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地整地
1、選地
育苗地宜選擇背風向陽、光照良好、土層深厚、的緩坡地或平地。土壤應為疏鬆、肥沃、溼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和近水源、灌溉方便的地方,土壤酸鹼度應為中性或微酸性。不宜連作。栽植林地以中性和偏酸性、具團粒結構、通透性佳、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及多種礦質營養元素、較肥沃的土壤為宜。海拔在200~1200m之間的背風向陽的山坡,且坡度不超過20°~30°。高山、陰坡、光照不足、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等處不宜栽培山茱萸。
2、整地
育苗地選好後,應在入冬前進行一次深翻,其深度以30~40cm為宜,播種前每畝可施土雜肥2500~3000kg和充分發酵的餅肥50kg,做畦,畦寬1.2m、溝寬30㎝,高25cm,畦面呈瓦背形。對易發生螻蛄、蠐螬等地下害蟲的育苗地,整地時每畝可撒辛硫磷粉劑1.5kg防治地下害蟲,用50%多菌靈0.5㎏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以防治苗圃立枯病。
栽植地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全面整地、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等方式,然後挖栽植穴,穴的大小規格為50㎝×50㎝×50㎝,每畝挖穴30~50個。
繁殖方法
山茱萸的繁殖方法有種子繁殖、壓條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生產上主要採用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
1、種子繁殖
(1)選種與種子處理
要選擇樹勢健壯、冠形豐滿、生長旺盛、抗逆性強的中齡樹作為採種母株。在成熟季節,採集果大肉厚、子粒飽滿、無病蟲害的果實,晒3~4天,待果皮柔軟後剝去皮肉,然後每公斤種子用漂白粉15g,放入清水內拌勻,溶化後放入種子。根據種子多少加水,水高出種子12cm左右,每日用棍攪拌4~5次,讓其腐蝕掉外殼的油質,使外殼腐爛,浸泡至第3天,撈出種子拌入草木灰,即可育苗或直播。
(2)播種育苗
播種育苗一般在春分前後進行,將已萌發的種子播入苗床。按25cm的行距開溝,溝深為5cm,把種子均勻撒播溝內,上蓋3~4cm厚的土雜肥。每畝苗地需種子40~60kg。播後注意保持土壤溼度,一般40~50天即可發芽出土。出苗後要保持土壤溼潤,幼苗出現3~4對真葉時,間苗除草2~3次,保留株距7cm。6~7月追肥2次,結合中耕於傍晚或雨後每畝施尿素4kg。苗高10~20cm時如遇乾旱、強光天氣要注意防旱遮蔭。入冬前澆一次封凍水,在根部培施土雜肥,以保幼苗安全越冬。如水肥管理及時,一年生苗高可達70cm以上。翌年“春分”前後移栽定植。
2、嫁接繁殖
山茱萸是種內嫁接,親緣關係近,親和力強,成活率可以達到70%以上,且苗木生長良好。方法有芽接和枝接,生產上以芽接為主。
通常採用“T”字形盾芽嵌接法。在7~9月進行,砧木採用優良品種的實生苗。接穗採用已經開花結果,且生長健壯,果大肉厚,無病蟲害壯齡母樹上的枝條。方法是:在接穗芽的上方約0.5cm處橫切一刀,深入木質部,然後在芽的下方約1cm處向上削芽(稍帶木質部),接在砧木的嫁接部位,選擇光面,最好在北面,橫切一刀,然後在切口往下縱切一刀,使成為“T”字形,深至木質部,輕剝開樹皮,將芽皮插入“T”字形切口內,最後用薄膜自下而上包紮,露出芽眼,打活結,到第2年萌芽時立即解扎,以後加強管理,適時進行中耕除草追肥,促進苗木生長,待苗高30cm以上即可出圃移植。
