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年雙春兼閏月?
雙春兼閏月是什麼意思?
雙春兼閏月
每逢農曆新年,總會聽到一些堪輿學家出來預測新一年的「流年運程」,每隔幾年,就會聽到他們說新的一年是「雙春兼閏月」,宜嫁娶云云。其實,大家知不知道,甚麼叫做「雙春兼閏月」呢?
先談「閏月」。農曆主要是根據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所需的時間而制定出來的。據觀測,月球環繞地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約為 29.5306 日。故此,在農曆裡面,1 個月有時會有 29 日,有時又會有 30 日,這要看每次月缺和月圓的時間才可定出一個月到底有多少日。通常,我們會將月圓的那一天定為每個月的第 15 日。
同時,我們知道,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週需要365.2422日(並稱之為「太陽年」),如果我們將 1 個農曆年定為 12 個月,即 29.5306 ?? 12 = 354.3672 日,那麼 1 個農曆年就會比 1 個太陽年少 10.875 日了。很明顯,3 個農曆年更會比 3 個太陽年少超過 1 個月!因此,相對於太陽年,我們便會越來越早過農曆新年了。
要知道,我們不可能不斷提早過新年。為了彌補這個差距,農曆的歷法就引入一個「閏月」的制度。即是在一個適當的年份中,增加 1 個月,從而將農曆新年「推遲」,令到它可以和太陽年的時間大致上配合。換句話說,在這個「閏年」之中,1 年就會有 13 個月了。
雖然農曆是以月球公轉的週期為基礎,但我們並沒有忽略地球和太陽的關係。在曆法之中,我們將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均地定出 24 個點,並稱它們為「節氣」,每一個節氣有一個獨特的名稱,它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顧名思義,這些節氣的定立,原本是為了幫助農夫,為他們提供四季變化的簡單概念。由於 1 個太陽年有 365.2422 日,所以 2 個節氣之間就應該相隔 365.2422 ?? 24 = 15.218425 日了。
這裡有一點值得一提。由於西曆的歷法是以地球繞環太陽的時間為基礎,所以 24 節氣的日期就和西曆相當接近。例如:立春通常會在西曆的 2 月 4 日,雨水在 2 月 19 日,清明在 4 月 5 日,冬至在 12 月 22 日,大寒則在 1 月 20 日等等。
上面說過,2 個節氣相隔 15.218425 日,那麼 3 個節氣前後就共有 30.43685 日,剛好多於 1 個月(29.5306 日)少許。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1 個農曆月份可以有 2 個節氣或 1 個節氣,但絕少機會會在同一個月內有 3 個節氣(見本文的補充)。
上面亦提到,如果沒有閏月的制度,那麼我們就會不斷地提早過新年了。但如果引入閏月的制度,那麼又應該在哪一年加插多一個月呢?
方法很簡單,只要我們在曆法上規定每年正月的第一個節氣,必須是立春或雨水,就可以判斷哪一年要加插閏月了。
例如:2003 年的 2 月 1 日是農曆的正月初一,由於這天比立春(2 月 4 日)早,但比大寒(1 月 20 日)遲,正月的第一個節氣為立春,所以沒有問題。12 個月後,由於農曆年比太陽年短,所以正月初一提早至 2004 年的 1 月 22 日。這一天亦介乎於大寒和立春之間,所以亦沒有問題。但再過 12 個月,問題來了。12 個月後的初一應該是 2005 年的 1 月 10 日,這一天比大寒早,所以不可能成為正月初一;否則該年的第一個節氣,就會變成大寒了。因此我們就將之前一年的農曆年定為閏年,(即將 2004 年所對應的農曆年定為閏年,有 13 ......餘下全文>>
下一個雙春兼閏月是哪時候
農曆年 對應年份 型別 立春時間
乙酉年 2005年 無春
丙戌年 2006年 雙春 2006.2.4、2007.2.4
丁亥年 2007年 單春 2008.2.4
戊子年 2008年 無春
己丑年 2009年 雙春 2009.2.4、2010.2.4
庚寅年 2010年 無春
辛卯年 2011年 單春 2011.2.4
壬辰年 2012年 雙春 2012.2.4、2013.2.4
癸巳年 2013年 無春
甲午年 2014年 雙春 2014.2.4、2015.2.4
乙未年 2015年 單春 2016.2.4
丙申年 2016年 無春
丁酉年 2017年 雙春 2017.2.3、2018.2.4
戊戌年 2018年 單春 2019.2.4
己亥年 2019年 無春
庚子年 2020年 雙春 2020.2.4、2021.2.3
什麼是“雙春兼閏月”2017年是雙春年嗎
“雙春兼閏月”是指農曆一年中有兩次立春和一個閏月。今年農曆丁酉年(2017年是指陽曆)有閏六月,丁酉年的正月初七(2017年2月3日)和臘月二十(2018年2月5日)為立春,所以丁酉年是“雙春兼閏月”
