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的節日民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4日

維吾爾族的節日風俗是什麼?

維吾爾族是一個多源民族,最主要的來源有來自蒙古草原的回紇人和南疆綠洲上的土著居民。這兩部分人於公元840年大規模匯合,至16世紀初完全融合完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維吾爾族人創造了優秀的文化,有著獨特的民族節日風俗。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古爾邦節、肉孜節、諾魯孜節等。

古爾邦節。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

贊助廣告

過肉孜節。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節日期間殺羊或駱駝,到清真寺去作聚禮,唱歌跳舞,並舉行賽馬、刁羊和摔跤等活動。

諾魯孜節。“諾魯孜”一詞來自古伊朗語,意為“春雨日”。相當於伊朗古太陽曆的每年三月二十二日,也即公曆3月22日。達一天相當於漢族的春分,故而“諾魯孜”節也叫迎春節。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對他們來說,每年3月20號到22號的諾魯孜節是最重要的節日。諾魯孜節的儀式在20號的黎明開始,男女老少都要身穿民族盛裝,各家的家長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樹枝,將冒煙的樹枝在每人頭上轉一圈,預祝他們在新的一年平安快樂。然後,家長要把冒煙的松枝帶到牲畜圈門口,讓畜群從煙上通過,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膘肥體壯,迅速繁殖。跟著,人們就要做"諾魯孜飯"(就是家家戶戶用剩餘的糧食和食物,再配上多種佐料煮成的稠粥)。從當天午時起,維吾爾人成群結隊地相互拜年,等到諾魯孜節過後,在農村,緊張的春耕生產也就開始了。 諾魯孜節是伊朗和中亞的節日,是為進入春耕生產,綠化、美化、淨化環境做準備的節日。

贊助廣告

新疆維吾爾族重要節日和習俗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建國後,推廣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現兩種文字並用。

維吾爾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樂舞蹈史詩“十二木卡姆”、維族舞蹈等聞名中外。維族傳統舞蹈有頂碗舞、大鼓舞、鐵環舞、普塔舞等;維族民間舞蹈有賽乃姆、夏地亞納;民間樂器有“達甫(手鼓)、“都他爾”和“熱瓦甫”等。維吾爾民族醫學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俗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食具完,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婚俗

男女青年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碼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幹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食俗

日食三餐,早飯吃饢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饢、茶或湯麵等。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麵條等。

維吾弗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饢、抓飯、包子、麵條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餚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饊子、銀絲擀麵(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蔔(胡蘿蔔)醬等。

節慶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

房屋建築:住房一般為土木結構的平房,經濟條件好的住房講究,設有廊房,並雕花紋或繪圖案。

維吾爾族的節日有哪些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暢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新疆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維吾爾族在新年有什麼習俗?

維吾爾族主要節日有肉孜節和古爾邦節。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肉孜節過後的第七十天是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有經濟條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請親友鄰居來家做客。 以上兩個節日,各清真寺都打鼓、吹奏嗩吶歡慶,召喚維吾爾族男人們到各自所在地的清真寺內會禮,向真主祈禱。會禮功後,先上墳,然後各家請阿訇到家誦經。

這是維吾爾族的教歷新年~

對於元旦和春節他們沒有什麼習俗

回族和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節日?

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吾爾族的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

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齋月裡,回族穆斯林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時要豐盛得多。一般都備有牛羊肉、白米、白麵、油茶、白糖、茶葉、水果等有營養的食品。  封齋的人,在東方發白前要吃飽飯。東方發曉後,至太陽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斷絕一切飲食。封齋的目的就是讓人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有錢的人真心救濟窮人。通過封齋,回族穆斯林逐步養成堅忍、剛強、廉潔的美德。  當人們封了一天齋,快到開齋時,齋戒的男子大多數都要到清真寺等候。聽見清真寺裡開齋的梆子聲後,就在寺裡吃“開齋飯”了。開齋時,若是夏天,有條件的先吃水果,沒有條件的喝一碗清水或蓋碗茶,而後再吃飯。這主要是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乾渴,而不是飢餓。若在冬天,有的人講究吃幾個棗子後再吃飯。相傳穆罕默德開齋時愛吃紅棗,所以回民現在也有這種習慣。 齋戒期滿,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之———開齋節。

zhidao.baidu.com/question/585054976.html

wan.cncn.com/guide_2961.htm

www.azg168.com/...9.html

維吾爾族過年的習俗

維吾爾族的春節是諾魯孜節

節日當天日出更以後,維吾爾人要做“諾魯孜飯”,家家戶戶用剩餘的糧食和食物,加上多種佐料(也加野生調味佐料)煮成稠粥,稱作“克缺”或“沖剋缺”(豐盛粥)。做這種飯時,不再宰牲畜。從當天午時更起,維吾爾人成群結隊地相互拜年。到日落更以後,每戶請客吃飯,男女老少分別跳舞和唱歌,盡興表達對新春的歡悅之情。

