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是中國近幾十年最大的自然災害,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然而,上次的心理陰影還沒有完全褪去,雅安地震又一次把人們從睡夢中驚醒。舉國上相全力救援,以至於很多人在微博上呼籲要理性救災,幫不上忙的人就先暫時不要去哪裡添亂了。其實,作為一個心理學工作者,我也希望能夠去雅安前線貢獻自己的一點心力。但是,我還沒有這個機會去,現在仍然在北京,希望通過自己微薄的專業知識給災區的人和幫助災區的人的人一點點支持,我總結了文獻中提到的一些災後心理干預的方法,有需要的人可以閱讀,沒需要的人可以轉載給需要的人。
災後心理干預首先要了解應激的三個階段:警戒--抵抗--衰竭。在災難發生的一兩週內屬於警戒期。這個時期的人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全力搶救財產和生命,個體會表現出頭疼、發燒、虛弱、肌肉痠痛、呼吸急促、腹瀉、胃部難受、沒有胃口。這時候心理干預無法發揮作用,只能幫助和陪伴災民,保證他們身體健康。
抵抗期:經歷了高強度的警戒期以後,個體在前一個階段付出了高昂的身體和心理代價,進入這個時期以後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如果有親人在災難中喪生,還會有抑鬱與輕生傾向。要幫助這些人首先要保證他們身體不要感染疾病,這時候陪伴他們遠遠比勸說他們更重要,鼓勵他們傾訴和表達情緒。
衰竭期:如果壓力持續存在,個體可能會進入長期的衰竭期。災民會有持續性的重現創傷體驗,反覆痛苦回憶、噩夢。這種心理反應有時候會長達幾年時間無法消退,其實這種反應也是有一定的益處的,反覆的重現災難有助於他們從災難中吸取教訓,但是這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心理干預者的主要目的應當是重建個體對災難的認知,放鬆技術可以幫助他們減少痛苦。
關注特殊人群:兒童可能是災後心理創傷最大的,這種影響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持續一生,所以對兒童的心理干預應當格外當心。區分重點人群。在面向全體受災群眾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干預和促進的同時,重點關注喪親、孤殘兒童。
做好長期計劃:心理干預不可能在幾天的時間裡起到效果。一個負責任的心理干預者應當想到他們提供的心理干預能夠持續多長時間,尤其是很多心理工作者都是志願者從全國各地趕來,他們不可能長期留在災區,但是他們可以幫助在於建立一個長期的組織來負責這些災區民眾的心理問題。
如果說,我提到的這幾點都是泛泛之談,那麼下面我找到一個人總結的具體操作方法應當對你更有用,下面參考資料裡提供了下載鏈接,供大家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