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和什麼節合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節的習俗,有盪鞦韆、拔河、踏青、踢蹴鞠、放風箏、掃墓祭祖、植樹、插柳、鬥雞、射柳、蠶花會、製作青團等。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習俗多從古代流傳至今。下文是關於“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的具體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閱讀了解。
清明節的習俗情況
1、盪鞦韆:在古時,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
2、踏青:踏青在古時也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一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3、拔河: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的習俗之一。
4、放風箏: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在白天放,夜間也會放。據說風箏飛走可以除病消災,給人帶來好運。
5、掃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內容之一。清明掃墓,即為“墓祭”,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已有悠久的歷史。
清明節和什麼節合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合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通過閱讀上述“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和“清明節和什麼節合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的內容介紹,希望可以為大家提供參考。更多關於清明節習俗的內容,敬請查閱其他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