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之說指的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五行之說怎麼解釋?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即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木的特性:古人稱“木曰曲直”。“曲直”,實際是指樹木的生長形態,為枝幹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火的特性:古人稱“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土的特性:古人稱“土爰稼穡”,是指土有種植和收穫農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故有“土載四行”和“土為萬物之母”之說。 金的特性;古人稱“金曰從革”。“從革”是指“變革”的意思。引申為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水的特性:古人稱“水曰潤下”。是指水具有滋潤和向下的特性。引申為具有寒涼、滋潤、向下執行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2.事物的五行屬性歸類。 ①歸類法:事物的五行屬性是將事物的性質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得出的。如事物與木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木;與火的特性相類似,則歸屬於火等等。例如:以五臟配屬五行,則由於肝主升而歸屬於木,心陽主溫煦而歸屬於火,脾主運化而歸屬於土,肺主降而歸屬於金,腎主水而歸屬於水。以方位配屬五行,則由於日出東方,與木的升發特性相類,故歸屬於木;南方炎熱,與火的炎上特性相類,故歸屬於火;日落於西,與金的肅降特性相類,故歸屬於金;北方寒冷,與水的特性相類,故歸屬於水。 ②推演法。如:肝屬於木,則肝主筋和肝開竅於目的“筋”和“目”亦屬於木;心屬於火,則“脈”和“舌”亦屬於火;脾屬於土,則“肉”和“口”亦屬於土;肺屬於金,則“皮毛”和“鼻”亦屬於金;腎屬於水,則“骨”和“耳”、“二陰”亦屬於水。 ③五行學說還認為屬於同一五行屬性的事物,都存在著相關的聯絡。如方位的東和自然界的風、木以及酸味的物質都與肝相關。現將自然界和人體的五行屬性,列簡表如下。 對人體來說,是將人體的各種組織和功能歸結為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個生理系統。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與相剋。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具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相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相生和相剋,在五行學說中認為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對人體生理來說,也是屬於正常生理現象。正因為事物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聯絡,才能使自然界維持生態平衡,使人體維持生理平衡,故說“制則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於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和相剋的關係,所以從五行中的任何“一行”來說,都存在著“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個方面的聯絡。 “生我”和“我生”,在《難經》中比喻為“母”和“子”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關係又可稱作“母子”關係。如以火為例,由於木生火,故“生我”者為木;由於火生木,故“我生”者為土。這樣木為火之“母”,土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內經》中稱作“所不勝”和“所勝”。即是“克我”者是“所不勝”,“我克”者是“所勝”。再以火為例,由於火克金,故“我克”者為金;......餘下全文>>

贊助廣告

五行之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這要從中國五行理論說起。按照現在可考的文獻記載來看,早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先民雖然還多用神話傳說來解釋一些弄不清楚的自然現象,但已經具備了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創立了五行之說這種對世界組成進行抽象的物質觀。後來五行之說由陰陽家們不斷髮展,成為中國思想史上影響十分深遠的的一種哲學思想。

根據陰陽家的說法,世界是由具有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屬性的物質的執行和變化所構成的,這五種物質相對應的顏色分別是白、青、黑、紅、黃。中國歷史各朝代都有自己的屬性——當然,有的是那個朝代的人自己確定的,有的是後來人給強加上去的,比如商朝屬金德,崇尚白色;周朝是火德,崇尚紅色;西漢是土德,崇尚黃色;東漢屬火德,崇尚紅色;產生《千字文》的南朝梁國屬木德,崇尚青色等等。

贊助廣告

在原始社會末期,黃色被當時的中國原始部族首領看中,作為自己的稱號,這個首領就是黃帝。黃帝並不姓黃,而是姓姬,名叫軒轅。

姬軒轅同志之所以看上黃色,是因為有一天,他看見有“大螾大螻”出現,就是大個頭的蚯蚓和螻蛄(俗稱“喇喇蛄”或“土狗子”),於是說:“土氣勝!”土是黃色的,因而認為是這是“土德之瑞”(德,就是屬性;瑞,吉祥的徵兆),所以崇尚黃色。這可能是黃色正式被隆重推出的最早記錄了。後來的很多朝代雖然屬性不一樣,但對黃色也基本都持推崇的態度。

黃色到底有什麼好的呢?古人認為黃色是中和之美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黃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為諡也”,充分體現了在以農耕為主的先民們對土地資源的愛護、依賴和崇拜。皇權居中央的觀念也是讓帝王們愛上黃色的一個原因,《春秋大傳》中說“天子之國有泰社,東方為青色,南方為赤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還有個說法是皇帝都認為自己是天上的太陽,而太陽是黃色的,於是以黃色為帝王色。

