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的來歷?
為什麼臘月二十三要祭灶?祭灶節的由來是什麼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國民間的祭灶節。祭灶風俗始於周代。祭灶時間不一,漢朝從前祭灶在夏天,漢至宋在臘月二十四,明清時,祭灶已為臘月二十三。相傳,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督善惡的神,他每年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回報,當他返回天上之前,民間為其設祭送行。節日這天家家在灶前貼一兩隻灶君菩薩昇天時騎的“紙馬”,用酒果、糕餅、麻糖、胡桃、紙帛作祭。並敬以麥芽糖,意為粘牢灶神嘴巴,不讓他亂說。或將酒糟抹在灶門,以醉灶神。祭完之後,揭下灶君舊像,貼上灶君新像,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等條幅。 如今,祭灶風俗已不復存在,但祭灶特有的傳統小甜食,如糖冬瓜、鬆糕、酥餅、麻糖等,卻被流傳下來,年年為人們增添了節日的甜美和歡樂。
灶王爺的來歷?
舊時每當農曆臘月廿三或廿四,我國絕大多數人家都要祭灶王爺。 民間傳說,每家灶頭都有一位灶王爺。舊歲逝去前夕,灶王爺按例要上天稟報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惡,以供玉皇大帝決定賜福或降災時抉擇。於是,人們在送灶王爺上天前,總要供些酒菜和麥芽糖封住他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三道四。 本期《晨報講堂》堂主將為您講述有關灶王爺的幾個小故事。 堂主小傳 李賢哲,山東聊城人。近年來有近300篇作品在省級以上報刊文史欄目發表,約計80萬字。著有《李賢哲文集》。 灶王爺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神、灶公、灶君等。 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之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生活密切相關,祭灶也因此成為民間活動中的重要內容。 灶王爺傳說秦漢時就有 據《酉陽雜俎》記載:灶王爺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關於這個張單,民間另有傳說,似乎解釋了灶王爺的來歷。 張單娶妻丁香,丁香十分孝順公婆。後來張單外出經商發了財,愛上另一個女子海棠,於是回家休了丁香。這之後,丁香嫁給了一個貧窮老太婆的打柴兒子。而海棠則每天好吃懶做,還失火燒光了家產,丟下張單改嫁了。張單隻好四處討飯維持生活。 有一年的臘月廿三,張單到丁香家討飯,被認出後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門裡了。因為他是玉帝的本家(都姓張),所以玉帝封他為灶王爺。 民間流傳的灶王爺起源甚早,商朝已經開始在民間供奉。秦漢時灶王爺更是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王爺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為其掌管人們的飲食,賜予人們生活上的便利之外,他還是玉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員,已成為督察人間過錯,專向玉帝打小報告,說人壞話的神了。正因為如此,祭祀灶王爺才作為一種廣為流傳的民俗沿襲下來。 祭灶時糖和酒必不可少 古時祭灶不分身份的貴賤高低,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對灶王爺畢恭畢敬。人們如果要祈福躲災,便不得用灶火燒香,不得擊灶,不得將刀斧置於灶上,不得在灶前講壞話、發牢騷、哭泣、呼喚、唱歌,不得將髒物送入灶內燃燒等,名目繁多。 每年臘月廿三或廿四,民間都會流傳灶王爺要在這一天昇天,向玉帝報告一年的情況,舊時人們會為灶王爺擺上供品,這就是所謂的祭灶。祭灶時,麥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為了讓灶王爺喝得忘乎所以,暈頭轉向,而麥芽糖又甜又黏,目的是要用它糊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一來灶王爺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口,只能說個含含糊糊。 宋代范成大《祭灶詩》中雲:“古傳臘月二十四(廿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鬆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據有關資料記載:每年臘月廿三,清朝皇帝都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王爺,同時安設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禮,以迎新年福禧。祭灶這天,坤寧宮設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燭供品,殿廷中設燎爐、拜褥。 皇家也像民間一樣,在灶王爺臨昇天彙報工作前,要用糖封住灶王爺的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說八道。祭灶時,宮殿監奏請皇帝到坤寧宮佛像、神像、灶王爺前拈香行禮。禮畢,宮殿監再奏請皇后依次向灶王爺等神位行禮。 民間還有灶王奶奶的傳說 傳說玉帝的小女兒賢慧善良,十分同情天下的窮人。她愛上一個給人燒火幫灶的窮小夥,玉帝得知後十分惱怒,就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那個窮小子受罪。 王母娘娘疼愛女兒,從中講情,玉帝才勉強給“窮燒火的”封了個灶王爺的職位。人們就稱“窮燒火的”為灶王爺爺,玉皇的小女兒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疾苦,常常藉著回孃家探親的機會,從天上......餘下全文>>
