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胸腔積液?

胸膜腔內液瀦留過多,稱為胸腔積液。正常人胸膜腔壁層胸膜與髒層胸膜的間隙中有微量液體,3-15ml,對呼吸運動起潤滑作用,以避免髒層胸膜和壁層胸膜在呼吸時相互摩擦受損。胸膜腔中的液體不斷地由壁層胸膜生成,又不斷地以相等速度被髒層胸膜吸收,當液體產生與吸收動態平衡失常,如吸收減緩或產生增快皆可發生胸腔積液。

中醫治療胸腔積液

中醫認識

胸腔積液在中醫屬懸飲範疇,是飲證中“四飲”之一,其發病可與下列因素有關

六淫侵襲

風寒暑溼燥火,六淫之邪皆可侵犯致病。本病以寒溼之邪侵犯尤為常見。寒邪襲肺則肺氣不得宣發,飲邪留脅;或溼邪浸漬,困厄脾胃,水溼聚而成飲,飲邪留脅;亦有因感染癆蟲所致,此“癆蟲”即現代醫學所指的結核桿菌,該菌傳染能力強,往往在初次感染的後期,機體對該菌敏感性高,易產生胸膜腔積液。古人認為“癆蟲”內侵,從口鼻皮毛而入,首犯肺衛,由表入裡致病。

飲食不節

平素喜嗜菸酒辛辣或膏粱厚味,則脾胃受損,水溼不化而聚於內,蓄而化熱,溼熱互結,聚而為飲,流於胸脅。

七情所傷

七情之氣傷及五臟,使臟腑功能失調易招外邪入侵,七情所傷,氣機不暢,脈絡受損,氣滯血瘀成癌致病,久則氣機失宣,津液偏滲胸脅,聚結成飲。

正氣不足

素體稟賦不足或勞倦內傷、久病失調,耗傷氣血津液,外邪乘虛而入,或肺、脾、腎三髒虧虛,水液失於布化,停而成飲,聚於胸脅。

中醫治療胸腔積液

綜上所述,本病之因仍不離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病機有虛有實,本虛是發病基礎,標實是發病條件。寒溼熱毒為室的一面,屬標。肺、脾、腎三髒虧虛,通調、轉輸、蒸化水液功能失職是其致飲的內在條件。寒溼熱毒諸邪內結,氣道閉塞,津液停聚不能輸布,流於胸中,懸結不散,故出現咳痰、胸痛、氣促。本病病位在肺,病因有內外之分,病機為三焦受阻,痰溼、熱毒、水飲蘊緒,閉阻胸脅。本病為虛實夾雜證,初期多邪實飲盛,中期、後期多邪衰正慮。癌瘤所致的惡性胸液,乃氣血痰毒搏結,正虛邪實,不易治癒,甚則出現氣促、心悸、發紺之危重症侯。

治療最好使用中醫治,如[消積化飲方]。

胸腔積液的預防調攝

應當積極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年高患者更應注意。可通過適當體育運動來增強身體素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休息:

休息可減少能量的消耗,有利於機體的康復。高熱者絕對臥床休息,低熱者酌情減少活動,適當休息。

飲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少量多餐,以補充高熱的消耗,提高機體;多飲水,每日2500-3000ml,以補充高熱消耗的大量水分,並促進毒素和代謝產物的排出。

中醫治療胸腔積液

保持清潔與舒適:

①加強口腔護理,發熱時由於唾液分泌減少口腔粘膜乾燥,且抵抗力下降,有利於病原體生長、繁殖,易出現口腔感染,因此應在晨起、餐後、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②加強皮膚護理,退熱期往往大量出汗,應隨時擦乾汗液,更換衣服,防止受涼。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