移栽定植
1、栽植密度
既要充分利用有限土地,又要確保山茱萸正常生長,每畝宜栽植30~50株,如果間作其它灌木或喬木,只能栽植20株左右。整體部局以排列正方形為好。條件好的栽培地宜稀一些,條件差的栽培地可以密一些。
2、栽植時期
栽植季節于山茱萸休眠期。此時氣溫、水分都處於逐漸上升階段,是最適宜的栽植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進行。1月以後移栽,成活率明顯降低。
3、栽植方法
起苗應選擇陰天進行,苗根帶土,栽植前進行根系修剪並蘸泥漿,保護苗木不受損傷,根系不能暴晒和風吹,在備好的栽植穴內,每穴施廄肥2kg,與土拌勻施入。如苗木根系過大,應對栽植穴進行修整,避免根系彎曲,埋土至苗株根際原有土痕時輕提苗木一下,使根系舒展,扶正填土踏實,澆定根水,有利成活。
田間管理
1、擴穴培土
山茱萸定植後,要及時擴穴培土,擴大樹盤,熟化土壤,給根系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增大吸收養分的範圍。幼樹生長的前幾年,於植穴外進行深度為30~40cm的擴穴改土,以利於幼樹根系的生長。
2、間種
在山茱萸定植後的3~4年,可利用其株行距間的空隙套種矮杆農作物、綠肥作物或其它草本藥材。
3、中耕除草
栽植後的前3年,每年可視情況,中耕除草2~3次,全面整理的園地,可以結合間種的農作物進行,操作時應注意不要傷害幼樹和根系。
4、施肥
施肥應根據山茱萸的生長習性和長勢、結果多少進行適期、合理的施肥,並注意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土壤施肥與葉面噴肥配合施用。
5、整形修剪
山茱萸栽植後,若任其自然生長,常導致主枝過多,相互交叉重疊,枝幹紊亂,樹冠內部通風透光性差,致使結果多限於樹冠外圍和上部,這是造成山茱萸單株產量低及大小年的重要原因。通過整形修剪,可調整樹體形態,提高空間和光能利用率,調節山茱萸生長與結果、衰老與更新及樹體各部分之間的平衡,以達到早結果、多結果、穩產優質、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
6、疏花
山茱萸開花量大,營養物質消耗多,從而使坐果率降低,並出現大小年現象,為此在結果大年時,除冬季重截枝、控制花量外,3月開花時可進行疏花。具體方法是:根據樹冠大小、樹勢的強弱、花量多少確定疏除量,一般逐枝疏除30%的花序,即在果樹上按7~10cm距離留1~2個花序,可達到連年豐產結果的目的。在小年則採取保果措施,即在3月盛花期噴0.4%硼砂和0.4%的尿素。
7、灌溉
山茱萸在定植後和成樹開花、幼果期,或夏、秋兩季遇天氣乾旱時,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溼潤,保證幼苗成活和防旱落花落果,造成減產。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危害山茱萸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角斑病、灰色膏藥病等。
炭疽病:又名黑斑病、黑果病、黑疤痢。幼果發病(果炭疽),多從果頂侵入,病斑從果頂向下擴展,病部黑色,邊緣紅褐色,病斑逐漸擴展至全果,果實變黑幹縮,多不脫落。成果發病,病斑初為棕紅色小點,病斑逐漸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黑色凹陷病斑,病斑邊緣紅褐色,外圍有紅色暈圈。病菌侵害葉片(葉炭疽),初為紅褐色小點,以後擴展成褐色圓形病斑,直徑約1~4mm,病斑邊緣紅褐色,外圍有褪色暈圈,病斑常穿孔脫落。果炭疽病發病盛期為6~8月,葉炭疽病發病盛期為5~6月。防治方法: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栽培,不可過密;加強管理,病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促株健壯,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減輕危害。清除落葉、病僵果深埋或燒燬,減少侵染病源。發病初期用1∶2∶200波爾多液噴灑。
