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班的名人?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歷史上姓班的出過什麼名人

姓班的名人

歷史上姓班的名人:

西漢末年,班姓的子孫就進入了朝廷。班壹、班況,雖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個兒女卻有上乘表現: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詩》、《書》、《論語》的學者,曾數次聘書使匈奴,為定襄大守。

他精選取掾吏,收捕盜賊,郡中稱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諫大夫,以博學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見稱,終官延陵郎;其女兒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據《漢書·所妃傳》的記載,班婕妤賢才通辯,深受成帝的寵幸。有一次,皇帝偕之遊後庭,甚至要她同輦,被以禮制不合而婉辭。後成帝移情於趙飛燕,將其冷落於長信宮。於是,他作賦自傷,文辭哀楚悽麗,千百年來被傳誦不絕。

贊助廣告

《漢書》,是中國的不朽史籍,作者為班固、班昭。事產上,第一個動筆撰寫《漢書》的人,並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親班彪。史書記載說,班彪也是一位才氣橫溢的才子,東漢初,任徐縣令,因病免官,便專力從事史學。因感於《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採錄前史遺事異文,作《後傳》60餘篇,不幸去世。其子班固繼續修成《漢書》,其女班昭(曹大家)等又補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天文志》部分。西漢有越騎校尉班況、西域名將班超(班彪少子)、班勇、明代有直隸饒陽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班彪

字叔皮,後漢扶風安陵人。性格慎重,好古。20餘歲的時候,因為避難跟從隗囂,寫了《王命論》想感化他,但是隗囂始終不為所動。班彪於是轉而躲避到河西,為竇融出謀劃策,幫助漢王朝的興起。漢光武帝初的時候舉茂才,拜許令,後來因為疾病而辭去了官職。他因為才華很高,於是專心研究史籍。他才前史遺事,旁貫異文,後來作傳數十篇。用來補充史記太初以後的缺節。後來又擔任瞭望都長。卒於官,終年51歲。

贊助廣告

班固

字孟堅,為後漢班彪的兒子。他的父親班彪寫《漢書》,沒有完成就死去了,班固於是回到家裡,繼續他父親的事業,被人告發他在私自修改國史,被捕入獄。他的弟弟班超為他上書辯白,他才得以獲釋。明帝任命他為蘭臺令史,後來被遷為郎,典校祕書,終於寫成了《漢書》。從永平到章帝建初中,前後經歷20餘年,只有八表及天文志沒有寫完。建初四年章帝讓儒生博士討論《五經》的異同,班固應昭寫成《白虎通德論》。和帝永元元年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四年,帝與宦官合謀殺死了憲,班固也被洛陽令捕入獄,永元四年死於監獄之中。終年60歲。

班超

字仲升。班彪的兒子,班固的弟弟。班彪死後,家境貧困,班超為了養活母親只好為官府抄書。曾投筆嘆息道:“大丈夫無他志略,當校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侯封。安能久侍筆墨乎?”明帝永平十六年,他率領著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得西域五十餘城獲得安寧。班超在西域呆了31年。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封為定遠侯。實現了他的願望。年老後,回到洛陽,拜為射聲校尉。同年病逝,終年70歲。

班昭

又名姬,字惠班,扶風安陵(今陝西省咸陽東北)人,出生於一個“家有藏書,內足於財”的顯貴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學問;長兄班固,是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將。家庭的薰陶,父兄的影響,加上自身的聰穎努力,使班昭成為一個博學廣識的學者。她對祖國文化事業的突出貢獻,是整理並續成重要的史學鉅著《漢書》。她去世時,當朝的皇太后親自素服舉哀,為她行國葬之禮。這個女子,就是中國第一位女歷史學家班昭。

