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進瑞士宇舶表工廠?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對於瑞士製表這個歷史悠久的行業而言,無論是開創於1980年的宇舶品牌,還是2009年底正式運營的宇舶工廠,都屬於新生代。而自從 2004 ...

一起走進瑞士宇舶表工廠

 

對於瑞士製表這個歷史悠久的行業而言,無論是開創於1980年的宇舶品牌,還是2009年底正式運營的宇舶工廠,都屬於新生代。而自從2004年由JeanBiver先生掌管以來,這個品牌更是將其蓬勃的朝氣與無畏的勇氣彰顯無疑。

 

立於宇舶工廠過道處的宇舶牛

 

在結束完巴塞爾表展的一個早春晴天裡,我們前往位於尼翁的宇舶錶廠。佔地6,000平方米的一幢深灰色建築在藍天綠地間是如此大氣醒目,遙遙便可望見。一路經過蘋果園、牧場,聽說到了夏天,這裡遍野開滿向日葵,像是走進梵高的畫。車一到站,我便認出馬拉多納曾於此留影的大門。及至走進門內,入眼的則是一個將現代風範與復古氣息交融對撞的接待廳:酒紅色絲絨沙發上懸著水晶大支架吊燈;巨型宇舶腕錶狀茶几佔據房間一角,另一角則有擺放著打字機的古舊桌臺;一低頭,發現地板上也挖出一個舷窗式的展示櫃,於是經典的錶款在腳下悠悠旋轉。而最討喜的,莫過於過道處立著的那頭宇舶牛。只見她白色陶瓷的光潔身體上畫滿各種圖案、簽名,額頭上還是一面瑞士國旗,漂亮的大眼睛深邃平靜,兩隻牛角高高上揚——很自然地,讓我想到包容、兼收幷蓄、專注與執著。

窗明几淨的生產車間,此為數控機

非常幸運的是,本次參觀,由一位資深製表師帶領講解。今年巴塞爾表展上閃耀萬分的“五百萬美元”滿鑽表,便出自他手。眾所周知,宇舶曾斥資併購了著名機芯研發廠BNBConcept,這位師傅坦率地告訴我他曾是BNB的一員,而在那之前,他曾在百達翡麗製表15年......我們依著層層向上的順序展開宇舶工廠的探祕之旅,而這,也正是一枚腕錶從最初的材料加工到最後的檢驗裝袋行經路徑。

正在組裝機芯的製表師

正式進入製表車間,那全球僅有數臺的高階數控切割機與帶顯微螢幕精密注油機固然吸引人,但更令人驚訝的,是除了空氣中有著濃濃的機油味之外,各處纖塵不染,所有人都在寬敞明亮的宜人環境中工作。在並不算大的機器運轉聲中,黃銅柱條被輕鬆切成勻稱銅片,原始基板似乎完成得輕而易舉,若你以為這就是宇舶的製表方式,那就大錯特錯。附近檯面上擺著兩盤細小的機芯零件,從小夾板到馬仔,一列排開去。仔細一看會發現,兩盤中託的是相同的部件,唯一不同的是,經沒經過打磨處理。後來我們看到一位女士正對著零件做手工精密打磨,但沒有做成繁複花紋裝飾——機芯打磨的初衷,本就是出於精密考量。如果足夠細心,還能看到有師傅正在使用黃楊木輪這一傳統工藝進行零件打磨——年輕,並不意味放棄傳統,而是有判斷有膽量地對傳統進行揚棄!

在宇舶車間內展示的法拉利賽車機

  轉個角,一輛紅色法拉利跑車,赫然停在眼前。也沒有大意外,因為去年底宇舶與法拉利就宣佈展開全面合作。而且,在來時我們發現,原來法拉利的瑞士工廠,就與宇舶毗鄰!在巴塞爾表展時,第一款合作成果BigBang法拉利腕錶已亮相。裝載的當然是這個廠裡研發的UNICO機芯,而錶殼則採用全新材質魔力金。後者是一種防刮擦的18K金,我們自然也路過了它的研發實驗室,只是機密重地,只能透過玻璃窗張望而已。很快,魔力銀、魔力鈦等各種魔力金屬,都會誕生於此處。

 

 

使用魔力金材質作錶殼的BigBang法拉利腕錶

不止魔力金,宇舶以“融合的藝術”著稱,對新材質的運用由來已久。所以當年不止買下BNB,還買下了一家碳纖維生產廠,故而宇舶的所有碳纖維零件都是自己製造的,不必依賴第三方的供應商。為什麼宇舶要動用一些非傳統手法?就說碳纖維,此種材質以輕以及堅硬度見長,傳統的手工機器根本就無法對其進行切割打磨,這還只是新材質的一種而已。所以,創新與開拓,常常是這樣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以按鈕自行控制的流水線操作檯