從文獻資料來看,隋朝以前,黃色並不是皇家專用色。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五行之說已經發展比較完善,於是動用手下一群胡參謀爛幹事,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終始迴圈的原理進行推算,最終大家一致認為:周朝屬於火德,秦朝取代周朝,就是剋制住了火,克火的是水,因而秦朝應該是水德,水德對應的顏色是黑色,所以秦朝應該崇尚黑色。秦始皇本人可能是穿黑色衣服,而不是黃色。到了漢代,皇帝穿黃色衣服了,但官員也可以穿。《後漢書》中說:“二百石以上四採,青黃紅綠,賈人,緗縹而已”,就是說月薪多於二百石的官員可以穿青黃紅綠四種顏色的衣服,商人當時地位低下,只能穿淺黃色與淡紅色。

到了隋朝,黃色的使用許可權就開始上收。隋唐兩代都明文規定天子要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黃色正式成為象徵著皇權和尊貴的法定尊色。元朝規定“庶人不得服赭黃”,明清也是如此。在這些朝代裡,你要是夠資格穿上黃色服裝,就和現在開上寶馬或胸前掛一個“全國某某代表”的牌子一樣,從裡到外都透著氣派、高階、牛!

黃色地位提高了,而綠色的日子卻不好過了。唐朝時開始給犯錯誤受處分的人戴綠頭巾,以示懲戒,到了元朝,綠色更是倒了八輩子血黴,朝廷專門規定在妓院裡工作的男人要戴綠頭巾。這個說法一直流傳到今天,只不過“綠頭巾”變成了“綠帽子”。

雖然黃色服裝等物品不讓老百姓用,但並沒有規定不能說“黃”這個字。前面提到的“黃天后土”就是大家常說的一個詞。實際上應該是“皇天后土”,出自《左傳》,是“天地神祗”之意,但後來很多人都寫成“黃天后土”,也不能說寫錯了,因為黃色代表皇權嘛,這兩個字沒有實質區別。《釋名》中是這樣解釋黃的:“黃,晃也,猶晃晃,像日光色也”,黃色也象徵光明,所......餘下全文>>

“天人合一,五行學說”,指的是什麼?

五行學說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從“五方說”和“五材說”等演化而來。“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是人類生活和生產勞動所必須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五行中每一行代表一種功能屬性,它們之間具有生克和制化的關係,通過這些相互作用的關係,五行整體獲得動態平衡,從而維持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中醫學應用五行學說來認識人體區域性、區域性與整體、體表與內臟的有機聯絡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的關係。五行學說貫穿中醫學的各個方面,用以說明人體的生理病理,並指導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成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及其運動變化。五行中的“五”,即是指五種物質,“行”是指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

(一) 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是指樹木的枝條具有生長、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凡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的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是焚燒,熱烈之義;“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溫熱、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為具有溫熱、向上的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穡”。“爰”,通“曰”;“稼”,即種植穀物;“穡”即收穫穀物。“稼穡”,泛指人類種植和收穫穀物的農事活動,因而引申為具有生化、承載、受納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

4、金的特性 “金曰從革”。“從”,由也,說明金的來源;“革”,即變革,即說明金是通過變革而產生的。因而引申為具有沉降、肅殺、收斂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金。

5、水的特性 “水曰潤下”。“潤”,即潮溼、滋潤、濡潤;“下”即向下,下行。“潤下”,是指水滋潤下行的特點。故引申為凡具有滋潤、下行、寒涼、閉藏等性質或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水。

(二)對事物的五行歸類

五行自 然 界 人 體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氣五方五季五臟五腑五官形體情志五聲變動木角酸青生風東春肝膽目筋怒呼握火微苦赤長暑南夏心小腸舌脈喜笑憂土宮甘黃化溼中長夏脾胃口肉思歌噦金商辛白收燥西秋肺大腸鼻皮悲哭咳水羽鹹黑藏寒北冬腎膀胱耳骨恐呻慄

(三)五行的相互關係

五行的相互關係,最基本的是相生與相剋關係。相生,就是五行中的某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的資生、助長和促進的關係,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就是五行中的某一行對另一行的剋制、制約的關係,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與相剋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之間的基本關係,每一行都受到另一行的資生、助長,又受到另一行的剋制、制約。

五行之間的相乘和相侮,均為五行之間生剋制化關係遭到破壞後出現的異常相剋現象,兩者皆可由五行中任何一行的“太過”或“不及”而引起。相乘是按五行之間遞相剋制的次序出現,相侮則是逆著五行相剋的次序而出現的反克現象。相乘、相侮可同時出現。

(一)自然界與五行

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可歸納五行。如春季春風盛行,萬物萌生,與木性相同;夏季氣候炎熱,如同播火,萬物茂盛,與火性相類;長夏之時,暑熱多溼,正是萬物果食生長的時期,與土性相應;秋季秋風蕭瑟,萬物凋蔽,與金性相似;冬季冷氣襲人,冰封大地,萬物蜇藏與水性相合。

(二)人體與五行

人體是以五臟為核心的統一整體,五臟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分別具有與木、火、土、金、水五行相似的屬性。木具有生長升發、舒暢條達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通氣血、調暢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屬木。火具有溫熱向上的特性,......餘下全文>>