維吾爾族的諾魯孜節的節日習俗

一、諾魯孜節歷史悠久,從古至今,它在我國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等各民族中廣泛流行。

公元八世紀中葉,當時的北方民族回鶻人(維吾爾人)結合生產生活實踐,根據太陽、月亮、行星的執行規律,計算出比較完整的穆旦勒曆法,把一年分為四季,十二個月,三個月為一季,三十天為一個月,十五天為一個節氣,1年為364天,閏年為365天,比較接近公曆。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赤道時,陰陽相半,晝夜均而寒暑平的春分點為新年,舉行各種慶祝活動,迎接新的一年到來。

諾魯孜節在伊斯蘭教之前就已流傳,因而在維吾爾族諸多節慶中是惟一沒有伊斯蘭教影響的節日,它是一個勞動的節日,綠色的節日,團結統一的節日,自由幸福的節日,更是一個文化藝術的節日。

古語中“諾魯孜”是年首的稱謂,“諾”意為“新”,“魯孜”意為“日”,也就是“新年之日”。

關於諾魯孜節的來歷,也有很多傳說和神話故事。阿爾·比魯尼的說法較切合事物的實際,他認為諾魯孜是大自然冬眠驚醒,大地復甦之時。他在“古代遺蹟”中,把中亞各民族的節慶,按季節來說明:一是新年節(諾魯孜節),每年3月21—22日;二是夏季,也稱“水節”,6月21日—22日,這天太陽到達赤道上最北的那一點,地球北半球白晝最長,中亞大部乾旱缺水,人們祈雨盼水;三是“收穫節”,9月22日左右,太陽沿赤道由北半天球進入南半天球,此時,各地秋收正忙;四是“灑達節”,就是拜火節,12月22日前後,這天北半球白晝最短,此時北方最冷之時,人們離不開火,認為火是光明、潔淨、創造、從善的象徵,這是襖教,史稱“拜火教”、“襖火教”。

這些古老節慶中,諾魯孜節是最隆重、最廣泛、最熱烈的,皮爾多斯稱:諾魯孜節是節中之冠。

公元前的襖教曆法中,諾魯孜節期為六天,據阿爾·比魯尼記載:諾魯孜節期為六天,而每一天為特定人群所屬,如第一天為君王,第二天為貴人,第三天為衛士,第四天為宮僕,第五天為農人,第六天為牧人,各有各的形式和特點,每到專項日,首領就會見相關人員,祝賀新年。

“阿維斯陀”(襖教聖經,三世紀成書)中認為,世界有兩種對立的本原在鬥爭:一種本原是善,化身為光明之神阿胡臘瑪達;另一種本原是惡,化身為黑暗的安格曼約;而火則是善和光明的代表,古以禮拜“聖火”為主要禮儀。襖教南北朝時,也已傳入中國,七世紀上半葉,曾建寺於長安。據傳,新春這一天,也就是諾魯孜節這一天,是善神阿胡臘瑪達戰勝惡神安格曼約之日,故而大行慶祝。

二、幾千年來,圍繞著諾魯孜節,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帶有迷信色彩的風俗如祈求神降,祭祀祖先供品等,隨著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經逐漸被淘汰,有的習俗賦了新的內容。諾魯孜文化的特異性已深深地植根於新疆各少數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迄今仍廣為盛行和發展。

每臨諾魯孜節,人們就會忙碌起來,開展各種春季生產勞動,清潔衛生,準備過年用品等等。

首先,在鄉村以村組或家庭為單位平整道路,修理橋樑,清淤農渠。二是在農村大路兩側種植木質優良的新疆楊,水渠兩旁種柳,護堤,防守。同時進行苗圃管理,在城鎮街道兩旁一般種植梧桐、柳、松柏,蔽蔭遮涼,護路。三是對杏、梨、蘋果、酸梅、毛桃、紅桃、巴旦姆等果樹進行嫁接,優化品種,並對老果園進行改造,整枝、整形、修剪,防治病蟲害。四是給麥田施肥、澆返青水,對備種棉花、甜瓜、胡麻、油菜籽等經濟作物的土地進行管護,上肥、澆灌、保墒,以備適時播種;檢修農機具,準備和精選新需籽種。五是全面開展一次衛生大掃除,在鄉村,先將牛羊馬驢等家禽圈柵,雞鴨鵝鴿等家......餘下全文>>

維吾爾族那有哪些民族風俗民族節目

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諾魯孜節等。維吾爾族十分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宰羊、煮肉、趕製各種糕點等。屠宰的牲畜不能出賣,除將羊皮、羊腸送交清真寺和宗教職業者外,剩餘的用作自食和招待客人。過肉孜節時,成年的教徒要封齋1個月。封齋期間,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任何飲食。肉孜節意譯為“開齋節”。按伊斯蘭教教規,節前一個月開始封齋。即在日出後和日落前不準飲食,期滿30天開齋,恢復白天吃喝的習慣。開齋節前,各家習慣炸饊子、油香、烤制各種點心,準備節日食品。節日期間人人都穿新衣服,戴新帽,相互拜節祝賀。

