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的服裝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9月18日

拉祜族的服飾特點

古代,拉祜族男女皆著袍服。近現代,男子普遍上穿黑色無領短衣,內套淺色或白色襯衣,下穿肥大的長褲,頭纏長巾或戴瓜皮式小帽。婦女服飾各地不一,主要有兩種型別:一種是頭纏長巾,身著大襟袍式長衫,長衫兩側開衩很高。衣襟上嵌有銀泡或銀牌,襟邊、袖口及衩口處鑲飾彩色幾何紋布條或各色布塊,下穿長褲。有些地區的婦女還喜歡腰扎綵帶。這一型別較多地保留了北方民族袍服的特點。另一種是典型的南方民族的裝束,上著窄袖短衣,下穿筒裙,用黑布裹腿,頭纏各色長巾。拉祜族崇尚黑色,以黑色為美。所以服裝大都以黑布為底,用綵線或彩布條、布塊鑲繡各種花紋圖案。整個色彩既深沉而又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的美感。拉祜族會紡織的人很少,在老林生活時,常用獵物向哈尼族換破舊衣服穿。出林定居後,向哈尼族、傣族學習紡線織布,縫製衣服、現時,男子穿哈尼族武藍色或青色對襟短衫,下穿寬筒長褲。婦女衣飾有別,拉祜西是黑色右襟長袍,袖口、衣邊均鑲有各色布條花邊,有的在衣襟上再鑲飾貝殼;拉祜納穿黑藍色右襟短衫,褲腳鑲二、三條色布花邊。無論何支,均普遍將長髮編成辮子後盤束於頂。已婚婦女用色布或染色編藤作髮箍,箍上釘有銀泡。未婚姑娘用各色毛線編成髮箍勒在頭上。比較富裕者也有戴耳環、項因、戒指、手鐲等銀器和彩色料珠的。男子留短髮,中老年包黑布包頭,年輕的普遍戴有沿的圓形帽。進人80年代以後,青壯年的穿著大多向市場購買成衣,因此逐漸趨向現代潮流。拉祜族喜歡黑色,服裝大都以黑布襯底,用綵線和色布綴上各種花邊圖案,再嵌上潔白的銀袍,使整個色彩既深沉而又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贊助廣告

雪域高原的氣候特點是什麼?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氣候特點:高寒

服飾特點:拉祜族男子身穿淺色右衽交領長袍和長褲,喜歡佩刀,繫腰帶,腳穿布鞋,頭戴包頭,長袍兩側有較高的開衩,領口衣襟等處用深色布條鑲邊,包頭用白紅黑等各色布條交織纏成。拉祜族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穿的是黑布長衫,長至膝下,兩側開衩且開衩較高,立領右襟,綴有銀泡裝飾,喜歡用紅色或白色花邊鑲綴在袖口、襟邊,顯得光豔美麗。下穿長褲。西雙版納有的婦女剃光頭,包黑包頭巾,戴大耳環,胸前佩掛“普巴”(大銀牌)。

贊助廣告

主要是為了幹活方便。因為藏袍很厚的,所以兩隻袖子都穿的話做起事來很笨拙,也很不方便。而一隻手不穿袖子的話就方便多了。有時候做些比較繁瑣的事,也會把兩隻手都露在外面,袖子系在腰上。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習慣。

56個民族的服飾和習俗

1、 彝 族 2、 白 族 3、 藏 族 4、 傣 族 5、 佤 族 6、 侗 族

7、 哈尼族 8、 苗 族 9、 拉祜族 10、納西族 11、景頗族 12、水 族

13戶怒 族 14、僳僳族 15、獨龍族 16、布朗族 17、基諾族 18、羌 族

19、門巴族 20、德昂族 21、阿昌族 22、普米族 23、布依族 24、珞巴族

25、仡佬族 26、回 族 27、東鄉族 28、撒拉族 29、保安族 30、維吾爾族

31、土 族 32、裕固族 33、錫伯族 34、俄羅斯族 35、塔塔爾族 36、哈薩克族

37、柯爾克孜族 38、塔吉克族 39、烏孜別克族 40、高山族 41、畲 族 42、黎 族

43、壯 族 44、瑤 族 45、京 族 46、仫佬族 47、毛南族 48、土家族

49、滿 族 50、朝鮮族 51、赫哲族 52、蒙古族 53、達斡爾族 54、鄂溫克族

55、鄂倫春族 56、漢 族

雲南的少數民族服飾與地理環境的關係

1) 地理環境使民族服飾景觀呈現出多樣性特點 。

由於所處的生態環境差異較大,使雲南省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民族呈現出不而的服飾景觀。各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服飾,不同的服飾具有不同的外觀特徵。總的來說,歸納為以下幾個部分:

