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的發展過程?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元宵節最開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的古俗,據資料與民俗傳說中的說法,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唐朝時佛教大興,於是元宵就有了燃燈的習俗。
元宵節的發展變化
元宵在早期形成的時候,一般只叫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代以後叫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叫做元宵。
元宵節的長短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的,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
清朝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清朝則只有三天,但是民間燈火璀璨,現代的元宵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