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的姓氏來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2日

周姓有什麼來歷?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複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

周姓,源出於姬姓。周人的始祖農神姬稷本來居住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詩經.大雅》中的《生民》描述的就是姬后稷的誕生和開創農業建立家業的歷史。後來到了古公姬亶父時代,因避西方族眾的攻擾,古公率族人遷居到岐山腳下的周原地區(今陝西岐山縣),建立了國家,因地處周原,故稱周國,古公稱周太王。周姓的主要來源為周王朝最後一任國王周赧王姬延的後裔改姓和周公姬旦的後裔改姓,其他支派的周姓源自外族的改姓。

贊助廣告

在《百家姓》裡,周姓居第五位。按人口統計,周姓現時為中國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從周姓發源的。相傳周人的祖先後稷本來居住在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夏末時公劉又遷往幽地居住。商朝後期,遊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斷侵襲周人,使得從事農業為生的周人無法安居。這時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往周原(今陝西渭河平原一帶),開荒耕種,興建宗廟和宮殿,還修了堅固的城牆,從此稱周族。古公的曾孫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國約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將周赧王廢為庶人,遷到憚孤(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百姓謂赧王是周家後代,稱為周氏,史稱正宗。春秋時,周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在周朝執政,他企圖殺死周莊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洩被殺,他的後代也稱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時鮮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區賀魯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時後樑賜汭姓周。據考,周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縣東南60裡)。

贊助廣告

源自姬姓

這是漢族周姓最主要的來源之一。

一、農神后稷的裔孫古公姬亶父

周姓

(即周太王)為狄所攻擾,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的周原地區,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43任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周朝皇族,遷為家人,舉族遷往憚孤(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百姓稱赧王為周家,其後代以周為姓,稱周氏。又有春秋時期,周公姬旦的後裔周公姬黑肩,他的後代也稱周氏。據史籍《河圖運錄法》記載,遠古黃帝王朝姬軒轅氏執政時期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王朝時期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人也是出自姬姓,他們的後裔子孫都以先祖名字中的“周”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該支周氏族人在古代分散於汝南(今河南駐馬店)、廬江(今安徽合肥)、潯陽(今江西潯陽)、臨川(今江西臨川)、陳留(今河南開封)、沛國(今江蘇沛縣)、泰山(今山東泰安)、河南(今河南洛陽)等地。[1]

二、出自周平王姬宜臼的後裔,屬於以王朝名稱為氏。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後建立西周王朝。到了周幽王姬宮湦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攻殺周幽王後,西周滅亡。西周滅後,周平王姬宜臼繼位遷都洛陽史稱東周,經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東周王朝在周郝王姬延五

周遷徙(錢文忠 百家講壇)

十九年(秦昭襄王贏則四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為秦昭襄王所滅,共歷三十四王,八百六十六年。周平王姬宜臼有一個兒子叫周烈,受封汝墳侯。到了他十九世孫周邕時,秦昭襄王滅了周王朝,從此周姓失去侯位,但後代子孫依然還在,遂多以故朝名稱為姓氏,稱周氏。

到了大漢王朝建立,這些故王族又重新恢復了周氏的侯位,漢高祖劉邦將周邕的孫子周仁重新封為汝墳侯,賜號正公,從此遷籍安城(今河南汝南王崗鎮)。從此周氏作為汝南望族,經漢、魏、晉、隋、唐,歷時千載,英才輩出,青史不絕。

三、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後代......餘下全文>>

周這個姓氏的由來

周姓悠久歷史 文王以國為氏

曾經統治中國達874年之久的周文王、周武王這一家人,究竟是不是現在姓周的最早祖先?周朝與周姓之間又有什麼連帶關係?

