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旗袍藝術館進入最後開館前準備階段?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日前,旨在秉承傳統文化併發揚其精髓的“旗袍藝術館”在山東煙臺進入了最後開館前的準備階段。據瞭解,這是國內首家由著名服裝設計師個人創辦的融

煙臺中國旗袍藝術館進入最後開館前準備階段

日前,旨在秉承傳統文化併發揚其精髓的“中國旗袍藝術館”在山東煙臺進入了最後開館前的準備階段。據瞭解,這是國內首家由著名服裝設計師個人創辦的融入濃厚文化底蘊的旗袍博物館。

據瞭解,建立“中國旗袍藝術館”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瞭解旗袍,瞭解中國文化,也讓更多的國外人士走進煙臺。據煙臺服裝協會有關領導介紹,建立“中國旗袍藝術館”的是土生土長的煙臺人,曾獲得“中國優秀服裝設計師”。

傳統思維中,博物館都是由國家相關單位建立,而以個人名義投資建立,這尚屬首例,在旗源服飾的辦公室裡,記者見到了這位傳奇式的知識女性,也從各方面瞭解了這位旨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並欲將其發揚光大的煙臺旗源服飾公司董事長陳燕琴。

陳燕琴1968年出生在一個“旗袍世家”。從外婆、母親到她,三代人都做旗袍,迄今已延續了百年,在全國罕見。她曾被人們譽為“旗袍皇后”、“旗袍之王”,是地道的煙臺人。10多歲時,母親就開始教她做旗袍,空閒時,還常領著陳燕琴到北京、天津、濟南去觀光旅遊。1989年陳燕琴舉家遷回煙臺,21歲開始辦班,教人裁剪技術,每期不下百人。讓她沒想到的是,在辦了四、五培訓期班後,電視臺竟然邀請她去做服裝講座節目。後來,這個節目還在全國獲了獎。之後,她的女兒出生了。在照顧女兒的一年裡,她埋頭服裝設計,1994年,她的“服裝之夢”釋出會在兒童影劇院舉行。在當時的煙臺,從未有個人舉辦的服裝釋出會,這次的服裝釋出會如同“地震”般衝擊著人們的舊思維,展出的100多款服裝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她還首次將中國書法創造性地融入到面料設計中。一時間,陳燕琴的名字不翼而飛。1995年3月8日,她正式成立了“陳燕琴服裝設計社”,繼而成立了陳燕琴服裝公司,之後,又先後開了四家分店。當時,在煙臺已很有名氣的她還不到30歲,但她並不滿足,她始終認為,作為中國的服裝設計師,應承擔起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重任。1999年12月,在中國國際時裝週的舞臺上,陳燕琴作為中國服裝協會和紡織工業部在全國範圍內評出的30位上榜服裝師之一,應邀參加了中國國際時裝週。當時,參會的大都是全國知名服裝企業,相比之下,她的旗源公司小得不起眼。但她設計的100多款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式服裝”,在臺上一亮相,立即贏得掌聲不斷。

時裝週上獲得的成功,給陳燕琴帶來巨大信心。她先後在全國開了近30家專賣店,僅北京就有6家,日本和奧地利也各有一家。國內的一些名演員如奚美娟、倪萍、李琳、瓊瑤、鬱鈞劍、唐國強、臧天朔等也都成了她的常客。回煙臺後,她邊照顧孩子,邊研究中外服裝,並在攝影、音樂、繪畫、宗教等方面廣泛涉獵,充實自己,併成立了旗源女子俱樂部。期間,她念念不忘的還是旗袍。旗袍起源於清朝滿族女子服飾,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也是一種“禮的縮影”,一件旗袍往往透射出中國文化特有的含蓄、內斂和包容之美。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旗袍在上海十分盛行,六七十年代銷聲匿跡,90年代開始復甦,迄今已有百年曆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國外各領域設計大師開始關注中國的旗袍文化,並將旗袍元素融入到他們的設計中去,愈加影響到國人對旗袍的熱愛。

談起旗袍,陳燕琴說:“旗袍不僅要傳承,還要在固有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讓其更加貼近生活。”旗源公司目前推出的旗袍多達五大系列、上千個品種,有隆重華美的禮服旗袍,有休閒風格的旗袍,也有職業裝旗袍和動感十足的運動旗袍等。去年,她萌生了建立“旗袍藝術館”的念頭。

陳燕琴告訴記者,建立“旗袍藝術館”,目的是讓更多的人瞭解旗袍,瞭解中國文化,也讓更多的國外人士走進煙臺。據她介紹,旗袍藝術館選址在煙臺山景區內,展室一共有1500多平方米,分歷史、現代和未來三大部分。“歷史部分”展出的是早年珍藏的旗袍原型、生產工具和紡織原料等;“現代部分”展出的是社會各界有影響力的人士穿旗袍的圖片;“未來部分”展出的是有創意、具有未來氣息的旗袍作品。

另外,旗袍藝術館還有一個鈕釦室和特別展室。鈕釦室展出的是100多種手工盤制的各種各樣的布鈕釦;特別展室則用來展出以旗袍為設計元素的國內外設計大師的作品。目前,旗袍藝術館已裝修完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們的精神家園。”陳燕琴說,做文化,不僅可以傳承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也能為文化強市作出一點貢獻,給魅力煙臺增添文化品位,有可能的話,將來還可打造“旗袍文化節”。

相關問題答案
進入隧道開啟什麼燈?
藝術館的意思?
藝術館的英文 藝術館用英語怎麼說?
煙臺距離日照多遠?
煙臺高鐵站有幾個?
煙臺有颱風嗎?
林字藝術字怎麼寫好看?
邯鄲到煙臺高鐵多少錢?
蓬萊到煙臺坐什麼車?
煙臺到重慶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