班言

明朝名士(生辰不詳)。

班第

清朝內閣大學士(生辰不詳)。

姓班的明星

班傑

班傑(英文名:Benji),本名王巨集文,臺灣男演員......餘下全文>>

班姓的歷史名人

西漢末年,班姓的子孫就進入了朝廷。班壹、班況,雖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個兒女卻有上乘表現: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詩》、《書》、《論語》的學者,曾數次聘書使匈奴,為定襄大守。他精選取掾吏,收捕盜賊,郡中稱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諫大夫,以博學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見稱,終官延陵郎;其女兒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據《漢書·所妃傳》的記載,班婕妤賢才通辯,深受成帝的寵幸。有一次,皇帝偕之遊後庭,甚至要她同輦,被以禮制不合而婉辭。後成帝移情於趙飛燕,將其冷落於長信宮。於是,他作賦自傷,文辭哀楚悽麗,千百年來被傳誦不絕。《漢書》,是中國的不朽史籍,作者為班固、班昭。事產上,第一個動筆撰寫《漢書》的人,並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親班彪。史書記載說,班彪也是一位才氣橫溢的才子,東漢初,任徐縣令,因病免官,便專力從事史學。因感於《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採錄前史遺事異文,作《後傳》60餘篇,不幸去世。其子班固繼續修成《漢書》,其女班昭(曹大家)等又補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天文志》部分。西漢有越騎校尉班況、西域名將班超(班彪少子)、班勇、明代有直隸饒陽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史追左馬;功大傅張。——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指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九歲能屬文,及長,博貫載籍。父親班彪曾著《史記後傳》,未能完成,他續寫時,被人告發私改國史而下獄,弟弟班超上書辯解,被釋放。後官蘭臺令史,奉詔完成父親的著作,歷二十餘年,撰成《漢書》,文辭典雅,敘事詳贍,繼司馬遷之後,整齊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並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善於作賦,有《兩都賦》等。永元初年,跟隨大將軍竇憲出擊匈奴,為中護軍。有《班蘭臺集》。左,指春秋時史學家左丘明,相傳為《左傳》的作者;馬,指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著有《史記》。下聯說東漢名將班超,字仲升,班固的弟弟,年輕時以教書為生,曾投筆嘆道:“大丈夫也沒有其他志向,只是應當效法傅介子、張騫到外國立功,取得封侯。怎麼能長時間消磨在筆硯之間呢!”永平年間,跟從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率人赴西域,殺了匈奴派駐鄯善的人員,廢了親附匈奴的疏勒王,鞏固了漢朝在西域的統治。後陸續平定了莎車、龜茲、焉耆等地貴族的變亂,擊退了月氏的入侵,保護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及絲綢之路的暢通。永元年間,任西域都護,封定遠侯。傅,指西漢傅介子,曾出使西域,計殺樓蘭王,封義陽侯;張,指西漢張騫,曾兩次出使西域,封博望侯。仙舟循吏;虎穴通侯。——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指唐·班景倩,以儒名家,自採訪史入為大理少卿,過大梁,刺史倪若水餞之,立望其行塵,久之乃返,謂官屬曰:“班生此行,何異登仙。”下聯典指東漢·班超,明、章兩帝時出征西域,歷官軍司馬、將軍長史、西域都護,安集五十餘國,封定遠侯。婕妤辭寵;惠姬撫孤。——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班況之女,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帝遊後庭欲與之同輦,婕妤辭之。下聯典指漢·班彪之女惠姬(班昭)夫死守節,教子成人。祕書續史;投筆封侯。——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漢班固為典校祕書,其父班彪作《漢書》未竟而卒,固續成之。下聯典指班固其弟班超投筆從戎,以功封定遠侯。 婕妤同輦辭寵;惠姬守節撫孤。——佚名撰班姓宗祠通用對聯上聯典指西漢女文學家班婕妤(妃嬪的稱號),名不詳,班固的祖姑。少年時有才學,成帝時被選人宮中,立為婕妤。一次,成帝遊後庭,想要她同輦(同坐一輛車),她推辭了。後遭趙飛燕讒言,自己請求去長信宮奉養......餘下全文>>