。
雙春兼閏月結婚好不好
雙春:指在年頭及年尾有兩個立春之年。由於春有一年之始及開枝散葉的象徵意義,所以被認為特別宜嫁娶。如2014年、 2017年、2020年是雙春年。
閏月:指該年在農曆中有閏月,即共有十三個月份。由於閏有滋潤、豐收之意,所以象徵夫妻有愛情滋潤,恩愛和睦。如 2012 閏四月、2014 閏九月、2017 閏六月、2020 閏四月。
雙春兼閏月:雙春和閏月都是宜嫁娶的年份,一年中既有雙春,又有閏月,自然喜上加喜了!如壬辰(2012)年 甲午(2014)年。
雙春兼閏月,結婚好時年。
往後哪一年立兩次春
每逢農曆新年,總會聽到一些堪輿學家出來預測新一年的「流年運程」,每隔幾年,就會聽到他們說新的一年是「雙春兼閏月」,宜嫁娶云云。其實,大家知不知道,甚麼叫做「雙春兼閏月」呢? 先談「閏月」。農曆主要是根據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所需的時間而制定出來的。據觀測,月球環繞地球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約為 29.5306 日。故此,在農曆裡面,1 個月有時會有 29 日,有時又會有 30 日,這要看每次月缺和月圓的時間才可定出一個月到底有多少日。通常,我們會將月圓的那一天定為每個月的第 15 日。 同時,我們知道,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週需要365.2422日(並稱之為「太陽年」),如果我們將 1 個農曆年定為 12 個月,即 29.5306 12 = 354.3672 日,那麼 1 個農曆年就會比 1 個太陽年少 10.875 日了。很明顯,3 個農曆年更會比 3 個太陽年少超過 1 個月!因此,相對於太陽年,我們便會越來越早過農曆新年了。 要知道,我們不可能不斷提早過新年。為了彌補這個差距,農曆的歷法就引入一個「閏月」的制度。即是在一個適當的年份中,增加 1 個月,從而將農曆新年「推遲」,令到它可以和太陽年的時間大致上配合。換句話說,在這個「閏年」之中,1 年就會有 13 個月了。 雖然農曆是以月球公轉的週期為基礎,但我們並沒有忽略地球和太陽的關係。在曆法之中,我們將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均地定出 24 個點,並稱它們為「節氣」,每一個節氣有一個獨特的名稱,它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顧名思義,這些節氣的定立,原本是為了幫助農夫,為他們提供四季變化的簡單概念。由於 1 個太陽年有 365.2422 日,所以 2 個節氣之間就應該相隔 365.2422 24 = 15.218425 日了。 這裡有一點值得一提。由於西曆的歷法是以地球繞環太陽的時間為基礎,所以 24 節氣的日期就和西曆相當接近。例如:立春通常會在西曆的 2 月 4 日,雨水在 2 月 19 日,清明在 4 月 5 日,冬至在 12 月 22 日,大寒則在 1 月 20 日等等。 上面說過,2 個節氣相隔 15.218425 日,那麼 3 個節氣前後就共有 30.43685 日,剛好多於 1 個月(29.5306 日)少許。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1 個農曆月份可以有 2 個節氣或 1 個節氣,但絕少機會會在同一個月內有 3 個節氣(見本文的補充)。 上面亦提到,如果沒有閏月的制度,那麼我們就會不斷地提早過新年了。但如果引入閏月的制度,那麼又應該在哪一年加插多一個月呢? 方法很簡單,只要我們在曆法上規定每年正月的第一個節氣,必須是立春或雨水,就可以判斷哪一年要加插閏月了。 例如:2003 年的 2 月 1 日是農曆的正月初一,由於這天比立春(2 月 4 日)早,但比大寒(1 月 20 日)遲,正月的第一個節氣為立春,所以沒有問題。12 個月後,由於農曆年比太陽年短,所以正月初一提早至 2004 年的 1 月 22 日。這一天亦介乎於大寒和立春之間,所以亦沒有問題。但再過 12 個月,問題來了。12 個月後的初一應該是 2005 年的 1 月 10 日,這一天比大寒早,所以不可能成為正月初一;否則該年的第一個節氣,就會變成大寒了。因此我們就將之前一年的農曆年定為閏年,(即將 2004 年所對應的農曆年定為閏年,有 13 個月,)而 2005 年的農曆正月初一,則順......餘下全文>>
2012年是雙春兼閏月嘛?這一年結婚好不好?
你和你的另一半有好的感情和經濟基礎,哪年結婚都一樣啊
雙春兼閏月是什麼意思?
閏月即按陰曆,一年有13個月份,即閏2月;雙春是指,陰曆一年中將有兩個立春,如,猴年的第一個立春是2004年2月4日,而2005年2月4日是猴年的第二個立春,因為2005年2月9日才踏入雞年,這就是一年雙春。
雙春兼閏月的形成是因為,陽曆一年365天,而陰曆是354天,這11天的差距過三年便是一個月,所以,每三年就逢一個閏年以調整陽曆、陰曆的日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