角斑病:危害葉片和果實。葉片發病,初期葉正面出現暗紫紅色小斑,病斑邊緣不明顯,僅為表皮細胞變色,葉背面無症狀;果實發病,為鏽褐色圓形小點,直徑在1mm左右,病斑數量多時,連接成片,使果頂部分成鏽褐色,僅侵害果皮,病斑不深入果肉。從5月發病,一直危害到10月末,7月份為發病高峰期。防治方法:加強苗期管理,套種豆科植物,可壯株減害;清除病葉,通風透光,減少侵染病源;增施磷鉀肥和農家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5月份樹冠噴灑1∶2∶200波爾多液保護劑,每隔10~15天1次,連續3次,或者噴50%可溼性退菌特800~1000倍液。
灰色膏藥病:此病一般發生在20年以上的老樹樹幹或枝條上,病斑貼在枝幹上形成不規則厚膜,像膏藥一樣,故稱膏藥病。凡土壤貧瘠,排水不良,土壤溼度大,通風透光性差,植株長勢較弱時發病嚴重。防治辦法:加強養護管理,調整林木密度,密度過大的要進行去弱留壯,去小留大,以調節光照條件,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對病老株合理修剪,去掉病老枝,更新植株,保留內膛發出的生長枝,逐步替換病重枝幹,減少病菌來源;用刀颳去菌絲膜,在病部塗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石灰乳,在伴生病菌的介殼蟲發生期樹冠噴灑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發病初期噴1∶1∶100的波爾多液保護,每隔10~14天1次,連續多次。
(2)蟲害
危害山茱萸的害蟲主要有綠尾大蠶蛾、大蓑蛾、山茱萸蛀果蛾、黃刺蛾、木尺蠖、綠腿腹露蝗、大青葉蟬、小綠葉蟬、斑衣蠟蟬等。
綠尾大蠶蛾:又名水青蛾、燕尾蛾、大青蟲。幼蟲取食葉片,造成半透明斑點、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可把全葉吃光,高齡幼蟲還能把葉柄吃掉,對山茱萸藥樹的正常生長、藥材的產量和質量影響很大。常於5月中旬~10月上旬發生。防治方法:山茱萸藥樹應避免與其他林木藥材如楓楊、榆樹、核桃或杜仲、牡丹、芍藥等混栽,以利於管理和防治;在成蟲發生期,使用黑光燈誘殺;發病初期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霧;在產卵盛期人工摘卵或幼蟲盛發期人工捕捉。
大蓑蛾:又名大袋蛾、皮蟲、避債蛾、袋袋蟲、布袋蟲。幼蟲以取食葉片為主,也可食害嫩枝和幼果。食葉時可咬成孔洞、缺刻,甚至將葉片吃光僅剩枝條,嚴重影響開花結果和藥材生長。8、9月份幼蟲進入高齡暴食階段,危害嚴重。防治方法:人工摘除蟲囊;幼蟲盛期噴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注意保護幼蟲期和蛹期的各種寄生性及捕食性天敵鳥類、寄生蜂、寄生蠅等。
山茱萸蛀果蛾:又名石棗蟲、萸肉蟲、藥棗蟲。其幼蟲在果內將果肉蛀成縱橫蟲道,蛀空的果實內堆滿蟲糞,其危害隨果實成熟而加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果實成熟為危害高峰期。防治方法:及時清除早期落果,果實成熟時,適時採收,可減少越冬蟲口基數;用2.5%敵百蟲粉劑處理樹幹周圍的土壤,可以起到殺死蛹和入土幼蟲的目的。