姓班的從古代到現代有哪些名人

何武(?-3),西漢臣。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今四川郫縣北)人。治《易》經,射策甲科為郎。歷任諫大夫、揚州刺史、清河太守,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成帝時,封汜鄉侯。哀帝即位,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緩和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因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被王莽所誣,自殺。 何敞(?-105),東漢臣、水利家。字文高,扶風平陵(陝西咸陽)人。和帝時,任侍御史,遷尚書。數切諫,言諸竇罪,竇憲怨之,出為濟南王太傅,旋改任汝南太守。曾發民工修治鮦陽舊渠,增墾田三萬頃,百姓賴其利。後任五官中郎將。 何休(129-182),東漢經學家。任城樊(今山東曲阜)人,字邵公。太博陳蕃徵他參政,蕃敗,擢黨錮。黨禁解,闢司徒,拜議郎,遷諫議大夫。鑽研今文諸經,歷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認為《公羊傳》有三科九旨,系統地闡發《春秋》中的“微言大義”,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已佚;清王謨《漢魏遺書鈔》有輯本。 何進(?-189),東漢臣、外戚。字遂高,南陽宛(河南南陽) 人。靈帝朝因異母妹為皇后,拜侍中、河南尹。中平元年(184),黃巾起義,任大將軍鎮壓黃巾軍,封慎侯。靈帝死,他迎立少帝,專斷朝政。後與袁紹等謀誅宦官,被張讓矯詔殺害。《後漢書》稱其“雖外收大名而內不能斷”。 何晏(?-249),三國魏玄學家。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字平叔。何進孫,曾隨母為曹操收養。少以才秀知名,好老莊言。娶魏公主,累官尚書,典選舉。貌美面白,人稱“傅粉何郎”。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在漢儒經學漸失統治作用後,他“援老入儒”,宣稱“天地萬物以無為本”,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能詩賦。後因附曹爽,為司馬懿所殺。著有《道德論》、《無名論》、《無為論》。 何曾(199-278),魏晉時臣。字穎考,陳國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仕魏為文學掾,累遷司徒,封侯。魏末,積極參與司馬氏代魏的活動。晉武帝代魏,授太尉,進封公。性奢豪,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筷處。咸寧四年死,諡孝,後改諡元。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無神論者、天文學家。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南)人。歷官至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中丞。他博通經史,精於歷算。曾考定《元嘉歷》,訂證舊曆所定之冬至時刻和冬至時日所差無幾。他善彈古箏,且通音律,反對京房把樂律“謬為六十”。他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之“新律”。後奉命纂修《宋書》未成而卒。他曾運用自然科學觀反對佛教之理論,認為:“有生必有死,形斃而神散,尤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於更受形哉?”在形與神的問題上,集中批判了佛教的“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論。所著有《報應問》和《達性論》。 何遜(?-約518),南朝梁詩人。東海剡(今山東郯城)人。字仲言。八歲能賦詩。南朝梁武帝天監中,官尚書水部郎,終廬陵王記室。文章與劉孝綽齊名,世號“何劉”。詩長於寫景及煉字,為杜甫所推許。原有集,已佚,明人輯有《何記室集》。 何仙姑,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相傳是唐廣州增城女子,十四五歲時夢神人教食雲母粉而昇仙,行動如飛,日往山中採果奉母。另一說何仙姑為永州道姑,曾吃了仙人給的桃子,而能知人禍福。更有人附會何仙姑為呂洞賓的弟子。現廣州增城縣建有何仙姑廟。三月初七傳說為保仙姑生日,村裡唱大戲,放煙火,異常熱鬧。 何執中(1044-1117),北宋臣。字伯通,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舉進士。歷寶文閣待制、兵部侍郎、工部吏部尚書兼侍讀等。崇寧四年 (1105),拜尚書左丞。大觀初,進中書門下侍郎。三年(1109),為尚書左僕射,無所建樹。政和二年(1112)......餘下全文>>

百家姓中有姓班的嗎?

班姓

姓氏源流

班(Bān)姓源出有二:

1、出自羋姓。是春秋時期若敖的後代。若敖的兒子名叫鬥伯比,鬥伯比的兒子名叫令尹子文。相傳令尹子文是吃虎乳長大的,因虎身有斑紋,後代就用“斑”為姓氏。“班”和“斑”通用,後改成“班”。

2、據《風俗通》記載:班姓為楚令尹闕班的後代。

得姓始祖

鬥班。班氏是源自春秋時代的楚國。按《風俗通》記載,班氏的始祖鬥班,是楚國的公族。推算起來是上古顓頊高陽氏的後裔。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記載所說,他是吃虎乳長大的,而喂他的老虎身上有班紋,所以他才以鬥班為名,也使他的後人“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班。古代的“斑”和“班”通用。古代的楚國,在今湖北、湖南一帶。望族居扶風郡(今陝西省咸陽縣東)。班氏後人奉鬥班為班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班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歷史名人