高寒山區的民族服飾以厚實、粗糙為特徵 ;壩區與河谷的民族服飾則以輕盈 、秀美為基調。

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同一民族在服飾景觀上也呈現出多樣性。同是一種民族.居住在山地的與居住在壩區(小盆地)的民族服飾比較,有明顯差別。山區全年氣溫比壩區低,偏於冷涼,氣候變化大,一日多變,加上風大、潮溼,給人們的表著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例如,

白族服裝只是適合大理壩區的氣候,住在海拔較高的洱源西山的白族,為抵禦寒冷,身上則拉羊皮,並且一年四季如此。

大理山區高海拔地帶的彝族,絕大多數人都常年按著整張羊皮做成的羊皮褂,女的還有一個既作為護腰又當做飾物的圓形繡花白團氈(彝族叫“裹背”)。這種服飾在壩區的白族和其他民族中是見不到的。

地理環境對服飾的用料和形制產生直接的影響

複雜多樣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使各民族選擇的服飾面料和款式都與所處的生態環境相適應。各地各民族傳統服飾的用料,大多就地取材。滇西畜牧業較發達,普遍養羊,有的還飼養犛牛,能確保羊皮和羊毛、犛牛毛用於人們表裝的需求,從牲畜養殖到衣服加工,基本上都由各家自己完成。其他地區各民族以麻、棉等天然纖維布、織錦、土布來縫製衣服。民族服飾的製作,在四十多年前多數是由各家手工操作完成的。近幾十年,由於經濟迅速發展,許多手工業逐漸讓位於機械加工業,工業棉、毛織品佔領了大部分市場.各民族制在用料來源因此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儘管如此,人們在喜愛各種新衣料的同時,對各類具有傳統特色的衣料仍保持著深探的感情。從形制特點看,由於雲南民族眾多,服飾型別也具有多樣性,大致有:

藏族、普米族和摩梭人男女都普遍穿戴的長衣(袍)裙褲靴裝;

彝族、納西族、白族、部分漢族和苗族男子的披皮或披氈衣褲裝 ;

漢族、白族、彝族、傣族、阿昌族、滿族、納西族、拉祜族、壯族、瑤族、哈尼族、傈僳族、回族的上衣下褲裝;

傣族、布朗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佤族、哈尼族、基諾族、苗族、藏族、怒 族、傈僳族女子的上衣下裙裝等四種類型。如細緻劃分估計不下幾十種。

花了積分從百度文庫裡找到的!求最佳答案!

各少數民族的服飾和活動(最好有服飾圖片)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各少數民族習俗及服飾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國務院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1949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歷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慄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1985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絃,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曆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7、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是嶺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壯”、“布土”、“布儂”、“布雅依”等20餘種自稱。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僮族”,後來改為“壯族”。壯錦與南京的雲錦、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壯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節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節等,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鮮族

朝鮮族主要分佈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區。朝鮮族的先民,是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東北的朝鮮族人。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餘下全文>>

我國的一個民族介紹,寫出它們穿什麼衣服,生活有什麼特點,他們過節時有什麼活動?

彝族

是古羌人南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西南土著部落不斷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居住在我國西北河湟地區的古羌人,開始向四面發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國的西南方向遊弋。到3000多年前,這支向西南遊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為單位,在祖國的西南地區形成“六夷”、“七羌”、“九氐”,即史書中常出現的所謂“越嵩夷”、“青羌”、‘‘侮”、“昆明”、“勞浸”、“靡莫”等部族。當古羌人遊弋到西南時,西南地區已有與其先後到達的兩大古老族群——百濮族群了百越族群。古羌人到西南後,他們了百濮、百越長期相處、互相融合,並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晉以後,昆明人與焚(濮)的融合發展為對僚人的融合。漢至六朝,漢文史籍把雲南東部、貴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稱為叟人,有時則以叟、濮並列。

隋唐以來,彝族先民地區有烏蠻與白蠻的分化,烏蠻系由昆明部落發展而成,白蠻系以叟、濮為主體,並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

彝族先民在長期形成與發展中,活動範圍曾遍及今雲南、四川、貴州三省腹心地帶及廣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區應是三省毗連的廣大地區。

與瑪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陽曆:曆法是人類文明的標誌。聞名世界的瑪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曆法。以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通行農曆。但在我國的彝族,至今還保留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的歷法--彝族十月太陽曆。據推測,此種曆法源淵於遠古伏羲,大約有上萬年的歷史。它把中國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倫三個文明古國之前。

