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中醫治療?

辨證施治中晚期胃癌未能手術,或術後復發有遠處轉移病人,或因各種原因而不作手術的病人,則以中醫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辨證與辨病相結合,辨證施治按前述四型辨證治療。 (1)肝胃不和型:辨證肝胃不和、胃氣上逆,治以舒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藥:柴胡、鬱金、枳殼、旋復花(包煎)、代赭石、半夏、玫瑰花、杭芍、白屈菜、焦三仙、甘草。此證系患者肝鬱氣滯,肝失條達疏洩,乘侮脾胃,使脾胃功能失司,胃氣上逆,噯氣頻作,反胃嘈??,方中以柴胡、鬱金、玫瑰花疏肝理氣;枳殼、旋復花、代赭石、半夏降氣平逆止嘔;杭芍,甘草柔肝和中;焦三仙健脾消導;白屈菜止痛緩中。另選加抗癌中草藥。 (2)脾胃虛寒型:此型辨證要點是其虛寒表現,如胃脘喜按就溫,喜喝熱飲,面色晄白,肢涼便溏,脈沉細等,辨證脾胃虛寒,中焦不運。治以溫中散寒,健脾和胃。方藥用人蔘、黨蔘、白朮、茯苓、半夏、良姜、蓽撥、梭羅子、陳皮、甘草、生黃芪、紫蔻等,此型脾虛胃弱,納食不多,運化遲緩,故痛亦不甚,得暖得按,則寒氣消散,故痛亦減,脾主四肢,陽虛則四肢不溫,神疲乏力,脾陽不振,故舌淡胖、便溏、脈細等,方用六君子湯健脾益氣;良姜、蓽撥溫中散寒;生芪益氣溫陽,梭羅子、紫蔻行氣溫胃止痛。另選用性溫的抗癌中草藥。 (3)瘀毒內阻型:此型辨證要點為疼痛明顯,脘脹拒按,有血瘀毒瘀表現,出現熱象,辨證為瘀毒內阻、血瘀胃熱,治法是解毒祛瘀,清熱養陰。方用生蒲黃、五靈脂、蛇蛻、血餘炭、仙鶴草、露蜂房、元胡、白屈菜、陳棕炭、玉竹、藕節等,加選其他抗癌中草藥。瘀毒內阻,日久傷絡,吐血便血,血瘀有形,故痛有定處而拒按;瘀毒化熱耗傷胃陰,故口乾思冷飲,脈弦滑數等。蛇蛻、露蜂房解毒去瘀;生蒲黃、五靈脂、元胡、白屈菜活血化瘀止痛;血餘炭、陳棕炭、仙鶴草止血生新;玉竹、藕節養益胃陰。 (4)氣血雙虧型:此型大多為胃癌晚期,久病有惡病質及高度貧血,耗血傷氣,後天化源不足,氣血化生無源,故氣血雙虧,久之脾腎陽氣亦虛,但此型常伴有邪實,腫物包塊明顯,正虛邪實,因氣血大虧,不克攻伐,故只能大補氣血,健脾補腎。藥用黃芪、人蔘、黨蔘、白朮、茯苓、黃精、甘草健脾益氣;當歸、熟地、杭芍、阿膠滋陰補血;紫河車大補元氣,補腎填精;陳皮、麥稻芽、砂仁、內金醒脾開胃助消化,仙靈脾補腎溫陽。 臨床辨證加減用藥: 嘔吐加半夏、生薑、竹茹、威靈仙、旋復花、代赭石、藿香、佩蘭等 口乾加石斛、麥冬、天花粉、沙蔘等。 胃疼加元胡、香附、白屈菜、降香、五靈脂、烏頭、蓽撥、梭羅子等。 便幹加火麻仁、郁李仁、大黃、芒硝、瓜蔞、羊蹄根、虎杖等。 便溏加兒茶、老鶴草、石榴皮、蒼朮、扁豆、白朮、山藥、茯苓、罌粟殼等。 嘔血、便血等加血餘炭、棕櫚炭、柿葉、白芨、仙鶴草、大黃、烏賊骨粉等,亦可用雲南白藥2g拌安絡血4ml內服。 腹脹加枳殼、厚朴、萊菔子、焦檳榔、大腹皮、沉香面等。 2.單、偏、驗方單、驗方各地流傳很多,但經過驗證有效的不多。目前,對胃癌可能有一定效果的中藥單驗方有腫節風(草珊瑚)片,口服每次3~5片,每日三次;10%鴉膽子乳劑:用4~1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靜脈滴注,每日一次,總劑量6~13g。由植物喜樹提取及合成的羥基喜樹鹼,用於靜脈滴注,對胃腸系統癌症有一定效果,但已屬於化療藥物範圍了,民間有用向日葵杆心30~50g,單味煎水代茶飲,治療胃癌,服後有腹瀉,療效尚待驗證。農村就地取材、簡便價廉。此外還有應用蛇毒、巴豆製劑,藤梨根為主的複方治療胃癌者,療效均難以確定和評價。

5.胃癌常用的抗癌中草藥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山豆根、蚤休、白英、龍葵、蛇莓、香茶菜、冬凌草、腫節風、喜樹果、珍珠菜、藤梨根、狼毒、蛇毒、石蒜、幹蟾皮、土茯苓、菝葜、蜂房、生半夏、生南星、烏頭、大蒜、生苡仁、白屈菜、虎杖等。

中草藥治癌有以下特點:

1、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腫瘤雖然是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多數的腫瘤病人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治問題的,而中醫由於從整體觀念出發,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了局部的治療,又採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對於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可以彌補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不足。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運用中醫中藥術後長期治療,可以防止復發和轉移;放療、化療治療對消化道和造血系統有相當的副作用,運用中醫中藥治療既能減輕放、化療的副作用,又能加強放療、化療的效果,對於晚期癌症患者或不能手術和放療、化療的可以採用中醫中藥治療。

3、不影響勞動力。癌症患者在局部狀況好轉的同時,全身狀況也得到改善。 4、副作用小。中藥認為該病多屬於“反胃”,“胃脘痛”的範疇.病機是由於飲食不節,憂思過度,脾胃損傷,運化失司,痰溼內生,氣結痰凝久則成積。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