根據《姓纂》的記載:“帝嚳生后稷,至太王, 邑於周,文王以國為氏。”由此可見,原本姓姬的周文王,當初也跟其他有封邑的人一樣,拿封地的名稱當作自己的姓氏,而世代沿用下來。

由此,可以獲得這樣的結論:周文王是周姓的鼻祖,周姓漢人的血緣,可以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

文王以國為氏。當時周國的位置,就在現在陝西省的岐山縣一帶。後來周家父子取得天下,國都設在鎬。鎬的位置,是在現在陝西省長安縣的西方。到了懿王的時候,國都遷往槐裡。槐裡在今陝西省興平縣的東南方。由此可見,周姓的最初發源之地,應該是在陝西這個地方,以後才逐漸繁衍到其他地方去的。周姓的繁衍,應該是自西而東,也就是從陝西逐漸地遷移到河南。

以周文王父子為周氏的始祖,是歷來被普遍採信的說法。不過,周姓之見諸史書,並不始自周文王,早在黃帝的時候,就有過周姓的出現。

據《姓氏考略》的記載,黃帝有一位大將叫做周昌,商代也有一名太史叫做周任。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分散在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等地。

這段記載,雖然指出財周氏的姓源並不僅僅為周文王的一脈,然而卻提供了一個可貴的事實——周姓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一個漢族姓氏。

“文王之治”,是傳統上的一個政治崇高境界,所以周文王不但被共認為周姓漢族的始祖。更是5000年中華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對歷史的影響之大,真可以說是無與倫比。這正是數千年來每一位周姓人的共同榮耀。

周姓氏是怎麼來的

已解決問題 收藏 全 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標籤:姓氏 全 這個姓氏是怎麼來的? -,- 回答:1 人氣:1 解決時間:2008-09-09 23:16 全姓源流 全姓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姓氏,關於其起源問題一直有較多的說法。其中一種被大多數全姓人認可的說法是,全姓的來源最早與周朝的官名有關。據一些全姓譜牒記載,在周朝時有一種掌管貨幣流通和集市貿易的官吏,被稱為泉,屬〈周禮、地官〉系統。泉,也就是錢幣。後來,擔任這種官職的人便以官名為姓氏,姓泉。再後來,由於泉字與全字讀音近似,一些姓泉人又以全為姓氏,從而有了全姓。 由此看來,全姓是一個由職官而來的姓氏,血統大概與周朝的王室成員有關。由於這種說法在古今全姓人中頗為流行,因此也是全姓人的主要來源。除此而外,與全姓起源有關的還有其他一些說法。其中如相傳全姓起源於古國名或地名,這一古國名或地名大約在今安徽全椒一帶,當地早在漢代時就被稱為全椒縣。又如另外一些說法,全姓是殷王高宗的後代,或是由漢代的王姓改姓而來。他們認為,在西漢末年,與漢元帝王皇后同族的人因不滿王莽專政和篡國,恥於與他同姓,於是便改姓為全。因為全字的含義,在寫法上包括“王”和“人”兩部分,雖改姓為全,仍不忘自己原是姓王的人。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在五代十國時期,前蜀國君王建把一位名為全宗朗的人改名為王宗朗,應是全姓改為王姓的直接例證。至於關於全姓起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或者當代一些少數民族中有全姓,則是更難以考辯了。 無論全姓在起源問題上多麼眾說紛紜,多都不影響它成為當代中華大姓之一。歷史上,全姓以京兆(今陝西西安)為郡望,並出現不少著名人物。其中主要有東漢尚書丞全柔、三國吳大將軍全琮、晉名士全子棲、隋名醫全元起、五代文洲刺史全師雄、元學者全謙孫、明大學士全思誠、清學者全祖望等。至於其分佈,除具有與其他姓氏一樣廣泛的特點外,當代全姓又以湖南、河南、浙江三省最為集中。據有關專家研究,三省全姓人口約佔全國全姓總人口的3/4。 全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泉,古時候是一種錢幣。周朝時候,設有一種官職叫做泉俯官,專門管理錢幣,而泉府也就是專門管理貨幣的機構。泉府官的後代有的以泉作為姓氏,後來演變成全,成為今天全姓的起源。元代是有少數民族的首領叫作萬全。後來這支少數民族和漢族通婚,漸漸接受漢文化。而萬全的後代亦改姓氏為全,這是歷史上全姓的有一個來源。

姓周由來誰知啊!

在西周以前

西周的祖宗就姓周

姓周的祖先叫什麼名字?

