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叮咬性皮炎的病因機制?

  昆蟲叮咬性皮炎是指由某些昆蟲叮咬皮膚後其體內毒液或唾液侵入皮膚引起的炎性反應。中醫稱為“惡蟲叮咬傷”、“蟲毒病”。

  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被昆蟲叮咬後,皮膚損害,多為水腫性丘疹、風團或瘀點,有明顯癢感或刺痛,蚋叮咬後可發生劇痛。

  昆蟲叮咬性皮炎的病因機制

  1、中醫病因機制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夏秋季節,氣候炎熱,諸蟲繁生,蟲喜叮咬人體皮膚或將毒汁刺入,毒汁乘隙而進入人體,中其蟲毒,鬱而化熱生溼,溼熱與蟲毒鬱阻於肌膚而發病。

  2、西醫病因機制

  西醫學認為,昆蟲叮咬皮膚後其體內毒汁注入體內造成皮膚引起炎性反應。其機制有:

  ①機械損傷,如蠓蚊、臭蟲等。

  ②毒性刺激,如桑毛蟲等蟲類的分泌物、排洩物、鱗片、刺毛刺激皮膚,蜈蚣、蠍等螫人時排洩毒液,可引起局部或全身反應。

  ③變態反應是某些昆蟲的毒腺浸出汁和唾液內含有多種抗原,可引起即刻的變態反應。

  ④異物反應,昆蟲口器或肢體留在組織內,可引起肉芽腫性丘疹或結節性反應。

相關問題答案