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的天干地支怎麼算?
如何用天干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迴圈不已。我國農曆現仍沿用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干支紀年。可是,這就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週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週,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曆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曆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干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乾和支的含義: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
幹指天干,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乾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干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了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了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干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十二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的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干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的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表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我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表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餘下全文>>
天干地支紀日怎麼計算?
我把公式給你
日天干地支
從已知日期計算干支紀日的公式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紀數減1。奇數月 i=0,偶數月 i=6,年份前兩位,y 是年份後兩位,M 是月份,d 是日數。[ ] 表示取整數。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來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來取值。
g 除以 10 的餘數是天干,z 錠以 12 的餘數是地支。
如果先求得了g,那麼
z=g+4C+10+i(奇數月i=0,偶數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餘數為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餘數為11,地支是「戌」
天干地支日期怎麼算
你的問題,題目和內容有點不符啊。
按內容回答:月亮繞地球一週為陰曆一個月,是29天半,知道正月初一,往後算八個半月,很簡單的。這應該與天干地支無關。
贈送內容:陰曆與陽曆,每19年重合一次,每19年,陰曆閏7個月,正月,冬月和臘月不設閏月。每19年必有一年的立春是除夕或春節這一天。
如果按題目回答,天干地支的日期怎麼算,就是滾動迴圈的,沒別的……
月份是按24節氣算的,24節氣分為12節氣和12中氣(立春是節氣,雨水是中氣,驚蟄是節氣,春分時中氣,以此類推。),其中12節氣是一個月的開始。
年月日時都是滾動輪迴,年60年一輪迴,月份5年一輪迴,日子60天一輪迴,時辰5天一輪迴。
天干地支紀年法,是陰陽合曆,年份按照春節算(陰曆計年),月份按24節氣計算(陽曆計月),日子和時辰都是輪迴往復。用這個紀年法很合理,幾百年才會出現年月日時完全重合的情況。
贈送內容:
用此方法推算古代事件的具體事件,先找到史書記載的年月日期,按照公元換算得出的,另外,不同時期,紀年的方式也不同,比如三國時期,年和月是按陰曆計算,日和時則是天干地支計算。舉個例子:《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三國演義》是小說,《三國志》可是史書。)記載劉備病重駕崩的部分。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到永安。三月,黃元進兵攻臨邛縣。遣將軍陳曶音笏。討元,元軍敗,順流下江,為其親兵所縛,生致成都,斬之。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最後一句的意思是,劉備的年號是“章武”,夏四月癸巳,劉備在永安行宮駕崩,享年63歲。
夏四月說明當時是以君主年號紀年,夏四月說明是按照陰曆計算月份。
癸巳說明日子是按天干地支計算的。
後來史學家們確定劉備駕崩的確切日期的內容是: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情惡化,從成都招來丞相諸葛亮,以後事、劉禪、江山託之。二十四日(6月10日),劉備病故於白帝城,享年63歲。
說明當時的夏四月癸巳日是農曆四月二十四,也就是公元223年6月10日
干支演算法,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怎麼算啊???
一、年柱干支演演算法
或許你會說,知道日柱干支有什麼用,還有年柱、月柱、時柱怎麼推,一分鐘即可一推而出。
推算天干:
公元后任何年代:
公元年末位數-3=年幹,負數則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
公元年末位數+8=年幹(公式揭密:因為公元3年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迴圈。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於沒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為末位數-3+1,再+10轉為正數)
推算地支:
公元后任何年代:(公元年數-3)÷12,得餘數0-11為年支,負數則加12,0視做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數-2)÷12,餘數-11-0為年支,加12轉為正數,0視做12(公式揭密:類似前述)
另:⒈公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用於1800—1899年);
⒉公元年末二位數十1=年支(適用於1900—1999年);
⒊公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用於即2000—2099年);
說明:
① 年幹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年支按:1(子).2(醜).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注:年干支是以立春為界,而不是以春節為界的。如1964年陽曆2月4日的陰曆為十二月二十一,仍為癸卯年;但1964年陽曆2月5日的陰曆雖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二、快速推算月柱干支法
⒈推算天干: 年幹x2+月數=月幹,超過10則減去10的倍數到0-9,0視做10)
(公式揭密:由於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對應丙3,推算下去,乙丑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對應戊5,再下去是丙3對應庚7,正好每年正月的天干為年幹x2+1)
⒉ 推算地支:陰曆月支是固定不變的,正月為寅(從立春當天到驚蟄前一天),二月為卯(從驚蟄當天到清明前天),三月為辰(從清明當天到立夏前一天),四月為巳(從立夏當天到芒種前一在),五月為午(從芒種當天到小暑前一天),六月為未(從小暑當天到立秋前一天),七月為申(從立秋當天到白露前一天),八月為酉(從白露當天到寒露前一天),九月為戌(從寒露當天到立冬前一天),十月為亥(從立冬當天到大雪前一天),十一月為子(從大雪當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為醜(從小寒當天到立春前一天)。
注意:月干支不是以農曆每月初一為分界線,,而是以節令為準,,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交節後為下個月的節令。所以我們所說的某個陰曆年份對應的干支,是該月大部分時間與其對應,而不是完全重合的。
三、快速推算時柱干支法
⒈日干x2+時支數-2=時幹數
(公式揭密:因為甲子日的子時是從甲子時開始,推算下去,乙丑日對應丙子,即乙2對應丙3,再下去是丙3對應戊5,正好每日的子時天干為日干x2-1,即日干x2+時支數-2)
⒉ 時支是固定的。時辰順序是: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例:求壬午日酉時的天干。日干9x2+時支10-2=26,取6即己。故壬午日酉時的干支為己酉。
日柱干支演演算法
只要記住以下幾句口訣,日柱即可一推而出,口訣如下:
[公元紀年後兩位,
減一除四取商數;
同法除以一十二,
餘數乘五加基數;
再加月日總日數,
六十除餘日干支。]
日柱干支公式:
{〔(A-1 / 4)〕Q +〔(A-1)/12〕R×5+15+B } / 60 R =C
Q為商數。R為餘數。15為基數。A為公元后兩位。B為日月總天......餘下全文>>
月的天干地支怎麼算
推算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的方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為“十天干”.又分為5陽幹,5陰乾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總稱為“十二地支",又分為6陽支,6陰支
甲為天干之始,子為地支之始,天干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丑相合,其餘順次相合,就叫“甲子”。古代就是以甲子來紀年、紀月、紀日。
天干數為十,陰陽相合是五,地支數為十二,陰陽相合是六,天干週轉六次,地支週轉五次,合為六十甲子之數,故又稱“六十甲子”.