周姓氏來源較多,有以下幾種:

一、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週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人稱其為周家,於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另封於汝南(今屬河南),被當地人稱為周家,後來演化成周氏。

三、是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企圖殺死莊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洩被殺,其後代亦稱周氏,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

五、是鮮卑族複姓中有賀魯氏,後改為周氏。

六、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北魏時魏獻帝的次兄晉乃氏改為周氏。孝文帝遷都洛都後改鮮卑姓為漢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來源外,北周、唐、後梁時又有因改姓、賜姓而姓成的,還有冒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發展。從東漢末年到晉代,都有中原周氏南遷的記載。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隨行人員中有周姓將校。從清朝康乾年間始,閩、粵周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在《百家姓》裡,周姓居第五位。按現在人口統計,周姓為中國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從周姓發源的。相傳周人的祖先後稷本來居住在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夏末時公劉又遷往幽地居住。商朝後期,遊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斷侵襲周人,使得從事農業為生的周人無法安居。這時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往周原(今陝西渭河平原一帶),開荒耕種,興建宗廟和宮殿,還修了堅固的城牆,從此稱周族。

古公的曾孫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國約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國滅掉東周,將周赧王廢為庶人,遷到憚孤(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百姓謂赧王是周家後代,稱為周氏,史稱正宗。春秋時,周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在周朝執政,他企圖殺死周莊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洩被殺,他的後代也稱周氏儲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時鮮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區賀魯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時後樑賜汭姓周。

百家姓姓周的解釋,

周氏

歷史來源

「周」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

黃帝的四世孫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以周為氏。如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後,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間,因避唐玄宗名諱改姬姓為周姓。周公旦之後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後。

《河圖運錄法》記載,遠古黃帝軒轅氏時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分散於古時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帶)、廬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潯陽 (今屬江西省)、臨川(今屬江西省)、陳留(今屬河南省境)、沛國(今屬河南、安徽、江蘇省境)、泰山(今屬山東省境)、河南(今屬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數民族改為周姓

1)南北朝時,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原姓普,後改姓周。《魏書·官氏志》記載:“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後改為胡氏。次兄為普氏,後改為周氏。”獻帝時,把北魏國拓跋氏分為七份,以七兄弟統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獻文帝的次兄一人,還有次兄統率的那一部分國人。周氏,是北魏國興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後代,有隋朝名將周搖。周搖(約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獻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後代。

2)唐朝上元年間,少數民族有“暨佐時”(音譯)三字姓的,改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東北部)的複姓“賀魯”氏,改為周氏,賀魯氏是由“夷”(少數民族)變為周姓。

4 、唐朝先天、開元年間,姬姓改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與“基”聲音相近,當時長安姬姓,為避唐玄宗名諱,改為周姓。

他姓改為周姓

5、五代後梁,成油的子孫改姓周。

成油(仙銳),是唐朝末年的荊南節度使,他是淮西人,成油生前本姓成,並未姓周,他是死後才被梁太祖朱溫賜姓周的

6、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蘇姓改姓周。

唐朝末年,蘇益人福建,定居同安,裔孫昌盛,成為南方大族之一。蘇益的六代孫居住福建泉州卓源鄉新康裡,因遭糧累,財產沒官,族人還受元朝官軍圍剿,各自逃難,其侄蘇可安改姓周。自此以後,這支周氏族人繁衍,並遷移人臺灣新竹縣。

7、清朝初年,明朝長沙藩王吉王的子孫改姓周。

明朝第一代吉王朱見浚,為明英宗第七子,成化十三年 (1477)就藩長沙。第四代吉王稱為吉端王,吉端王的嫡子襲封,死後無嗣,吉端二子又襲封。明朝亡後,襲封的吉王逃往廣東,死於緬甸。吉端王的第三子朱翊鋌(yan延),封長沙郡王。朱翊鋌的庶子朱萬世,在明亡後,逃往寧鄉周家,為避禍,改姓周,其子孫一直姓周。

姓周是怎麼來的

周:

