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衛兵裝和“男女同裝”的簡單盲從?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50年代中期,政府提出了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根據地域、城市及其他三六九等,全國開始施行各種票證:糧票、布票、棉花票、肉票、糖票、棉線票、膠鞋票

紅衛兵裝和“男女同裝”的簡單盲從

50年代中期,政府提出了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根據地域、城市及其他三六九等,全國開始施行各種票證:糧票、布票、棉花票、肉票、糖票、棉線票、膠鞋票……不勝列舉,凡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刻體會過票證的數字威力。六億人民的穿衣難題與當時的政治需要可謂雙管齊下,釋出票、棉花票,客觀上抑制了人們對更多服飾的需求。

1966年爆發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國服裝步入左傾政治的極端模式,被國家領袖支援的紅衛兵裝成為最革命、最造反的服裝,是緊跟的標誌,很快在全國範圍內發展為軍綠色洪流。典型的“紅衛兵裝”是:舊軍裝、舊軍帽、武裝皮帶、解放鞋、紅袖章、軍挎包,挎包蓋上繡有鮮紅的“為人民服務”字樣。再加上胸前佩掛毛澤東像章,手持一本“毛主席語錄”,便是當時完整的革命造反派形象。

50年代流行的中山裝及與中山裝近似的人民裝、青年裝、學生裝,在60年代也有人繼續穿著。

“男女同裝”實屬服裝史上的奇特,多由於社會文化的偏激。有了“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舉倡和“半邊天”的稱謂,激勵著新中國女性脫卻紅裝去粉黛,換上軍裝樣式的藍灰色衣衫。這個時期的女裝十分單調,均為直線造型,儘量弱化女性性徵。除去紅衛兵裝以外,女上裝大致只有春秋衫和中式外衣,式樣為前翻一字領或八字領、四粒扣,領子可開可閉,兩隻大貼袋,直筒不顯腰身,只在肩部或腋部有省道。中式外衣為中式立領,對門襟,暗門襟,當時流行衣袖不連身,採用西式鞝袖子的方法。面料以素色的咔嘰布、平紋布、斜紋布居多。

相關問題答案
紅衛兵為什麼?
紅衛兵被打死了多少?
男女忘年交的意思?
天蠍男和天秤女配嗎?
射手男和巨蟹女配嗎?
雙子男和巨蟹女配嗎?
白羊男和摩羯女配嗎?
童裝和女裝哪個好賣?
屬羊男和屬羊女配嗎?
射手男和雙子女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