦》,《否卦》卦象很有意思,可以幫我們瞭解把握君子與小人的差別。前者是陰在上陽在下,或者說陰在外陽在內,後者相反。如果把陽視為君子之行或君子所處位置,陰視為小人之行或所處位置,那麼,君子在國家處於內部重要位置,就意味著“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泰卦。彖》)。國風正,君子之道漸長,小人之道漸消。反之,就是小人得意,君子失意的時期。另一方面我們還可將兩卦象理解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是君子的表現;“內因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則是小人常見的特徵。君子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他們的君子品格主要表現在內在內心,剛健正直,光明磊落,純正善良,而外在為了適應社會,也會表現出柔柔順從。小人也不是處處都是讓人厭惡的言行,有時小人在外表現甚至比君子還君子,故作剛正堅持己見,可內心是陰毒,阿諛逢迎,唯利是圖。小人喜歡奉承,君子不會如此。《否卦。六二》說,“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象》說,“大人否。亨。”包承“就是接受奉承,小人喜歡人奉承,認為是吉祥;大人君子對歌功頌德,奉承拍馬,頭腦清醒,不予接受,因此亨通順利。在春風得意的“大壯”期,“君子以非禮弗履”,小心做人,認真做事,更加遵守國家禮制法度,而小人則會狂妄無知,蔑視賤踏法制。《大壯。九三》說,“小人用壯,君子用罔”。小人以強壯驕人,我多偉大,多有能力,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你們能把握怎樣?而君子用無為處世,尊重規律,不以強壯而胡為。在小人當道或功成名就之時,君子會明哲保身或見好就收,激流勇退,而小人因貪權貪利決不會隱退。《遯卦。九四》就指出,“好遯,君子吉,小人否”。《象》說,“‘君子好遯’,‘小人否’也”,君子喜好隱退,小人......餘下全文>>

對易經的評價

群經之首。包含了宇宙、鬼神莫測的智慧,是十足的“天書”。

如果真能把握好天時、地利、人和的關係,定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老子與孔子對《周易》的認識比較

二子是我們之所以有自明性(指對本我自我的身份認同、個人身份等。)的偉大思想家。

老子對《周易》的認識是作為宇宙自然的模型。

孔子對《周易》的認識是作為人生道德的模型。

而二者的哲學修為在孰高孰低間構成我們的民族特性。

講道而無理不能行,講理而無道也不能行。

言行一致是謂道理。

分析《周易》爻辭對上古社會的認識價值

孔子只把易經60%的哲理分解出來,已經是可以影響全球。易經的內涵是用符合組成的,他可以分解宇宙中變化的奧祕!如果你想了解易經,我推薦你在CCTV-10套《易經的奧祕》可能是14集。臺灣的教授講解的。可以對你有幫助!

相關問題答案
對周易的認識?
對命運的認識?
西伯拘而演周易的解釋?
周易的卦象?
易經與周易的區別?
周易的九五是什麼意思?
關於周易的書?
出自周易的女孩名字?
出自周易的男孩名字?
取自周易的男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