西漢末年,班姓的子孫就進入了朝廷。班壹、班況,雖然官位不算太高,但4個兒女卻有上乘表現: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詩》、《書》、《論語》的學者,曾數次聘書使匈奴,為定襄大守。他精選取掾吏,收捕盜賊,郡中稱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諫大夫,以博學有俊才深受皇帝器重;老三班稚,也就是班固、班超、班昭三兄妹的祖父,以方直自守見稱,終官延陵郎;其女兒就是著名的才女班捷妤。根據《漢書·所妃傳》的記載,班婕怒賢才通辯,深受成帝的龐幸。有一次,皇帝偕之遊後庭,甚至要她同輦,被以禮制不合而婉辭。後成帝移情於趙飛燕,將其冷落於長信宮。於是,他作賦自傷,文辭哀楚悽麗,千百年來被傳誦不絕。《漢書》,是中國的不朽史籍,作者為班固、班昭。事產上,第一個動筆撰寫《漢書》的人,並不是班固,而是班固的父親班彪。史書記載說,班彪也是一位才氣橫溢的才子,東漢初,任徐縣令,因病免官,便專力從事史學。因感於《史記》所記史實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乃收集史料,採錄前史遺事異文,作《後傳》60餘篇,不幸去世。其子班固繼續修成《漢書》,其女班昭(曹大家)等又補充班固所未完成的《八表》、《天文志》部分。西漢有越騎校尉班況、西域名將班超(班彪少子)、班勇、明代有直隸饒陽丞班言等,都有是值得敬仰的人物。

歷史上姓日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名人 伊尹: 商朝大臣、伊姓始祖,輔佐商湯,佐商滅夏,綜理國事,連保 湯、外丙、中壬三朝,佐四代五王,是上古有名的賢相。 伊陟:商湯太戊名相,伊尹之子。太戊從其言而修其德。 伊恆:明代尚寶少卿,昊縣人。為人謙恭,時稱為長者。 伊盆生:後魏統軍,驍勇有膽略,初為統軍,累立戰功,遂為名將, 賜爵平城子,官至西道都督。 伊秉綬:清代書法家、乾隆進士,字組似,號默卿,福建寧華人。官 至揚州知府。何紹基寫詩稱頌其書法說:"丈人八分出二篆,使墨如 漆楮如筒。行草也無唐後法,懸崖溜雨如荒蘚。"有《留春草堂詩集 》。清代永昌知府、嘉慶進士宋湘贈伊秉綬聯為: 鵬化四溟歸碧落;鶴棲三島接青霞。 伊陟: 商帝太戊時為相。伊尹子。與臣扈、巫咸共輔太戊治國。相傳毫(今山東曹縣東南)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一夕大拱。太戊懼,伊陟曰:“妖不勝德,帝之政豈有闕歟。”太戊從其言而修德,祥桑枯死。是時,諸侯歸殷。 伊籍: 三國蜀漢臣。字機伯,荊州南陽人。年少時便依附於同鄉劉表。劉備落難到荊州時,伊籍時常拜訪,託請劉備照顧。劉表病死,伊籍轉投劉備,一起渡江南下。後隨劉備入蜀,劉備定益州,伊籍任左將軍從事中郎,其待遇次於簡雍、孫乾等。後升任為昭文將軍,並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同編制《蜀科》。 伊馥 :(?-453),北朝北魏將領。代(今山西代縣)人。少勇健,走及奔馬,善馳射,力能曳牛。神麚初,擢為侍郎。太武討涼州,馛參與決策,從徵至姑藏。以功拜祕書監,賜爵河南公。後官至平尚書事卒。 伊盆生: 北魏將領。馛孫。初為統軍,累有戰功。明帝時,歷洛州刺史、西道別將、行岐州刺史。為當時名將。任西道都督,戰死。 伊慎 :(?-811),唐將領。字寡悔,兗州(今山東滋陽)人。以善射補折衝都尉,嗣為大將,封南充郡王。貞元末官至奉義節度,拜檢校右僕射,兼右衛上將軍。諡曰壯繆。以武毅通文理,硯席楷隸,師心自得。 伊廣: 唐臣。中和年間為忻州刺史,以天下大亂,乃歸心李克用。曾任汾州刺史。常參與謀劃軍略,交接諸藩,號為稱職。累遷至檢校司徒。乾寧年間從徵劉仁恭,陣亡於成安寨。 伊桑阿 :(1638-1703),清臣。伊爾根覺羅氏,滿洲正黃旗人。順治進士,授禮部主事,累擢內閣學士。康熙十四年(1675),遷禮部侍郎,擢工部尚書、戶部尚書。時三藩叛亂,因吳三桂踞湖南,命他先後赴江南和茶陵督治戰艦,為平叛作準備。後俄羅斯犯邊,又奉往寧古塔造船。歷兵、禮二部尚書。二十七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充三朝國史總裁,《平定朔漠方略》總裁。黃河決,又奉令勘視河工。因淮揚水災,疏請蠲免次年田賦。入閣十五。康熙四十二年卒。諡文端。 伊秉綬 :(1751-1815),清書法家。字組似、墨卿,號默庵。福建寧化人。曾任刑部主事、遷員外郎、惠州知府、揚州知府。工詩文,善書法,長於隸、楷、行、草,隸書初學桂馥,後專宗漢隸,並融篆書筆意於隸書,其書間架博大,筆法質樸渾厚,氣勢雄強。行草書取法王羲之、李東陽、顏真卿,筆致凝鍊有力。著《留春草堂集》。 伊寶文: 1944年6月生,內蒙古杭錦旗人,蒙古族,中共黨員,大學文化,內蒙古杭錦旗教育局工會主席。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從基層到領導機構任職,積極探索新時期教育方面的工作和方法,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教學經驗理論。他的論文經常在全國性的報刊刊登。任現職以來,使全旗各教育系統的工會組織得到了較大的進步與發展,起到了工會應有的作用,為杭錦旗的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做出了貢獻。曾多次該系統或旗交、政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 伊林學 1956年3月生,內蒙古準格爾旗人,......餘下全文>>

