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漢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有以下節日:

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晒伏節“六月六,晒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贊助廣告

13、七月七日,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

17、九月九日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春 節 舊時稱為元旦,俗稱過年,時間從初一至十五日。初一零時起各家各戶燃放鞭炮,辭舊迎新。天剛破曉,鄉間婦女到井(河)邊“搶新水”。這一天,一般不走親訪友,不殺生,有的人吃齋。城鄉都有貼春聯、貼門神的習慣。人們出門相遇,互道“新年好”、“恭喜發財”。從年初一開始,城內就開展舞龍舞獅活動。舞龍的標名“祥龍”;舞獅的叫“瑞獅”。龍獅出發前就給各商號、大店送帖,通知有龍獅隊來拜年。龍獅隊一到門前,店主先在旁邊放一串鞭炮,待大獅靠後,小獅子上前時,便燃放鞭炮向小獅子擲去,俗稱“燒獅”。燒完獅後,武術隊上前表演武術,接著戶主在高樓視窗伸出一條竹杆,掛著一個大“利是”連同一棵生菜,讓舞獅的人邊舞邊爬著自帶的大竹篙,或疊成人梯,到頂上由獅子銜取,俗稱“搶青”。取下“利是”,又燃放一串鞭炮,以示送行。也有入屋舞獅的,名曰“掃蕩”,意為把汙晦邪氣掃掉。每年舞獅舞龍活動持續到元宵節。鄉村中的青年男女多結伴到外遊玩,觀看舞春牛和其他娛樂活動。年初二,各家各戶清早起來殺雞熱粽供神,叫做接財神,鄉間稱為祭,即“開年”。親戚朋友互相來往拜年。一般是晚輩攜帶禮品到長輩家裡拜年。出嫁的女子也在這天偕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孃家賀年,所攜帶的禮品須有大閹雞。外家也備粽子、年糕、米花糖、油餈粑等食品回送,名曰“送年茶”。如果女兒未生小孩,孃家須送慈菇,並且祝賀說:“今年添個慈菇蒂”(即生男孩)。如果是新娘回來,還要加上兩條甘蔗,意為祝他們夫婦生活從頭甜到尾。初七是人日,老人說這是眾人的生日。這天早上,各家各戶煎年糕、炒粉利、熱粽子吃;晚上還殺雞飲宴。鄉間在十二日、十三日這兩天,歡聚在廟裡觀看演春儺和師公戲。十五日元宵節,鄉間殺雞備肉祭祖先,閤家飲宴。城裡鬧花燈。白天有“偷青”之俗,即到別家的菜園裡偷摘青菜,特別喜偷蔥、蒜或芹菜,認為吃了會聰明伶俐和勤懇。據說如果偷青時被人發現叫罵,那麼身上的晦氣就轉到那罵人的身上了,所以園主就是看見了也不吱聲。

贊助廣告

土地誕節 二月初二,鄉間漢族殺雞殺鴨去祭田頭和到福德祠(即土地廟)拜土地爺。上堯一帶漢人在這一天,把土地公神位安立於村前溪水出口處拜祭,以保佑村中財氣不外流。城市裡一般都在自家門前腳下用紅紙寫上“門官土地之神位”,作為土地爺來供奉。

清明節 清明前後幾天,各家各戶做五色糯飯,備上祭品去拜山(即掃墓),以祭祀先人。現在人們還到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掃墓,緬懷革命烈士的光輝業績。

餈粑節 四月初八,邕州官話有句民諺:四月八,吃“臘薩”(即垃圾)。相傳此日又為神農藥王誕期,神農氏嘗百藥,治百病。所以一些婦女在這一天到近郊採摘臭藤、白頭翁、野艾之類的植物,以糖及大米粉制油餈粑,名曰吃“臘薩”,說是可以治百病。

端午節 五月初五,亦稱“端陽”、“端午”、“端五”。這一天,各家用葦葉把糯米包成羊角粽,又名涼粽或三角粽。人們還用艾絨製成猴狀或三角符狀的香囊,掛在小孩胸前以防病;有的用紅絨絲織成的小網兜裝著一顆臭珠(即臭丸);有的則用雄黃、臭黃、硃砂等中藥包在一隻小布袋裡,袋裡用紅綠絨繡以各種動物圖案和吉祥字樣,稱為香包。小孩胸前掛著香包,由長者帶去河邊觀看龍舟競賽。所以南寧有童謠:“團團轉,菊花園,阿媽揹我睇(看)龍船……”晚飯後,各戶就用當天從街上買回來的香蒲草、艾葉枝、酒餅果葉、路邊青等草藥來煮水洗澡,說是可以治面板病及去邪氣,還飲雄黃酒,說是可以解毒;或以硃砂粉點於小孩額中,說是可以防生瘡痱。

六月六 六月初六,鄉間各家各戶用新米煮飯吃,稱“食新節”。初六這一天,還殺雞煮肉,到田頭祭祀田祖,祈求晚造豐收。人們還把家......餘下全文>>

漢族有哪些節日

●正月

初一:春節(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正旦、正朔)

立春節(於立春日)

初七:人日節

初八:穀日節

初九:天日節

初十:地日節

十五:元宵節(上元節、燈節)

