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址在河南省禹縣,古屬鈞州,故名鈞窯。創燒於北宋,盛於北宋晚期。鈞瓷的傳世品以尊、爐、瓶、洗、花盆、盆託居多。鈞窯屬北方青瓷系統,其獨特之處是使用窯變色釉,燒出的釉色青中帶紅。釉中有“蚯蚓走泥紋”的曲折線也是鈞釉的特徵之一。盆、託及尊等宮廷使用器物底部均刻一個由1到10的數字。鈞窯用的是一種乳濁釉,釉的呈色劑主要是銅元素。當時燒成技術較為熟練。然而,銅紅釉對溫度和燒成時窯內氣氛十分敏感,稍一偏離就得不到正常的紅色,這種“窯變”卻往往帶來意想不到的神奇色彩,故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說。由於釉層在乾燥時或燒成初期發生乾裂,後在高溫階段釉料流動填補空隙,形成了如同“蚯蚓走泥”般的紋痕,這種缺陷美成為鑑定鈞窯器物的重要依據
鈞窯:在今河南禹縣八卦洞與鈞臺一帶,金代屬鈞州,因鈞臺或鈞州,故名。始燒於唐代,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以燒製乳濁釉青瓷為主,兼燒黑瓷及白地黑花瓷,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