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的作用?
陰陽五行思想在中國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綿延170多萬年,分為生食、熟食、自然烹飪、科學烹飪4個發展階段,推出6萬多種傳統菜點、2萬多種工業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風味流派,獲得“烹飪王國”的美譽。
我國的烹飪技術講究食醫結合,與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絡,在幾千年前有“醫食同源”和“藥膳同功”的說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做成各種美味佳餚,達到對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調和的境界說。
古代的中國人還特別強調進食與宇宙節律協調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質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飪食物也要考慮到季節、氣候等因素。在《禮記·月令》中就有明確的記載,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說的“不食不時”,包含有兩重意思,一是定時吃飯,二是不吃反季節食品;西漢時,皇宮中便開始用溫室種植“蔥韭菜茹”,這種強調適應宇宙節律的思想意識的確是華夏飲食文化所獨有的。
“陰陽五行”說是傳統思想所設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認為是宇宙規律。製作飲食的烹飪必然也要循此規律。因此,不僅把味道分為五種,併產生了“五味”說,而且還削足適履地把為數眾多的穀物、畜類、蔬菜、水果分別納入“五穀…‘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 閱讀答案】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 閱讀答案。更令人驚奇的是還有“凡飲,養陽氣也;凡食,養陰氣也”(《禮記·郊特牲》),並認為只有飲和食與天地陰陽互相協調,這樣才能“交與神明”,上通於天,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這種說法被後來的道教所繼承,成為他們飲食理論的一個出發點,如認為吃食物是增加人體陰氣的,如“五穀充體而不能益壽”“食氣者壽”等,要修煉、要獲得陽氣就要儘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穀”的境界。
“中和之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的審美理想。這個“中”指恰到好處,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見的協調的基礎上的。因此中國哲人認為天地萬物都在“中和”的狀態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發育。這種通過協調而實現“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調實踐與理論的啟發和影響下產生的,而反過來又影響了人們的整個的飲食生活。
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
陰陽五行的具體意思是什麼
陰陽五行 大綱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執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係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系,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陰陽五行
陰陽,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絡的力量。從前面的 敘述中已經可以明白,陰陽本來就蘊含於氣之中。一氣流行,無極而太極,太極的動靜產生陰陽,陰陽又推動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運動變化。五行,是用來概括世界上幾類基本要素的範疇。它們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並非僅僅指這些具體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們為基本框架,或者說以之為思維模型,將一切現象分成基本的五大類。五行是世界的基要素 。
陰陽學說產生於夏朝,它是我國古代哲學的源流和基礎。今天的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觀點,與陰陽學說相一致。陰陽學說原理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應用。
陰陽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陽類”具有剛健,向上,生髮,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積極,好動等特性:“陰類”具有柔弱,向下,收斂,隱蔽,內向,收縮,儲蓄,消極,安靜等特徵。任何一個具體的事我都具有陰陽的兩重性。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任何龐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陰陽的範疇,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陰陽的兩方面,陰陽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物極必反的現象就是陰陽轉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根據其特徵,可以系統的分成五大類“金”“木”“水”“火”“土”。這五類事物統稱五行。金,木,水,火,土,並非指具體的五種單一的事物,而是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應全面領會五行的真正內涵。