祭灶王習俗的簡短來歷
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到了臘月,家家戶戶都準備過年了。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在北京,通常把臘月二十四日定為掃房日。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傢俱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掃房之後,各店鋪、居民家煥然一新。
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熔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祭灶是什麼?都有什麼習俗活動?由來是什麼?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貴州等部分地區臘月三十為小年,正月十五為大年)。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由於中國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儲存,必須隨時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麵包,可以一次烘烤許多儲存食用。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裡第一位重要的,沒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糧食也沒有辦法食用。西方一般一個村莊只有一個麵包爐就足夠了,在中國必須每家都有一個爐灶。
由於每家都有爐灶,所以由此產生一個傳說,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駐一位監督員-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爺、灶王),以監督考察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玉皇大帝根據彙報來決定下一年對這家是獎勵還是處罰,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來繼續監督這家的作為。祭灶節這一天,實際是各家歡送灶神上天的節日
搜一搜祭灶的來源需要少一點的,不要太多了
???
灶王爺來歷
來歷
1、綜述
它是中國漢族民間信仰最普遍的神祇,幾乎各民族都有供奉。據記載,祭灶習俗在先秦時已經流行。但灶神
灶神佛龕
究竟為何物,是一個不容易搞清楚的問題。由於可供參考的說法實在太多,大致可分四種"流派":
2、上古帝王或後裔說
《事物原會》稱,黃帝作灶,死為灶神。《淮南子·泛論篇》:"炎帝作火而死為灶。"高誘注:炎帝以火德為管理天下,死後以灶神的身份享受祭祀。《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國語·鄭語》:"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呂氏春秋·孟秋》"其神祝融"高誘注:"祝融,顓頊氏後,老童之子,吳回也,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官之神。"有人據此認為灶神就是火神,是這一自然力崇拜的產物進入人類居住空間後的變體。由於炎帝為"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所以都被奉為灶神。
3、鬼神或精變說
《禮記·禮器》"奧者,老婦之祭也"鄭玄注:"老婦,先炊者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卒食而祭爨、雍爨"孔穎達疏:"爨者,老婦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是說灶神既非火神,亦非灶的發明者,而是一位主司廚房烹調事務的女神--先炊,因為烹調須在灶上操作,所以對她的祭祀表現為祭灶。《文獻通考·郊社一九》釋灶神的"司命"名號:"司命則司命星下食人間,司譴過小神。"《莊子·達生篇》記齊桓公問皇子告敖:"到底有沒有鬼?"皇子告敖答曰:"有。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西晉司馬彪注:"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也有稱灶神為火精宋無忌的。《三國志·魏志·管輅傳》:王基家賤婦生一子,墮地便走人灶中。輅曰:"直宋無忌之妖,將其入灶也。"《史記·封禪書》"宋毋忌"司馬貞索隱:"《白澤圖》:'火之精曰宋無忌。'"關於灶神是一對夫婦(即"灶公灶母")的俗信,也有所本。《荊楚歲時記》:"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摶(’摶‘字不是’搏‘、’博‘,原本為’摶‘)頰。"《駁五經異義》:“祝融為灶,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摶(‘摶’原本,不是’博‘與’搏‘)頰。《玉燭寶典》十二引《灶書》:"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灶王經》說天下灶君,以種火老母為尊。有人認為,這是俗信"灶君奶奶"的由來。
4、人死變神說
《酉陽雜俎·諾皋記》雲,灶神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傳說張單是一個負情浪子,因羞見休妻而鑽入灶內,成為灶神。一說,古時候有一貪官,生性最饞,每天須找美味食用,百姓不堪其擾。後一位神仙幻變的民女將他摑到鍋臺上,變成"灶王",只能看人家吃美食。
5、窮蟬演變說
此說為當代學者袁珂的見解。他從前引《莊子·達生篇》"灶有髻"人手分析。"髻"是"蛣"的異體字或假借字,《廣雅·釋蟲》:"蛣,蟬也。"《大戴禮·帝系篇》:"顓頊產窮......餘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