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可謂當今社會上所有人的通病,小至孩童,大至耄耋老人,做事情,尤其是在事情較為多的時候,極其容易產生這種懶散不想去做的心理現象。然而,對於職場白領來說,拖延意味著自己任務工作的不保。那麼,如何解決自己愛拖延的毛病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
工具/原料
靈活的頭腦
方法/步驟
首先在想去解決拖延症之前,我們先要對拖延症有著足夠的認知與瞭解。在有很多任務要去做的時候,我們往往會產生一種心理現象:現在不想做,以後再做也來得及,等回頭再做吧。於是,今天晚上拖到明天,明天再拖到後天,最後直到拖到dead line(最後期限)才慌慌忙忙去做,這時就又開始後悔當初為什麼要拖這麼久。
很多人為此因為拖延症而產生極大的負罪感。其實這大可不必。幾乎每個人都有拖延症,包括你以為心目中的學霸精英。然而,差距就在於不同人拖得時間的長短不同以及拖得事情的多少不同。
那麼,接下來就是重點了。怎麼才能減少拖延的時間,以及拖延的事件個數呢?首先一點,我們需要從一個角度改起。例如減少拖延的時間。別人也會忍不住拖延,但是別人是拖個一天兩天,你是一下就拖到ddl。最後老闆或者導師看的是你的結果,毫無疑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就出來了。
為此,你可以先列出完成這項任務所需要的全部事件,然後根據DDL距現在的時間,分配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注意要設立緩衝期。這樣做,相當於把任務和拖延症的毛病都平均分配到每一天,也就是說,即使這時候你還是拖延,但是你已經把拖延的時間計算好,這樣以來你依舊可以在DDL之前圓滿地完成任務。
另一種方法是給自己設立分項來利用拖延的時間。出現拖延,往往是你這時候不想去做這件事情,但是這時候你可能想去做另一件事情。例如,這時候你不想去做報表,但是對洗衣服好像沒有這麼排斥。而洗衣服和做報表都是你在某個期限前不得不完成的事情。這時候,你就可以先去洗衣服,等回頭洗完衣服,可能你也就想做報表了。
拖延症是每個人都具有的毛病。這種問題不是說對自己說一百遍“去做去做快去做”就可以解決的。它需要你根據實際需要以及自己心理活動的變化,作出實時的調整。或許你根治不掉拖延症,但是你可以靈活利用拖延的時間,最終達到和不拖延一樣的辦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