節日期間殺羊或駱駝,到清真寺去作聚禮,唱歌跳舞,並舉行賽馬、刁羊和摔跤等活動。

維吾爾族的節日.禮儀,含義

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

1.肉孜節:

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它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第9月是頌降天啟“古蘭經”經文之月,是一年12個月中最吉祥的月份,每一個成年穆斯林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在封齋期間每日兩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白天絕對禁止吃喝、房事等。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月為準。封齋的天數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齋期滿後,節日的凌晨,人們淋浴盛裝,聚集在禮拜寺舉行規模盛大的禮拜。隨節日禮拜的結束,從高高的喚禮塔上“納各拉”鼓和哨納聲驟然而起,人們走出禮拜大殿自發的踏著歡快的樂曲聲,跳起“薩瑪”舞,彼此握手道賀。一般維吾爾族婦女不參加聚禮。在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備有豐盛的節日食品,如饊子、民族式點心、糖果、乾果、水果等。人們身著節日新裝走親訪友,路途相逢要相互拜年祝賀。在肉孜節期間民間有各種遊藝活動,“巴扎”即市場非常熱鬧。 關於肉孜節的起源,維吾爾民間有這樣一個宗教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次鬧災荒,孩子們由於飢餓啼哭不止。母親們無奈,把拳頭大小的卵石放進鍋裡煮,哄孩子們說:“媽媽給你們做‘兄古提麻克’(一種飯食,用玉米麵做成,形狀像窩窩頭,水煮,吃時帶湯)吃”並不時地用木棍戳一戳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相信還沒有熟,還太硬不能吃,需要耐心等待。一次又一次,孩子們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了,鬧著非要吃不可。母親們沒辦法,只好揭開鍋蓋還想用木棍戳給孩子們看。不料,木棍竟然戳了進去。母親們很驚奇,仔細一瞧,原來鍋裡煮的卵石都變成了可以用來充飢的“恰瑪古”(即蔓菁)。人們相信這是神靈為了拯救他們而顯示的奇蹟。人們奔走相告,彼此祝賀得救,載歌載舞,維吾爾族的傳統節日及風俗習慣以各種娛樂的方式歡慶,感謝真主的恩典。從此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以同樣的方式紀念,久而久之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2.冒路德節:

冒路德節,又叫聖紀節。每年回曆三月二十日為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日而舉 行的節日。伊斯蘭教徒為了紀念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功德,在他誕生的那天舉行集會,以後逐漸演變為伊斯蘭教的節日。這個節日多由清真寺毛拉主持。節日當 天,虔誠的穆斯林紛紛到清真寺禮拜,聽阿訇們唸經,讚頌聖祖穆罕默德的功績。還有些人把阿訇和周圍的鄰居請到家裡舉行小形的聚會,並準備油餅,糖果和水果 等食物,正中間放一個盤子,盤子裡放一些灑了香水的棉花,阿訇邊唸經邊對著棉花吹氣,最後參加儀式的每一個人拿起一小團棉花聞一聞,便放進口袋裡。臨走時 還拿上一點糖果,回家後分給家裡人吃。

3.努吾若孜節:

努吾若孜節也叫“撒拉哈特曼節”。“努吾若孜”一詞是波斯語藉詞,表示“春雨日”,“春天的第一天”,即波斯古太陰曆每年3月21日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等突厥語系各民族的共同節日。它從古代流傳至今,它的內容是辭舊迎新,希望春天能帶來吉祥幸福。在過節這天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每一個村落的所有人集體做“庫節”即“努吾若孜飯”(幾家人一起做的也有)共同享受新年的喜悅。做“庫節”一般用往年剩餘的糧食加大米、小麥等7種穀物在大鍋裡熬成粥,以表示年年富足有餘。此外,節日裡,還舉行各種傳統的民間活動,比如,把一個男人打扮成“努吾若孜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後,便脫掉棉衣,給他穿上單衣迎接春天的到來,同時還舉行麥西熱甫、賽馬、叼羊、拔河、摔跤、野遊、唱歌、賽歌、猜謎語、盪鞦韆、作遊戲等各種娛樂活動。到了晚上,年青人帶著火把,唱著“努吾藝孜歌”挨家挨戶的祝福,節日一般持續三天,過節後開始春耕播種。至今很多地方的維吾爾族仍在過此節日,尤其最近5、6年以來無論是政府方......餘下全文>>

相關問題答案
維吾爾族的節日民俗?
維吾爾族的節日風俗?
維吾爾族的節日是什麼?
維吾爾族的節日文化?
新疆維吾爾族的節日?
維吾爾族的節日有什麼?
維吾爾族的節日有?
維吾爾族的節日?
回族的節日民俗有哪些?
蒙古族的節日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