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係,生克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也就是陰陽的兩個方面。相生相剋是事物的普遍規律,是事物內部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生克是相對的,沒有生,就無所謂克;沒有克,也就無所謂生。有生無克,事物就會無休止的發展而走向極端,造成物極必反,由好變壞;有克無生,事物就會因被壓制過分而喪元氣走向衰敗。
在生克這個對立與統一的矛盾中,無論是生的過分還是克的過分都會因對立而打破相對平衡或統一,事物就會向一方傾斜發展。為了維護相對平衡,生與克要相互牽制。當不能相互牽制時,平衡被打破,這時事物就會出現了新的變化。
五行相生、相剋
水生木,木生耽,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與陰陽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陰天干:乙、丁、己、辛、癸
陽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陽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地支:醜、卯、巳、未、酉、亥
陰陽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東方屬木,南方屬火,西方屬金,北方屬水,中央屬土。
五行生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餘下全文>>
如何看待陰陽五行
首先我們應該承認,陰陽五行的東西既有糟粕,也有精華。我們就拿風水學來說吧,好多自以為站在科學一邊的人士,對之不是口誅筆伐不共戴天,就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最好的評價也是“唯心”,其實唯心怎麼了,你總不比牛頓 ,愛因斯坦偉大吧,他們相信更唯心的上帝,跟何況陰陽五行絕不是簡單的唯心,高僧用陰陽五行算出的毛澤東的“8341” 不能用巧合來搪塞吧。如果認為現在科學發展到了盡頭,該發現的都發現了,一定是文盲或者連文盲都不如,同樣,如果認為現在的科學能用來解釋自然界裡的一切,同樣是幼稚可笑的, 我們現在知道平地曠野裡的凸出物易受雷擊,但古人不明白雷電的成因本質,於是套用陰陽五行理論解釋一通,那麼陰陽五行理論是否就正好能解釋雷電呢,非也,而是智者通過這一契機對陰陽五行理論的完善。另一位智者發現,石膏能使人消除便祕之苦,當然他不可能知道石膏是含水硫酸鈣,可以提高腸胃的滲透壓,保留更多的水分這些現代醫學的常識,可他試著用陰陽五行理論解釋它時,又一次發展完善了它 。這是我們已知且易理解的現象,還有一些我們已知但不易理解的現象,如一些建築造型,可能會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次聲波,對人體造成不利的影響,古人不可能知道次聲波,但他們中的智者總結出什麼樣的建築環境會對居住的人有害,他們不知其本質,甚至我們也不知其本質,不過古人用陰陽五行理論將其總結出來,難道用陰陽五行理論來說明解釋的規律就是迷信嗎?也許有的人會說,這樣說來陰陽五行成靈丹聖藥了,可解釋一切,我說,現在還不行,如果繼續發展完善的話它就可以解釋一切,愛因斯坦企圖用統一場力來解釋自然界裡的一切相互作用 ,陰陽五行理論為什麼就不能試著解釋一切呢?
怎樣理解陰陽五行 八卦
陰陽五行與八卦學說
(一)陰陽五行和八卦學說的產生、概論與相互關係研究
陰陽五行和八卦起源於我國古代,具有自發的、樸素的辯證法觀點,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例如,陰陽五行是中醫學的基礎理論之一;又如八卦以正反兩方面的對立矛盾來反映宇宙萬物的發展和變化,被用於天文、養生、數學、軍事等諸多領域,16世紀傳入歐洲後,曾給國外科學的發展以啟迪,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國內外學者在研究它,拓寬其應用領域,以取得更大的效益。當然,由於歷史條件的侷限性,陰陽五行和八卦學說也滲有唯心主義思想,甚至是封建迷信的,如占卜問卦、預測吉凶等等。
1、陰陽:相傳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渾沌,盤古開天闢地,將渾沌一分為二,天為陽,地為陰,由此有了陰陽的概念。後來古人根據生產、生活實踐和對自然現象長期觀察的事實,逐步把太陽、男性、力量、光亮、熱等帶有向上的、運動積極、肯定的、善意的、熱情的屬性歸為陽,把月亮、女性、軟弱、黑暗、冷等帶有下沉的、靜止的、消極的、否定的、惡意的、冷淡的屬性歸為陰,並由此總結出一套陰陽相互作用的學說以解析說明世上萬事萬物的產生和發展。把它應用到自然界、人類及生老病死就有了後來的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八卦學說和古老的中醫理論。