姓班的祖先有哪些人

歷史上出名的班姓名人有東漢的班超、班固、班超等,再往前就不知道了。

姓費的名人有哪些?

【費直】

(生卒年不詳),字長翁,東萊(郡治今萊州市)人,西漢古文易學“費氏學”的開創者,官至單父(今單縣境內)令。費直依古文古字本漢《易》,稱《古文易》。“長於卦筮,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文言”即《易傳》“解說上下經”,開幕訓詁學史上以傳附之先河。東漢時期,經學家陳元、鄭眾、馬融都學習和傳授費氏學,馬融還為費氏《古文易》作“傳”(指解釋經文的著作)並把它傳授給其高足、漢代經學集大成者鄭玄,鄭玄作《易注》。經學家荀爽也漢費氏《易》,作了《易傳》。三國時傳魏經學家王肅、玄學家王弼,王弼還作了注。費氏學大興。南北朝時期,樑代、陳代正式把鄭玄、王弼二注“列於國學”。今本《周易》與《費氏易》有很深的淵源。清代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費氏易》1卷、《費氏易林》1卷、《周易分野》1卷。另《釋文》有《費直章句》4卷,系後人偽託。

【費禕】

(? — 253)字文偉,江夏鄳縣人。三國時蜀漢名相。費禕性格寬和,劉備平定益州時,在蜀為文官。劉備死後,諸葛亮輔劉禪當國,重用費禕及蔣琬等。南征孟獲時,諸葛亮以費禕為長史隨軍。後來興師北伐中原,諸葛亮撰《出師表》,稱費禕等「皆良實,志慮忠純」。北伐期間,費禕常為使節,往來漢中成都,又常替魏延、楊儀弭息糾紛。諸葛亮死時,將國事付與蔣琬、費禕;其時魏延不服諸葛遺命,費禕以其反情告楊儀,並回奏後主,方證是非。後楊儀又不服待遇,口出不臣亂言,亦賴費禕密狀其詞,以正國法。後來姜維執意北伐,費禕以內治無人、國實不殷阻其事,然皆不為所聽。

【費仲】

一作費中。商代人。紂寵臣,善於阿庚逢迎,貪利,國人勿親。紂囚禁西伯昌(周文王),周臣通過仲獻美女、奇物、良馬,文王得出。

【費孝通】

(1910-2005 ) 江蘇吳江人(生於南通)。1935年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1938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社會人類學)學位。同年起,先且在雲南大學、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授、系主任、副教務長。1942年加入民盟。新中國成立後,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五屆常委,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民族學院教授等。著有《江村經濟》(英文,即《中國農民生活》)、《生育制度》、《鄉土中國》、《初訪美國》、《重訪英倫》、《鄉土人權》、《我這一年》、《大學的改造》、《兄弟民族在貴州》、《花藍瑤社會組織》、《訪美掠影》、《關於我國民族的識別問題》,譯有《人文型別》、《世界史》、《文化論》、《工業文明的社會問題》等。

【費丹旭】

(清),字子苕,號曉樓,晚號偶翁,又號環渚生,烏程人。工寫照,如鏡取影,尤精補景仕女,瀟灑自然,清代畫家。

【費子賢】

明初人。從朱元璋渡江,數有功。取武康、安吉,築城御張士誠兵進攻。曾以三千人擊退張氏八萬之眾,以功進指揮同知。取福建、攻元都、定西陲皆有功。官至大都督府僉事,世襲指揮使。