五行指的是什麼,簡單點說

那就是金木水火土了 注意:五行還分陰陽

五行中的金是指什麼?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化為水),其實金就是石的意思,因為石頭在遠古可能是最堅硬的東西,而且石頭的顏色是青色的,所以在沒有出現冶煉金屬技術之前,它就是金。古人認為在平坦的土地上有山,山石自土地中生出,由於雲看上去似乎是從山上升起,才會有雨水,同時有山的地方往往有泉水,所以就是‘金’生水了。明顯可以看出金和石這兩個字的關係。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金字源於石字。而且土生金,金生水,這五行中的最特殊的關係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五行的意思是什麼?

陰陽五行說,是我國先民在接觸各種事物與現象的實踐中,通過觀察與思考而建立的一種影響很大的哲學思想觀念。它是一種自發的樸素的唯物論,並具有辯證法初步思想因素。“一陰一陽謂之道”是陰陽學說的精髓。陰陽五行,是我國人民所獨創的一種學說,廣泛滲透於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的各個領域。中國風水學的各個方面均遵循這一原則。陰陽與五行是兩個基本概念。 陰陽學說 陰陽概念起源於夏朝,其依據是成書於夏朝的《連山》一書。《連山》書中已出現陰爻“??”和陽爻“—―”。《山海經》稱:“伏羲得河圖,夏人因之,說《連山》;黃帝得河圖,商人因之,曰《歸藏》,烈山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 陽陽學說將宇宙世間萬物分為陰與陽兩大類,認為一切事物的形成發展與變化,全在於陰陽兩氣的運動與轉換。陰陽概念,最早時,來自陽光的向背,物體向陽的一面叫陽,背陰的一面叫陰。繼而不斷引申,進一步廣泛解釋自然界與社會界所有現象。陰陽概念成為陰陽學說是周朝以後,特別是《易經》對陰陽進行了全面概括,成為系統、完整的陰陽學說。 1)陰陽屬性 世間任何事物均可以分為相反的兩個方面,即陰與陽。陰陽現象無所不在。陰陽的劃分規律是:凡類似明亮的、上面的、外面的、熱的、動的、快的、雄性的、剛強的以及單數的屬陽;凡類似:黑暗的、下面的、裡面的、寒的、靜的、慢的,雌性的、柔弱的以及雙數的都屬陰。 2)陰陽規律 陰陽互根,即是指事物或現象中對立著的兩個方面,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為用的特點,處在一個統一體內。陰與陽的每一個側面都以另一個側面作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沒有陰,陽不能存在;沒有陽,陰也不存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在內,陽守之,陽在外,陰之使也。”陰陽對立,即是指自然的萬物永珍,其內部同時存在著相反的兩種屬性,即存在著對立的陰陽兩個方面。諸如:電有正負極,磁場有陰陽極(南北極),原子由“正”電子核和“負”電子構成,建築物有陰面,陽面,山南為陽,水南為陰等等。陰陽轉化,即是指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兩種屬性,處於動態平衡之中,此消彼長,彼進彼退,且在一定條件下向其對立面轉化。《易經?繫辭》曰:“日往月則來,月往日則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住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成歲月焉。”俗稱“風水輪流轉”即是陰陽轉化運動中的結果。 中國人對陰陽依存、對立、轉化的論述,具有了現代唯物辨證法的世界觀與認識論。陰陽始終處在動態平衡中,如果這種變化出現反常,即是陰陽消長的異常反應。《易經?繫辭》曰“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中國風水學是人類在居住地址、規劃、建築活動中,尋求陰陽平衡的具體科學技術。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的產生,學術界至今處於爭議之中。 史學界認為:“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是孟子。孟子是五行學說的創始者,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由堯舜至於湯五百有餘歲……由文王至孔子五百餘歲……等近乎五行推運的說法。比孟子稍後的鄒衍,擴大五行學說,成為陰陽五行家。”哲學界認為:“五行的明文見於《尚書?洪範》(相傳為西周初年文字,據考證可能是戰國時代所作)。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牆。”易學界認為:“五形學說是與陰陽學說同步產生的。” 1)五行屬性 漢董仲舒在《尚書?洪疇》中將五行抽象為五種物質屬性,不僅僅是五種物質。五行學說歸納客觀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最基本“元”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在內)的發展和變化都是這五種“元”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互對立、依存和轉化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規律......餘下全文>>

陰陽五行學說中的氣,體,形, 質指的是什麼?

tyuyjymkmuyiou9pop

相關問題答案
五行之說指的是什麼?
五行脾對應的是什麼?
傳說指的是什麼生肖?
五行肝對應的是什麼?
生辰五行指的是什麼?
五行土指的是什麼?
五行天指的是什麼動物?
五行木指的是什麼?
正五行指的是什麼?
算命的五行指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