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施恩不圖報,受恩不忘報
感恩不應該成為一次性舉動,那樣的感恩就會成為走形式,以為感恩只是一次任務而已。感恩的本質是珍惜和尊重,因此具體的感念和珍惜比物質回報更重要。所以,就要從日常小事做起,在需要感恩的對象前,我們要遵循的原則:“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2.感恩就從現在起盡力而為
感恩不需要以後以什麼偉大的方式回報,而是從現在起儘自己所能的去做.....
對父母表達感恩的方式是有時間多多打電話給他們,叮囑他們注意身體,告訴他們我的,喜.怒.哀.樂 ,有時間多多陪他們,聽他們嘮叨。這也許是一種平凡的表達方式,卻是他們最需要的,因為可以時常看到他們滿意的笑容,捐助就是感恩,把舊書收藏起來送給最需要的人就是感恩。我們對社會的回報於我們在經濟上暫時不能獨立是沒有衝突的,很多東西只要有心就能做到。
3.感恩要適度
某種意義上,心理健康就是一個適度問題,無論什麼情緒,行為,思想,適時適度就健康,不適時適度就不健康。所以,感恩也要適度,感恩要適度,無論是以什麼方式感恩,都要講度,留有餘地。有的人,因為別人為自己做一件事,就感覺自己欠人一樣,非要十倍還清不可,那樣其實是給別人增加負擔。
說到底,有感恩的心就是有尊重與珍惜的心,在最重要的時刻,在面對重要的人和物時候,懂得做最重要的事。如果珍惜,我們就不會浪費。如果尊重,我們就不會胡來。如果人人那樣做的話,這個社會就有希望。如果再加上奉獻,那我們人類和諧發展與進步就有希望,而我們個人持續發展才有希望。世界是一圈,我們傳遞著愛,於是我們每個人分享到愛。感恩遠非接受恩澤然後再回報恩澤那麼簡單,而是釋放自身中最美好的本能,一種努力維繫這個動態平衡的本領。
走好自己人生的路,能夠在現有的情況下,健康、積極、充滿幸福感的追求自己人生目標。更何況。從心裡角度看,積極,樂觀的人機會也會更多。在現實的浮躁、紛亂、嘈雜中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珍惜尊重的心,那麼,無論客觀條件有多麼艱難,在心理現實中。這個世界會是永遠美麗值得我們“去為之承擔”感恩是一個幸福詞,令人感受到了天地外物是善,讓人對一切都懷著敬畏之心與感恩之意義.....不管是一帆風順,美景,或者逆境,挫折,都能微笑面對,生活的美好值得我們“為之受苦”。以感恩的心看世界,一切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