【費震】

明朝鄱陽人。洪武初以賢良徵為吉水 知州。寬惠得民,升為漢中知府。歲遇災荒,盜賊四起。費震發倉粟10餘萬鬥貸民,到秋收時還倉,盜賊聞知,皆來歸正。

【費貞娥】

明朝末年人,是莊烈帝的宮女,李自成攻陷北京後,費貞娥投井自殺,但被賊兵救出。她說,我是長公主,不得無禮。賊兵便帶她去見李自成,因為當時她只有16歲,長的美麗,李自成便賜給他的大將羅虎,貞娥暗藏刀刺死羅虎,然後自殺,立下了烈女的典範。

【費茂公】

字謹與。清朝長白山東巴海人。崇順治間從攻山東、江南,取 勞山,拔蘇州。自入關以來,大小百餘戰,身受創傷無完膚,而 銳氣不俯.....餘下全文>>

歷史上姓但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但的名人分佈

但望,字伯闔,東漢泰山(今山東泰安市)人。東漢桓帝時(147167)由幷州刺史升為巴郡太守,在任期間勤於政事,體恤民情,廣受當地百姓好評。

但明倫,字雲湘,河南廣武人(今河南成皋)。著名清朝大臣。清道光年間任兩淮鹽運使,有政績。

但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孫,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以南陽、開封、燕山為郡望,宗支稱南陽世家。但姓早期居住於陝西一帶,漢時已因仕宦等原因遷居於河南、山西、安徽等地,並在河南宛縣一帶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陽郡為郡望。唐宋以後,則逐漸遍佈全國各地,但姓在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歷史上姓明的有哪些名人?

1.五代十國時期南唐 江州鄉賢,北宋 蔡州褒信縣主簿 明起

2.大夏國皇帝明玉珍,明升

3. 明僧紹次子--南齊---臨沂縣令明元琳(字仲璋)

4.晉 著作郎 明忱

5.南朝宋---給事中,平原太守,中書侍郎。/明略

6.北 兗 州 刺史.國 子 祭 酒.詔 ....曰 質 子/明 山 賓[長]

7. 南朝梁--太 學 博 士,太 子舍人,..../明 震 ( 字興道)[長

8. 北魏----員外常侍.陽 平 太 守 ....汲 郡 太 守//明亮[長]

9. 北齊太子中庶子 。贈 中書令 、揚 州 司 馬/明少 遐

10.北宋朝--參知政事(副宰相)--明鎬

11.北宋大理寺丞明元吉

12.西晉 ..... 從事中郎//明預

13. 正諫大夫 明崇儼

14. 南齊----巴州刺史/明惠照

15. 南朝晉... 東海太守 明 儼

16.晉.....徐州刺史 明褒

17.樑----司空記室/明罕(父明少遐)

18. 晉... 東海太守 明 儼

19. 南朝宋---員外散騎侍郎 明曇憘

20.隋--司 門 郎 , 國 子 祭 酒 明餘慶

16.

佔姓的名人

地層深處,四壁黑亮的烏金給人一種神祕感。那電鑽,那風鎬……他如飢似渴地學,很快就掌握了打眼放炮、落煤、架棚、移溜子、放頂……1981年10月,剛引產並做了結紮手術的妻子望著7畝等待收割的稻子發愁了,弟弟一封電報發到礦上。他給妻子寫了回信,人卻留在礦上。這一下,家裡損失稻穀亞000多斤,但班裡的採煤產量卻超額了2500多噸。在一次放頂過程中.頂板突然壓來,整個工作面響聲刺耳,情況十分危急。他一馬當先衝進了險區,帶領職工打木垛,補頂子,終於保住了即將垮死的工作面。幾年來,在他的班裡從未發生過重傷以上的人身事故。他當班長,注意抓好班組管理的每個環節。在他的帶領下,職工們提高了節約使用原材料、搞好回收複用工作的自覺性。去年,他們班共回收舊坑木1000多立方米,節約材料費50多萬元。他,就是江西省樂平礦務局鳴山煤礦採二區班長佔班貴。人們讚美他象一塊煤,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相關問題答案
姓班的名人?
歷史上姓班的名人?
姓圖的名人?
歷史上姓喬的名人?
姓秦的名人?
姓童的名人?
姓全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尤的名人?
搜尋姓常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姓盛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