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寒食節的來源與介子推有關 寒食節原發地是哪裡?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介子推因“割股奉君”,隱居“不言祿”忠心耿耿之壯舉,深得世人懷念。介子推死後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若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寒食節的來源與介子推有關的詳情,可繼續跟隨小編往下瀏覽。
關於介子推寒食節的由來故事
1、早年重耳出亡時,先是父親獻公追殺,後是兄弟晉惠公追殺。重耳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據《韓詩外傳》,有一年逃到衛國,一個叫做頭須(一作裡鳧須)的隨從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
2、重耳無糧,飢餓難忍。當向田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謔了一番。
3、後來重耳都快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溝裡,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
4、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重耳大受感動,聲稱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後來,介子推死後晉文公重耳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
寒食節原發地是哪裡
據傳寒食節原發地是山西介休綿山,距今已有2640年的歷史。據《辭源》、《辭海》“寒食節”釋義:春秋時,介子推歷經磨難輔佐晉公子重耳復國後,隱居介休綿山。晉文公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母子隱跡焚身。晉文公為悼念他,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形成寒食節。以上是關於寒食節的來源與介子推有關的講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