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的寓意?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綵,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
燈籠的寓意
燈籠,就像是導引我們歸途的指示燈。在中國,每次到了佳節的時候,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我們的傳統習俗。色彩繽紛的燈籠,在黑夜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喜慶,為每一個特殊的節日增添一份獨特的韻味。燈籠存在的時間是非常漫長的,根據現有的記載我們可以發現從1800年以前,燈籠就已經走人我們的生活。關於燈籠的傳說、由來有很多,大多都是表達著歡慶、喜悅、團圓的意味。
燈籠怎麼畫
第一步要畫的就是兩個個長方形,這兩個長方形儘量比較扁,並且要畫在紙的中央部位,這樣才足夠美觀。這兩個長方形一個大,另外一個要比較小,並且要上下對應,小的長方形是大的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然後用一條直線把上下兩個長方形的中心連線起來。
燈籠的折法
1、將紙對摺,展開。將兩邊向中間對摺。2、將四個角向內翻折。3、將上步形成的兩個大三角向後翻折。4、將紙的四個角向內翻折。5、將紙翻轉。將左右兩個小正方形撐開,壓平。這樣,一個燈籠就摺好了。
怎樣做燈籠
第一步,製作骨架。紙燈籠比較簡單的形狀是立方體或圓柱體,最好選用可以彎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銜接的地方用細線綁緊。如果不好找,細長條狀的硬紙板和燒烤用的竹籤也可以,結實程度和柔韌性會有所欠缺,但擺在室內也是很不錯的裝潢。第二步,製作燈身。在文房四寶店買幾張白色、紅色的普通宣紙或者灑金宣紙,裁成符合燈籠骨架的長寬,就可以自行設計圖案了。書法、繪畫、剪紙,都可以在小小的燈籠上一展風采。糊好後,還可以用窄條的仿綾紙上下鑲邊,看起來更為雅緻,很像古式的宮燈。如果不太擅長書畫,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供參考。用一張薄紙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樣,再將這張薄紙和深紅色宣紙重疊在一起,用單刃刀片將字跡挖掉。拿掉薄紙,紅宣紙上就出現了鏤空的字跡。用白色宣紙做燈身,紅宣紙糊在裡面,燭光或燈光從鏤空處映射出來,效果相當漂亮。第三步,製作光源。如果放在室內,只需要在燈籠裡點一根普通蠟燭;如果想提著出去,最好用燈泡和電池做一個簡單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