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的來歷和風俗?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火把節源於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對火的崇拜。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古時候的人們認為火可以薰田除祟、逐疫去災,於是把火作為一種超自然力量而對其崇拜,火把節的主要風俗活動有鬥牛、鬥雞、賽馬、摔跤、歌舞等等。
關於火把節的介紹
火把節也叫做星迴節,“星迴”一詞來源於白語,白族的“火把節”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的火把節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拉祜族在農曆六月二十舉行,節日通常會進行2—3天。
火把節呈現出了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包括了宗教、信仰、歌舞、技藝等許多方面,各民族的火把節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