2、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種物質和它們的運動。五行的概念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出現,它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產物。木、火和金、水分列於土地上下,前兩者屬陽,後兩者屬陰,火比木更活躍屬至陽,水比金位置更下,屬至陰,土地處中間屬於中性,因水為樹木生長所必需,故水又與木相互依存,這樣就構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迴圈,稱為“五行相生”。順著這種迴圈物質就相生,違背了它就會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稱為“五行相剋”。但是,事物的發展變化存在著反常現象,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過度的相剋,其次序與相剋是一致的,比如,木氣偏亢,太過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氣虛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來是自己可以克勝的一方,卻反而被它克勝,其次序正好和相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剋關係是木克土,然而木氣偏亢,土就會反過來侮木。我國古代哲學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質,分別列入這五大類的範疇,並以此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
<黃帝內經>巧妙地把陰陽和五行結合到一塊,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中醫五行理論,並以此指導醫學實踐和疾病防治。古人認為五行在天上對應金木水火土五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在人就是仁義禮智信五種德性,這五類物質在天、地、人之間形成串聯,如果天上的木星發生了變化,地上的木類和人的仁心都隨之產生變異。古代迷信就是以這種天、地、人三界相互影響和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來推算人的命運的。
3、八卦:它最早見載於<周易>,相傳為伏羲所創,八卦的產生,正如周易·繫辭所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業”意思是說,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宇宙處於一種無邊無際的元氣狀態(即太極),天地萬物都是由它演化而來的,太極的演化是元氣的分離,清陽者上升為天,濁重者下沉為地,天為陽,地為陰,陰陽(即兩儀)分成四象,四象是指在兩儀一奇一偶的基礎上覆生一奇一偶,四象之上再生一奇一偶就產生第三爻,以陰陽三爻錯綜排列得八種卦形,叫做八卦。八卦相重生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多,人們以此可斷吉凶,趨吉避凶就可以成就偉大的事業。八卦在創作之初就與天文曆法有著緊密的聯絡,八卦的四象表示四季。春夏秋冬分別以少陽、老陽、少陰、老陰代之。歷史上曾有把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用來紀日的記載,八卦本身也可以進行排序,並組成八卦圖,用以表示方位,窢撣促趕......餘下全文>>
陰陽五行是什麼意思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
人體陰陽五行是什麼
五行學說與人體
五行學說認為木、火、土、金、水五類物質是構成物質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質,應用五類物質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剋的規律,可以認識世界和解釋世界。五行學說之所以能概括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其主要的思維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據事物的不同性質、作用和形態,採用“比象取類”的方法,將事物或現象分為五大類,分別歸屬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並根據五行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規律,把需要說明的事物或現象,樸素地分成了五大類,將相似屬性的每類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於五行之中,並在五行屬性歸類的基礎上,運用五行生剋規律,以闡釋或推演事物或現象的複雜聯絡和變化。在醫療和養生保健方面,人體的五臟分別歸屬五行,並且籍以五行學說來闡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的複雜關係,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五臟之中,心臟的生理功能起著主宰作用。
(一)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引申後為生長、升發條達、舒暢。
“火曰炎上”,引申後為溫熱、升騰。“土爰稼穡”,引申後為生化、承載、受納。 “金曰從革”,引申後為肅降、變革、收斂、清潔。“水曰潤下”,引申後為滋潤、向下、寒涼。五行的特性雖然來自木、火、土、金、水,但不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本身,而是五種物質的抽象概括。
(二)五行的相生相剋及其示意圖:五行的生剋制化是有規律的,並且要保證相生和相剋的關係是平衡的,只有五行的生剋制化平衡,自然界才能和諧,人體才能健康。 五行的相生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五行的相剋關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三)自然界的五行與人體的五行:歷代醫家為了說明人體內外的整體性和複雜性,亦把人體的臟腑組織、生理活動、病理反應,以及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廣泛地聯絡。五行學說把自然界及人體五臟配五行,五臟又聯絡自己所屬的五腑、五體、五官等,從而把自然界及機體的各部分連線在一起,形成了中醫學以及中國養生保健學說的以五行五臟為中心的體系,體現出人體是一個整體。而且,這個整體是按照五行生剋制化規律相互聯絡和制約的一個有機的完整的整體。見下表:
(注:六腑當中有一腑為三焦,不與五臟配合,在經絡學中與心包配為表裡關係。)
上述自然五行與人體五行歸類表,對我們日常的養生保健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春天屬木主人體肝臟,故春季是護肝的季節。春天一到大地生機勃勃,人體也氣血流暢,全身臟器組織功能易於恢復。此時宜用扶助人體正氣之法,清除一冬所納入的多餘物質。春季易受風邪,五行屬木,迎風流淚,傷目,口味發酸易怒傷肝膽,因此在春季宜用清理肝膽火旺之保健品,以養肝調肝清除肝火為主,可多飲花茶;輔以增加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夏天屬火主人體心臟,故夏季是護理心腦血管的季節。夏季溫熱易受暑邪,耗傷津液,常發汗影響小腸吸收,易使心火上炎,面紅耳赤,口舌生瘡,因此宜以靜養心,適當使用苦味食物來降心火,宜飲用綠茶,宜使用針對心腦血管的保健用品。
仲夏屬土主人體脾臟,故仲夏是重點調理脾胃的季節。仲夏氣候炎熱,人體出汗較多,食慾不佳,易傷心脾,一般不宜大補,而宜調節元氣,調理脾胃,舒筋活絡,保證氣血執行通暢,脾胃之氣充足,因此身清氣爽。‘夏中調節’儘量少食或不食生冷,宜飲用綠茶,並可適當增加微量元素(如鈣鐵鋅硒),調節脾胃有助食慾。
秋季屬金主人體肺臟,故秋季是護理好肺臟的季......餘下全文>>
陰陽五行到底是什麼意思?拜託高手給我解答。 50分
更多圖片(5張)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漢民族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唯物主義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陰陽五行在推拿治療中有無作用
“按摩療法”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既不用藥物,又不用工具,僅憑雙手在患者體表穴位經絡上,運用一定的手法就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穴位是指經穴說的,它與經絡的關係極為密切。用手指在穴位經絡上揉壓點打推拿等,即有治療疾病之效。近年來,按摩療法在中國醫學的經絡,陰陽、五行等理論的指導下,通過臨床試驗,證明它的療效甚高,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關於按摩這一治療原理,是根據鍼灸,點穴等理論相結合而研究的,這兩種理論都是和經穴經絡和五臟密切相關的,經穴和經絡組成了氣血迴圈系統,輸布全身。
五臟是人體藏精的器官,它的精氣反應在整個經絡和經穴方面,但這反應還要依靠營、衛、氣、血的迴圈。五臟是相生、相剋、相乘、相侮等相互對立而又相互統一的,這種統一就是生藏精氣的整個過程。人一旦有病,就是統一性失去了平衡,就會影響人的健康。
人體的生命是先天與後天的相互結合。先天屬於古代醫學所說的腎,後天屬於脾。腎的作用相通於任脈和督脈,由於腎的經脈循行上腹後,挾任脈各0-5寸上行;膀胱經循行從頭頂入腦,復出下行背部,挾督脈各1.5寸。五臟六腑俞穴都在背部的膀胱經。腎與膀胱相表裡都是與脊椎有聯絡,這些和解剖方面的腦脊神經與植物神經有很大的關係。先天是支配人體一切的,後天是受先天支配的,先天如沒有後天的氣血供給,也不能維持其正常的生理。
脾為後天之本,脾與胃是互相表裡的,胃納食物,脾主運化,脾胃屬於中焦,中焦把食物的精華蒸發為氣血,上行於肺,迴圈於全身。人體為氣、血、筋、脈、骨、髓、腑、髒等所組成,而每個組成部分互相依賴,具有不可分割的陰陽關係。氣和血、筋和脈、骨和髓、腑和髒都是互相作用。氣為血之師,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筋為脈之使,筋動則脈急,筋靜則脈緩;骨為髓之舍,骨堅則髓實,骨軟則髓虛,腑為髒之表,腑壯則髒盛,腑弱則髒衰。
他們戶屬表裡陰陽,經脈連貫相互間之,氣血執行相互之中,成為一個整體,其中起主導作用的為五臟六腑。五臟和六腑配合著木、火、土、金、水起著相互生克,相互制約,相互維持其平衡的作用,而且能夠影響氣、血、筋、脈、骨、髓等各個方面的正常生理關係。
人的機體,不論哪一部分發生病變,都與臟腑生克,制約有關,按經絡分佈的關係,內通五臟六腑,外連四肢百骸,以十二經脈統屬臟腑,而臟腑與經穴也有著密切關係,因而,在人的體表進行按摩,就能夠對臟腑起到一定的影響,就能夠直接地調節五臟六腑之間有餘或不足,使互相間生克,制化恢復到平衡到平衡狀態,從而,使機體組織繼續維持它的正常功能。腑臟的有餘或不足,即生理上失去了正常狀態,而出現了不平衡的病理現象。按摩療法則根據這種現實情況,運用具體手法,補齊不足,瀉其有餘,促進臟腑維持其生理的正常功能。
“按摩”的治療作用,即“手法”和“經絡”的相互結合,通過氣血、營衛的迴圈,促進五臟精氣的反應,使先天的支配能力和後天的供給氣血過程,達到生理正常,消除病症,恢復健康的目的。
陰陽五行究竟是不是迷信
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然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說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陰陽,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絡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執行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陰陽與五行兩大學說的合流形成了中國傳統思維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