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的“野”與“文”的文化發展?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當我們講起絲綢時候,總覺得把家蠶看成唯一的蠶種,那白嫩可愛的小蟲在室內乖乖地把桑葉轉化成為體內的絲腺,憑由人類抽絲剝繭,織為彩霞霓虹般的衣裳

絲綢的“野”與“文”的文化發展

當我們講起絲綢時候,總覺得把家蠶看成唯一的蠶種,那白嫩可愛的小蟲在室內乖乖地把桑葉轉化成為體內的絲腺,憑由人類抽絲剝繭,織為彩霞霓虹般的衣裳,成為人類文化的符號。但我們往往忽略了另一類野蠶,它們依然在大自然中生長,任憑風吹雨打,作繭保護自己,等蠶蛾破繭而出,把繭子留給人類取暖,織成各種粗獷的織物,自成一種風格。

   從我們能夠找到的5千年絲綢歷史來看,這兩種風格一直相伴相生,卻各自走向兩個極端,一條是作為天然素裝的村姑,另一條是飾滿文化符號的皇后。直到十八九世紀的工業化生產使絲綢的這兩種屬性越來越弱,而只成為一宗資料巨大的優質服用面料。到了21世紀,高質量的化學纖維又大大擠壓了絲綢的服用空間,絲綢的這兩種風格值得我們重新審視。

   絲綢的兩大文化圈

   在絲綢之路最為興盛的漢唐之際,絲綢之路上的絲綢也有兩種風格。我們分析了從新疆營盤和烏茲別克Munchak-tape出土的公元3~5世紀的絲織品,發現其採用的蠶絲中起碼有三個不同的種類。絲截面一種是較大的鈍角三角形,一種是較小的鈍角三角形,一種是銳角三角形。這些情況說明此時人們已經開始利用不同的蠶絲,其中肯定有野蠶絲,但我們還無法判斷是哪一種野蠶絲。絲綢的製造技術也有不同,一種是十分精細的長絲織錦,一種是加了強捻的線織錦。兩種技術相互交融,兩種風格同時存在。這兩種織物反映了野蠶絲和家蠶絲的兩種屬性和兩種風格。

   到了近代,家蠶絲的利用開始產業化,服用面大大擴充套件,生產開始規模化。此時,絲綢業出現了兩大文化圈:一種是精美的、文化味濃厚的絲綢產品。第二種是粗獷的、天然的絲綢產品。

   15世紀之後,歐洲在絲綢生產中漸漸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的主要設計和產地。工業化之後,歐洲高超的絲綢生產技術佔據了絕對的高地,中國和日本漸漸成為絲綢原料的供應國。繭絲原料的供應也以歐洲的織物為標準,大量採用機械生產。19~20世紀世界的工業化絲綢生產格局就是東西絲綢,東方與西方共同打造了一個絲綢生產與消費的大眾化、標準化道路。

   其中,有一些絲綢走品質高、設計精良的高階路線。特別是19世紀以來,義大利、法國和日本蠶絲業發展迅速,成為能與中國競爭的對手。以義大利為例,16世紀之前,它是歐洲最大的絲綢產地,歐洲許多國家的王室和貴族們所用的絲綢及絨線全部都是從那裡來的。時至今日,義大利仍然是世界上絲綢印、染、整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遠遠領先於絲綢發源地中國。

   絲綢的另一個文化圈是走天然與粗獷路線,這離不開我們對野蠶的利用。比如柞蠶、蓖麻蠶、琥珀蠶等,採用的方式是放養,等野蠶吐絲結繭後再將蠶繭採集回來。印度是野蠶絲的生產大國,柞蠶絲出口量佔印度蠶絲出口總量的60%以上。東南亞的許多絲綢都是採用野蠶絲生產的,如柬埔寨、泰國都是如此。野蠶絲織物織出來的絲綢當然就有另一種特色,就是比較粗獷。織工們較為隨意地織入粗細不同的纖維,形成一種特別的風格,這種風格深受消費者的歡迎,成為絲綢野性的一面。

   無論是高貴典雅的精美家蠶絲綢,還是天然粗獷的野蠶絲綢,都是美和健康的。因為蠶絲本身就是健康與原生態的。

   絲綢的兩大屬性

   從目前的絲綢生產與消費來看,大宗的產品是中低檔廉價的工業產品,這雖然可以滿足大眾的消費,但是如果只存在這樣的市場,絲綢的未來並不樂觀。目前,人造纖維也越來越高檔,佔據著市場很大的份額。絲綢若不改良,很有可能會被日益強大的工業化面料所代替。因此,絲綢必須生產出能承載文化內涵、體現天然品質的高檔次產品。

   從絲綢發展的傳統來看,繭絲的文化屬性很強。絲綢上的紋樣、絲綢服飾的款式與絲綢面料之間的完美搭配,都是其他面料難以實現的。從這方面來說卡絲綢業將來的發展重點就應該放在生產禮服和具有傳統特色的絲綢工藝品等上面。無論工業化如何強大,工業纖維如何改進,繭絲的文化屬性和自然屬性都是難以被替代的。我們應該重視這兩方面的開發,而不要陷入工業化生產的誤區當中。若拋開文化性和天然性,絲綢將失去競爭力,成為芸芸面料中毫無特色、毫無生氣的一種。

   對於絲綢的自然屬性,我們應該還原,一直還原到野生的蠶。野生的蠶吐絲是為了保護自己,免除天敵如飛鳥等的侵犯,但人類卻為了利用蠶絲的保護層而殺死了蠶蛹。有一些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呼籲不殺生,不穿絲綢等。如果在繅絲工序上做一些改變,將有更多的人接受絲綢。因此我們提出不殺生絲綢的概念。

   不殺生絲綢的生產在歷史上就有。一是隻利用蛾口繭,只用蛾口繭來進行繅絲或紡綿。二是讓蠶吐成平板絲,再利用平板絲進行繅絲,這樣就可以不殺生,在技術上不殺生蠶繭的生產還需要經歷一些實驗,這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絲綢的全球化僅靠商業操作是無法完成的,絲綢的全球化離不開其獨特的文化屬性和自然屬性的展示。建議世界絲綢企業聯合起來舉辦一個高層次的絲綢文化展覽,把世界上重要的絲綢博物館聯合起來,使東西方精美的絲綢文化得以相互展出,東西方絲綢文化觀念得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次交流融合,提升整個國際絲綢業的競爭力。

相關問題答案
韓國產的辛拉麵與中國產的辛拉麵的區別 ?
促進經濟發展的英文 促進經濟發展用英語怎麼說?
絲綢之路形成的原因?
絲綢之路的意義是什麼?
絲綢之路的終點是哪裡?
什麼樣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的形成是什麼?
絲綢之路的終點是哪?
絲綢之路形成的基礎是?
絲綢之路的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