構成當代漢族周姓主要有三大支:古周國、姬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出自古周國。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已經存在周部落,黃帝之臣有周昌和周書,他們都是周部落的人。周部落就是古周國,當屬黃帝族。黃帝時代我國西北農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已經具有打深井、挖水渠、引水灌溉農田的技術。黃帝之臣周昌和周書大概是最早鑿井引水灌溉農田的氏族的首領,他們發展了農業,是當時重要的部落。周字原義為環繞之意,字型像水井和水渠流道。因此,黃帝時代的周部落是以顯示其氏族技能的圖形"周"作為氏族之徽號,進而成為氏族之名。周氏族一直活動於山西臨汾(亦稱太原)一帶,也是周昌的古周國之地。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有神奇色彩的周姓,已有5 000多年的歷史。至今,仍有一些周姓人尊黃帝之臣周昌為先祖。

第二支出自姬姓。古今絕大多數的周姓人是奉黃帝玄孫后稷為周姓之先祖。姬姓周的歷史始於后稷,后稷名棄,是虞舜時代種稷的農官。稷即穀子,去殼為小米,是當時西北民族的主要食糧。后稷管理農業有功,被封在邰之稷山,今稱稷王山,位於山西稷山、聞喜、萬榮和運城四地交界處。到了夏朝孔甲時期,夏王朝已衰落,后稷的後裔在商人的逼迫下向北遷移,進入古周國之地山西臨汾地區,吸取了黃帝族固有的農耕經驗和夏朝的井田制度,創作了區田,發展了農業,壯大了氏族,史稱大周。後又越呂梁山進入屈地,今山西吉縣及石樓縣屈產河一帶。進入商朝後,后稷的後裔公劉率族人西遷到豳,即今陝西旬邑縣西,亦到過陝西武功縣的稷山,先周部落開始形成。商朝後期,公劉的後裔古公直父南遷到岐山南的周原,建立城邑,正式稱周。經歷三代,即古公直父(周太王)、姬昌(周文王)和姬發(周武王),東進滅商,建立了長達800年之久的周朝。在夏商1000多年中,周人一直活動在山西境內,直至商朝末期,才西遷和南移進入陝西長安以西地區。先秦,周氏族的名人稀少,史書中僅出現過商末太史周任一人。

正式大批使用周姓是在周朝滅亡之後,也有2 300年的歷史。周平王遷都洛邑,即今洛陽,史稱東周。平王少子姬烈封於汝墳,今河南葉縣東,至十八代孫姬邕,秦滅周,子孫遂姓周。到了漢朝,漢武帝劉邦因周仁為周王室的後裔而封之為汝墳侯。從此以後,這支周姓發展很快,在漢唐時期形成以汝南郡為核心的十幾個著名郡望,成為周姓中最大的支派,子孫已經分佈到河南、河北、陝西、江西、安徽、江蘇、湖北、浙江等地區。隨後在唐朝初進入了福建和廣西,唐末周姓已經出現在四川。清初開始進入臺灣地區。

周朝亡國之主周赧王被遷於憚孤,今河南臨汝西北,其後代也姓周,這是周平王後裔的另一支重要的姬姓周。後東遷江蘇北部,形成著名郡望沛國的周姓群體。漢初佐高祖定天下的周勃、周昌,西漢初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的周亞夫均為周赧王的後裔,這是周姓自得姓以來最輝煌和發展的時期。

另一支姬姓周出自周武王胞弟周公旦之後。東周莊王時期,周公旦後裔周公黑肩在朝執政,在周莊王時政變失敗而被殺,其後代為避難而改姓周。這支主要居於山東曲阜一帶,後代默默無聞,不見於史書。

第三支源自外族的改姓。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北方地區民族大融合和中國歷史上人群大遷移的時期。由於北方的戰亂和少數民族的大批進入中原,周姓隨其他的華北原住居民一起向南方和東南遷移和發展。中原百姓中開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周姓中也流入了鮮卑人的基因,北魏獻帝之兄的普氏,以及鮮卑姓普屯氏、賀魯氏等,尤以河南郡望最為著名。隨後金時女真人傲國氏,清朝滿洲八旗姓周延氏族後來均集體改姓周。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後逐漸同化為北方周姓......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周的姓氏來源?
嚴的姓氏來源?
樑的姓氏來源?
孫的姓氏來源?
戚氏的姓氏來源?
晏的姓氏來源?
宋的姓氏來源?
姓陳的姓氏來源?
黃的姓氏來源?
趙的姓氏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