苣蕒菜,為桔梗目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莖直立,高30~80釐米。地下根狀莖匍匐,多數鬚根著生。。苣蕒菜又名敗醬草(北方地區名),黑龍江地區又名小薊,山東地區稱作苦苣菜、取麻菜、曲曲芽,主要分佈於我國西北、華北、東北等地,系野生於海拔200米—2300米的荒山坡地、海灘、路旁等地。能食用,東北食用多為蘸醬;西北食用多為包子、餃子餡,拌麵或加工酸菜;華北食用多為涼拌、和麵蒸食。
近年來,由於苣蕒菜的保健功能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山東各地已開始進行人工種植。又由於苣蕒菜耐鹽鹼的特性,在濱海及內陸鹽鹼地區均有大規模的栽培。其越冬栽培可於春節及早春蔬菜淡季上市,商品價值較高。苣蕒菜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溼、消腫排膿、祛瘀止痛、補虛止咳的功效。能治療貧血病、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促進生長髮育和消暑保健有較好的作用。
工具/原料
菜苣
俗名
菊苣,別名歐洲菊苣、比利時苣蕒菜、法國苣蕒菜、包菜、苦白菜
植物學分類
菊科菊苣屬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產地
原產地中海、亞洲中部和北非
形態特點
菊苣有結球類型和需經軟化栽培後收穫芽球的散葉類型兩大類,菊苣的種植以意大利、法國、比利時、荷蘭等國較多,其中意以栽培結球類型為主,其餘三國以軟化菊苣為主。
營養成分
菊苣葉片柔嫩多汁,營養豐富,葉叢期粗蛋白含量22.87%,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4.73%,平均17%,粗蛋白質產量達250kg/畝。初花期含粗脂肪2.l%,粗纖維30.6%。菊苣氨基酸含量豐富,葉叢期9種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於苜蓿草粉,維生素、胡蘿蔔素、鈣含量豐富。菊苣適口性好,利用率高,牛、羊、豬、雞、兔均喜食。
中藥化學成分全草含有馬慄樹皮素(escultin),馬慄樹皮甙(esculin),野萵苣甙(cichoriin),山萵苣素(lectucin)和山萵苣苦素(lacturopicrin)。葉含咖啡酰酒石酸(monocaffeoyltartaricacid),二咖啡酰酒石酸(dicaffeoyltartaricacid)又名菊苣酸(chicoricacid)。
食用方法
菊苣多用來生吃,整葉沾醬,切碎拌色拉均可。葉片加熱後變成褐色,味道也改變,因而不適宜熟食。此外菊苣的根經過燒烤磨碎後還可做咖啡的補充品或代用品,可以大大降低咖啡成本,全美國都有這樣的咖啡混合品出售,而在南美最受歡迎。
菜苣其他用途
可以清肝利膽,健胃消食,利尿消腫。用於溼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
主要品種類型及其性狀
1. 用於軟化(促成)栽培的品種 。作軟化栽培用的品種,主根膨大成長圓錐性的肉質直根,全根都生長在土中,外皮灰白色,光滑,一般直根的兩側著生兩列鬚根,主根受損傷後容易分叉產生歧根。地上部葉片叢生於短縮莖上,呈倒披針形,先端漸尖,葉緣有齒狀深缺刻的稱“花葉”,全緣的稱“板葉”。長乳白色的菊苣芽的品種,地上部葉色綠至深綠色,有些品種基部合葉背的葉脈帶有紫紅色暈斑,葉面有稀疏的絨毛。長紅色菊苣芽的品種,地上部葉片褐紫色活紫紅色。葉簇開展度很少成斜直立生長,或平展生長,都不形成葉球,僅利用其肉質直根進行促成栽培,採收芽球。芽球有乳黃色、紅紫色和紫紅邊芽球等品種。
2. 結球菊苣 ,此類菊苣與結球生菜相類似,主根較短,鬚根系發達,葉簇為根出葉,生長多片葉後即向內卷,而逐漸形成葉球,生長期較短,栽培容易,分紅色葉球和綠色葉球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