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的來歷和傳說?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春聯的起源,最早應追溯到周朝的“桃符”,所謂桃符,其實就是兩塊桃木板。那時的桃木板上也寫有名字,即神荼、鬱壘,桃木辟邪也正是來自二人的相關傳說。
貼春聯的來歷和傳說
很久以前,在一片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有一條山脈,名字叫度朔山。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因為山上有一棵不知道長了多少萬年的大桃樹。在這桃樹東北處的枝葉中間,卻有一個不平常的洞,傳說中的這個洞,就是所有的鬼怪出入的大門。這些鬼怪全都歸兩個神人管轄。這兩個神人是兩兄弟,一個叫神茶,一個叫鬱壘,鬱壘弟兄要是逮住了鬼的話,就拿去喂虎。
春聯的最早雛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畫“神荼、鬱磊”兩神神像,用來驅穢辟邪,到了後來,桃符不斷規範化,演變成為用於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寬三寸的長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長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畫神像狻猊白澤之屬,下書左鬱壘右神荼。或寫春詞,或書祝禱之語,歲旦則更之。畫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寫春詞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幾經演變,這就形成了後來的門神、年畫與春帖、春聯兩大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