機芯零配件完成後,會以流水線形式完成組裝過程。這種操作方式使效率大大提升:單獨製表師8小時完成的工作經過流水線組轉只需要4小時時間。但這又不是把工作人變成機器人的大工業式流水線,這個流水線由每一位獨立製表師任憑己需,通過按鈕掌控進退。

防水測試機,腕錶就是放出這裡面加水加壓進行檢測

  經過零件生產、打磨、機芯組裝直至指標等各部分零件都裝配完成後,就要進行防水測試了。首先將腕錶放入一個像高壓鍋的盛水容器中,並加入大氣壓,20分鐘後取出腕錶。剛進行完高溫加熱,又迅速下降到50攝氏度,檢視是否有因溫差而產生的起霧現象,只有防水效能達標的產品才有進入下一階段。我們在此處看到一些裝著工作螺絲的錶殼,等到完全組裝後才裝上真正的螺絲。在此岔開一句,許多人拿宇舶錶殼上的螺絲與愛彼的相比,因為看上去相似。但為什麼愛彼的方向永遠一致,宇舶的卻總也“擰不齊”呢?因為前者是裝飾性而後者是功能性,“齊”了就違反物理原理了。

溫度驟升驟降以觀察錶殼是否起霧的防水測試機

  宇舶表的防水檢測分兩次,裝入機芯後還要進行一次防水檢測。兩次檢測的指標要比標稱值高25%。(那就是說,與摩納哥海洋博物館合作那枚實際防水5000米!)Oceanographique這樣的高防水錶款,就不在普通測試房裡檢測了,而是獨享更高層的一間玻璃窗上印著它錶盤的實驗室。

4000米防水的Oceanographique就在這間實驗室裡做防水測試

  在步入高複雜機芯生產室之前,我們先談一談基礎的UNICO機芯。它是收購BNB後宇舶擁有的首款自主研發機芯,有著帶星柱輪(ColumnWheel)的計時功能。在我剛入行時,當時的師傅拿著他收藏的一把計時錶給我展示什麼樣的計時錶才叫好。當時懵懵懂懂地並沒有聽明白太多,但深深記下了好計時錶都用星柱輪,而且那個輪不能太薄。從這個標準看,UNICO是好的。它還有著獨立的夾板固定擒縱機構,可輕鬆拆卸的固定螺絲可鐫刻擁有者姓氏字母。專利的雙調校式擺輪保證其精準度,而獨特的部件反轉讓大家直接從表面就可欣賞機芯。

UNICO機芯,約6時位,可見星柱輪

  當我們進入位於高層的高複雜機芯工作室,就進入了以馬蒂亞斯·布特(MathiasButtet)先生帶領的高階製表團隊中間。這裡的特色是,每一位製表師都由頭至尾獨立負責一塊高複雜腕錶的生產。無論三問、陀飛輪這種傳統複雜款,還是傳世的安提凱西拉,機芯都基於前文所述的UNICO。而整個參觀的高潮部分,是一位年輕又羞澀的三問製表師拿出一枚三問機芯,讓我們聆聽宇舶的三問聲。先不較音質,從音量而言,這是我聽過最巨集亮的三問。它使用了鈦,這種材質本身,就很適合做三問。解說的製表師看出了我覺得那麼年輕的人做三問太不可思議(的確,我想象的三問製表師都白髮白鬍子),說,做高複雜的製表師不止要技術能力高超,還得他們自己有熱情來做這個,我們尊重他們的選擇。是啊,什麼好東西不是有“情”有“藝”才做得出呢?

  

 

使用鈦金屬製作的三問機芯,碳纖維錶殼內有鈦做的副錶殼

一枚經過層層檢驗終於合格的宇舶表,出廠前會被放進充入特殊氣體的包裝袋中。這種惰性氣體可防氧化防汙損,對錶的保護肯定比我們當下呼吸到的、帶著淡淡蘋果香的瑞士鄉間空更好。這也成了鑑別腕錶是否HUBLOT原廠出品的方法之一。

 

夏天裡的宇舶錶廠,立在一片向日葵花海中

參觀到最後,一行人來到位於頂層的會議廳,桌上是Biver先生家自產的白葡萄酒與乳酪。大家坐下來品酒嘗乳酪,欣賞窗外的遠山與牧場。想起第一次嚐到這些美味,是數年前宇舶在香港中環開第一家專賣店,那天Biver先生帶著一枚亮黃色BigBang,信心滿滿地描繪宇舶的美好前景,一如此刻窗外的陽光。

 

來源 中國品牌網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問題答案
一起走英文怎麼說?
瑞士梅花表怎麼樣?
走到一起是多麼不容易?
瑞士房價多少一平?
走進池塘就像什麼一樣?
一起進步英語怎麼說?
一把瑞士軍刀多少錢?
瑞士是一個國家嗎?
希特勒不進攻瑞士的原因 ?
黃瓜和雞蛋能一起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