黃刺蛾:又名洋辣子、毛辣蟲。以幼蟲食葉為害,4齡以後可取食全葉、僅留主脈及葉柄,嚴重影響寄主植物的生長髮育及藥材產量,甚至造成寄主的枯死。常於6月下旬~9月下旬危害。防治方法:結合冬季剪枝或人工消滅越冬蟲繭;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在初齡幼蟲群集葉背危害時,可人工摘除;發病初期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霧。
木尺蠖:又名量尺蟲、造橋蟲、吊絲蟲等。幼蟲以葉為食,造成枝梗光禿,樹勢衰弱,被害嚴重的當年不能結果,已結的果實也因營養不良而脫落。幼蟲危害期(7月上旬到10月上旬)長達3個月左右。防治方法:開春後,在樹幹周圍1m範圍內挖土滅蛹;在幼蟲發生初期噴90%敵百蟲800倍液;成蟲期用2.5%溴氰菊酯2500~5000倍液噴施。
綠腿腹露蝗:又名蚱蜢。危害山茱萸葉子,常咬成孔洞或缺刻,嚴重時,將其葉子吃光,只留下葉脈,影響生長和果實的成熟。6~7月最盛。防治方法:入秋後至來年4月上旬結合積肥剷土、漚肥殺滅蟲卵;1~2齡幼蝗集中危害時人工捕殺;在早晨有露水時噴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
大青葉蟬:又名大青葉跳蟬。成蟲、幼蟲主要危害葉片。7、8、9月為嚴重危害期,防治方法: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清除藥材園內及周圍雜草,減少越冬蟲源基數;發病初期可用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霧。
小綠葉蟬:又名小綠葉跳蟬、小綠浮塵子。成蟲、幼蟲主要危害葉片。8月上、中旬危害最重。防治方法:同大青葉蟬。
斑衣蠟蟬:又名紅娘子、斑衣、椿皮蠟蟬、樗雞。成蟲、幼蟲皆可在幼嫩枝條或葉片上刺吸汁液。被害處莖葉表面出現白色或黃色小斑點,逐漸變成黑褐色多角形枯死斑。常於4~5月開始危害。防治方法:冬季刮除或用木錘擊殺枝、幹上的越冬卵塊;發病初期可用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
採收加工
1、採收
當山茱萸果實由青變黃,大部分為紅色,樹體稍經晃動,果實就自然落下,這就證明果實已充分成熟,便可採收。果實採摘的早遲對產量和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過早採摘,果肉乾癟,顏色不鮮,影響產量和品質,而且不易捏皮。過晚易被鳥啄、鼠盜、落果減產。果實成熟時,枝條上已著生許多花芽,因此採收時,應動作輕巧,注意保護枝條及花芽,做到不損芽,不折枝,一束束地往下摘,以免影響來年產量。
2、加工
山茱萸的加工過程分為:淨選、軟化、去核和乾燥。
(1)淨選
用手挑去鮮果中的枝葉、果柄等雜質。
(2)軟化
山茱萸鮮果的果皮、果肉質地較硬,必須軟化後才能去核。軟化是通過加熱使果實質地變軟,降低果肉與果核之間的附著力,使果肉與果核易於分離。軟化的方法可水煮、蒸法、火烘。採收後除去枝梗和果棲,用炭火烘焙至果皮膨脹,冷後捏去種子,再將果肉晒乾或烘乾即成;也可將鮮果置沸水中煮10-15分鐘,撈出置冷水中,捏出種子,或將鮮果置蒸籠內蒸5分鐘,捏出種子。
(3)去核
將加熱軟化後的果實用手擠去果核。
(4)乾燥
在日光下晒,起初1小時每隔10分鐘翻動一次,隨後可逐漸減少翻動次數,待晒至七八成幹後每半小時翻動一次,至手翻有沙沙響時,收起,稍放,置適宜容器中密封保存。
3、貯藏
置乾燥處,防蛀。
4、商品規格
山茱萸不分等級,商品規格為統貨,乾貨。果肉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表面鮮紅、紫紅至暗紅色,皺縮,有光澤。味酸、澀、微苦。果核果梗等不超過3%,無雜質,無蟲蛀、無黴變。一般以肉質肥厚、色紅、油潤者為佳,肉薄色淺者次。商品含水分不超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