甲子週期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演算法思想:
甲子組合的規律是按干支原有的順序,五個陽干與六個陽支相配,五個陰乾與六個陰支配,結果便構成了六十個干支(或叫甲子)組合,為甲子一週 .觀測上表可以發現,天干與地支的結合是順序向下進行的,形成一個輪迴,直到天干週轉六次,地支週轉五次.
有了甲子週期表,用天干地支紀年、紀月、紀日就方便多了.
年干支推演算法
中國很早就用干支紀年,並且沿用至今。有人把第一個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與公元相比較,公元4年的干支正是農曆甲子年,因而將公元數減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週期數),剩下的餘數,可以用六十甲子表序數表查出公元該年的干支。其公式為:
(所求年數-3)/60 = 商。。。餘數(年干支序數)
如果餘數等於0,則干支序數加上60。
例如:求公元1983年的農曆干支年紀:(1983-3)/60 = 30。。。0,則 0+60 = 60(干支序數),查表為癸亥年。
月干支推演算法:
年的天干為甲或已時,則正月的天干為丙;
年的天干為乙或庚時,則正月的天干為戊;
年的天干為丙或辛時,則正月的天干為庚;
年的天干為丁或壬時,則正月的天干為壬;
年的天干為戊或癸時,則正月的天干為甲。
首先推算出該年農曆正月的天干,其餘月份可按天干順序號類推。該年正月的天干序號的計算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餘數減2後乘以2再減1。當該數為負數時加10
例:求公元1991年(農曆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餘1,正月的天干序號數(1-2)X 2-1=-3,因該數是負數則加10得7,即天干序號7得出農曆辛未年正月天干為庚,正月干支為庚寅。二月為辛卯,三月為壬辰,餘類推
日干支推演算法
由於農曆月的大小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就使推算農曆日期的紀日干支不能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實現。因此,農曆日期的紀日干支比較好的推算辦法是藉助於歷表
......餘下全文>>
時辰的天干地支如何推算
有表格,月按照順序排列出來的,日是根據月推算出來的,也是60甲子順序排列出來的!時辰天干根據月和日推算,地支是固定的,與當今時間對比是:子時 23時—1時 甲子時 丙子時 戊子時 庚子時 壬子時
丑時 1時—3時 乙丑時 丁丑時 己丑時 辛丑時 癸丑時
寅時 3時—5時 丙寅時 戊寅時 庚寅時 壬寅時 甲寅時
卯時 5時—7時 丁卯時 己卯時 辛卯時 癸卯時 乙卯時
辰時 7時—9時 戊辰時 庚辰時 壬辰時 甲辰時 丙辰時
巳時 9時—11時 己巳時 辛巳時 癸巳時 乙巳時 丁巳時
午時 11時—13時 庚午時 壬午時 甲午時 丙午時 戊午時
未時 13時—15時 辛未時 癸未時 乙未時 丁未時 己未時
申時 15時—17時 壬申時 甲申時 丙申時 戊申時 庚申時
酉時 17時—19時 癸酉時 乙酉時 丁酉時 己酉時 辛酉時
戌時 19時—21時 甲戌時 丙戌時 戊戌時 庚戌時 壬戌時
亥時 21時—耿3時 乙亥時 丁亥時 己亥時 辛亥時 癸亥時
出生年月的天干地支是怎麼算的?
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迴圈不已。我國農曆現仍沿用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干支紀年。可是,這就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週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週,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曆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曆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干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乾和支的含義: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
幹指天干,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乾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干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了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了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干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十二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的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干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的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表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我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表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餘下全文>>
天干地支怎麼計算?多少一個週期?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在中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了干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干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天干地支 天干??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地支?? 子 ?? 醜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六十甲子?? 甲子 ?? 乙丑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天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天干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干在前,地支在後,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乾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乾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週期的甲子迴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中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迴圈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干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執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迴圈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天干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係 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 醜(牛)、未(羊)屬陰土,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