彝族十月太陽曆以12屆相輪迴紀日,3個屬相週期為一個時段(月),即36日為一月,30個屬相周為一年。1年10個月,360日,10個月終了,另加5日"過年日",習稱"過十月年",全年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閏年(閏日),為366天。

據考證,彝族的向天墳,其實就是古人用以觀天象星斗的天文臺,與彝族太陽曆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彝族十月太陽曆是悠久神祕的古老曆法,它與中國儒、道、陰陽學說有深厚的淵源關係,至今還有許多"密碼"有待破譯和研究

彝族宗教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對精靈和鬼魂的信仰。

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苗族現在主要聚居於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苗山、海南島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區的交界地帶。人口739. 8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這就是從黃河流域直到長江中游以南被稱為“南蠻”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瑫語族苗語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東和川黔滇。1956年後,設計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飛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蘆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樂器。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以狩獵為輔。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馳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千年歷史。苗族服飾多達一百三十多種,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苗族“跳花節”......餘下全文>>

小學五年級暑假作業民族風情我知道63頁答案 5分

1、漢族

2、蒙古族

[服飾特色]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月瑪瑙、珍珠、金銀製成。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繡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釦,格外醒目。

3、回族

[服飾特色]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體現在頭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無沿小圓帽。婦女多戴蓋頭,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少女及新婚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回族男子在節日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喜戴白色小帽,婦女則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後面披垂於肩頭。

4、藏族

[服飾特色]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釐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5、維吾爾族

[服飾特色]

花帽,是維吾爾族服飾的組成部分,也是維吾爾族美的標誌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簷尖頂氈帽,款似當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亞文化的影響,維吾爾族男子削髮戴小罩刺繡花帽。清代初期,維吾爾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發展。冬用皮,夏用綾,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銀線繡花點綴與裝飾,喀什乾的四楞花帽脫穎而出幾乎成了維吾爾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續至今。經過各地維吾爾族人民的不斷創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細,品種更為繁多。但主要有“奇依曼”和“巴旦姆”兩種,統稱“尕巴”(四楞小花帽)。

6、苗族

[服飾特色]

假若盛裝的苗族姑娘匯聚在一起,那一定會變成一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們挽髮髻於頭頂,戴上高約2 0 公分左右,製做精美的銀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齊的銀翹翅,上面大都打製著二龍戲珠圖案。有的地區,銀冠上除插銀片外,還插高約1 公尺的銀牛角,角尖系彩飄,更顯的高貴富麗。銀冠下沿,圈掛銀花帶,下垂一排小銀花墜,脖子上戴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以銀片打製花和小銀環連套而成。前胸戴銀鎖和銀壓領,胸前、背後戴的是銀披風,下垂許多小銀鈴。耳環、叮鐲都是銀製品。只有兩隻衣袖才呈現出以火紅色為主基調的刺繡,但袖口還鑲嵌著一圈較寬的銀飾。苗家姑娘盛裝的服飾常常有數公斤重,有的是幾代人積累繼承下來的。素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美稱。苗家銀飾的工藝,華麗考究、巧奪天工,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一條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個,而且層數很多,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紡織布到漂染縫製,一直到最後繪圖繡花,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再加上親手刺繡的花腰帶,花胸兜,真是異彩紛呈,美不勝收。

7、彝族

[服飾特色]

撒尼是彝族的一個支系。撒尼婦女的花包頭,象傳說中的阿詩瑪一樣,至今,仍是姑娘服飾重要組成部分。花包頭多為心靈手巧的姑娘親手製成,長約3 米,寬約0 . 1 7 米,一條黑布作底,上面繡有數條彩色圖紋,花色圖紋的優劣,標誌著姑娘的智慧和才能,也是青年擇偶的一個標準。因此,花包頭的製作十分精緻美麗。每逢喜慶、外出,姑娘們都要穿上嶄新的民族服飾。花功夫纏包頭,要經過七、八道手續才能完成,被......餘下全文>>

雲南思茅市瀾滄拉祜族的服裝哪裡可以買得到

瀾滄縣的民族街,有專門的民族工藝品店,製作出售拉祜族服裝。你進114查詢。

相關問題答案
拉祜族的服裝特點?
納西族的服裝特點?
滿族的服裝特點?
藏族的服裝特點?
回族的服裝特點?
壯族的服裝特點?
傣族的服裝特點?
白族的服裝特點?
蒙古族的服裝特點?
漢族的服裝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