二十:天穿節

廿五:填倉節

晦日:正月晦

●二月

初一:中和節(太陽生日)

初二:春龍節(龍抬頭、龍頭節、土地會、春社日/屬春秋兩社日之一)

十二:花朝節(花神節、百花之神生日)

十五:撲蝶會

十九:觀音誕

春分節(於春分日)

●三月

初三:上巳節(女兒節)

寒食節(冬至日後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一二日)

清明節(於清明日)

●四月

初八:浴佛節(釋迦牟尼誕辰)

立夏節(於立夏日)

十八:碧霞元君節

●五月

初五:端午節(端節、端五、端陽、重午、蒲節、天中節)

十三:雨節(關公磨刀日)

二十:分龍節

夏至節(朝節,於夏至日)

●六月

初六:天貺節(六月六、晒蟲節、蟲王節、回孃家節)

十九:觀音會

廿四:觀蓮節(蓮花生日)

●七月

初七:七夕節(乞巧節)

十四:秋日拔禊

十五:中元節(盂蘭盆節、鬼節、瓜節)

廿九:地葬節

●八月

初一:天灸日(天醫節)

十五:中秋節

●九月

初九:重陽節

十九:觀音會

●十月

初一:寒衣節(授衣節、冥陰節)

十五:下元節(下元水官節)

●十一月

冬至節(於冬至日)

●臘月

初七:驅儺日

初八:臘八節

十六:尾牙節

廿三:祭灶日(小年)

除夕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春節,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莊、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餘下全文>>

中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1、春節:於陰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經過除夕、春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其主要節日活動有:操辦年貨、伏、做新衣、撣塵、祭灶、祭祖、吃團圓飯、守歲、貼春聯、掛年畫等;節日期間人們還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餃子、吃元宵、舞獅、扭秧歌、玩花燈等;

2、清明節:於陰曆三月間,即陽曆四月五日前後;主要節日活動有:主要有掃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風箏、盪鞦韆等;

3、端午節:於陰曆五月初五;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掛鐘馗像、掛香袋、飲雄黃酒、插菖蒲、採藥等活動;

4、中秋節:於陰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及舞龍燈等活動

漢族有哪些特殊的節日

漢族人民自古以來就有自己的節日,有的一直延續至今,有的則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淡化了。漢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在諸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春節”又稱為過年,是漢族人千百年來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過年時,除夕要守歲,初一要拜年。

漢族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守歲、拜年、給壓歲錢、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跳鍾馗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中國人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溫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誠祈禱,希望能夠在新的一年裡,與家人一起獲得幸福。其中,多為佛教。

立春是漢歷(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也是春季的第一天,預示著一年農事活動的開始,歷來為漢族人民所重視,早在宋代,立春習俗就已十分豐富了。

又稱為“上元節”,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漢歷(農曆)正月十五“是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也演化為“元宵節”。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社日是古人祭祀社神的節日。從天子到百姓都要封土立社加以祭祀。據《禮記.祭義》記載,天子為天下百姓總立的社稱“太社”,為自己立的社稱“王社”;諸侯為封國內百姓總立的社稱“國社”,為自己立的社稱“侯社”;大夫以下不為自己立社,而是聯合其邑里的群眾共立一社,稱“置社”。這樣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社供官員百姓祭祀。

龍抬頭:又名中和節。《燕京歲時記》說:“二月二日,古之中和節也,今人呼為龍抬頭。”節期以觀測東方蒼龍七宿在天空中的位置而定。從天象上看,每當春分時刻,黃昏時角宿出現於東方地平線,而其它六宿尚隱於地平線下,故名龍抬頭。

夏至日,蒼龍七宿位於正南,秋分後潛於地平線下直至來年春分。故《說文解字》釋龍“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由於一年中陰陽平衡、天地同和的日子只有春分、秋分,都稱之為中和節,秋分之中和節稱中秋節,春分之中和節即為中春節。後世將中秋節固定於農曆八月十五,便又把半年前的二月十五稱為花朝節,春花秋月,對應絕妙。由於龍神出頭,人們總要祭祀龍神,祈求風調雨順。

上巳節是漢族人民的一個節日。按通常的說法,漢以前節期在三月上旬的巳日,魏後固定為漢歷(農曆)三月初三,不一定為巳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漢朝以來定為農曆五月初五,沿襲至今,成為我國民間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之一。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之地藏節

有以下節日: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晒伏節“六月六,晒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 17、九月九日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漢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

臘祭

祭灶

春節

元宵

社日:社日是古代農民祭祀土地神的節日。

清明

端午

中秋

重陽

我國漢族傳統的四大節日是

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陰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經過除夕、春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

清明節:陰曆三月間,即陽曆四月五日前後;

端午節:陰曆五月初五;

中秋節:陰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及舞龍燈等活動。

漢族的主要節日有什麼?

中國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漢族的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工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目前,國家法定休假的節日有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四個。

漢族傳統節日,主要還有有臘祭、祭灶、春節、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在所有的節日中,以春節最隆重。

相關問題答案
漢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水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藏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傣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滿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侗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壯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瑤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彝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白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